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龙潭


本站公告

      圆珠笑道:“王爷说笑了,北国自然也有一番别样的风情。就拿今晚来说,皓月当空,金风送爽,柳丝垂塘,万籁俱寂。这样的景致当然好得很,只是北地缺少诗人,所以才没人知道它的风采。在我看来,小来小去的美妙是可以用诗歌来书写的,大美反而不可言喻。不是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么,可见极致的东西反而让人难以驾驭。北国的美就是野性而不可捉摸的。”

      宗弼似懂非懂地点头道:“‘大器晚成,大象无形’。嗯,想来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么说,我要是想称赞你长得美,是不是就得跟人说‘我都不知道你长得美’才对?”

      圆珠笑道:“王爷还真是聪慧过人。”

      虽然被圆珠夸赞,但宗弼还是觉得自己在能够说出这样深奥而有水平的话的人的面前抬不起头来。为了在有学历有文化的圆珠面前树立自己男人的威仪,宗弼故意卖弄着肚子里的那点知识问圆珠道:“你知道这池子叫什么名字吗?”

      “既然这山叫龙潭山,那么这个池子当然应该叫龙潭了。”圆珠举一反三地答道。

      “嗯,你猜的倒也八九不离十。这池子的大名叫‘卧龙潭’,别名叫‘水牢’。”宗弼因为圆珠没能说出精准答案而感到庆幸。

      “水牢?”圆珠觉得这名字起得很不可思议,便好奇地问道:“难不成这池子里关押着什么吗?”

      圆珠的疑问激起了宗弼大显身手的心理,他指着水池边的铁链子说道:“你看见那段大铁链子了吗?它锁着的是一条青龙。”

      圆珠忍不住笑道:“你说这话我可就不信了。龙不过是传说中的神物,可谁又见过它长什么样子呢?”

      “你不要总是对自己没见过的东西就否定它存在的可能性嘛。”宗弼笑道:“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九公子在外边惹出了事端,被天神锁在这里。但九公子不服,还把怨气撒在了当地百姓的身上。他动不动就动用法力翻江倒海,搅得这里巨浪滔天、民不聊生。有个林老汉的女儿也被大水冲走了。就在他要救自己的女儿时,正巧看见了一只溺水求救的燕子。林老汉动了恻隐之心救起了燕子,结果,他却因此而失去了女儿。后来这燕子飞去九顶铁叉仙山学艺。待学成归来后,她就用自己的羽毛编织成了一个铁索套在了九公子的脖子上,还把铁索的另一头拴在了千年老榆树上。结果,九公子就被这样制服了。燕子也化为人形,跟着这边的百姓一起开荒耕种,与大家一起营造新的生活。”宗弼绘声绘色地讲解道。

      圆珠听完笑道:“这还真是有着浓郁中华风的民间传说呢。它有点像你们东北版的精卫填海加魏征梦斩龙王。故事的最后说燕子和人们一起生活劳作,可见你们女真人不光会渔猎,也是会农耕的。这和我们汉人是一样的。可这毕竟是个传说,世上怕是没有什么仙山吧?而且,你不能证明池子里真的有龙。”

      “怎么没有仙山?我说的那九顶铁叉山也叫拉法山,它就在会宁府附近,当年穆桂英就是在那里破的萧天佐的天门阵。你要是不相信池子里有真龙,那你敢不敢去拖动那个大铁链子试试?只要你拽得动它,就会惊动九公子哦。”宗弼煞有介事地说道。

      圆珠不信,便拉着宗弼一起去拖动铁索。

      不知是传说应验了还是巧合,刚才还月明星稀的夜空忽然就起了一阵大风。风把山间的落叶卷上了天,把云彩推来遮住了月亮的半边脸。

      圆珠忙放开铁索,她吃惊地对宗弼说道:“原来这是真的呀!”

      宗弼笑道:“你要是想看那青龙,我就继续拖拽这链子。”

      “罢了,罢了!你快放手!不要惊动神灵。”圆珠连忙阻止宗弼接下来的行动。

      宗弼放下铁索没多久,天地之间又恢复了之前的月明风清。

      圆珠笑道:“看来这还真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啊。我听说杭州的雷峰塔下镇压着一条大白蛇,西湖下锁着青鱼。如今看来,那些都只是戏说,只有这个才是惊天动地的真实。”

      宗弼也说道:“那当然,我们东北人就是实在,所有的传说都是真事儿。”

      圆珠继续感慨道:“原来天门阵是在你们这边。我一直以为那只是百姓们杜撰出来的段子呢。这么说的话,看来杨家将和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也有可能是真的了。”

      宗弼笑道:“那我可就不知道了。不过,战争总是很惨烈,妇孺们也难以幸免。百姓们能在这样的惨烈中编段子找经典,可见大家是有多坚强多乐观。”

      两人正在谈古论今之际,宁哥提着食盒来寻宗弼。她见二人有说有笑,心中只稍有酸楚,便大方地笑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咋聊得这么开心?”

      宗弼忙遮掩道:“我在给她讲你当年带兵击溃偷袭咱们村子的强盗的故事。她都不相信你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就这么能干,正说着你的好呢。”

      宁哥也懒得弄争风吃醋的一套,她豁然地笑道:“那有什么。几个毛贼而已,不足挂齿。”

      圆珠其实并没有听说过宁哥的过去,但既然宗弼在遮遮掩掩,她就也跟着附和赞道:“郡主娘娘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巾帼英雄。”

      宁哥被恭维得有些不好意思,她笑道:“我再会打仗,也不如你这能读书识字的得人心。”

      圆珠虽然知道宁哥的所指,却避其锋芒地说道:“世人大多都只知道读书认字写文章是文化,吃吃喝喝是文化,观花逗鸟是文化,却不觉得会打仗也是文化。其实,这只是人们的误解,或者说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的思想局限罢了。道,这个天地间的大奥秘能应验在万事万物上。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拿战争来说,作战双方的整体战略与在对阵时的攻守、强弱、动静、快慢等具体战术都是道的体现。以少胜多,以柔克刚,这些难道不是战争中的文化与智慧吗?有时候,人们只是看到了战争场面的残酷,就不愿意静下心来冷静地看待战争。其实这都是假慈悲,是愚不可及的做派。知战而不好战,敢战而不轻易言战,这才是对待战争的正经态度。”

      宗弼十分钦佩圆珠的这套理论,他说道:“你说得真好。我虽然在领兵打仗,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领悟。看来,我还是得多读书,多向你学习。”

      宁哥说道:“夫人既然这样懂战争,那么你们当初为什么还重文轻武呢?”

      一句话戳到了圆珠的痛处,她说道:“我的父兄都是些只崇文,不宣武的半瓶醋。其实,文是教化,武是开拓。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就必须要具有这双重能力。只可惜,徽钦二帝都不懂。呵,可能也不光是他俩不懂吧。赵宋自开国以来似乎就没人能懂这个道理。即便在宋太祖眼中,会打仗的人也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罢了。要不,他也不会有杯酒释兵权这么一说。唉,也没办法。谁让宋太祖本人就是武将出身呢。我们这些后人与其在争论孰是孰非不如对前朝的亡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才好。”

      圆珠的这番言语让宗弼和宁哥都觉得她又有度量又有思想,都觉得她是个难得明理的好人。于是,三人就坐下来一边饮酒赏月吃糕饼,一边笑谈兴亡。

      节后,宗弼与宗翰分兵两路同时南下,宗弼为主力,宗翰为助攻。然而,当年的靖康耻激起了中原仁人志士的报国之心,金军在行进途中频频遭到各地义军的偷袭与抵抗。

      宗翰在率领大队人马晓行夜宿一路向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他看来,金军与宋的正规军对阵倒还算省心,双方无非就是约好时间地点,排兵布阵一见高下。但最让他头疼的是半路上时有杀出的义军。很多义军在被击溃后,就会穿上老百姓的衣服逃得无影无踪。而且,杀掉穿着百姓衣服的义军也很容易造成一副金军滥杀百姓的样子。而世上的谣言总是传得最快的。为了让更多的人起来共同抵抗金军,不少义军头领会跟百姓们说金军一旦打过来就会屠城杀平民。一时间中原大地上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一路上的征伐让如盐见了心惊胆战。他心中暗想:这样下去的话,也许不等我上了战场,就会死在乡民们的镰刀和锄头下。我与其跟这些金人豁出命一样地前行,不如找个机会偷偷地溜走算了。他们封侯拜相关我屁事?什么一视同仁说得好听,一个爹生的都有嫡庶之分,何况我这样的人?三十六计走为上。老夫人啊,对不住了。大家都恨您儿子,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这就是民意。我实在是没本事能保护他了。

      眼见行军不顺,宗翰忙开了个紧急会议向大家征求意见。

      注释

      本章龙潭山水牢、拉法山在吉林省吉林市。

      宁哥抗击盗寇事件改编自元代脱脱编撰《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7月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