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孟子提出不违农时是很有道理的,实际是对君王的指正。而孟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又十分难得。
此篇学子应该没有不熟悉的,但又并不是热门的议题。加之这篇整篇内容包含的很丰富,入手点和着力之处如何找,揣测考官的心思想法,上位者的喜好,怎样能挠重出题者的痒点,是此八股文突破的关键
说到此题目的产生,就要从几天前,今科顺天府的主副考官在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里,有过一次密谈开始。
南书房外的静侯偏殿,是荣景帝专门为等待召见的朝臣们专门设置的一处休息室。大臣们可以在这里吃茶、休息等候。更兼事务议不完,午间留饭后再议的。
高季文是今科的主考官,对于本科的考题有着最高的决策权的。但礼部尚书朱彦成做为副主考,对考题也是有提建议,共同商讨的权力。
二人都得了荣景帝的传召,在此处等候召见。
朱彦成拿起桌上的茶杯细细的宽茶慢品,放下茶杯凑近了高季文,悄声商议道。
“高大人,本官这里有一为今科乡试选的议题,本官之意可用,高大人也再参详参详。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出自《中庸》,我建议今科可以此为题。
先贤圣主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有云:‘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我主皇上承天继位,英明神武,德行天下,泽被苍生,必可得上天庇佑,仙福得享,寿与天齐!”
得亏林羽之不知道,这“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可是金大大的精品捧词,尔等安敢盗用?
朱彦成自得了荣景帝副主考的任命以来,可谓是重拾书册,认真研究思考考题方向。成为副主考,即为本科座师,今科中举之人皆可称之为是自己的门生。
“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这是一个收拢人心,拉拢壮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相比于会试,乡试中发掘人才,加以培养,会试中举,也是自己的门生,这是天然的派系关系,此机会十分难得。
以自己五十多岁的年纪,记忆力不好,很多以前记忆清晰的文章,现在都不能直接上口了。科举考题非比寻常,更是不可与幕僚商议,自己担不起科举泄题的责任,只能亲力亲为。
此题乃自己慎之又慎考虑后所得。哪位皇帝不需要下面的歌功颂德?不需要溜须拍马?不需要千古贤名?不需要永世流芳?
这些就需要自己这样的大臣体察圣意,代主言事,为皇分忧啊!
“《中庸·天生我材必有用》,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此题算是不错的了,但我也有一题,朱大人不妨也听听。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此题朱大人以为如何?”
高季文深感渐渐摸清了些荣景帝关心的时政事务,脉门所在。改革时弊为表象,整顿吏治为形式,利民生大计方为根本。
直隶巡抚李维钧上奏折,提出取消“人头税”,而改为“据田计税”的赋役提议,将人丁税并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同时建议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合理。此策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如施行,则会成为赋税史上的重大革新。
此条陈皇上一直留中,只给了李维钧“此事以待时机,待议”的旨意。
高季文已隐约嗅到了荣景帝在酝酿着要干一件大事的圣意。
故此自己辗转反侧多日,才最终选定此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试探。臣子们是要跟着皇上的思路走的。
“不可,不可!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不妥不妥!此题我断不会同意,望高大人及早打消此题的念头。
先贤此意虽好,但此题目不妥,易令下会意揣测上意,恐会引来麻烦。断不可行!我亦不会同意!”
朱彦成被高季文说出的题目惊到了。上位之人的一言一行皆可成为下官揣测之依据,更何况如此明显的于乡试中定下此题,下面的人会怎么想?外任官员会怎么想?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们怎么想?这可不是小事,闹不好了,可能就是狂风暴雨!
“朱大人说的什么?本官怎么没听清楚。什么麻烦?能有什么麻烦?一道乡试题罢了!本官可什么也没说!”高季文有点气死人不偿命的说。举杯饮茶,淡然面对。
“哼,高大学士,你也用不着在这里跟我打口舌官司,我这个副主考可不能让你带累坏了!”
朱彦成打定主意,就是不同意,这个题目出来,别人还不得以为是自己和高季文合谋而行,自己可就脱不了干系了!断断不行!
“呵呵!”高季文冷笑。
静侯殿内气氛剑拔弩张,双方争执不下,各执一词,据理力争,互不相让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