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节目录制


本站公告

    三天时间匆匆而过,在此期间,沈悠除了把《霸王别姬》的故事写完之外,还收集了一部分《两生花之青衣》所需的素材。



    早上晨练回来,洗完澡,换上一身黑色唐装,沈悠想了想,又把《霸王别姬》的手稿也带在了身上。



    今天,正是他之前约好去录制《圆桌四人行》的日子。



    沈悠想着,这次一同录制圆桌节目的嘉宾里可是有一位文坛宿老的,若是节目录制结束后,对方对自己的印象还不错,就可以请其帮忙引荐一下出版社的编辑,给《霸王别姬》找个好归宿。



    出了家门,走到小区门口,沈悠站在路边一招手,叫来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凤凰会馆。”



    “好嘞。”



    二十分钟之后,出租车开到了凤凰会馆门口。沈悠付完钱下车,立刻便有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上前来接待了他。



    简单聊了几句,工作人员就直接带着沈悠上了四楼演播厅。



    进入演播厅,看到主持人和其他两位嘉宾都已经就位,沈悠一脸歉意地对三人说道:“对不起各位,我来晚了。”



    “不晚不晚,这才九点四十,都还没到原定的录制时间呢,是我们来早了,沈老板快请坐。”



    窦文滔起身迎接,虚手一招,把沈悠请到了右手边的座位上。



    圆桌四人聚齐,摄像调好机位,导演给主持人比了个OK的手势,节目正式开始录制。



    “诶,今天我这一上香啊,耳边响起的都是咿咿呀呀的声音,今天,咱们的沈老板来了,欢迎沈老板。”



    窦文滔点燃檀香,摇灭火柴后,率先鼓起了掌。



    沈悠一边跟着拍手,一边含笑向圆桌上的其他三人点头致意:“徐老师好,主持人好,裴老好。”



    之前节目组已经把同桌嘉宾的资料发给了他,沈悠知道自己右手边那个戴黑框眼镜,穿着黑色夹克的中年男子是徐子冬,香江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史研究学者。



    对面那个穿着深灰色中山装,面容清癯的七旬老者则是华夏文坛宿老,著名作家裴庆丰。



    入座之后,窦文滔看着沈悠一脸艳羡地赞叹道:“咱们这个沈老板啊,今天头一回见到,我就觉得像个小仙儿,他的这个脸啊,简直就是照着我们心里能想到的最美的样子长的。”



    说着,他还在用手在自己那张较为猥琐的脸上比划了一下。



    看到窦文滔滑稽的动作以及他那夸张的语调,裴庆丰不由乐得哈哈大笑。



    徐子冬也跟着附和道:“咱们的沈老板不止长相出众,他身上的气质也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听到窦徐二人如此夸赞,沈悠连忙摇手轻笑道:“两位老师太过誉了。”



    一谦一捧,一番寒暄客套之后,大家也不再拘谨,说说笑笑,气氛慢慢变得热闹起来。



    “徐老师平时爱听京剧吗?”



    主持人窦文滔抛出了今天的主题。



    徐子冬摇头:“我不怎么听,主要是也听不太懂。”



    窦文滔又看向裴庆丰:“我听说裴老喜欢听戏,还是京剧名票。”



    “是啊,打小就迷,我现在在燕京集韵斋票房票戏,学的是刘派(刘鸿升)老生。”



    裴庆丰点点头,一脸的得意。



    “哎哟,学刘派,了不起,这一派调门高,吃天赋,一般人可真学不来。



    您票的是老生,那您以前听过沈老板的戏吗?”



    裴庆丰笑道:“我虽然学的是老生,但青衣、花旦、小生、花脸……,只要是好角儿的戏,我都爱听。



    沈老板的戏我自然听过,《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以前沈老板在京剧一团的时候,他的戏我可是一场都没落下。”



    窦文滔认真听着,等到裴老说完,他适时赞叹一声,转头又对徐子冬说起了沈月楼的轶事:“我听过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据说有一回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小艳秋(程派青衣名角)先生在侧幕听到沈老板在台上唱奔月,立刻一脸惊讶地对旁边演员说道:“哎呦,这身段,这唱腔,简直就是梅兰芳在世啊!”



    小艳秋先生这话一传出去,沈老板在梨园便得了一个“小梅兰芳”的外号。



    只是,听人说,别人这么叫你,你还挺不高兴?”



    说到最后,窦文滔又看向沈悠。



    “没有!没有!”



    沈悠连忙解释道:“从小到大,梅先生一直是我的偶像,我内心对梅先生自然是无比崇敬,只是那时候我自觉水平不够,承受不起小艳秋先生的赞誉。”



    “原来是这样。”窦文滔做出一个了然的表情,又好奇问道:“诶,那沈老板四年前怎么就突然退出梨园了呢?当时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也没发生什么事,就是当时我刚刚唱红,剧团给我安排的戏码太多,嗓子劳累过度,慢慢就倒了。



    嗓子一倒,在台上荒腔走板吃了倒好,我心里受挫,便赌气不唱了,直接宣布封箱,从此退出梨园行。”



    思虑片刻,沈悠慢条斯理地说出了这番话。



    真实的情况自然是不能直说的,他这套说辞倒也能勉强过关。



    听到沈悠的话,窦文滔笑道:“想不到沈老板这么温润的人,也会有年轻气盛的时候。



    那沈老板退出梨园之后去了哪里?这些年又在做些什么呢?



    我想不止是我,很多观众也都对沈老板这些年的经历十分好奇。”



    沈月楼重新走红的这一个星期,他退出梨园后的经历早已被编成了传奇。



    在事业巅峰期隐退,因何缘由,他又去了何方?



    有人说他被情所伤,然后,出家当了和尚。



    有人说他娶妻生子移民到了国外。



    还有人说他四年前就已病逝了。



    ……



    网上的那些流言,沈悠自然也有所耳闻,他只是淡淡回道:“其实,退出梨园的这些年,我哪儿也没去,就一直就呆在燕京城里。



    生活嘛,也是平平无奇,整天就看看书,练练嗓,偶尔写写小说和剧本。”



    窦文滔惊奇道:“哦,沈老板还写过剧本和小说?这方面徐老师和裴老可是专家,不知我们有没有这个荣幸拜读一下大作?”



    沈悠心中一动,笑着回道:“什么大作啊,我写小说和剧本就是自娱自乐,写着玩的。



    几位老师若是感兴趣,下了节目,我定奉上拙作,请几位斧正一下。”



    这个话题很快略过,随后,四人又聊了一些名伶轶事,梨园掌故。



    窦文滔问道:“裴老您说,您这辈子经历了京剧从鼎盛时期,然后到今天,有人说京剧是不是衰落了,或者说是受众越来越少了,您对这个是怎么看的?”



    裴庆丰想了一下,认真回道:“这个问题一言难尽,受众少,你要跟过去比,那肯定是少了,或者跟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的受众比,那更是少的可怜。



    但你要说它衰落了,也不见得。”



    窦文滔又问:“哦,怎么讲?”



    裴庆丰回道:“真心喜欢京剧的还大有人在,而且它无可替代,你要是真钻进去,成了戏迷,那是一辈子的事,到时候你再看别的娱乐,可就味同嚼蜡了。”



    听裴老这么说,窦文滔看向徐子冬笑问道:“徐老师有不同看法?”



    “没有。”徐子冬摇了摇头道:“刚才听裴老说话,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不看京剧。



    因为今天我们一提到京剧,那是高雅的艺术,不是消遣娱乐的东西。



    看戏之前,我是不是要焚香沐浴,做好准备去接受熏陶和洗礼。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也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觉得它太沉重了,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听完徐子东的想法,沈悠笑道:“把京剧当成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的高雅艺术,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解。



    在以前,京剧是一种特别通俗特别娱乐的东西,只是,后来有了电影,有了电视剧,有了流行音乐这些更娱乐的东西出现,所以,显得它艺术了。



    其实,京剧里除了家国情仇,人生哲理这些大的主题外,也有一些家长里短的故事……”



    裴庆丰叹道:“误解的产生,说到底还是京剧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做的不够。



    要想改变受众越来越少的现状,京剧界得出现一个巨星才行,一个人带动一个行业的复兴。”



    “裴老这话说的好,就像相声界出了一个郭老板一样,京剧界也需要出现一个这样的人。”



    窦文滔和徐子冬纷纷为裴老的独特见解鼓掌,沈悠也点头道:“受教了。”



    “圆桌四人行,广告之后见。”



    主持人窦文滔念完一段广告,又转场回来:“沈老板来我们节目,怎么能不亮一嗓子呢?您给大家唱一小段吧?”



    沈悠无奈道:“好,那就给大家唱一段我写的新剧里的一小段吧。”



    “新戏?那我们可是有耳福了,希望咱们沈老板的这段戏能让从来不听戏的徐老师爱上京剧。”



    三人一起鼓掌,镜头给到沈悠,沈悠清唱了一段起解:“苏三离了HD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好,就唱到这,献丑了。”



    从沈悠开唱,裴老就闭上了眼,一边摇头,一边拍腿,品咂其中韵味。



    一段酣畅淋漓的西皮流水,听得可真过瘾啊。



    一直到沈悠唱完,裴老都还没从浑身酥麻的状态脱离出来。



    窦文滔道:“真是意犹未尽啊,裴老是听入迷了,徐老师觉得怎样?”



    “好听。”



    徐子冬认真道:“真的好听,沈老板要是在台上唱这样的戏,我肯定卖票去看。”



    ……



    《圆桌四人行》节目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录制结束,沈悠与其他三人交换完联系方式,便走出了演播室。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