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1日,骆大明大学毕业回到了东南省山明市的家中。作为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刚考上本省夏梦大学的研究生,一个弟弟刚考上夏梦大学经济系,读自费本科,一年学费要3000多。在那个万元户就是有钱人的年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父母都是企业的普通职工,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也就500多,要供三孩子读书,压力非常大。靠着母亲是在食品公司工作,在刚要解决温饱的时代,还算是有不少捞外快的机会,在自家房子里养鸡,养猪,一年能补贴不少家用,才勉强支持到骆大明大学毕业。可是马上小儿子又要上高价自费大学,父母实在是快撑不住了。父亲骆成去是老牌大学毕业生,从本省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明市储木场子弟学校教中学语文。因为个性很强,脾气古怪,在单位跟领导同事关系很糟,到文革后,觉得在学校教书没有前途,企业的效益比较好,就转到企业质检科做技术员。从骆大明快6岁从老家会安县外婆家到山明市父母身边时,父亲就已经在企业工作了。到企业也还是老毛病,跟领导也处不好关系,因此虽说期间有很多机会可以进步,像当时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骆成去作为文革前毕业的老牌大学生,曾经被借调到市科委给进修的市里干部补习俄语,跟他一起去做老师的市一中的英文老师黄长清,培训结束后回一中就提了英语教研组组长,后来到骆大明上一中时,黄老师已经是一中的教务主任了。而骆成去回到企业还是原地不动,气得他天天在家大骂场领导。当时骆大明刚上小学四年级,对啥都懵懵懂懂,当时就留下个印象,官场太黑暗,有本事的人只会在其中被上级打压。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印象,会在骆大明的心里生长,发芽,以致左右了骆大明的人生轨迹。
骆大明是个天才型孩子,虽说从小跟外婆在乡下长大,直到5岁多快6岁才到山明市父母身边准备上小学,之前只会听说东南话,根本听不懂普通话,到山明市后去上了一天幼儿园,因为根本听不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话,第二天就再也不肯去了。父母没办法,只好把乡下的表姐叫来,在家带大明。这样过了快一年,在他要上小学前,有一天他在跟小朋友游戏时,突然开窍说普通话了。这才算是顺利能去储木场子弟小学上学了。上学第一天,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名字写出来,骆大明根本不会,只上过一天幼儿园,父母因为家庭经济工作压力,几乎天天在家吵架打架,根本顾不上孩子,所以骆大明跟班级同学比,起步落后了。老师当时气坏了,一边把骆大明三字写在黑板上,一边说,你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上什么学。这一幕给幼小的骆大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以后的岁月里,被骆大明反复提及,可以说也是影响骆大明一生的重要事件。直到后来骆大明成家,有小孩了,也从来不像后来的同时代父母那样,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给孩子上一堆辅导班,去占学区房上重点小学。还因为这给女儿留下心理阴影,认为骆大明重男轻女,不爱她。因为后来女儿按户口划片是可以上北京中关村一小,骆大明却没让她去上,而是随便在后来的鸟巢边上,当时的农村荒地边的科学园南里小学就近入学了。再后来,女儿做为北京市三好学生,被学校推荐报考北京四中,骆大明也是不当一回事,让孩子就近推优上了朝外。由此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骆大明的人生轨迹,是谁也想不到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