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整事的有3个人,他们分别是:李敬业、骆宾王和魏思温。
说到李敬业,大家或许有些陌生,知道的人没有几个,但提到他死去的爷爷,那可是如雷贯耳,不是别人,正是前文说过的三朝元老李勣!当年李勣死后,将爵位传给了儿子李震,李震早死,又将爵位传给李敬业,爵位名字非常好听:英国公,咋一听还以为是英国人呢!
阿嚏!
骆宾王就比较有名了,唐初4大才子(还有3个你知道是谁吗),他7岁时的最早作品是《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特有名,伴我们度过了添鸭教育的童年。阿嚏!
魏思温属于无名之辈,若不是因参加了此次叛乱,他在历史中的地位就如同影视剧中的路人甲,我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同志。
曾经在地球村生活过!阿嚏!
这3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唐朝的公务员——李敬业是眉州刺史,骆宾王是长安主薄,魏思温是监察御史,此时都因犯罪被贬了官,李敬业是因失职被贬为了柳州司马,骆宾王是因贪污被贬为了临海丞,魏思温是因渎职被贬为了县尉,没干好又被贬成庶民。
他们在扬州邂逅了,出于对仕途点背的感慨,就聚在一家小酒馆里借酒消愁起来,从对朝廷的不满开始发牢骚,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然后嘴里吃着肉就开始骂组织了……最终,他们把个人的不幸和一位女同志——武则天联系在了一起,头脑一热:决定拉杆子玩造反!
很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同是天涯被贬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造反何必曾相识的意思,阿嚏!
李敬业是名门之后,因此被推举为了起义首领,骆宾王文采出众,当了记室(秘书),魏思温足智多谋,做了军师;造反指挥部就这样成立了——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一场乱,密谋捣武则天的乱。
而细究此造反团队,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里面居然没有掌握兵权的武将,其实失败结果从开始就已经注定——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中国人向来讲究名正才能言顺,言顺才好办事,所以他们这次给造反找到的理由是:太后临朝,人神共愤;打出的旗号是:匡扶唐室!
既然是玩造反,免不了要拉一些朋友上船,至于是不是贼船,上来再说。魏思温就首先联络到了过去的同僚监察御史薛仲璋,让他借检查工作之机来到扬州,利用他的身份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扬州地方长官陈敬之先抓了起来,说陈敬之要谋反,然后李敬业就粉墨登场了——在薛仲璋的“介绍”下,李先生摇身一变,成了前来赴任的新扬州领导,接替了原领导的职务——扬州的皇政机关就这样被一个“赵锡永式的干部”诳了。然后,李敬业谎称奉太后的密旨,要去南方讨伐叛乱,就此开府库拿出了钱和武器盔甲,放出了官衙里的工匠以及监狱里的犯人……就这样,造反的队伍有了,起义之火就这样点燃了。
终极目标就是去燎原。
闹她——武则天!
这是以武则天的名义去革武则天的命,太坏了,阿嚏!
此时的时间是684年9月。监狱里头无论是秋后待斩犯还是牢底坐穿犯还是劳改出去接着犯,此时都统统由被革命者变成了革命者。
俄帝神呀!
10天之内,竟然有10余万群众聚集在了李敬业的麾下,跟着他一起扬土土。这10多万人不用打,单黑压压地往那儿一站就很有说服力,附近的乡啊县啊之类的基层单位一看这架势,都很主动地做了识时务者——降了。李敬业的势力一时锐不可挡,似有吹枯拉朽之势。
为了能更好的革命,李敬业找了个一个貌似李贤的人,谎称李贤未死,而是逃亡到了他这里,命令他起兵(贤不死,亡在此城中,令吾属举兵),试图以李贤为幌子忽悠老百姓参加他的队伍一起闹革命。就此而言,武则天半年前就派人杀死儿子李贤的举动,实在是太有先见之明了,若让李贤苟且活到现在,真不知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局势。
旗开小胜后,为进一步发动群众,扩张势力,吸收更多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加盟造反协会,李敬业认为有必要制造舆论虚张声势,他让男秘书骆宾王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战斗檄文,文中措辞激烈,说武则天是伪临朝者,建立的是伪政权,人不是善人,出身寒微,本是太宗的老婆,却晚节不保,与太子淫乱,又谋取了皇后宝座,将高宗陷于父子聚鹿的不伦境地;还杀姊屠兄,弑君(指李治)鸩母,人神共愤,天地不容;包藏祸心,觊觎帝位,幽禁儿子,重任宗族亲近(指武则天的两个侄子,后面专讲);说李敬业是皇唐旧臣,公侯冢子,率领的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发动的是匡扶李唐的正义战争;警告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勿忘皇室恩德,及时迷途知返,弃暗投明,一起倒戈去革武则天这个不守妇道老女人的命,否则必将死路一条……
最后一句很挑衅:“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言外之意,现在的国家,终归还得是我们的天下。
人民的天下,阿嚏!
这篇充满战斗激情的檄文叫《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被收录进《古文观止》一书,改名为《讨武曌檄》。骆宾王真不愧是初唐四大才子啊,文章写的就是具有名师风范,发布之后,天下争相传颂。
都夸这篇文章写得很有力度!
阿嚏!
面对这篇揭疮疤、兜老底、出言不逊、胡编乱造(弑君鸩母)、讨伐自己的作文,是个领导看了就会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然后将作文撕得粉碎,武则天却不仅没有雷霆变色恼羞成怒,反而平静的说道:这是谁写的呀?大臣们回答:是骆宾王。他们以为武则天会让他们就是挖地3尺也要把这个人找到,然后吃了他的脑髓养颜。何曾想,武则天却淡淡的说道:这是你们宰相的错呀,骆宾王有如此才华,你们却让他漂泊失意而未能予以重用(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言外之意,这样的人才,你们应该早点发现,为我太后所用才对呀!
这就是武则天,看问题的角度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样,明显是二般人!正如史书对她滴评价:“每临大事有静气,帝王气概不凡。”阿嚏!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