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朋友吐露心声,观音庙人狐相伴


本站公告

    天羽一愣神,当即说道:“小狐狸,你能听懂我说话吗?”。天羽话音刚落,就见火狐点头似的蹭了蹭他的身子,表示可以。

    天羽大感兴趣,摸着它的头问道:“那你能不能变成人或是开口说话呢?”。

    火狐轻轻摇了摇头,在它失落的红色眼光之下,天羽明白了它的意思,同时也嘲笑自己愚蠢,自己一个人孤单久了,思维也变得有点不正常了,狐狸就是狐狸,怎么会变成人呢!

    但这只火狐也为此流露出了失落的眼神,证明它是通人性的,天羽连忙安慰道:“小狐狸,对不起,对不起,我是和你开玩笑的,就算是你变不成人,也是我天羽交到的第一个伙伴,只不过你不能听我倾诉我心中的不快,要不然你一定会帮我消愁的,对吗?”。

    火狐像同意似的点了点头,惹得天羽哈哈大笑,不快之事也抛到了九霄云外,都说狐狸是最聪明的动物,看来此言非虚。

    天羽的手在火狐的身上滑动着,充满了爱怜之心,天羽说道:“小狐狸呀!你真像我的亲人,以前在这个时候也是我的父亲这样陪伴着我,逗我开心,哄我入睡,但他现在不在了,再也没有人陪着我了,但我是个男子汉,我不会因为丧失了亲人便萎靡不振,相反我会好好活的,坚强的活着,小狐狸,你也一样呀!你也一定要当一个快乐的狐狸,虽说你生性就惧怕电闪雷鸣,但雷电风雨过后便是晴空万里”。此时天羽和它说起了真心话。

    听到这里,火狐轻轻点了点头,伸过头来在天羽腿上蹭了蹭。

    就这样,一人一狐在观音圣庙中待了整整一个晚上,赶了一天的路,身心俱疲,天羽很快就睡着了,这一晚,天羽睡得很香,熟睡中,在天羽的脸上还挂着一丝笑容。

    雨下了一夜,风也刮的呼呼做响,雨声风声伴随着雷电充斥着整个大地,而庙宇中,天羽睡得格外的香甜,丝毫没有被外面的坏天气影响到,火狐钻在天羽的胸口边,脑袋躺在天羽的小臂上,样子很是乖巧可爱………

    清晨,阳光透过窗口稻草的细缝,照射进来,洒落在地面。

    这时,天羽也从熟睡中醒了过来,用手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坐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低下头一看,火狐正坐卧在一旁静静的注视着他,在它一旁还堆放着天羽的衣服,只不过此时衣服被包裹起来,鼓鼓囊囊的,好像里面包裹着什么东西。

    天羽看到火狐对它笑了笑,说道:“小狐狸,你这么早就醒了”。火狐听到后欢快的叫了几声,用嘴叼起一旁的衣卷放在天羽身旁,天羽疑惑的将衣服打开,里面包裹着几个新鲜的野果。

    原来火狐起来这么早是为天羽寻食去了,天羽大为感动,连忙抱起火狐,溺爱的用下巴顶了顶它的头。

    天羽听到外面安静了,知道雨停了,便将庙门打开,灿烂的阳光照射进来,照亮了整间庙宇,其中一束光直接落在了中央的观音圣贤像上,此时,外面已是雨过天晴了,天羽将窗口的乱草拿掉,将香炉摆放回原位,抬头看了看观音菩萨的塑像,只见观音菩萨面色慈祥,柳眉大眼,高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右手举杨枝,左手持宝瓶,双足踏于一朵吐莲荷花上。身后有背光佛圈,头戴白色的头巾,身披洁白无瑕的纱衣,显得十分丰腴美丽,却又不失庄严神圣之风。

    其实最早的观音圣贤像并非女相,而是一对可爱的小马驹,公元前五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双马神童被佛教所接纳,成了一位慈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象征了慈悲和善良,能使盲人复明,病者康复,残者健全,不育妇女生子,公牛产乳,朽木开花。

    后来佛教徒把观世音人格化,变成一位威武的伟丈夫,并创造了观世音出身王族的新身世,据佛经《悲华经》记载,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叫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因此,佛祖给他起名观世音。

    后期唐朝的《华严经》中记载观音圣贤为勇猛丈夫观自在,形为男人,而世人将其塑为女像,是因为观世圣贤有三十三个化身,可男可女,而且多以苦众生为救济对象。

    人类众生之中,以女众的痛苦为最多,因此多示现女身,与女子相处,救济她们于苦难之中,女众痛苦虽多,但内心中的柔和慈善胜过男子,特别是母爱,观世音深知世间母爱的伟大,所以处处示现女身,感化世间的女人,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而扩大,去慈爱一切众生,因而被世人塑造为女身,但这只是观音圣贤的示众,并非性别。

    随着佛家在华夏大地迅速发展,世人便将观世音彻底的进行了中国化和世俗化,成我民间最流行信仰,发展至今,观音圣庙不计其数,抛去旧时的观音建筑不算,现如今厦门所供奉的观音寺庙就有三十多处,其中普陀最大,据说观音诞生于农历二月十九,出家于九月十九,成道于六月十九,而这三个日子被庙内尊称为佛祖生,每逢这三日,南普陀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香火之鼎盛,令人惊叹。

    天羽启示录:佛的核心就是破迷开悟,觉悟之后,在大宇宙中,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以智慧为主,因为只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圣贤的教育,可以说都是智慧的教育,有了智慧方能离苦得乐,此乐并非是雍容富贵之乐,亦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之乐,而是佛教所言之乐,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亦是快乐无比,孔夫子的学生颜回,生活上贫困不堪,在陋巷居住,以竹篓盛饭,葫芦一分为二,用以茶杯,这样的生活,常人定说苦不堪言,颜回却能过得很快乐,所以,离苦得乐不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方式,而是完全在心境上做一个大转变。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