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平叛人选


本站公告

    今日晚间,几乎与八百里加急进京的司恩同时,李瑁已经得到了安禄山造反的消息,所以当传旨的内宦出现在李瑁眼前时,李瑁已经知道了一切。

    李瑁淡然地跟着内宦进了宫,在宫门口正遇见同样奉诏进宫的杨国忠。

    杨国忠乃宰相,安禄山造反的消息虽然直接传进了宫中,但司恩同时也命下属告知了杨国忠,杨国忠自然也是知道的。

    只是杨国忠的反应却和李瑁全然不同,李瑁担心安史之乱流祸大唐,所以眉头紧锁,但杨国忠却是满脸喜色,意气风发的样子。

    杨国忠这等庸相,自然看不出眼下大唐四伏的危机,看不到安禄山造反的祸患,他觉得安禄山造反之事癣疾,皮毛小事而已,他正在为死对头安禄山自寻死路,他即将独占圣宠,稳坐宰相之位而高兴呢。

    “杨某见过靖王殿下。”杨国忠今日的心情似乎极好,看到与他一向老死不相往来的李瑁,竟然主动打起了招呼。

    李瑁和安禄山的过结杨国忠也是知道的,他本以为李瑁知道安禄山“自寻死路”,起兵造反后心情应该与他一般愉悦,可是但却猜错了,李瑁根本没有心情和他在此处寒暄。

    “原来是右相。”李瑁只是随口地说了这么一句,便转身离去了。

    杨国忠看着李瑁不咸不淡的态度,脸色微微一变,显得有些难看了起来,他在口中小声地嘟囔着:“待本相平了安禄山叛乱,稳坐这宰相之位,看你还能嚣张到几时。”

    杨国忠只当安禄山造反,他必定独据圣宠,稳如泰山,可他却不知,这已经快是他最后的风光了。

    李瑁、李亨、杨国忠各部大臣入殿,很快宽敞的紫宸殿中已经站上了二十余人,不过紫宸殿中的大臣虽越来越多,但却安静地落针可闻,听不见半点嘈杂。

    大臣们虽然大多不知李隆基传诏所为何事,但他们不瞎,他们看着靖王李瑁和太子李亨一脸严肃的表情,都知道发生了大事。

    紧接着李隆基入殿,李隆基张口的第一句话便叫殿中的大臣李瑁和李亨一脸严肃的原因。

    “安禄山作乱,起兵二十万造反,祸乱河北,诸卿可有良策。”

    东平郡王,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前些天才刚刚加封的骠骑大将军,竟然造反了?

    关于安禄山造反的流言虽然官场之上早有流传,但是当他们从李隆基的口中确切的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还是不免震动。

    除去天潢贵胄的亲王李瑁,还有靠着皇后裙带关系晋位的杨国忠,安禄山几乎是大唐官场近十年来崛起最快的人物,叫无数边将艳羡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受李隆基大恩的人居然反了。

    “叛贼安禄山深沐皇恩,竟敢率军造反,罪该万死,臣请陛下发兵平叛,生擒安禄山于长安,千刀万剐,万死不饶。”宰相杨国忠当先出列道。

    杨国忠的话李隆基听了颇为解恨,李隆基开口道:“安贼固然罪该万死,但他麾下毕竟还有河北及各族士卒二十万,数量庞大,想要平定恐非易事,右相可有良策。”

    杨国忠挺了挺胸膛,自信地回道:“河北诸军,所叛者不过安禄山及数位贼首而已,河北士卒和百姓还是心向大唐,心向陛下的,真正心甘情愿跟随安禄山作乱的人数极少,只要陛下传檄河北,不过数日,河北将士必定闻风而降,献上安禄山的人头向陛下请罪,河北随之即定。”

    李瑁站在殿下听着杨国忠的话,险些气地笑了出来,传檄而定,好一个平叛之策,他当真是拿安禄山当做三岁孩童来看待吗?

    安禄山经营河北十年,河北上下俱是安禄山的心腹,岂会是一盘散沙。

    李瑁听了杨国忠自以为是的建议,心中大怒,当即便要出列建言,可就是李瑁准备开口的时候,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却开口说话了。

    “河北百姓乃我大唐臣民,河北边军亦是我大唐士卒,他们的心自然是向着朕,向着大唐的,右相说的对,给事中即刻传旨,此次叛乱朕只诛首恶,不连其他,他们大可不必担忧,另外谁若能取了安禄山的狗头献与君前,赏黄金万两,官升八级,封万户侯!”李隆基对杨国忠的话倒是深信不疑,上来便采纳了杨国忠的意见。

    李瑁抬头看着李隆基自信满满的样子,心里知道,此时若是直言上奏必然会惹恼李隆基,平白惹地他不悦,他只能将话说的婉转些了。

    李瑁出列道:“父皇圣明,安禄山造反实乃螳臂当车,自取灭亡,儿臣建议父皇可一面传檄安定河北,一面遣大将出兵平乱,软硬皆施,当可一举奏效。”

    若是贸然将宝全部压在民心上,确实显得有些单薄,李隆基的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李瑁的话倒是正中他的下怀,李隆基开口问道:“瑁儿之言有理,不知瑁儿可有良将人选。”

    李瑁听到李隆基的话,脸色一正,当即躬身道:“儿臣不才,愿挂帅出征河北,为父皇分忧。”

    李瑁官拜天策上将,又是皇子,无论是官职、位份还是名望都足够,而且李瑁久经沙场,军功甚多,由他来出征平叛无异是最佳人选,但杨国忠偏偏要与李瑁对着干。

    在杨国忠的眼中,安禄山必败,平定安禄山之乱根本不是什么凶险异常的事情,而是一个捞军功,赚名望的大好时机。李瑁抢着出征根本不是为了平定叛乱,而是趁机攫取兵权,收拢河北民心。

    李隆基还没来得及发话,杨国忠便抢着道:“河北战局虽乱,但杀鸡焉用牛刀。靖王殿下乃堂堂皇子,天潢贵胄,区区安禄山之乱岂需殿下亲临,只需派一员骁将即可平乱。”

    杨国忠的话也给李隆基提了个醒,如今河北正乱,若是李瑁率军平乱平定了安禄山,到时李瑁既赢得了极大的名望,又收揽了河北的兵权,名利双收,到时自己还能镇得住他吗?

    李隆基越是这么想,越是觉得杨国忠之言在理,要将李瑁压在长安。

    李隆基点头道:“瑁儿乃我李家麟儿,出征河北朕自然是放心的,但杨相说的也在理,小小的一个安禄山岂需我儿亲临,派一员大将即可安定河北。”

    如今的大唐已经到了这个关头,李隆基和杨国忠竟还察觉不到危机,将关系到大唐江山生死存亡的大事视作权力斗争的游戏,李瑁顿时心中大急,再次出言请战。

    可李瑁越是请战,李隆基越是认为李瑁另有所图,于是在杨国忠的鼓动下,竟派遣了杨国忠的心腹,才干平庸的右卫大将军毕思琛为主帅,至洛阳募兵出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