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的做事是方中愈现在所奉行的原则,他身边的人也是这样被他影响的。
听到建文皇帝朱允炆的问话,方中愈并不奇怪。
之前他确确实实的努力做了不少的事情,也跟手下的人讨论了许久,甚至还亲自去找那些私塾先生和一些老夫子去探讨。
发现现如今学堂里教的东西还是停留在之前那些文化上,也就是说关于一些技巧性,或者说能让他们在社会上生活的东西非常的少,所以方中愈才有了,要给他们普及一下更多教育的想法。
编纂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方中愈找了很多个人一起研究,当然是把他知道的一些东西都说出来。
然后其他人再根据他所说的东西,然后加以总结和整理。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他之前所做的那些论述。
时间越久,方中愈忘记的就越多,因为在这个时代,他用上这些东西的情况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记忆总是会慢慢模糊的,当你没有长时间的使用一件东西的时候,那个东西可能就会渐渐从你的生命中消失。
方中愈有的时候会很想念母亲。
可是他知道现在没有办法回去所以只能在哀愁的时候想念一下。
教科书的事情,其实现目前来说,他们都支撑得起,无非是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陛下,其实这些事情都很简单,只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就行了,当然更多的还是钱粮,毕竟教育事业是一个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简简单单几天就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所以花费的时间就比较久了,陛下,只要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然后时不时的问一下就行了,国子监那边会把这些都安排下去了。”
“这是自然,朕相信你说的,有些事情自己清楚,事急不来的,但不做的话真有些觉得对不起太祖,高皇帝,对不起父皇,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只希望能够尽快的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
这也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心里话,对于别人,他从来没有说过,也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但是对于方中愈他总觉得还是要告诉他一些,毕竟这可能是他唯一能够用朋友的心思来对待的人。
朝廷这么久了,做事情还是没有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需要,所以压力肯定是有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那些官员呢。
朝廷的动作越来越频繁,下面的官员也就越来越忙了,因为他们不仅要不断的学习,而且还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这就占据了他们很多的时间,不过这也是朝廷从上而下要求的。
大明的官员们都需要不断的进步,现如今他们之前按照朝廷所发给他们的为官既要做事情。
现如今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但是现在朝廷没有管的太严,不过新的为官方式已经讨论了很多次。
这个事情其实也是非常的简单,因为官员们做事总要有一套准则的。
他们也都能接受,而且现如今这套准则越来越严厉,但是职权划分得越来越清楚,也就是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人,负责任。
所以很多人还是挺喜欢现如今的这套政策。
虽然在某些个人利益方面,他们被影响了,甚至被剥夺了,但是如果朝廷能够给他们更多的名声和权力,他们自然也是愿意这样做下去的,支持这项政策是他们能够做的最大的事情。
方中愈现如今都很忙,已经很久没有去给太子上课了,不过之前他的一些心得也不断的交给太子。
当然还有那些跟在太子身边学习的小孩子们。
毕竟关注的眼睛太多了,当初方中愈因为这个职位受到了很多的诟病,但是如今虽然没有人再提这些事情,不过既然挂了这个职位还是要去走动走动的,所以他不忙碌的时候还是会去看看。
建文皇帝朱允炆没有拒绝方中愈教太子什么样的东西儿,其他人也自然不敢多话,连皇帝都默许的事情,他们要是反对的话,岂不是跟皇帝对着干?
所以有些时候做事啊,不仅仅要看你面对的是什么事情还要看你这件事情后面牵扯到哪些人?有哪些人在这件事情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才是决定你怎样处理这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这就是一个处事之道。
方中愈喜欢做实事的年轻人喜欢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做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在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之前朝廷的官员,重要岗位上的官员,年龄都还比较大,甚至是都在地方有一些任职经验,但是毕竟在朝廷内部已经很久了,所以多少有一些老油条的意思。
但是如今朝廷的重要部门几乎都安插了年轻人,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亲自审查过的。
那些年龄大的官员们,虽然心里有怨言,但是也不敢明确的说出来,毕竟能力这件事情不能光靠嘴说,还得靠做事。
年轻的官员能够做很多事情,是他们都知道的。
但是在为人处事上,虽然没有他们圆滑,没有他们想得那么多,不过做事情终究还是以做事情为主,而不是去处理人际关系。
并不是说人际关系都不重要。
只是现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踏实做事的人,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钻研人际关系的那些人。
所以这就不得不要求那些年纪大而且经验充足的官员,继续学习,改变自己,否则他们将会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甚至是在整个部门都会被边缘化,被那些年轻人抢尽做事的权利。
这个道理其实也很好解释,那就是在这个位置上不好好做事的人,终究是会被淘汰的。
这种淘汰的方式近乎严格,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不过朝廷现如今,正是缺人的时候,只能说那些人不会被完完全全地赶出朝廷部门,但是掌握不了实权,倒清水衙门的几率确实大了许多。
今天方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一个人,其实之前也来过方式,只是那个时候特别的正大光明,甚至是巴不得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来了。
但是今天他来的时候却没有带多少人,虽然没有做什么隐藏形迹的行为,但是也是非常的低调。
方良亲自把他带到了方中愈的房间里,在方中愈还不知晓的情况下。
看见老大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中愈赶忙站起来。
“阿良,怎么回事?老侯爷都已经到府里了,你也不提前说一声。”
中愈看着阿良,眉头一皱,以前阿良不会这样的。
“好啦,不用这样做了,老夫不会怪罪于你,你也不要怪罪于他,是老夫让他这样做的,毕竟今天也没有想把事情弄的太招摇,就这样悄悄的过来了。”
来的人正是长兴侯,耿炳文,之前他也来过一次,但那个时候双方做了交换,甚至是最后把自己的大儿子驸马爷耿睿送到了中愈的身边,中愈也给了他很大的权限,在锦衣卫里面,可以说是算得上是高层人物了。
所以之前锦衣卫所做的事情老侯爷基本上都知道,方中愈也没有想瞒着他,当然一些特别机密的事情自然还是要让他没有权限知道的。
老侯爷爷倒是没客气,一下子就点穿了中愈的心思,其实方中愈心里很清楚,阿良这个时候没有通报,就把老侯爷带过来,自然是老侯爷要求的,他心思通透,一下子就考虑到了,所以刚刚那一番话只是为了避免老侯爷有一些什么其他的想法。
所以这件事情就这样,哈哈一笑就过去了。
老侯爷也并没有那么多矫情,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口就说道。
“听说南边你派了不少人过去,靖江王那边也打了招呼,甚至还要帮你做事情?”
老侯爷开门见山,丝毫不见拖沓,张嘴就说,到时让方中愈有些吃惊,这件事情其实他做的很是隐秘,之前派人过去也不过是稍微跟靖江王接触了一下,还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到现在这个地步,也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所以说这个事情还是挺隐秘的,没想到老侯爷一下子就知道了。
“既然侯爷你已经知道了,小子也没有其他的话,确实不过都没有一些什么具体的措施,侯爷,您这是,,”
中愈还是有一些疑问的,毕竟他根本就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只不过拍了些人过去,现如今,就算是他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也没开始做,老侯爷这么着急,忙慌的跑过来,让他既感到有些惊讶,又有一些觉得不可思议。
“消息吗来源为不想跟你说毕竟咱们到了这个份上,有些手段还是有的,不过你放心,我更加没有要对朝廷不利的意思,更不会背叛皇上,所以咱们这边的力量你也不要查了,就算是给我们这些勋贵们留下一点保命的玩意儿。”
方中愈听出来了,老侯爷爷这是再告诉他,背后有不少的力量。
牵扯了不少的勋贵贵,只是这些勋贵到底有哪些人,中愈用心猜的话也能猜到一些。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这些勋贵们就算是团聚在一起又能怎么样,对抗不了皇权,顶多是把皇权限制一些,但是陛下一句话让他们交出一些东西还是能够做到的,所以这些并不重要,方中愈静静地等着,脸上也没有丝毫的变化,他知道长兴侯耿炳文肯定会接着说的。
“你小子还真是了不起,不见兔子不撒鹰是吧?我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你居然一点都不着急,脸色都没有变化一下,要不是知道你是希直先生的儿子,我真的想敲开你的脑袋,去看看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长兴侯,耿炳文一看方中愈这个样子就知道他那点小心思已经被方中愈看破了,这个年轻人真的是了不起,就好像是一个妖孽一样,什么东西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这让他有一些难受。
毕竟他一大把年纪了,而且在朝堂上,甚至是在军中,都有不少的影响力,可是如今在一个小孩子面前,竟有一些招架不住,就好像被对方看穿了一样,所以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不过毕竟是求到别人门下了,话还是要说的好听一些的。
“侯爷客气客气,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中愈听着呢,您这样拐弯抹角的说话多少还是让人有些难受,咱们之前交流的也挺好,再说了,您的大儿子,驸马爷在锦衣卫混的也挺好的,只要是我能接触的东西,他都能接触到,所以呢,您没有必要在我面前说这样的话,毕竟锦衣卫有几斤几两,您都是知道的。”
方中愈很清楚的知道消息不会是从锦衣尉这边传出去的,毕竟目前除了他和汪雨晨以外,京师还没有其他的人知晓这些信息。
不过既然派出去人,那总是会被别人抓住蛛丝马迹的,况且靖江王府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没有人知道,所以消息从那边传出去也未尝可知,消息传到长兴侯爷耿炳文这里也没有什么意外,毕竟老侯爷嘛,多少还是有一些关系的。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我知道你之前一直想把几位王爷外封到外地,这件事情不管你怎么做,老夫都是支持的,这件事情也不会出什么意外,等你选定好了,这些都不过是时间长久的问题,可我也知道外封的话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朝廷现在没有多余的土地给这些王爷,陛下也不会允许他们依然在国朝境内封王,那么唯一的来源就是番外土地,但是如今番外的土地,那上面都是有原住民的,虽然南方沿海还有不少咱们汉人的后裔,但是能不能支持咱们还另说,所以你的想法很好,但能实现多久谁也不知道。”
老侯爷喝了一杯茶,慢慢的说道。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