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的力量大部分来自忠于夏朝的诸侯。这也是当时建国的流行模式,因为单靠某个部落无法建立国家,只能联合起来。这种模式的通病显而易见,国王对国家的掌控力比较低。所以此时的夏朝对周围势力的管控力很小,夏朝的版图比启在位时小多了。少康也知道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并不强大,因此他把精力都放在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这两方面上。这个选择奠定了华夏族的基调——以农立国。少康任命子冥为治水官。这个人确实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然而他的后人会像大禹那样,建立一个帝国。
其实,少康也可以选择带着这些支持者“打家劫舍”,掠夺别族的财务。别说,很多民族都选了第二条路,特别是游牧民族。
一直到少康逝世,夏朝没有大的兵戈。夏朝安享二十年的太平盛世。不过,此时的中原并不是天下太平的局面。
自从禹击败苗人后,苗人便举族南下,不再染指中原。后来,这批苗人成了楚国人的祖先。但是另一支少数民族--东夷却对中原虎视眈眈。少康虽然清楚东夷人的狼子野心,可国力不允许他出兵,因此一直没什么大动作。东夷人以为夏朝不过如此,更加骄横起来。显然东夷族仍存在和华夏族争夺中原的打算。
二十多年后,少康死后,杼即位。
前文我们提到过杼,他就是当年灭寒首战的主帅。这位天子的打仗能力在夏朝天子中排名第一!他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实力。东夷族碰到他,只能说老天爷都看他们不顺眼。
杼即位之初就把进攻东夷提上日程。为了克制东夷人善射的特点,杼为军队配备了皮甲。皮甲的装配大大加强了夏军的战力。有人说,杼同时发明皮甲和矛。我觉得,矛在狩猎的重要武器,发明时间不会晚,更不会是因为打仗才发明出来。另外,从上述说法中可以窥见当时的军事相当原始。不仅人数数少,而且武器单一。
开战前,杼特地迁都至原,便于掌控战局。我想堂堂的夏朝都城可能也没多少建筑物,否则不会说迁就迁。不管怎么说,杼为了征服东夷,下了血本!
由于史料的缺乏,具体的战况我们不得而知。据史书记载,杼一直打到东海边,版图重新达到禹时期。这是中原军队第一次打到东海。几百年后,一位更伟大的君主将再次完成这一壮举。
东夷族自此之后对夏朝毕恭毕敬,承认他的老大地位。不仅如此,四面八方的诸侯都十分自觉地跑来朝贡,杼也大力安抚他们,进一步扩充夏朝的政治影响力和势力范围。在杼手里,夏王朝有恢复了往日的荣光。可惜杼没有在内政上更进一步,所以杼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一般。
杼死后,帝芬即位。这位君主在位44年,这段时期也是夏朝的巅峰。普天之下没人敢违抗夏朝的命令,其他种族远远不及夏朝。
芬死后,帝芒即位。这位仁兄在历史上留下的唯一事迹就是“沉祭”。把贡品沉在河水中就叫“沉祭”。这种祭法一直流传下去,在周朝发扬光大。
芒死后,泄成为第九代夏王。此时夏朝实力依旧强大,连西边都羌人都对夏称臣纳贡。夏朝在泄时期正式分封诸侯。直到这时“诸侯”一词才正式诞生。
夏朝第十位王叫姒不降。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夏王。在他手里夏朝版图达到极盛。泄很像乾隆帝,生前把国家搞得繁荣富强,死后国家就出问题了。下面我们来说说夏朝的衰败之路。
不降死后,将王位内禅给弟弟扃。不降有一个叫孔甲的儿子。但他认为孔甲性格乖张,不适合做国君。本来,这样的安排算一个明智之举。美中不足的是,孔甲仍继承部分权力,成为帝国隐患。
扃死后,儿子廑即位。这位夏王才能出众,孔甲虽然有夺位的打算,却不敢动手。八年后,廑病死,孔甲乘储君未定,一举拿下王位成为第十三位夏王。他一即位就开始胡作非为,行为非常残暴。孔甲是历史上第一位暴君,在他任内夏朝失去大批诸侯的支持,国势迅速下降。
孔甲死后,皋即位。皋是中材之主,在位十年,大体维持了夏朝统治。
在他任内夏朝威望、领土都在下降。
皋死后,发即位。这是夏朝倒数第二位王。在他即位之初,国内灾害不断,外族不断侵扰,可谓内忧外患。发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他除了吃喝玩乐,拿不出什么治国方略。这就为商族的做大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