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之初,我本是想学习一些治国之道,以改变国家目前羸弱之局,但在一番学习之后,我发现我并不是这方面的栋梁之才,所以秉持着文正公(范仲淹)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于是在修习哲学之余也学习了一下西洋医学。
不过我发现现在在国内,西医与中医之争甚嚣尘上,有的人是坚信中医、绝不肯进西医之门;有的人是****,认定中医不符合科学原理,宁死也不看中医,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梁任公,宁可被西医误诊而死也坚决不看中医,甚至还留下遗嘱,不可让这件事散播出去,以免影响大家对于西医的信心。(这是真事儿,不信可以查查梁启超死因。)
但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如此极端,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为病人祛除疾病,只不过是各有所长,比如中风面瘫我肯定去找中医针灸治疗,而如果中了枪伤,我肯定找西医给我开刀取子弹,所以没有必要如此固执,中医不行就试试西医,西医不行就试试中医,总之是以看好病为重。”
事实上当时的中西医之争要远比方鸿渐说的严重的多,早在1913年,时任教育总长的汪大燮就提出要“废除中医和中药”;到了1922年,更是发生过全上海中医集体拒领医师执照、对抗政府对中医的歧视和打压;到了1929年,因为那部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全称《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而引发了遍及17个省市、242个团体的请愿、集会游行浪潮,声势之大仅次于“五四”运动。等到1947年形势会变得更加严重,不过那就已经是后话了。
方鸿渐前世虽然学的是西医,但对于中医并不排斥,因此即便是到了这个年代,他也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努力让广大民众对中西医有一个平等、公正的看法。
事实证明,方鸿渐的这次演讲还是非常成功的,最好的例证就是方围好几家殷实人家都将自家女儿的照片、庚帖送了过来,尤其是里面有一位许家二小姐方母极为满意,方鸿渐眼见如果再这么下去,没准自家的婚事都得定下来,于是连忙急匆匆的离开家乡跑到上海。
既然已经到了上海,那第一个要拜访的自然就是资助自己出国留学的岳父岳母,然后便是苏小姐,虽然方鸿渐早就知道苏小姐的父亲苏鸿业以前做过几任实缺的官儿,而且也颇有名望,但是到了苏府,他这才切身的感觉到这种官宦人家的气派。
对于他的到来,苏小姐自然非常的高兴,热情的招呼道:“本来我还想着如果过几天再看不到方先生的话,就要托人到方村去打听你了。”
不过随即她又笑着说道:“说起来你今天来得也真巧,晚上在我家要举办一个酒会,到时候你也一起过来热闹下吧,顺便还能多认识一些朋友。”说着,就递给他一张请帖。
其实打从刚才进来的时候,方鸿渐就已经发现苏府内每个人都忙得是脚不沾地,而作为苏府的大小姐,那自然更是闲不着,于是他很识趣的说道:“那好、那我晚上过来,你先忙吧,我就先不打扰了。”
到了晚上,方鸿渐早早的就赶了过来,不过也正因为太早了,所以苏小姐要在门口迎客,没时间陪他聊天,他只得自己端着一杯酒到处瞎逛,好在没一会儿他就认识了两个很是外向好客的家伙,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大家唤他Z.B.,仿佛德文里“有例为证”的缩写。一个叫丁讷生,外国名字倒不是诗人Tennyson而是海军大将Nelson,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
直到酒会开始了一会儿,苏小姐这才抽出时间走过来跟方鸿渐聊了几句,并将他拽到另一个圈子,对一个带着眼睛、肥头大耳的中年男人介绍道:“冯叔叔,这就是我上次跟你说过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方鸿渐方先生,方先生、这位就是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冯总编。”
听到《快活林》的这个名字,方鸿渐不由得肃然起敬,要知道这可是当时上海最有声望的通俗文学阵地,比如大名鼎鼎的《啼笑因缘》就是在《快活林》连载的,于是方鸿渐连忙拱手道:“原来是冯总编啊,真是久仰久仰。”
其实方鸿渐之所以这么客气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的第一桶金就跟这《快活林》有关,现在能在这里认识总编自然是意外之喜,不过冯总编并不知道方鸿渐的心思,只当他是真的很敬仰自己,于是笑着说道:“方先生您的那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看了,真是少见的佳作,当时我就向文琴打听这是哪位大师的新作,没想到居然是方先生您这样的后起之秀。”
然后略微思索了一下,又说道:“不知道方先生可否愿意将大作发到我们《快活林》上啊?”其实冯总编这么说有一大半是给苏小姐的面子,否则每天都有无数人想要在他们《快活林》上发表东西,向来只有别人求他,可甚少有他求别人的时候,除非你是像张恨水那样的大师,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能让苏府的大小姐这么给他求情,想来两人的关系不一般,没准以后还会是苏府的女婿,那么就不妨提前凑个趣儿了。当然了,这也是方鸿渐的这首诗写得的确不错,否则冯总编也是决计不会冒着砸自家牌子的风险的。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