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泼冷水(第四更)


本站公告

    看到这种情景,节目组的人是乐见其成的,他们要的节目不是说教节目,不能太严肃,否则观众不买账,一定要增加娱乐性。

    谁先说,赵天明已经不在意,反正他底气足。

    也就庞中华不高兴而已,前面出现鉴定失误,他也急于补救。可郝老头把机会给抢走,能不恨吗?

    再说,这档节目,还是他们天宏拍卖行冠名的。砸了那么多钱下去,就是想要表现一下他们天宏拍卖行的风采。

    礼仪小姐把那本线装书捧下来,放到郝老头面前。

    郝老头对旁边庞中华的目光视而不见,反正他跟天宏拍卖行也没有什么交集。他们的势力是有点大,可跟他有什么瓜葛?就算他去捧人家的臭脚,天宏拍卖行就会给他好处?

    显然不会!

    如此的话,还有必要对他们客客气气吗?

    他还慎重地带上白色纯棉手套,一边解释:“古籍、古字画等,都是纸制品,非常脆弱。因此,鉴定的时候,最好还是学我老头子,不能直接接触,手上的汗,会对纸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全棉白色透气性好,佩戴舒适,收藏家、拍卖师、鉴定师手套赏玩古董必备。避免与藏品直接接触,让藏品变黄,发霉等。

    给人的感觉,好像很负责任,善待文物。

    但赵天明嗤之以鼻,古玩、古玩,重在一个玩字。既然是用来玩的,能一直戴着手套?只是我们在接触文物的时候,尽量保持手的干爽,就足够了。

    戴手套,在他看来,就是矫情的做法,还有点做作。

    有些人做鉴定,往往很依赖手感,能从手感中得到不少信息。你带了手套,还有什么手感可言?

    当然,戴手套,更加有科学根据。利弊如何,就要看具体的文物而言,不能以偏概全。

    赵天明瞥了一眼,发现书籍还真没有书名,也没有留下署名。从翻开的字迹来看,书法是行书,行云流水,看得很舒服。

    郝老头一边鉴定,还一边询问,彻底将所有镜头都集中在他身上。

    “既然你说是爱好书法,相信书法造诣也不低。那么,按照你的猜测,觉得这应该是谁的作品?”他询问道。

    陆雅婷沉思了一会,回答道:“这种书法有点特色,我怀疑是清代书法家黎简的作品。”

    他是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家。性喜山水,与张如芝、谢兰生、罗天池并称为粤东四大家。

    历史上记载,这个人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精书法,擅长篆刻,号称“四绝”。

    “你这本书就在是羊城发现的,确实有可能是是黎简的作品。”

    庞中华鄙视一眼,暗道:这是什么逻辑?就因为黎简也是粤省人吗?这本古籍也是在羊城发现的,就猜测是黎简的作品?

    人家台上的美女,说得都比你好,有根据,从书法字体本身去研究。

    那种字体,确实是黎简所擅长的,有他自己的特色。黎简号称诗、书、画、印四绝,对岭南诗歌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且影响至中原。他一生虽然足迹未出岭南,但中年时诗画名气已远播中原。其诗以境新、句奇、意深、情真而独树一帜。

    书法造诣上,没有人能质疑,属于书法大家,也是岭南的代表人物。

    古字画断代,稍微有点困难,所以郝老头认真瞧了挺久。

    “首先,我们从书法的风格上看,它应该是属于清朝时期的作品。”

    郝老头跟大家说:“书画时代风格的形成,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有密切关联的,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

    他打了一个比方,如写字,自古至今就有过许多变化。

    宋以前人写字,席地而坐,一手拿简册,一手悬肘挥写,后来用高桌子,手和臂的姿势以及执笔的方法也随之而改变。再后来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不同时期的考试规定,对书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明代规定虽要写小楷,但书画还未限制。由于写小楷笔锋活动的范围有限,手指握管离开笔毫的距离变近了,手臂也随着贴着桌案。

    清代试卷到康熙以后更为严格,要求行行整齐,字字匀称,横平竖直,又光又圆,于是连手腕都挨着桌面了,形成了所谓馆阁体的书风。

    这固然属于科举仕禄范围的现象,但却是在野的文人、方行的僧道,由于种种关系的影响,也常无形中反映出那一时期的风气。

    “在这本书上,我就看到了馆阁体的痕迹。”郝老头说道。

    嗯!这回才像话一点嘛!总算说一些有用的东西。

    “然后,我们从这些内容上看,不同时代的人,说话、对人的称呼、语气词等的使用,都是不一样的。”

    例如陆机的句法语气,在明朝人的句法中是不会有的。再就书札行款格式来说,自晋唐至明清也有很大的变化,连称呼都不相同。

    清人书画题款惯用的某某仁兄雅属,明人是不会这样写的。不同时代的字,笔画也不同。

    “从内容里面,我看到清朝的称呼风潮。”

    这老小子同样做得很绝,一说就把所有东西都说完,让后面的人吃土去。

    他接着说道:“最后,我们就从纸本身去研究。”

    纸的质料是判断书画年代的又一标准。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

    它的特点是纤维较粗,所以也难以作得精细,它无光、无毛、纤维束成圆形,有时见木素。隋、唐、五代书画大都用麻纸。

    隋、唐之间,开始看到有用树皮造的纸,大都用楮或檀树皮,它们的特点是纤维较细,同时又随着手工业发展进步而产生的精细的佳作。此种质料亦发暗无光,仅比麻纸稍亮一些,纤维束成扁片形,微有纸毛。

    “北宋一开始,在书法墨迹中就出现大量的树皮造纸。以后,树皮纸产于全国。竹料的造纸用于书画始于北宋。竹料坚硬,最难制浆,前人无法处理它,所以不采用。”

    这老家伙,说得还头头是道,就连自己都被自己折服的样子。

    赵天明很不适宜地问一句:“那么,郝老前辈,你认为这是谁的作品?”

    得!这盆冷水泼得,郝老头猝不及防!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