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间百万兵


本站公告

    一秒记住【小说网 www..la】,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之所以前来的人都是军中的军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大宋一直如此,自从当年赵祯对军中进行改革之后,早沙场点兵也都是如此了。

    每个军官无论大小,职务高低都要对自己所部详细透彻才行。

    主帅所需要做的只是把军令传达给他们就好,事实上这些军官才是军中的重要枢纽,在这个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全靠战争开始之前的部署和计划,一旦战争打响几乎就没有太好的办法保持军队之间联络的通畅性。

    狄青站在不知什么时候立起的高台上,眼前是一双双渴望的眼神,这也难为他们,狄青非常了解这样的眼神,当年他也是其中的一员,只不过站在高台上的不是别人,而是官家。

    狄青清楚,大军等候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别的都还好说,最重要的是没有消息,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现在,鼓声阵阵,点将开始,是归是杀,终究有了一个结果,这些军官的压力可是比他狄青还要大,他们整天都要被追问,整天都要被精神折磨。

    当大军即将出兵向西域进发的消息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时,先是稍稍的寂静便发出激烈的欢呼声,他们沉寂了太久,也安耐了太久,忍耐了太久,现在正是横刀出鞘的时候。

    每军,每营,的任务都被下达下去,事实上狄青也是早已按耐不住,在帅帐的沙盘之类推演了许多次。

    并非是他得到了密诏,而是因为他看出了端疑,一切的一切都太过不寻常,大军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新疆驻扎如此之久,腹地不断的有移民迁来不假,可完全不需要大军维持秩序,当地的官员已经能很好的胜任,至于其他更是和军旅不沾边。

    通过种种“不正常”的迹象狄青分析出了一个惊骇的事实,官家可能是故意把大军留在新疆驻扎,等待时机以便直趋契丹。

    眼下的旨意和他之前的揣测一般无二,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在胸中弥漫。

    北伐契丹,灭其国鼎,这是大宋几代君臣心中的执念,即便曾经被契丹人压制,即便在契丹人面前输的一败涂地,即便对北方民族产生恐惧,但在所有宋人心中依旧有着灭国契丹的执念。

    已经被焦躁情绪笼罩的将士们瞬间爆发,这是一种压抑已久情感的宣泄,今夜无眠,大军躁动的模样作为主帅的狄青清楚的很。

    军令传达下去之后,不用他再费什么心,大军开始按照军中的守则和规矩整装待发。

    随着高亢的号角,四十万大军如同潮水一般涌动向前,越过了宋和契丹之间的边界,进入了西域的土地,这条边界当初是契丹人画下的,意在宣誓主权。

    但在契丹人画下这条线后,大宋却从未有一天承认过,但也没有反对过,一切的一切都是契丹人自己在做和大宋无关。

    对于一条不存在的国界线有什么好担心的?大军随随便便就跨过去了,契丹人又能如何?

    狄青心中抓住了一点,这次用兵是对契丹的总攻,事实上他早已知道大宋已经有了碾压契丹的实力,但之所以官家不这么做必有深意。

    既然时机到来,那就灭此朝食!

    狄青所率领的军队被赵祯赐名天御军,也是大宋最为保守的全兵种军队,军中不光有上四军的禁军,还有之后组建的背嵬铁骑和踏白军在其中。

    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火枪,但也不缺乏传统的兵器,可以说在传统的战争中绝对是稳扎稳打的典范。

    赵祯清楚,要想对契丹用兵,要想彻底灭掉契丹的国鼎,就必须大规模,大范围,大纵深的作战,这不是一场战役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全面战争!

    要么便不打,要打就要彻底打死,这是赵祯对待契丹的态度。

    八天之后身在神都城的赵祯便收到了狄青的奏报,同时也收到了张舟的奏报,和狄青一样,身在东京路的破虏军也开始了行动。

    他们是从东京辽阳府开始,向契丹的上京城发动进攻,与此同时破虏军还得到了由女真人组成的黑水军支持。

    对于破虏军赵祯是寄予厚望的,这段时间里天工坊生产的乾宇二年造已经全部发放给了破虏军,弹药有一部分还在路上,但已经能在破虏军攻伐之前送到。

    六万多的破虏军已经全部换装“乾宇火枪”,赵祯派出骑兵把破虏军补充到了十万人,再加上黑水军的八万女真骑兵,十八万大军已然不在少数。

    狄青原本二十万禁军前往,再加上边军和杨怀玉带去的十六卫共计四十万人,而赵祯手中的兵力远不止这些。

    为了避免契丹人察觉,为了避免北伐突然性的消失,赵祯在背地里早已疯狂的集结军队。

    赵祯粗略的推算过,也和兵部参谋军事院的参知兵事们商量过,眼下最少还需要百万大军才能彻底灭亡契丹,这是在赵祯围剿的大前提下。

    所谓的围剿不是击败,而是让契丹完全没有逃脱和反抗的可能。

    这在草原上是几乎无法做到的战略意图,但赵祯必须实现,绝不能遗留祸患放虎归山。

    大宋有百万雄兵吗?

    当然有,都藏在民间嘞!

    赵祯庆幸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坚持以役兵和募兵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宋民间留下了数百万的退役老兵,也坚持维持他们的操练,即便是不如在军中那般,也比新兵要强上太多。

    大宋为何能有这样的魄力和毅力?还不是因为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它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始终决定着上层建筑。

    招募老兵的事情,当然是由兵部负责,一纸公文下去,大宋的各路,州,府,县都要开始进行征兵,而且只征老兵,新兵一律不要。

    毕竟在战争的同时,大宋国内的生产劳动不能停下,老兵的招募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从退役的时间进行划分,严格按照要求招募,不达标的依旧不要。

    这在汉家的历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毕竟在别的王朝大多数百姓为了躲避兵役无所不用其极,但到了大宋却对兵役趋之若鹜,这还不是赵祯对军人地位的提高,以及一系列的措施所导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