此两位有识之士,不是别人,正是刚才说到的姚崇和宋璟!
他们找到了李旦,提出了3点建议:
1,建议李旦将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李贤之子)调离京城,让他们去地方担任刺史。此二人一个是嫡长子,一个是李治和武则天在世的最大孙子,都有可能被人利用来取代李隆基当太子,将他们调离京城,就避免了他俩被挑唆利用,卷入宫廷争斗中,引发政局动荡。
他俩走了,李隆基才会觉得自己安全,才不会铤而走险玩政变。
阿嚏!
2,建议解除李隆基两个弟弟李隆范和李隆业的中央禁军兵权,此二人虽然没有资格当太子,但他们的军权非常重要,如果太平公主凭着姑侄关系利用此二人闹事,势必对李隆基会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建议将他们从左右羽林大将军改任为太子府的左右卫率,把他们从保护皇帝的将领变为了保护李隆基的将领,直接受李隆基的监督领导,这样就把3兄弟的势力纠合到一起了,巩固了李隆基的太子位。
把这两个人划入太子府的阵营,李隆基的实力更强了。
阿嚏!
3,建议将太平公主这个挑事油子——麻烦的制造者调离长安,让她别再搅局了,去东都洛阳定居,这在36计中叫“调母虎离山”。
言外之意有“太平”就无太平,“太平”走了才太平。
阿嚏!
李旦认可了以上的全部建议,只是对第三条略做了修改,没有将太平公主安置往洛阳,而是就近安置在了蒲州,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张生和崔莺莺谈恋爱的地方。李旦说,一母同胞,兄弟凋零,就剩下这一个妹妹了,我实在不忍心将她安排到那么远,蒲州离长安近,就让她去蒲州吧,啥时候想妹妹了,也方便两人见面(能简称方便面),实际上是因为洛阳是东都,有着不可比拟的政治意义,担心妹妹在那里造反就麻烦了,凭她的人脉和影响,造反成功和你来个“一国两帝”怎么办?所以还是放在蒲州比较安全。关键时候,李旦耍了个心眼。
阿嚏!
所以说被政治家感动,等同于被鳄鱼的眼泪感动,再阿嚏!
李旦的此诏令一下,太平公主对此吃惊不小,非常郁闷,这近乎于让她的女皇梦胎死腹中了。凭着对李旦的了解,这样精妙的点子绝不是他能想出来的,这背后一定是有高人指点,一经调查,果不其然,当她得知这“馊主意”是姚崇和宋璟提出来的,不禁勃然大怒,第一时间找到了李隆基理论,质问他为何指使大臣挑拨离间他们兄妹……
至于太平公主是如何兴师问罪的,史书没有记载,只是记载李隆基面对姑母恶狠狠的逼问,害怕了(太子惧)。他知道,凭自己的实力和地位,还不足以和姑姑抗衡,硬碰硬是不明智的,不如以退为守,因此不承认自己和姚崇宋璟二人有啥联系,更没有指使他们去搞什么“小动作”,为证明自己的清白、所言不虚,更为了讨好太平公主,他主动上表,竟请求以离间骨肉的罪名对姚、宋二位宰相处以死刑。
按史书的说法是“请从极法”,把这两个人干死算了。
作为“受益者”的李隆基,竟然请求将“授益者”干掉?充分体现了政治家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说明李隆基不愧曹操“阿瞒”的称号。搁老百姓这叫恩将仇报过河拆桥,搁政治家可就叫顾全大局丢車保帅了,人不同,评价也不同。
李旦对此也不好拒绝,便同意了,但不是杀,而是贬官离京。
最终,姚崇和宋璟这两位名相因帮了李隆基的忙,反被李隆基主动背了蝎子,均被贬官离开了京城,由国家大宰相降为了地方小刺史。
太平公主这才稍许平衡,乖乖地去了蒲州,从此远离了政治中心。长安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该种菜的种菜,该打麻将的打麻将……
阿嚏!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