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历代帝陵


本站公告

    此时就连我爹他们也感兴趣起来,急忙问到小爷:“小爷,那墓有搞头吗?这可是我第一次看你这么感兴趣啊,这帝陵可不简单啊,墓穴再怎么说也是宫匠们设计的,可比我们之前倒的这些斗要厉害得多了,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从长计议吧!”

    我挺我爹说了之后,当下就笑出了声,二伯看见我笑,问道:“纪名你个小子,笑什么呢,你爹说得很对啊!”

    我无奈的回道:“说倒是说得对,只是这帝陵我们都还没找到,去哪里倒啊?”

    “额!说得也是。”二伯这也才反应过来,不过这时候小爷却是看着祖父的羊皮日记看得出神起来,也就是说?羊皮日记上祖父真有记录这帝陵的相关信息,那么不失为一个好的线索,看来祖父这一生发现的大墓还真是不少,只是我们每次进斗都没什么大的收获,反而差丢了性命。

    其实这帝陵,要从秦朝说起,因为那时候才有皇帝,秦以前就不说了,不算帝,也称不上陵,,而且之前能发现的都已经挖光了,这其他的我有发现的,但是没敢挖,总之其中的原因实在是有些让人难以琢磨。

    而当初的秦始皇陵,项羽没挖动,刘邦为了统治需要也没挖,后继都没怎么好好挖,至于刘邦为什么不挖,是有这样的说法:太平时间皇帝不会挖,挖了就是告诉别人你也可以挖我的。战乱时节没人挖的动,秦始皇陵及其难挖。

    到了汉朝陵墓,发现的已经基本上挖光了,更笨没剩下几个,那些剩下的也不知道是在哪个山旮旯里面去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因为像元朝那样,我还从没听说在哪里发现过元朝的大墓而汉朝的除了几个薄葬的,汉文帝啥的,明知道没东西可收,也被挖了,汉武帝的陵被挖的一塌糊涂,那可是赤眉军的下的手。

    后来再三国两晋南北朝,曹公是挖陵高手,他身份是汉朝丞相,照样挖汉景帝梁王的墓,两晋南北朝都乱,北方外族又不爱搞厚葬,南方相对保存好一,但基本也挖遍,不然他设立什么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这些干什么!

    唐朝帝陵,唐太宗也给挖了,唐朝就一个高宗武则天那个陵也是属于技术难度高的,黄巢起义后的五代十国也没挖成过,这些帝陵总之已经成了空巢了,这里的空巢是说我们没有必要在上面有念头。

    随着年代的推移,宋朝开始基本皇帝都扎堆埋葬,但是北宋被金挖空,南宋被元挖空,都是什么骨灰堆成山再压着,其中还有明显的政治含义,但是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而金、元本身葬法有问题,比如元朝皇帝,葬的你都看不到,也不搞厚葬,没人想也没人发现的得了,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成吉思汗的陵墓了,这可是元朝的开国皇帝的墓,连开国皇帝都是这样的葬法,还指望后来其他的皇帝的墓有什么好的?

    成吉思汗八白宫以及其它奉祀之神,大都以宫帐形式建立的,宫帐在蒙古语称“朝木楚格鄂尔多”,是毡帐的尊称。宫帐,分单帐和双帐两种。双帐以相互连接的两顶宫帐所组成,是成吉思汗几位夫人所在的四大鄂尔多与八白宫合并时所产生的宫帐。

    到了清代末,成吉思汗与孛儿帖格勒真哈屯宫帐、忽兰哈屯宫帐和准格尔伊金宫帐为双重帐,其余宫帐是单帐。宫帐是供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的设施。成吉思汗八白宫,由宫帐所组成。宫帐的造型、结构虽然与传统的蒙古包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据说,宫帐造型模仿传说中的桃儿形天宫,也象征福禄吉祥的葫芦形状。在历史记载中曾称“有天宫形状之帐曰宫帐”。宫帐是从大蒙古国时期七百多年来世代相传而来的,它保留着蒙古古代宫廷的造型。

    宫帐是古代蒙古可汗及贵族宫室的一种,宫帐的架子,是在哈拉嘎斯,也就是顶端筐状木头架子上插入乌尼,也就是椽子并竖起哈那,哈那是指木头花墙,由它做成做成的。顶端的哈拉嘎斯看起来真像有脖子似的,与一般的蒙古包不一样。

    宫帐平时用白毛毡蒙盖,为参加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而三月十八日出游到巴音昌霍格草滩营地的专门制做的成吉思汗宫帐除了用白毛毡蒙盖以外,外面还要罩一层用棕黄色的布料制做的缀有青绿色流苏的外套。

    在查干苏鲁克大祭期间人们看到的是成吉思汗黄色宫帐,因而,成吉思汗宫帐亦称“阿拉坦鄂尔多”,也就是金殿的意思。

    陵园占地面积约五万五千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中间正殿高达二十六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亦覆以黄色琉璃瓦,高二十三米,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显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成吉思汗陵墓已经算是规模巨大的,但是听说那时候的卸岭力士为了报仇把元朝的墓都倒了个干净,虽然这是传说,但是一方面也说明了元朝的墓确实很难找,说到这里我还看了看小爷,如果小爷就是卸岭力士的话,这些东西或许他知道得多。

    再后来到了明朝,明朝比较奇葩,被清朝保护的蛮好,以为清朝皇帝统治需要,同时也是表示自己和明朝人民是一个阵线的,因此从明孝陵开始都保护的还不错。但是清朝自己的,出了个孙殿英,康熙的还好,乾隆和慈禧的挖了都差不多了,这个很近。

    所以,很多帝陵至今都没有保存完好,可能你说的完好是这地方还在,比如是明清十三陵之类的,这类扎堆埋的后继政权都是大一统的,所以比较完好。再古一要么是难度高,要么是没啥好东西挖。

    其他的基本都空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