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要为此惩罚几个人,等到下午的时候,去河北第一大学的人已经回来,事实也确实如那个小伙儿所说,许多中下级官员为了省读书的钱便冒充贫困生,挤占名额用国家的财政拨款来缴纳自己的学费,这让波克十分的愤怒,当场便把大同府的知府给罢了官,降级到他地当官,还将好几个主管教育的官员给全部发落了一通,最后那些冒用名额的官员,则让他们罚款,每个人交出学费的三倍罚金作为下一届大学生的补助款。
这样的惩罚不可谓不严格,如今的大学其学费非常的高昂,这也很正常,因为如今的大学学生人数非常的少,而大学的开支则非常的大,单单依靠商人的捐款和朝廷的支持,一所大学最多只能勉勉强强站住脚,但却不可能有更多的经费用于科研,若想要进行科研工作,就必须要有人来出这笔钱,而唯一能出这笔钱的,就是学生们的学费,学生人数少,学校又缺钱,这两者相加,直接导致学校的学费贵的出奇。
这一点非常像英美的大学,大学水平非常的高,全世界无人可出其右,但是学费也真的是贵,像在中国,即便是顶尖学府如清华北大,只要你考的进去,大部分人都能交得起学费,实在交不起也会有人补助你,但在这里,想要交得起这笔学费,就着实不容易了,按照如今的工资水平来说,一年的学费相当于一个中下层公务员三个月左右的收入,三倍的罚金,那就是九个月的收入,这样的罚款额度不可谓不高了。
而这笔钱将投入到来年的贫困生补助中,这样一来倒也算是扩大了学校中贫困生的比例了,可以称得上是一箭双雕,但这最多也只是权宜之计,徐清也很清楚,单单依靠这样一笔钱,最多就只能解决明年的学生学费问题,至于其他人,则根本还是读不起学校,但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一点了,所谓拆东墙补西墙,在朝廷没有多余的钱的情况下,这样做无疑是见效最快的办法了。
至于那些要交钱的官员,徐清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同情的,俗话说得好,天上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既然这些人已经享受了那么久的好处,自然也要付出一部分的钱来让其他人也来享受享受了。
而至于治本的计划,徐清也提出了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增加外国留学生的留学费用,以此来让学校可以降低对于本国学生的学费要求,根据现在的教育部资料来看,如今外国留学生在宋朝本土读书所花费的钱跟本国留学生是一模一样的,这一点让徐清很是不解,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彰显宋朝大国气象才故意如此的,并且这还是许多大臣劝诫才得到的结果,不然按照当今皇上的脾气,说不定这些留学生都不用交钱了也说不定。
这样一个数据徐清自然不满意,作为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好教育水平的国家,对外国留学生征收高昂的留学费用这实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君不见英美两个教育大国对于外国留学生是怎么吸血的?如今徐清自然也要故技重施,毕竟能来宋朝留学的全部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交一样的钱和交两倍的钱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而对于本土的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许多经费的开支,朝廷对于学校的补助就可以移用一部分到补助学生身上来,扩大贫困生在学校中的人数,这对于宋朝来说绝对是有利无弊的事情。
至于什么泱泱大国与小国争利不知廉耻这样的话,徐清并没有什么好在乎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既然如今的宋朝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国,那就天然该享受作为大国该有的权利,其中剥削弱国便是其中的一项权利,不用白不用,在徐清的命令下,跟随徐清而来的教育部官员立刻草拟了一份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花费的文件,在其中将原价提高了一倍左右交给了徐清查看。
徐清看过之后把一倍改成了两倍,便让教育部的官员赶紧把这份草件送回汴京给政事堂的相公们讨论,尽快拟定成册,按照现在的时间,再过两三个月便到了要交学费的日子,最好在此之前制定出来,少交一个月是一个月,徐清可不想再耽误下去,而有了这笔钱之后,起码能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展上万名贫困生,这对于社会的阶级流通也好,还是对于底层百姓也好都是急切需要解决的。
在晚上休息一夜之后,徐清便跟所有京官坐上了前往山东道的火车离开了大同府,等到了山东道的首府济南府之后,徐清也是去了一趟当地最为贫穷的几个地区看望了一下,问题跟大同府也差不多,这些地方黑社会横行,环境情况非常的差,老百姓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这些基本都是通病,在离开山东之后,徐清还去了一趟陕西、湖广等地随后便回到了汴京整个行程一共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整个华北平原大部分的大型城市,得到了不少当地基层的信息,让徐清感受颇深。
心情也很复杂,工业化带给人们极大的富裕之外,也带给了许多人更加沉重的负担,就像这些工人,便是工业化的牺牲品,虽然徐清现在不能治本,但是经过这一轮观察下来,他还是想出了不少治标的方法,比如说开放群众直接上达朝廷的意见渠道,让老百姓可以直接写信给政事堂,这些信将由一个单位来接管,将其中的重要信件挑选出来,然后做出回复,如果是重大事件,且牵扯到当地官员的,则有朝廷亲自派人来调查,以避免被当地贪官污吏消灭证据。
在食物安全上,徐清也提议建立食品安全法来保障人民食用食品的安全,然后在这些底端小区中,徐清规定必须要种上一点树来保证当地百姓起码能够在自己的楼房里望向窗外时可以看到一丁点绿色,除此之外,朝廷还规定当地政府必须给贫苦区的百姓们修建一些公共厕所,以方便当地人可以有一个上厕所的地方,而不是随便蹲在大街上排便,这对于卫生还是环境都是影响不好的事情。
而在这次巡视过程中,徐清也惩处了许多的官员,虽然没有让他直接卸职,毕竟徐清心里也清楚,让这些官员做到这些事情也是为难了他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弊端,他们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是不错了但是为了平民愤,他还是得对他们作出一些惩罚,而在这个咨询不够流通的时代,把一个官员只要调到其他的地方去当官,当地人根本就不会知道他们原本的父母官到了哪里去,这也算是给他们出了口气,至于一些实在不像话的官员,徐清则是降了他们的级,还有一些则是罚工资,以此算是惩罚,算下来大概有上千人之多,其中有很多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既不犯错,也不做事,这种人在衙门里最是多数,也危害最大。
对于这批人,徐清同样已与处分,算是给这些人一个警告了,而在朝廷推动这些惩罚之后,当然也给徐清本人积攒下了不少的怨言,不过民间倒是对徐清更加崇拜起来,说他是青天大老爷,是文曲星下凡的,反正是什么溢美之词都往他身上套,听的徐清是十分心虚,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掩盖朝廷的无能而已,现在却被百姓如此真诚爱戴,这真的让徐清很是不好意思。
不过不好意思归不好意思,执政多年,徐清的脸皮早已经是城墙般厚了,在人前的时候,依旧是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样,并且在报纸的社论上,也大多站在百姓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违反法规的官员进行批判,以此来挣得名声,用这种方法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廷与百姓之间的矛盾,让双方更加和谐了一点,这也算是徐清心虚之后,唯一得到的好处吧。
回朝之后,徐清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赵昕的第一个孩子总算是出生了,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赵昕的第一个孩子并不是范仲淹的女儿所生,而是另外一个妃嫔所生的,对于赵昕来说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朝臣来说,这件事就十分的微妙了。
按理来说,作为一个王朝的储君,一般都是嫡长子为最佳,所谓嫡长子就是由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便是嫡长子,也是作为太子最适合的人选,但现在一个妃嫔生出了长子,未来皇后娘娘就算生出了儿子,那也只是嫡子了,其地位便不一样,并且到现在为止,皇后都还没有怀孕的征兆,宫中也没有任何的消息,这一下突然传出这样的消息来,着实让整个朝廷都有些气氛诡异了起来。
对此赵昕也很是郁闷,原本升格做父亲了,这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看着朝臣们变扭的向他恭贺诞下龙子,赵昕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些大臣在担心些什么,这让赵昕很是难堪,也很是不舒服,他现在可才二十岁而已,这些人就担忧皇后娘娘会不会生不出孩子来,还有自己的太子到底是谁,这是盼着自己早点死么。
人么,总是对自己的生死很是关注,更何况像赵昕这样的大人物,更是对死这个字十分的敏感,现在被这些人一说,他虽然不能拿几个大臣说事儿,毕竟如今的宋朝已然不同于以前的朝代,若是用自己看不惯一个人来开除一位宰相,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底下的那些大臣就没那么幸运了,在赵昕的找茬之下,不少人被克扣了工资,还有的则是直接外放到偏僻之地为官,这一下大家也就都知道赵昕到底是怎么想的了,一时间朝廷之上关于太子的讨论便也停止了下来,赵昕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皇后无子这件事也确实让人着急,作为后宫之主,也是宋朝的国母,底下的妃嫔竟然比她先一步诞下了孩子,这对于范家来说,对于皇帝来说都不是一件特别让人舒服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范家,这样的结果隐隐就会让人担心范家的女儿在后宫之中受不受宠的问题了,而范仲淹身为一代名相,虽然他对于此事并不是特别在意,可他在朝堂之上的门生们却不得不在意啊。
这皇上迟迟没有让皇后娘娘怀孕,是不是对范家有意见啊?是不是范家在朝廷上的实力太过庞大让皇帝忌讳了啊,所以才迟迟没有诞下拥有范家血统的皇太子啊?还有是不是皇帝有意要清楚范家在朝廷的势力啊,种种猜测都会在人们心中根植,在普通人看来,或许会觉得这些官员神经太过敏感,可不敏感的人早就在这条官场之路上死光光了,活下来的都是见风就是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活得长久不是么。
这样的猜疑也让徐清很是头疼,毕竟此事关乎于这些官员的身家性命,这样一来在平日的工作中自然就会魂不守舍,晚上又失眠,直接导致第二天更加颠三倒四,朝廷的工作效率也大范围下降,为此,徐清只能十分隐晦的告诉徐安,让他去劝一劝赵昕,多去去范皇后的宫中,以免百官乱想。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