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南斯拉夫并德危机


本站公告

    柏林国会大厦3月25日这天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既是联邦党成员,却又非德国本土党派。百度搜索笔趣里biquli.

    奥匈帝国的解散给巴尔干地区的各民族阵线带来“重建辉煌”的信心,野心家们没有错过这个可以崭露头角的大好机会,纷纷树起大旗、积草屯粮、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互不买账的利益团体一盘散沙,只管抢占山头,各自为王,却置国计民生于不顾,让半岛沦为了一战后的遗弊。

    从1919春年至1920年底,德意志联邦这段时间的主要精力是忙于国内经济复苏,英国和法国也在忙着舔舐自己的伤口。在美国人忙着数钱的时候,意大利反倒是趁机雄起了一把,在巴尔干半岛称王称霸、攻城掠地,只是效果非常微弱,直到德意战争爆发后,才被德军牵制,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等国毫不留情地赶出了巴尔干半岛。

    混乱的巴尔干半岛是可怜的,也是可爱的,这是埃里克上任后对巴尔干半岛在1920年爆发的一系列吞并,反吞并,独立,反独立大大小小几十场战争的生动描绘。

    可怜的是渴望和平而又迎来一次次浩劫的底层劳苦大众,可爱的是这样的混乱局面适宜于德国的插手,整合。

    1921年3月25日,柏林国会大厦门口庄严肃穆,红色地毯上,施特雷泽曼首次借用国民警卫部队作为仪仗队,亲自带领内阁所有在家的成员迎接到来的几位联邦国际代表成员,他们分别是克罗地亚联邦党主席,斯洛文尼亚联邦党主席,波斯尼亚联邦党主席,黑塞哥维那联邦党主席,阿尔巴尼亚联邦党内阁总理,以及刚刚脱离塞尔维亚的门的内哥罗联邦党内阁总理,他们的到来不是例行访问,而是手持国家印信,相约并入德国版图。

    这种摒弃国家主权以求保全的做法,听起来非常荒唐,实则是巴尔干半岛各国不得已而为之之举,是很常见的国家行为。英、法等国舔舐伤口的时候,德国趁机加大了在巴尔干的政治、军事、经济干预,并因此获得了巴尔干半岛各国的一致认可。

    被重新合并的奥地利已有前车之鉴,势均力敌的分裂势力开始同时接受德意志联邦的领导,这对贫苦阶层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与此同时,并入德国获得自治权的波兰各民族也告别了动乱的年代,同样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德意志联邦军队的强大在德意战争的炮火中再次展露无遗。

    塞尔维亚险象环生,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战火逐渐升级,在这种情况之下,各国回头再看看自身需要面对的糟糕局面,要么内部撕裂,要么外有强邻,的确不如暂且躲在德国这只大鹏的翼下安全多了。

    就在世界即将趋于平静之际,南部的希腊野心勃勃,仗着有英、法两国撑腰,突然趁机向奥斯曼帝国发动进攻,意图趁乱抢占奥斯曼帝国的遗产,欧洲南部进行的地缘政治斗争,还远远没有看到尽头。

    英、德两国3月20日的海军秘密条约被法国有心散播之后,换来的不是对两者的憎恶与指责,大家看到的是英国默认了德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划分,一个强大的德国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四海归心。

    北部的丹麦,因为存在父子血缘关系,倾向德国的理由已经无需赘述。挪威的立足点是寻找大国平衡,在能否获得领土完整的疑虑中左右摇摆。此时,瑞典时刻紧盯着东面的大毛熊,并且想找机会从芬兰人的身上找回民族的优越感。

    在德国西北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再次表明了自己的中立态度。在列强林立的夹缝中,拥有一小块平静的国土,真是一种奢侈。

    在欧陆的东部,苏联迫于自身的发展需求,仅仅保住了西方的最后一个隔离区波兰东部地区,虽然若即若离,但总比直接面对西方诸候要安全多了。此时,苏联不愿意过多插手巴尔干地区事务,因为刚刚到手的伊朗和阿富汗已经足够自己慢慢消化的了。

    从地图上看来,巴尔干已被德国想尽办法与其他主要势力圈隔绝。虚弱的小国在无法独立抵御强敌时,想到的当然就是先找一根粗壮的大腿抱紧。环顾四周,德国是第一选择,也是唯的选择。

    在埃里克的外交策略下,这种选择被赋予了一个附加条件,这个附加条件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并入德意志联邦的版图,成为德意志联邦的属国。其好处确实也不少,拥有高度民族自治,享有自由发展权,说直白点,合并总比被武力吞并强。这也是斯拉夫地区小国的想法。

    施特雷泽曼总理今天的兴致非常高,执政快满一届的时候再次迎来联邦国家的强大与鼎盛,这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无疑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欢迎仪式上,各国代表同样兴高采烈,大有宾至如归之感,施特雷泽曼总理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外交潜力,极尽所能地招待各路宾朋,规格之高完全是欢迎国宾的礼仪。不知道法国大使看见这一幕后会作何感想,毕竟泱泱大法国,临门而被拒,反不如这些弹丸小国,在列强林立中求生存,却被奉若上宾。

    现在,施特雷泽曼总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在他看来,真是麻烦透顶。面对那些刚刚并入德国版图的小国,怎么投票选举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在联邦宪法里,任何国家、地区提出相关请求后,首先需要外交部代表宗主国正式接触或受理,认真商讨并确立双方即将发生的关系变化和职责义务。

    商讨完毕后,内阁需要根据外交部提交的报告,以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通过,再拟成正式议题文本交由国会主席审批。国会当值主席在确保双方均已了解自己所需要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后,以法律形式排除议案风险,召开专项会议将议案作为正式文件公布,然后进行德意志联邦国家各邦代表投票。

    各个环节都必须非常严谨,神圣,公平,公正,公开,连埃里克这样具有极其影响力的总统都无法把每个环节做到准确无误。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提前预审,排除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交由内阁实施他的决策,并确保投票在没有任何外因影响下进行。

    根据各帮总人口或国民生产总值不同,每个邦国的表决人数也不一样,每年都会存在变化,总票数永远保持1000票,因为国会大厦大会议厅仅设1000个联邦议席,分属全国各邦各党派,其中联邦党占据了绝大多数席位。

    以德国西北部工业区的邦国汉诺威和德国东部挨近罗马尼亚的斯坦尼斯拉沃夫州,前者在1920年贡献了全国生产总值的5%,后者不足为千分之一。

    汉诺威拥有议会50个席位,斯坦尼斯拉沃夫州会和同样无法取得最低1个席位的邦国进行竞争,取得得票数最高者为胜出,赢得这1个席位。其他不足一个席位份额的邦国,同样与其他邦国竞争,直到议会席位总计为1000为止。所以并入德意志联邦并不代表一定拥有议会席位,一切都要以经济实力说话。为了牟取政治资本,各邦国也会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地经济,好在未来的投票中获得更多票数和话语权。

    作为对邦国的回报,德意志联邦政府也会以经济扶持的方式帮助其他邦国努力发展经济,并对具有潜力的工矿企业进行资金注入。

    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也是一个各取所需、抱团取暖的集团,因此,严格地说,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国家,仅仅就是在一个权利高度集中、政治高度互信、经济互相依赖、政府齐抓共管、因为地缘关系聚拢在一起的多国联盟。

    奥地利于1920年并入德国后,德意志联邦人口就已突破1个亿,其中德意志人口最多,占据60%,第二大人口是波兰人,占20%。所以在德意战争时期,战场上才出现了波兰籍士兵。

    在语言上,各邦国仍旧保留各地方民族语言,官方交流则先以英语为主,慢慢过渡到德语,毕竟德意志联邦国家仍旧以德语使用者为最多,也更广泛。

    埃里克有意淡化“邦国”概念,以州为官方命名形式划分地区,成效显著的是波兹南、罗兹等地区,随着各地移民的涌入和联邦国防军边境驻军,这两个地区很快德化,并从意识形态和人文交流中,完全去掉了邦国痕迹。

    南斯拉夫各国的投票出了点小插曲,最后不得不一个个分别进行,除了有过历史纠纷的原奥地利地区各州投了为数不多的反对票外,要么就是同意,要么就是弃权。其实,南斯拉夫地区的并入已经得到德国官方的承认,只需要在他们本国再进行一次公投,取得得票数过半后就可以顺利开展并入德意志联邦的工作。

    德国的这次大合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国会大厦投票的同时,法国则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态度,意大利也很快站在法国一边,并嘲笑德国就象乞丐一样,不停地在身上打补钉。不久,两家同时在边境地区频繁调动军队,大有兴师问罪之势。

    刚刚趋于平静的欧洲再次因为德国的兼并行为而阴云密布。

    埃里克陷入了沉思,开始着力推敲如何顺利摆脱这次战争危机,是诉诸武力还是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