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含着笑,冰蓝色的眼睛因半弯的眼帘而被敛去许多锐利,变得更加温婉和亲切。黑色的头发梳成马尾,发梢柔顺地垂在肩上,精致如瓷的肌肤在光线下显得更加白皙无暇。
最让人难忘的是她的气质,二十岁的年纪所应有的活泼青春在她身上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种恬静,安宁,让人看了会很舒服并且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在上方有一行字,写的是“女巫——莱拉莫兰”。原本时代周刊还曾想过用“不走寻常路”或是“奇迹少女”之类的名词,可思考了许多后还是选择了影迷对她的外号“女巫”。或许这是最能体现出她神奇之处的称呼了吧?
而且让影迷不淡定的是杂志的封面,那恐怕是她留在纸媒上最清晰的一张照片。以往她留在报纸上的都是模糊的身影,或者是从视频上截下的截图,想要收集到关于她的相片实在太难了。所以杂志一出来立刻就被莱拉的粉丝狠买了一通。
粉丝的力量是无穷的,刚上的杂志没放到两个小时就被消灭了个干净。周刊的人也没想到销量会这么猛,紧急加印下又拿出十万本也没满足疯狂的销量,几乎一放到架子上就被读者买走了。
让人震惊的销量成为媒体的关注点,到底她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是因为年轻,还是因为实力,又或者是背后的财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级问题。
同时,报刊中关于莱拉的爆料也是像爆竹一样,噼里啪啦一响就是一串。
莱拉应下第十三个勇士的挑战?要和他们一决胜负?
新电影是女性做主角的动作片?
会有许多日本文化在里面?
接受挑战什么的暂且不说,她到底想要拍的是什么?
不等粉丝们问出他们不解的问题,对莱拉恨之入骨的库伯已经先下手为强了。一篇解析莱拉新电影消息的文章在最快的时间就出现在纽约邮报的娱乐版上。
“当莫兰导演新电影的消息传出来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听错了。然而在印证了这个消息的正确性后,我只能说这将是她做的最遗憾的一个决定。成功果然可以冲昏人的头脑,东方功夫片成功之后,显然我们的小导演又瞄上了另一个亚洲国家的文化。”
“但我们是为了看文化差异而选择的电影吗?如果真是那样,只要去各个国家拍摄记录片就好了,还需要故事情节来升华电影吗?”
“老实说我直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尖峰时刻会拥有那么高的票房,在我看来,电影的剧情根本没有任何一个闪光点,到处都是粗俗的毫无笑点的笑话,以及不知所云的打斗动作。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以前从未见过的地方才吸引了观众吧?”
“再看新电影的设定,一部女性为主角的动作片?真的吗?那真不是在开玩笑吗?请告诉我,有多少人愿意整部电影就看一个女人在屏幕上跟人打的鼻青脸肿,狼狈不堪?”
库伯仿佛失去理智似的抨击着莱拉,再没有之前的韬光养晦。如果说在赌约之前的他还自恃身份收敛一些,复出后,当过了那段就事论事的时间后,他就突然转变了画风,疯狗一样逮到莱拉就要扑过去咬上一口。
看看最近关于莱拉的新闻吧,每出来一条他必定会紧跟着发出一篇抨击文章。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纽约邮报的报纸只要一登他的文章就会销量大增。
有些是粉丝想要知道他又在怎么黑莱拉,有些是纯粹想要看个热闹,还有些莱拉的黑粉们想看到他是怎么骂的。
有人喜欢自然就有人讨厌,莱拉不是钞票,没办法做到每个人都喜欢她,喜欢她的很多,不喜欢甚至讨厌她的也不是没有。黑粉里面不少人是嫉妒莱拉的才能,嫉妒她出生在那样优越的环境,感觉如果他们也生在那种家庭肯定也能做出她一样的成绩。
还有不少人是因为不喜欢她的电影才聚在一起的。就拿第一部的女巫布莱尔来说吧,有些人觉得那部电影很可怕,dv拍摄很有新意,剧情也很棒;有些却完全相反,认为那是把人晃得想吐的烂片,一点都不恐怖,完全没有看点。
对于库伯一波又一波的污水攻势,莱拉不理会他,自然有人替她战斗。莫兰旗下的传媒不是吃干饭的,无论是娱乐家报还是b,都是最近人气急升的媒体。
未来掌门人被抨击成这样,他们自然要冲出去帮着冲锋陷阵。最重要的是这场仗打起来,他们的销量和收视率也在不停的攀升。
纽约邮报在黑莱拉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莫兰传媒的媒体们则在护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双方你来我往,战得硝烟四起不亦乐乎,倒是让大众看得直呼过瘾。
于是莱拉的电影连名字都没出来就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了。
女主角的动作片?或许很有意思也说不定,毕竟那可是有女巫之称的莱拉莫兰的作品。没见到以前她的电影出来也有无数人在不看好她吗?结果怎样?每次还不是让那些人把以前说的话吞回去!
这正是莱拉最希望见到的情况。库伯喷她喷得再厉害,在她眼里也是在为自己的电影做宣传的“好帮手”。
以前她还担心这家伙复出之后变聪明会让她的宣传更麻烦些,没想到这才几天就又变本加厉起来。有这么一个值得信赖的炒作搭档配合,她觉得自己的运气真是不错。
虽然不情愿,她也得感激那个为她留下这么个脑残敌人的便宜父亲。如果不是他们之间的仇恨让库伯冲昏头脑,她要去哪这么一个又不用花钱,还可以无限帮自己宣传炒作的人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