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八个字很好理解,咱们解释解释后面的句子,中官就是太监。
供帐是指宴会,一般来说,只有大朝会的宴会,才能称为供帐,一帮太监你供啥玩意帐啊?还把酒宴摆到了路中央,把道路都给挡住了,你这算什么?太不拿交警当干部了!
苗傅大概也被老康虐待过,见到这种情况,心中大为不爽,对自己部下王世修说:“此辈使天子至此,犹敢尔邪?”
苗傅是个傻子,但他话说的不错,很有正能量。
王世修也是一个愤青,觉得老苗说的好,觉得好也就罢了,他还联络人了,联络了刘正彦。
果然是一个圈子的,人性基本差不多,刘正彦直接拍板,说:“会当共除之。”
不久,王钧甫、马柔吉等人也入了伙,造反的小团体就算成立了。
其实到了这一步,在下看来,苗刘还都是正义的,他们只是要杀掉一个作威作福、没有底线的太监而已。
咱们再接着往下看。
三月初五,这个绿风春了的时节,王世修伏兵城北桥下,王渊退朝路过……
一切就按部就班了,王渊就被围了起来。
老王也是一脸纳闷啊,这是要唱哪一出啊,我也没得罪你们啊。
兵变就要死人,老王混了这么多年,那是心知肚明的事情,正准备安心驾鹤的时候,刘正彦晃晃悠悠的过来了。
老王登时来了精神,大呼:刘统制救命。
刘正彦微微一笑,扒拉开人群,走到王渊面前,然后就是一刀……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王渊就这么挂了,享年五十三岁。
为什么杀王渊?
王渊该不该杀,确实该杀,因为他杀了皇甫佐,他用皇甫佐的命为自己抵罪?可他是被刘光世冤枉啊!
而且这本就是一本糊涂账,也许就是皇甫佐问题。
在退一万步,在那个时代,杀下级军官的事情,其他将军没干过?军令如山,杀人不过是小儿科。
何况你是下级,按照法律,你这是擅杀上司啊,而且你杀王渊,有什么理由?这是大罪啊!
苗刘为什么杀王渊,绝不是为了给皇甫佐报仇,他们根本就不认识。
他们觉得,只有干掉王渊,才能干掉康履,因为王渊手中有兵。如果先杀了康履,王渊一定会弄死他们的。
好了,一切顺利,王渊死了,接下来就是康公公了。
苗刘派兵把康家给包围了,按说他一个太监,能有什么家人,杀了他也就成了,结果苗刘下令,把没有胡子的全杀了。
二人收编了王渊的队伍,现在皇帝身边只有苗刘的军队了。
就算当地有地方军,地方军怎么说也不能和正规军抗衡,而且数量也不会很多。
于是苗刘就陷入疯狂了。
当然了,他们不能不疯狂,兵变和造反没有区别?都是华山一条道,有去无回,要么睡龙床,要么断头台。
那就赶紧干正事吧,他们干的不错,带兵就来了行宫之外。
宰相朱胜非站在城楼上,呵斥苗刘二人擅杀大臣。
按说你杀进去,拿下高宗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不就得了,你和一个文人斗什么嘴呢?你这不是找死吗?
好死不死的,两人脑袋抽抽了,竟然被问住了,愣在那里不说话了。
王世修见两个大傻不说话了,赶紧说:“别管宰相说什么,按照商量好的话问皇上。”
王世修也不是高人,就比两个大傻好一点罢了,你和皇上说什么呢?拿下皇上,你想让皇帝说啥都行,你说啥都是皇上说的。
两人就开始质问皇帝了,说:“陛下信任中官,凡中官所主者皆得美官。王渊遇贼不战,交康履得枢密。中官在外者已诛,更乞康履、蓝珪、曾择等诛之,以谢三军。”
高宗皇帝并没有意思到事情的严重性,宋朝嘛,大臣就喜欢玩个性,欺负一下皇帝,他还不忍心把康履卖了,表示:你们别闹了,我给你们升官。
苗傅以嘲弄口气说:“欲迁官,第须控两匹马与内侍,何必至此!”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想要做官,直接送两匹马给太监就行了,何必这么费劲呢?
这么一说,高宗皇帝也不知该怎么说了,人家貌似说的在理,他也知道这个康履不像话,就问身边大臣,说:“策安出?
皇帝不急,身边的人可急了,这是什么时候了,那两个家伙不是文官,不是来和皇帝理论的,他们是武将啊,他们这是兵变啊。
主管浙西机宜文字时希孟,说:“中官之为患,至此极矣。不除之,天下之患未已。”
军器监叶宗谔也附和时希孟,说:“陛下何惜一康履,不以慰三军?”
高宗皇帝大概明白过来了,只好把康履绑了送给苗刘二人。
皇帝着急了,太监就更着急了,康履知道这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大惊失色的看着高宗皇帝呼喊:“大家何独杀臣。”
世态炎凉鸡最懂,人情冷暖鸭先知,再叫唤都不行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你只是一个太监而已,没有皇帝,连卫生间都欺负你。
康履被送到苗刘二人面前,然后施行了腰斩。
据说当时场面很血腥,康履的上半身还活着,在地上作揖求饶……
感觉和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很像,想想都恐怖啊。
人只有到临死的时候,才能最明白,可惜一切都晚了。
按说苗刘二人闹了这么大动静,是不可能就这么罢手的,即便杀了皇帝,那也是合情合理的,最不济也要控制皇帝,结果这两个二货,却求皇帝给自己封官。
高宗皇帝肯定是无所不应,就问:“你们要什么官?”
两个大老粗想了想说:“那就把王渊的官给我们吧。”
我X,高宗皇帝和一般文武差点笑出来,还以为会要多大的官呢?原来就这点要求?就这点出息?我都替你们不好意思!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