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清楚一个事实,在光明教被消灭掉后,接着需要考虑的便是这帝君之位。
方旭在周树和其他忠君派的大臣扶持下登上帝位,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真实情况却是周树和忠君派大臣掌握朝政大权,方旭这个帝君形如傀儡。
更严重的是,朝廷现在能够掌控的区域只有临州,甚至临州个别区域也被当地世家控制,听调不听喧,在临州之外的十州,除了信州在光明教手中,其他州都在世家的掌控中,面对实力已经降到最低点的大黎帝国,各大世家都有取代方氏统治天下的心思。
然而不但身为帝君的方旭对此没有感觉,其他帝子帝孙们心中也幻想着光明教被消灭后在世家的支持下自己能够将方旭取而代之,根本没有去想其他世家欲将方氏取而代之。
方氏嫡系已经堕落到如此,不但一个先天宗师都没有,连看清局势的人都没有几个。
明白方氏的大黎帝国将要覆灭的有志之士纷纷离开这个他们原本以为的梦想之地临州,向大黎帝国其他各州前去,投靠各大世家,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最后拼一个从龙之臣。
很明显,向袁州而去的有志之士最多,现在王朔“战神”之名还没有传出潼州,但是在大部分人眼中王朔是最有可能取代方氏统治天下的人,有志之士自然选择最有可能成为帝君的人投靠过去。
曾有人道:“云氏治下一郡守,不如王氏治下一小吏。”
在许多有志之士眼中,云氏是天下(掌控大片土地的)世家中最弱的一个世家,也是最没有希望统治天下的世家。
话虽然如此,偏偏向泽州而来投靠云氏的有志之士却仅次于向袁州而去的有志之士。
其实这对于天下间有志之士来说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各大世家传承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不但族中人才众多,其下面附庸的小家族也有众多人才,各大世家选用人才时最先考虑的是自己人,其次是袁州本地人,最后才是这些外人。
而云氏是世家中底蕴最差的,明面上掌控一州之地,只比王氏掌控的土地少,“自己人”不够,只能大量挑选外人来担任各地官职,甚至云氏在泽州城和云华城建有招贤馆,为有志之士加入云氏提供方便,所以一部分有志之士感觉到袁州获取不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便跑到泽州来,顺利的通过招贤馆加入到云氏麾下。
他们来泽州的目的不单单是成为云氏麾下一官吏,而是打着通过云氏这个平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从而吸引到王氏、蒙氏等世家的注意。
云逸也明白这其中原由,不过云逸相信,只要云氏的实力慢慢展现出来后,这些暂时加入到云氏麾下的有志之士会向自己献出忠心。
回到潼州战场上,一场大战后,联军四部分路扬镳,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抢占地盘。
贺州军的目标是与贺州接壤的潼州东南部,朝廷官军的目标是与临州接壤的潼州东部,袁州军的目标是与钦州接壤的潼州东北部和宿州,惠州则一路向潼州西部前进。
联军四部袁州军、惠州军、贺州军、朝廷官军准备瓜分潼州、宿州的土地,而加入到这场土地瓜分盛宴中的还有莱州军和钦州军,莱州军几乎已经将潼州南部约占潼州五分之一的土地占领,正在向北方前进,钦州军也将与钦州接壤的宿州东部占据,约占宿州土地的六分之一。
打是不能打,虽然之前光明军的战斗中袁州军损失损失比较严重,王朔的五千猛虎骑残了,布军也损失万人,但是这一战也让其他三部看到袁州军的实力,其他任意一部也不是袁州军的对手,除非其他三部联合起来,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朝廷和世家不对付,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不能打,那就只能靠速度抢,谁的速度快,将地盘占了,那这块地就是他的。
袁州军、贺州军、朝廷官军三部都已经确定好自己想要的地盘区域,那些地盘都是与自家接壤或者靠近,唯有惠州军,还没有做好决定,惠州军在看到其他三家分别往三个方向走后,自家不能选择这三个方向,只好向没有人选择的西方走。
大半个月后,潼州、宿州境内残余的光明军被世家和朝廷清剿的差不多,除了一个光明教四长老意外遇到惠州军被惠州军坐镇的先天宗师联合杀死外,光明教剩余大长老、二长老、六长老、九长老四位长老都已经躲了起来或者是离开潼州、宿州这片是非之地。
随着光明教被清剿的差不多,潼州和宿州两州也被六大势力全部瓜分完毕。
占据潼宿二州土地最多的是袁州军和莱州军,袁州军占据潼州北部大半(包含东北区域)、宿州的南部和西部,约占潼宿二州地域的四分之一;莱州军占据潼州的南部和西部的大半,约占潼宿二州地域的五分之一。
其他四股势力,钦州军占据宿州的北部和东部,不足潼州二州地域的五分之一;贺州军占据潼州的东南部,约占潼州二州地域的十分之一;惠州军占据潼州西部和北部的一部分区域,约占潼州二州地域的七分之一;朝廷官军占据潼州的东部,包含潼州城在内,约占约占潼州二州地域的的十分之一。
至此潼宿二州被六大势力全部瓜分,不过这场瓜分并没有完全结束,比如惠州军占据的区域距离惠州数千里地,这片区域因为战火的袭扰已经破坏的不成样子,还需要派兵驻守,放到惠州世家手中堪称鸡肋,若是有足够的利益,惠州世家愿意将这处区域让出来。
另外袁州军占领的区域虽多,但是也和自家地盘完全不接壤,王朔也在考虑这个问题。read5();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