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见帝国皇帝还是闹出了这么大动静,况且英格兰也被打成内伤。迫于皇帝的淫威,纷纷上缴了高税款。
但偏远的西徐亚游牧民并不买账。他们聚众活跃在梅欧提斯、博斯普鲁斯和萨尔玛提亚地区。据不接受马其顿的政令。
关于西徐亚问题,这已经成了一块痼疾之地。当年征服这片土地,可以说马其顿先辈们也是做出了不少牺牲。之后,以控制主要交通枢纽和中心城镇来统治这里,招募弓骑手做雇佣兵来转移矛盾。维持了很长时间的稳定。
经历了帝国分封后,其它地方都顺利地进入采邑制奴隶生产社会模式。西徐亚却被卡在先进制度的门外。因为这里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生产。而牧草是随气候节气等自然因素变化的,牧群则随之而动。被封到这里的马其顿贵族都不愿意来,纷纷卖掉封地,或者干脆放弃这里的领土权。
蛮荒之地,剽悍民风,令贵族们望而止步。就连受命做行政官的也不愿来上任。
慢慢地,西徐亚大草原成了马其顿“无人管”地带。有些敢来管理城镇的大都采取横征暴敛,赚的差不多后就溜之大吉。最主要的是,西徐亚城镇没有多少居民和财富,许多原住民都搬出城市加入游牧大军,基本上脱离帝国管制。
终于在游牧人中出现了新的领袖。西徐亚弓骑兵重新聚集在首领的周围,以之为中心开始与马其顿皇帝作对。在受到英格兰独立和埃及叛乱的鼓舞后,西徐亚人也拿起武器,为自由而战。其实曾经的部落也没有自由,在马其顿帝国统治下亦没有更多压迫。只是西徐亚首领学会了使用新世界的思想武器。
西徐亚再度以弓骑兵为主体组成军队,向马其顿守卫发动攻击。西徐亚的防卫军基本全是城镇防御,以点带面。而城中都是民兵,当年征伐主力早就撤走。单一的民兵和治安队无法与弓骑主力对抗,被杀被俘数以万计。
进攻一周,梅欧提斯、博斯普鲁斯和萨尔玛提亚西徐亚草原三大地区全部陷落。获取重要根据地,西徐亚复国。
马其顿国内无人愿意前去剿匪。帝国皇帝发出平叛号令,悬赏粮食和重金。并且再次加重对各二级王国的贡税。罗马王国和耶路撒冷军管主省,应召参战。但最后只有罗马派兵6000,前往西徐亚城。
他们本来打算效仿当年欧昂诺斯的进军线路,剿灭反叛。但部队行进至西徐亚城时,正好冬季来临。所以他们驻扎下来。
这支部队很精干,罗马人亦模仿当年泰里斯团的结构,以大量兵弓手、轻骑兵为主,此外添加了罗马步兵和辅助步兵。大胆舍弃了马其顿长枪方阵,全军都有着灵活快速的特性。
罗马步兵手持拉丁长盾和罗马短剑,每名步兵配有三支重标枪。方阵的战斗力通过良好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发挥出来。没错,这就是以前敌对的罗马共和国的军事力量,充满了罗马传统和文化。
相比马其顿方阵,罗马步兵方阵更加灵活多变,战阵正面的防御力增强,士兵们能够更多发挥出搏斗效力。重型标枪赋予他们瞬间毁伤能力,在心理上更容易造成对方恐慌。
当然,这两种战阵没有哪一个更优,只有在谁的手里,谁更能打。武器、护甲、士兵素质、组织士气,这些才是决胜因素。
马其顿也许也好奇,为什么罗马王国总是这么积极地响应号召,冲锋陷阵?
在鹰旗看来,这是再好不过的练兵机会了。且他们正在谋划着进行军队改革,参加这些战争无疑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实战经验。
萨洛尼卡并不是很在乎这些,罗马组织起几千人的部队为自己的政权服务,就很好。而且看起来没有多大威胁。
此次交兵西徐亚,罗马军团将军为蒂埃里·安布罗斯,四十多岁,经验丰富。
他驻兵西徐亚城后,仔细了解这里的敌人情况,地理状况。相应变更作战计划。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与陌生的弓骑部队交锋,从中学习对方的特点,弥补己方不足。所以没有死缠硬打的必要,击败敌人更好,持平也正好。
蒂埃里一面做好防御兵力部署,明确各部分的职责;一面又加强城防工事,增置箭支弓失,以形成防御方绝对优势。他认为这里是前西徐亚的首都,是他们民族的重要根源,同时这里盛产金矿。乃两国交战的必争之地。敌人会来争夺。
果不其然,初春乍到,西徐亚军队穿过梅欧提斯,企图用骑兵迅速袭取旧都西徐亚城。
结果,罗马守军给了西徐亚弓骑狠狠一击。蛮兵一靠近城墙,弓箭手、罗马步兵突然射击,箭矢、标枪顿如雨下。敌人始料未及,闪躲不过,很多人中枪中箭。死伤大片,西徐亚将领约尔迪·费隆赶紧撤兵,于城外不远扎营。
他想着,等待后续部队到来,也让劳师远征的士兵喘口气。
但他低估了城中力量,那不是他以为的“软弱无力的治安队”。还有自己的部队遭遇败仗士气低落。大撤退才能保命。
蒂埃里抓住机会,果断挑战。费隆轻敌迎击。全轻装罗马部队整体进攻,步弓手火力掩护。西徐亚的骑射技术优异,边运动边放箭,罗马步兵时有倒地者。轻骑兵抄侧冲锋,步兵正面配合压上。军队整体破坏了敌人的作战态势。
西徐亚首支骑兵部队被消灭。。
罗马军队继续回城坚守。他们好像已经变成马其顿帝国的雇佣军,捍卫国家的统治。
实际上,罗马人另有打算。在别人贪图安逸的时候,能够克服战争的艰苦和牺牲,坚定不移,这表明他们已经走上了强军之路。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