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或者是有可行性实施计划和想法的匠人和学徒们,可以向教育部提起申请,由教育部审核通过后,再由户部拨款支持此人的研究。
一般拨款的数额会超出实际研究所需经费的两倍以上,因此,许多学有所成的工匠和学徒们,除了积极申请进入京师大学堂继续深造之外,还积极思索创新,争取某一天灵光突现,可以想出什么好的想法来,毕竟这样既可以得到丰厚的奖赏甚至是加官进爵,还能发家致富。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随随便便的能想出一个很好的创意来。
更何况还是一些以前根本就没把这些所谓的技术创新当回事,完全靠日积月累的经验去改进工艺的古人们。
因而,朱厚照的课堂内容就成了最大的技术创新的灵感源泉。
这也是很多人都想来听陛下讲课的原因,因为陛下每抛出一个新的事物,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发财机会。
如果你听懂了或者记住了,且回去后做了实验或者感觉自己能够实现陛下所说的设想,你就可以写折子申请了。
等教育部、工部和皇家科学院或者皇家工程院的官员们合计你这个项目需要多少钱后就会给你发通知并提前发放你一半的资金。
不过朱厚照也不会让一些想要滥竽充数的人好过,凡是经过教育部查实,其所提出的想法或者是奏折上所写的内容根本无法实现时,除了要没收全部的科研经费,还少不得要被打板子。
这也使得许多科研经费并没有被浪费,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至此,大明的科技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了,虽然其间充满了坎坷,而且有许多地方还不完善,但是朱厚照知道,第一步是最为重要的,现在第一步动了起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做多了,无非是一个加强管理和持续完善的过程,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过程!
为了给所有进入军械局的匠人和学徒做个示范,也为了使得自己的旨意能被有效执行,朱厚照特命在琉璃制造厂工作的刘实在进入了军械局,为军械局改造望远镜。
刘实在进入军械局后,果真不负圣望,第二天就向皇帝陛下递交了项目申请书,申请书上所申请的课题内容自然就是要制造出陛下所要求的结构稳定且携带更为方便的军用望远镜来,以取代之前朱厚照在军械局所制造的那种简易望远镜。
因为皇帝陛下和皇家科学院、皇家工程院两院院士杨廷和都很重视这个课题,再加上朱厚照本就是想要借助刘实在来为大家做引,使大家明白如何申请课题和申请课题的好处,所以刘实在申请的过程也很容易,不到四五天就给批了下来,而且户部还拨给了他不少的银两。
当然刘实在申请之前也做了不少准备,作为一个在琉璃渠村做了几十年的老琉璃匠,他磨过的琉璃可能比许多人这一辈子见过的都多,而且之前几名琉璃制造厂的能工巧匠去为陛下磨制了几副凸透镜和全反射棱镜后,回了琉璃制造厂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次他也得到了进入军械局的机会,所以他已经下定决心,这次一定做成一番事来,等回去了,省得那几个“能工巧匠”再在自己面前吹嘘。
刘实在曾经想过根据凸透镜打磨的厚度,来改变望远镜的观察距离,但是等他花费了近十天时间做了好几组厚薄不一的凸透镜,然后装置成一副副望远镜之后才发现,这样虽然能对望远镜的观察距离有所改变,但是实际上并未完成陛下的课题,而且其稳定性也没有得到提高。
刘实在并没有灰心,他知道自己之前所做的都是经验之谈,没有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恐怕难成大事,因此他硬是钻进了皇家工程院的图书室住了近半个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图书室待着查阅资料。
以前从来都是敬文字而远之的他如今也成了老学究,口里念叨着的不是凸透镜就是镜身组之类的词语,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穿越过来的,这可算是引起了轰动了,谁能想到连刘实在也能为了科研如此献身!
朱厚照知道刘实在的表现后,甚至还亲自召见了刘实在和他的团队,并且在皇家工程院那里亲自指导刘实在学习军用望远镜的构造知识,包括镜身组、物镜组、目镜组、连接轴以及护盖和背带等概念。
最终没过多久,刘实在就为朱厚照上呈了一副大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望远镜,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副军用望远镜,在这个连望远镜都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刘实在的团队攻克了这个难题,虽然其中皇帝陛下的功劳最大,但是这不影响刘实在因此而获得陛下的表扬和奖励。
………………
且说朱厚照御驾亲征期间,锦衣卫都督孙东远在将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使张岳抓捕之后,就立即对其展开了审讯,毕竟这可是皇帝陛下之前曾经表示关注过的事情,孙东远自然是不敢怠慢。
张岳虽然嘴硬,但是耐不住锦衣卫各类酷刑的折磨,而且由于张岳之事,使得锦衣卫也受了牵连,在东西两厂以及内行厂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负责审讯的锦衣卫可没有轻饶了张岳。
最终刑讯之后的结果表明,内行厂所得出的情报并没有错,张岳确实与戎奴漠王之间关系密切,这一点早在抓捕张岳之时,孙东远就已经知晓了,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张岳除了与戎奴漠王有染之外,他还与李朝、鞑靼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