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民为重


本站公告

    至于产量提高,为百姓增收,朝廷更要合理加税,百姓和朝廷利益如何寻求平衡,各方协调,所牵扯到的就不是一个方面了。

    林羽之所能做的就是推动此事,加快农业增产增收,令大部分的人能吃饱饭,朝廷有粮食储备,可以防止大的自然灾害,天灾**。这是自己的出发点。

    林羽之亦是一夜浅眠,思绪纷杂,柳绿略燃了一点安神香才睡踏实了。

    ......

    九月初八这日,例行的早朝,文武百官各有奏对,天朝不可能无事可奏,上至京城诸部事务,下至各州府一应治理等事,诸事繁杂,请求圣裁。荣景帝勤政,无事奏报怎肯罢休?必要训诫诸官松懈,不尽心朝事了。

    而今晨早朝最大的事情要数许中琪许将军八百里加急奏报,

    许中琪率精兵分三路悄然离开西宁城,向西北叛军老巢额穆纳布隆吉尔进发。中路抵达哈喇乌苏,出奇不易接近敌营时,叛军还在帐篷毡包里蒙头睡大觉。大雍军拍马冲向毡包,砍毁营帐,驱散马匹,围歼叛兵,我军大获全胜,侥幸活下来的叛军四散逃命。

    此战大捷,群臣激动,扬天朝之国威,壮三军将士军威,荣景帝龙心大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好好,许将军神威天授,英勇不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理当嘉奖,待大军回师,搬师回朝,朕必犒赏三军,各有封赏!”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伏拜唱和。

    众人都知道,此战于青海战局至关重要,扬了军威,拿下关键性的胜利,对战局将极为有利,运筹好的话,年底就有望全歼叛军,大军搬师回朝。这可比初识的预算时间要缩短了很多。

    十万左右的大军调度,车马粮饷,后勤保障,一月花费近百万两白银。是以前人就曾言,大军调度打仗,打的就是军需耗费。缩短大军征战的时日,减少伤亡,其中所能节省的军费所需,何止数百万。

    青海平叛取胜,此是荣景帝的政绩功勋,皇上此时的喜悦是不需要掩饰的。

    徐允礼都不得不感叹林羽之的好运气,今日传来前方征战获胜的消息,龙心大悦,这本就是很好的心情,再有优质粮种进献,可想而知。

    今早未上朝前,徐允礼已又差了徐来,亲自安排心腹家丁,通知林羽之后,前往田里接手管理。以保万全。

    早朝就在这种歌功颂德,大力褒奖三军英勇善战中度过,没有那个晦气的于此时出来挑事。

    散朝后,荣景帝于南书房与大学士范思哲、胡明义、李继仁,兵部尚书马光辉、户部尚书陈启正,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杨铭时等人单独议事。

    高季文在贡院不得外出,现则众臣以杨铭时为最尊,乃内阁第一重臣。

    议事的内容无外乎青海打仗,粮饷供给,人员调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座的内阁重臣都是办事能力卓越的,很快相关细节就已议定,明旨下诏。

    荣景帝打发了众人,心情愉悦放松。看着面前的奏折,堆的很高,捡了重要的拿起来批阅。

    “万岁爷,徐允礼徐大人求见,说有要事。”常全上前回禀道。

    “哦,他此时会有什么要事!宣吧!听听是何要事!”

    荣景帝好说话的宣见。徐允礼本就是自己的心腹重臣,有什么要事也并不奇怪。

    徐允礼甫一进殿,即叩首纳拜,山呼万岁“皇上万安!”

    荣景帝将他叫起,手上却不停,边批阅奏折边询问道“有何急事要奏?怎于早朝时不见你奏报?”

    “启奏皇上,此事干系重大,不便早朝奏答。”徐允礼应答道,也不需卖关子,在皇上面前没有这个必要。

    “臣得生员进上优质粮种,玉米,此粮臣已亲自到乡间考察,种植百亩,亩产600斤有余,实为罕见,实在是非常优质之粮种。此生亦感意外,不敢妄自处理,与臣略有旧,故此禀报臣拿主意。”

    徐允礼又将带着的玉米拿出来,呈上御览。

    “什么?快快,快拿来我看!”荣景帝是同样的震惊,亩产600斤的粮食,这根本就闻所未闻,很难令人置信。

    荣景帝已下了御座,近前看着常全手捧的玉米,细细端详,又问道“这个看着个个珠圆玉润,倒是像黄色的珍珠似的,就这种粮食可以亩产600斤吗?朕怎么以前没听说过?”荣景帝连连称奇,感慨不已。

    徐允礼又将此粮详细的向荣景帝做了介绍。

    “你的意思是,此物在其他诸地也有种植,但因粮种所限,产量皆不高。而此偶得之粮种较为特殊,所以才会亩产如此之高。”

    荣景帝搓着手,拿着一个玉米放在御案上,复又坐在龙椅上详问。

    “正是如此。”徐允礼点头应是。

    荣景帝沉思良久后,吩咐道“此事你办的极好!你手头上的事情能放一放的就都放一放,你亲自去盯着,一定要让这些粮种顺利的收入库中。明年这些种子怎样种,朕自有安排。”

    此事的确干系重大,这样的好事,自然也要处理好了,才能利国利民。只要处理得当,这将会是一个千秋万代、令人传诵的功绩,比那些简单的文治武功、开疆拓土,更能得到天下万民的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皇上,臣定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不负皇恩!”徐允礼叩头领旨。

    “好!此事办好,朕必有重赏!”

    “不敢领皇上的赏,这都是微臣应该做的。”

    “对了,你说的进献粮种的人叫什么?此事他做的不错,知道关心民生疾苦。”荣景帝又问道。

    “回禀皇上,这进献之人乃是岳麓书院的生员,叫林羽之的,今科还参加乡试的,乃是永安伯府林家的少爷,他大姐是今年刚入宫的林答应。”

    徐允礼防着皇上皇问起,所以已经将林羽之的情况详细了解过了,见皇上问起,据实答道。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