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一路风尘,至杭州城外时,终有败兵逃至杭州,王彦见之,五千子弟,只余七八人,不禁悲从心来。
败兵哭诉曰:“李将军身死,胡为宗不知所踪,北虏之兵,已尾随而来。”
王彦闻之顿时悲呼道:“今失泰祯,如断一臂也!”
百姓知为他们断后的李泰祯会同五千扬州子弟,尽折在吴淞口,亦是默默垂泪。
王彦悲痛中派遣诸生王士绣,去吴淞口收敛李泰祯尸体,但当王士绣秘密抵达时,松江士绅已经自发收敛吴淞口的数千明军尸身,并合葬于一大墓,上书:“国破家亡欲何之,吴淞江畔有王师,五千义士慷慨死,不负神州不负君。”
这时,王彦留于身后的哨骑,前来禀报,言:“虏骑离杭州只有二十余里,哨骑已经同敌骑接战,北虏之兵旦夕可至。”
李泰祯于吴淞口阻虏七日,终换得扬州军民平安奔至杭州城下,若是他早一日溃败,北虏便能在军民南下的途中追上,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时,王彦只得收拾心情,先令何刚、曲从直、王缵爵等人拥百姓入城,而后亲领大军留后,防备北虏骑兵杀至。
城墙上,潞藩会同马士英、阮大铖等大小臣公,看着城外军民随着王彦令旗挥动,战鼓擂起,顿时分流成两股,百姓扶老携幼,进入杭州城,士卒则拿枪操刀,寒光闪闪的向王彦身后的营旗汇集而去。
三万大军,随着鼓点,在诸多军校的指挥下,很快在城外摆好阵型,最前为一百辆大车,上载佛朗机两门,后立长枪手,镗钯手,而后鸟统手居前,三眼统、火箭于后,最后则是大批整戈待旦的步军。
扬州城外,八万清军丢盔弃甲而逃,王彦获得的物资堆积如山,他从中挑选出最精良的铠甲、武器装备大军,整个三万人马便显得异常精锐,比之方国安部,卖相要好上几个台阶。
这时王彦亲领中军,陈于阶在前,王威在左,王志端在右,还有近千骑兵游走两翼,使城下弥漫着阵阵肃杀之气,让城上的潞藩等人微微一震,心中暗赞道:“真乃雄兵也!”
二十多万百姓,会同一万多方国安部涌入城内,没有一个时辰无法全部通过城门,王彦为使百姓平安入城,随同大军严正以待,准备迎击即将杀来的清军。
午时,数十骑自天际纵马狂奔而来,正是王彦留于大军之后的明军哨骑,只见他们个个带伤,有甚者还背插羽箭,一路不停的奔回阵来。
中军令旗挥动,立马为这些哨骑让开一条通道,待他们入阵,大军又立马合拢起来。
刘顺一路奔到王彦身边,翻身下马,插在背上的羽箭随着他的动作一阵震动,“将军!北虏骑兵近两万,皆是真满州和蒙古兵,片刻便至!”
王彦闻言,先让刘顺退下查看伤势,随即一脸肃然,扬州之军,一直都凭城而战,未同北虏骑兵进行过野外浪战。虽他出扬州时改造近百大车为车营,却从未经历过实战,不由还是有些担心。
一刻过后,天边扬起漫天尘土,明军将士情不自禁的握紧了手中器械。
慢慢的一骑,两骑,最后变成满山遍野的北虏骑兵,自远处而来,仿佛一片移动的地毯,又如决堤而泄的洪水,气势惊天。
明军阵中,擂鼓立起,号角连连,以壮声威,三万明军跟随着鼓点节奏,齐声大呼:“泱泱大明!血流不干!死战不退!”
战场上,一股股杀气,铺天盖地的蔓延开来,而疾驰奔来的北虏骑兵,却在离明军大阵五百步外,急停下来,显得彪悍无比。
清庭护军统领图赖忙谓多铎曰:“王爷,我大清铁骑所向披靡,为何不趁势一举冲破明军,拥入杭州城,如此大功可成!”
多铎观察着城外明军大阵,见阵型严整,又有战车相护,不禁眉头一皱,开口叹道:“本王来迟矣!王士衡以有准备,且其兵马重于我军,恐不能破之。””
多铎南下,已经损失近万八旗兵,对于满清撮尔小族而言,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他不敢再消耗八旗的兵力,加上他内心对王彦的忌惮,随没了一战的勇气。
“后退十里!”当下多铎一挥手,而后调转马头道:“且先扎下营寨,等候李成栋等部赶来,在做打算!”
骑兵上万,万马奔腾之势,要远比近万步军,更加具有威势和压迫感。
城墙上观战的潞藩等人,平生未见过两万骑兵纵马奔驰,尘土蔽天,大地都跟着颤抖的场面,心中不禁十分惊惧,畏惧北虏骑兵之势,默默为城下王彦之兵,而感到担心,怀疑能否抗住北虏骑兵的猛烈冲击。
眼看一场大战将起,城上众人却见北虏骑兵忽然前队变后队,慢慢转向,徐徐从明军阵前,往来时的方向退了回去,不禁纷纷惊讶万分。
“哈哈~”潞藩见此,刚才对北虏骑兵的忌惮不禁一扫而空,开怀道:“此北虏惧怕王将军之威名,不敢一战尔!”
一旁的马士英闻之,见潞藩如此看重王彦,不禁脸色一沉。
骑兵来去如风,片刻过后,已经不见踪迹。
当下王彦待百姓全部进城后,亦领着兵马进入杭州。
从扬州至杭,行走十余日,整日担心北虏突然追至,今入坚城,王彦心中顿时大定。
入城后不久,王彦随领众多下属,去潞王府朝见监国。
至殿中,潞藩见之,立马大喜,令人赐座摆茶,马士英、阮大铖等亦得以入座。
“将军至杭,此天降栋梁,助本王收拾河山也!”亲眼见王彦逼退多铎大兵,潞藩已经视王彦为臂膀依靠,“今本王欲守住祖宗基业,将军有何教本王呢?”
王彦闻潞藩问计,随思量后行礼道:“禀监国,臣以为当下之要务,唯用贤才,收人心,破故套,行王道,安定军民之心,莫起党争也!”
“将军言之有理,和气致祥,家不和则事不成。”潞藩闻之深以为然,而后又看向一旁的马士英道:“今日之事,本王要多依靠将军,朝中大事,就托付于将军同马辅思量矣。”
感谢唐豆豆123,梦想里我越来越远的打赏。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