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家境一般,长相一般,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军迷。
每年做兼职赚到的钱,他总是会留出一部分,让自己成为《世界军事》的忠实订阅者。这份期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使得他成为学校一个小军迷圈子里赫赫有名的人物。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结束,王双背着包,顾不上与要好的哥们扯淡,甚至连往常心中觊觎不已的班花都没看一眼,便匆匆跑出教室,往学校南门那家门脸不大的邮政所奔去。
订阅期刊的时候王双填写的地址是宿舍,但他却不敢让勤劳的快递大哥直接送到宿舍里。
王双吃过一次亏,那次自己去的晚了些,《世界军事》被送到自己宿舍,最终自己得到的就是一本破烂不堪的旧书。
那些毫无素质的可言的家伙们但凡看中上边的装备照片,又或者某张特种兵的帅照,都会直接撕下来贴在墙上当海报。
王双不介意他们这么做,相反还很高兴。能够用自己的兴趣影响周围的人,对一个平凡的孩子来说多多少少也是一种成就感。但关键的问题是,首先他得读完这本期刊。
秉着防火防盗防室友的原则,王双此后就一直是自己取。
在繁杂的快递中找到那本用绿色塑料文件袋包裹的期刊,向混熟的工作人员道声谢,王双郑重地撕开了包裹,将期刊取了出来。
顾不上撕开最后一层透明塑料包装,看着封面上概括性的标题,王双愣住了。
如果不是《世界军事》四个大字就那么显眼地印刷在上面,王双还以为这根本就是寄错了的一期。
作为这本期刊的老读者,他深知每一期封面的标题至少有几个。连续点阅超过三年,他几乎没有见过低于五个标题的。然而这一期却彻底让他的认知崩塌了。
一张炮火连天的照片上,覆盖了仅仅三行文字。
第一行,是最高首长在过去半月某次视察的时候重要讲话时的名句。
第二行,概括了国外一件非常著名的军事冲突的最新进展。
而第三行,赫然是一个让王双呼吸都有些急促的标题——战略战术性协同作战简述。
协同作战啊,很多军迷都不屑一顾。但这并不是因为协同作战不厉害,而是提及这个名词,九成九是在讲人家米国的军队发展。
军迷本身都有些爱国的情绪在内,每次提起这样高端的玩意,都是在说人家,天长日久,谁还喜欢再听这样的东西。
王双也有这样的小粉红情绪,但是比起心里的膈应,他更喜欢看到华夏的媒体期刊能够多报道这种东西。多报道,就说明国内还在不停地学习,只要没有放弃,早晚有一天可以赶上米国的水平。
通过判断,王双知道这一期的《世界军事》,可能重头戏还就是这一篇所谓的简述。
希望能够安静看一看个中内容的王双抬头扫了一眼周围,见路对面有一家快餐店此时有大片的空座,摸了摸口袋,王双咬牙走了进去。
点了一杯最便宜的饮料,王双迫不及待撕开最后一层塑封,二话不说,直接翻到目录页。
果然,跟自己猜测的一样,除了封面的三个标题,只有最后一个常规板块对国内外的军事事件进行简评。看一看三个标题占有的页数,王双更是欣喜。
足足二十三页啊,双面印刷的期刊那就是四十六面,居然都是这片所谓的简述。
能够占这么多页码还称之为简述的,想想王双就觉得激动。
双手已经不自觉地翻到了这片文章的第一页,而王双忽然发现,这居然是一篇论文格式的文章。
“沈耘。”
看了三年期刊,对于一些著名的军事理论研究员王双也有所耳闻。但这个沈耘还是头一次见。
看到作者只是个装甲技术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王双也就失去了探究下去的兴趣,将精神集中在文章内容上。
他想要看一看,华夏是不是真的出了一位能够系统阐述协同作战理论的人。当然了,如果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揣测自己的祖国协同作战化的进度,那就再好不过了。
带着审视的目光,王双逐字逐句读着。
一杯饮料不经意间早就喝完,王双也没有在意这些,只是不断一页一页翻着。文章给王双的感觉非常专业,有些东西,作为一个还算资深的军迷,他居然有些理解不了。
甚至于很多地方,他都是借助文章本身的解释,才能有个一知半解。
饶是如此,王双的兴致却越来越浓。
那些即便翻墙都不曾看到过的协同作战的理念,居然首次在这篇文章内提及,王双的脸涌现出潮红。他知道,自己这次订阅赚大发了。
当文章正文看完,王双看了看手机,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
还好下午没课,不然就凭他这么耗费精力看了这么久时间的书,下午还不得跪。
正要合上书准备回宿舍的他留恋地看了一眼,赫然发现后面居然还有一个他耳熟能详的著名军事理论研究员对这篇文章的点评。
即便这份点评极尽鼓吹,但是王双居然没有一丝的反对,反而感觉这点评非常恰当,自己刚才看过的的论文就值得这样的评价。
一脸激动的王双重新坐了下来,掏出手机,打开自己平常最喜欢逛的那个军事论坛,兴冲冲地发了帖子:
“谁看了今天的《世界军事》,有没有跟我一样,被那篇论文一样的文章弄到了高潮。娘的,这回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番了。”
发完帖子,回过头来开始看论坛的王双忽然发现,自己居然不是第一个。
不少经常和自己讨论的人,早就将这件事情发了上去。甚至有些人还拍了一部分内容,做成链接,专门盖楼为此庆贺。兴冲冲的王双不由自主地开始对这些帖子逐个评论,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激动。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