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就到了要开学时候了,大家开始准备买火车票,打包行李了。这些都得骆大明自己搞定。父母因为养猪,养鸡不赚钱后,到处找别的赚钱路子而身心疲惫,无暇顾及。这事也让骆大明对父母家庭更加失望。不过骆大明自己还沉迷于自己的辩证法,辩证思维,辩证逻辑里没有走出来,总觉得只要掌握了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将来父母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乌托邦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度过人生很长的时间,包括下海的决定,也是由这种信念引申的。
1987年9月1日,骆大明正式成为中科大新生中的一员。第一次出远门来到离家千里的北方城市,首先冲击的是饮食。南北方饮食差别很大,骆大明第一次喝到黄橙橙的小米粥,开始有些不习惯,喝了几次,也觉得挺好喝的了。
科大刚在离东区校本部有几公里的地方新建了一个新校区,因为建设时间太短,到新生入学时,只建成两栋学生宿舍和一个学生食堂,两栋宿舍一栋男生宿舍,一栋女生宿舍,中间只隔着一条马路相望。至于上课的教室,都没来得及建成,就在附近临时搭建了两排简易的平房,87级800多名本科新生就在平房里开始他们第一学期的学习。因此当时有人认为新生们是被流放西区,西区是科大的西伯利亚。宿舍和食堂倒是很棒,四个人一间宿舍,有二十多平米,放两套上下铺单人床,四套作业桌,带高高三层小书架,一人一套。这样的住宿条件,在全国应该是仅有的。别的高校的学生,包括科大本部的学生,都是至少6人,一般是8人,4张上下铺,挤在十几平的破旧房价里。根本不可能有独立的自习桌椅。食堂感觉也很棒,伙食品种很多,价格不贵,一份一般是素菜两元,肉菜4元。米饭,馒头,面条,煎饼样样齐全。特别是红烧大排,一大块才5元,味道很不错。应该说学校领导们还是很了解新生们的感受的。
作为freshman,大家都在这新环境中保持原来学霸的心气,基本上人人都过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都想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宿舍的灯每天都要到十一二点才熄。熄灯后大家也是聊一些高大上的话题,比如哲学。
然而强中更有强中手,一个学期下来,慢慢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有些人开始感到吃力了。骆大明就是其中一个。原来就是临时突击,临阵磨枪考上来的,基础比较差,再加上头脑里还在纠结着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被辩证思维折磨得不轻,学起那些形而上学逻辑编写的基础教材,感觉就学不进去。只能用老办法,靠死记硬背对付考试。勉强能对付,成绩中等偏下。看不到出人头地的希望。不过心气还在,毕竟是在科大,跟别的学校的原来中学同学比,感觉还是有优越感。当时每天都跟原来的中学同学吕新,张文强保持通信联系,其他一些玩得一般同学也一周通一次,其中有两三个是女同学。李梅是其中一个。不过当时骆大明眼中没有这些女生。
很快到了大二,同学之间的学习成绩竞争基本定型了,第一梯队哪几个宿舍,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哪些,大家都心态平和了。平常不同梯队的人各玩个的。学校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了。桥牌,围棋,象棋,篮球各种比赛活动开始组织起来了。食堂周末晚上的舞会也活跃了。男女生谈恋爱的也有了。作为第三梯队的落后分子,骆大明总算有了表现的舞台。原来40分打得不错,正好转学桥牌,成了校桥牌协会理事。象棋在宿舍无对手了,开始举办系象棋赛,拿了冠军,也算是出人头地了。学习成绩不行的心理阴影消除了不少。再加上离家一两年了,对家庭吵闹的烦恼也没有了,于是心动动开始想交女朋友了。辩证逻辑训练出来的头脑就是高级,看中一个漂亮女生了,找到说想交个朋友,直接被个女孩那当成变态看待,定定看着骆大明,看得他心虚,赶紧溜了。后来那个女生找了个研究生男朋友,就住骆大明宿舍对面的新盖的研究生楼,两人宿舍窗户正对了。每次看到那个女生进去,他心里都一阵不爽,一种好白菜都被猪拱了的愤怒。
正好在上海同济大学的吕新来信说到,跟班上一个也在上海上学的女生联系上了,邀请骆大明过去一起聚聚。就想去中学同学那里寻找些安慰了。国庆节放假就到了五角场的同济大学,同济的学生宿舍跟科大没法比,八人挤一宿舍,脏乱差。食堂伙食也不咋样。见到了吕新一直跟他说的吕新的上铺陈伟,吕新说陈伟是他仅见的唯一跟他一样聪明的家伙。大家一起聊了聊,感觉都不错,觉得挺聊得来,都是聪明家伙。然后约女生见面。骆大明原来有点小心思,想温故而知新,可是见面后,感觉跟科大女生气质差太多,不了了之了。当时上海虽比不上广州潮,比合肥还是时髦多了。骆大明在那里第一次听到齐秦的歌曲《大约在冬季》,觉得很契合自己当时的心境,就录了一盘带,带回学校。很快齐秦的歌曲在西区也流行开来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