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通缉犯的求职经历


本站公告

    李密首先来到土匪郝孝德的地盘,因为这里离他最近,他希望这个光头能收留他。



    但是没想到,郝孝德没有给他好脸色看,将他拒之门外了。



    我们庙小,留不下你这尊大佛!



    也是,李密出身好,名气大,文凭高,收留了以后谁领导谁呀?



    于是,李密又去找王薄,提出了入伙的要求。



    没有想到,王铁匠也不收留他,真是岂有此理!



    其实,这也难怪,一个打铁的又怎么能收留一个“研究炼钢”的呢?以后谁是谁的领导……冒号!



    就这样,李密连找两个单位都被拒了,没想到当土匪也这么难!



    也面临求职难!



    确切说是求匪难,阿嚏!



    李密走投无路,只好抄近路去了淮阳,一路上,那个艰辛,就甭提了,那个困苦,也甭提了,最饿的时候,连树皮都啃过,啃啊啃啊,啃得饥……



    不是肯德基!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李密化名为刘智远,做了一名山区小学教员,干起了教书育人的活,只当是为隋朝的非义务教育做贡献了(做了不应有的贡献),靠着当民办教师,解决了吃饭和睡觉的问题。



    总算有藏身之处了!



    不知道他作为一名教师,是否收过择校费,补习费,课外辅导废,暗示过家长送礼,有待考证!



    就这样,造隋朝反的人竟然成了隋朝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得把人民的灵魂改造成什么样子呀?



    喔靠!



    ……



    当人民教师的日子是平凡的,对于一个想成就一番伟业的人来说,怎能甘心一辈子做人民教师呢(还是民办的),心中自然不爽,于是为了发泄心中不爽,他写了一首诗:“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翻译过来就是说秦朝当年要不是被刘项干趴下,汉盛世又何以期待,就连樊哙和萧何这样的市井之徒和文笔小吏都能成就一番大业,千古美名传,如今英雄豪杰若不趁此乱世建功立业,可真就要虚度此生后半生惭愧了,乖乖。



    诗的中心思想是:少壮不努力,不,是不造反,老大徒伤悲!



    阿嚏!



    据说写完此诗后,李密当场就哭了,为自己混得太惨而哭了。也难怪,换作谁,这么有背景,有才气,有经历,有这么……本是想当宰相的人,却沦落到山区当了小学教员,还是民办滴,是个人就会难过滴!



    这首诗很快便在村子里流传开来,流传之广,和今天的“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类似,是个村民就读过。有个村民读懂了他的诗(竟然读懂了他的诗,简直就是学霸村民),从中嗅出了他对伟大祖国及领袖的不热爱,于是向官府举报,说我们村里有特务,赶紧来抓吧。



    可见阶级斗争这根弦在隋朝就没放松过!对“外来人口”盯得就这么紧!虽然他们已经被杨广折腾得快要死了,却还要举报孩子的老师。可见愚忠、奴性有多么可怕,这样的家长,真是中国最不开眼的家长,全部都是杨广的“脑残粉”!



    阿嚏!



    正是这首诗,让李密又给暴露了,这次暴露,缘于他太得瑟了,得瑟程度不亚于古斯曼想通过本国的女影星联系美国奥斯卡男影星拍电影,都是通过玩艺术暴露了。这首诗不仅没有给李密带来一分钱的收入,反而让当地的派出所立即出警,差一点顺诗摸瓜把他走抓住。



    不得已,李密又开始了新的逃跑,谁让自己没事乱抒情呢!



    这是李密的第三次逃跑。



    不知道古斯曼有没有第三次?



    历经千辛万苦,躲过层层搜捕,李密来到一个很著名的地方。



    这里好汉云集,全是愤青。



    那么这里是哪里呢?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