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宫发威


本站公告

    在崔瑾阴沉的目光中,宫人们一个个心惊胆战,又因揭露了李承乾不按时作息,更是担心被秋后算账。心中哀叹不已,齐国公平素待人是那般客气,即便是最低级的杂役宫人,也从未瞧不起,而宫中有人不小心出了岔子,若是让他看到,还会在太子殿下说好话。可如今才发现,这位温润如玉的翩翩少年郎不是没脾气,而是没有值得他动怒的地方。那些伺候李承乾多年的宫人深知,齐国公对太子殿下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十年前开始,每次进宫,都会反复叮嘱要规劝太子按时进食、早睡早起、勤加锻炼等等。

    李承乾略微不自在地咳了两声,面上带了灿烂的笑容:“这事儿也怪不得他们,是为兄一心将给阿耶分忧,所以扑在政务上的时间便多了些。放心,放心,以后再也不会了,一定注意自己的身体。”他心里暗暗高兴,表弟还是挺关心自己的。

    崔瑾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你还好意思说,瞧瞧你这脸色,苍白得想擦了粉,才多大岁数便有黑眼圈和眼袋了,难道过几日大婚时真要让人给你化妆?”

    李承乾摸摸自己的脸,好像是有些瘦了。他依然好脾气地笑着:“成婚时本来就要涂脂抹粉,为兄哪里比得表弟你天生丽质唇红齿白?”

    崔瑾嗤笑一声:“我又不是小娘子,说什么天生丽质?不要东拉西扯了,说说吧,太子殿下准备如何惩罚他们,哦,还有你自己?”

    一群宫人眼巴巴地瞅着李承乾。太子一向赏罚分明,这次的事儿是他自己的错,当然,大家伙也是有错儿的,但是,太子看似脾气温和,却最是固执不过,每次吃饭睡觉都是一催再催,政务未处理完,必是不会歇息的。哎,遇到如此勤勉的太子殿下,你说,你有什么办法?咱们只是卑微的奴才罢了。也幸亏殿下这些年一直坚持练武,所以才不像幼年时经常生病。想当年,殿下刚被立为太子,便狠狠地生了场大病去,喝了半个月的汤药也没多大起色,一向不信佛的圣上也顾不得其他,将京城一众高僧请到东宫为太子祈福,又大赦天下。

    “表弟,你不是说过一人做事一人当么,这事儿是为兄的错,你想如何惩罚,为兄不敢不从!”李承乾笑盈盈地道。一干宫人微微松了口气,还好还好,太子殿下仁厚,将责任全都扛下了,不然,真依照宫规,也得打二三十板子。

    见李承乾一味维护这些宫人,崔瑾闭上眼睛。此事多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禀告李世民和长孙氏,这些宫人都吃不了兜着走,但若真狠狠处置了他们,李承乾的脸面又过不去。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淡淡地道:“太子殿下宽厚仁爱,你们今后必要尽心尽力伺候。但是,既然有错,还是要处罚了,也不要打板子,便抄写东宫宫规和自己的职能职责各一百遍,要求字迹工整、不得请人代笔,并要倒背如流,三日后交给晋王殿下检查。若谁敢投机取巧,晋王殿下会奏请圣上!”宫人们打了个寒颤,忙诺诺回答。

    崔瑾又道:“其余各人也不要得意,晋王殿下会派人随时抽查宫规和职责,但凡有谁记不住,一律按规矩处罚。”

    还是好些年前,崔瑾在城外的山庄和自家府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其后,又在酒楼中实施各种奖惩制度,让大家能各司其能按章行事,那工作效率是大大增加。李世民和长孙氏听说后,便也让人对宫里的规矩进行了一番清理修订,一切按规矩来办,着实减少了不少麻烦。

    李承乾心情特别好,将一干宫人赶出书房,见崔瑾的脸色依然阴郁,心中是说不出的得意。亲手替他倒了茶,又送到他跟前,笑道:“表弟还在生气呢?瞧瞧,为兄这不是斟茶道歉了么?好歹赏个脸吧!”

    崔瑾叹了口气。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方又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自己何苦要让他下不了台?他接过茶盏,正色道:“请殿下记住,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你便已不再是你一个人,你的一言一行,均代表了一个国家,你的健康,关系到大唐江上的稳定!”

    李承乾讪讪地笑道:“为兄自然知道。好吧,一切都是我的错,以后再也不会了!”

    细细地抚摸着那茶盏,感受着那份温热,崔瑾早已平静下来,眼底恢复了平素的冷情。抬起眼,见李承乾略带不安地站在自己面前,微微摇头,温和而平淡地道:“太子殿下若是以为微臣多管闲事,今后,微臣必会恪守君臣之道,再不敢多嘴多舌。”

    李承乾一惊,忙问:“表弟这是何意?我何时责怪过你,我知道,你都是为我好。”

    在崔瑾眼里,李承乾比自己所带的那些学生还小几岁,这些年,也一直将他视作子侄般,所以才如此爱护和容忍。当然,旁人是不知的。崔瑾淡笑道:“大表兄可知,若非当年偶遇,我定不会与皇家有任何瓜葛,也不会出仕。”

    李承乾张张嘴,很是着急。崔瑾摆摆手止住他,继续道:“你也知我的性情,最是不喜人约束。所谓为官,或是为名,或是为利,或是为财,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所喜欢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我早就看得清清楚楚。原本,来到这世上,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一个世家子,作为嫡长子,那份家业足以够我挥霍一辈子。只是,上天不容我这一生逍遥自在,偏偏安排你我相识相知,不忍你命运坎坷,便想帮了你,改了你的命,如此,也便改了若干人的运道,改了大唐的运道。既然要辅佐你,只好殚心竭虑,为你打造一个无比强大繁荣昌盛的国家。三岁至今,匆匆十一年,还好,目前一切都在预料中。”他长长地吐了口气。想想这些年,真是辛苦。其实,自己更羡慕那些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当初,自己应该装平庸的,不该不忍阿姊失望,便展现了自己的才智。最不该的是到书肆去,不然,也不会遇到李承乾这个历史上悲催的太子。若是不认识,那便少了后续的诸多麻烦,只好好地读自己的书,作自己的画,弹自己的琴,创作自己的根雕。真是一步错步步错!一旦与皇家牵扯上,便再也无法摆脱。钱财要那么多干嘛?权势要那么重干嘛?名声又算个什么?自家爹娘传下来的那些财产,便够自己八辈子用的了。有时,他在想,自己后悔吗?与前世那么淡泊的自己相比,这一世又得到了什么?真是为了那后世华夏不受人欺辱?“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后世倭国史学家如此评价。不论是否服气,这都是华夏民族的悲哀。后又经历那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数珍宝流落异国他乡,签订若干丧权辱国条约;又是那八年抗战、南京大屠杀,华夏民族难以忘记的耻辱。所以,自己才忍不住想改变,趁着华夏民族还有血性,彻底改变民族命运,通过发展商业、农业、生产力和军事文化等,让华夏处于世界的顶峰。所以,自己选择了李承乾。

    崔瑾不再说话,李承乾几欲张嘴,都被他全身散发的淡漠所止住,不由暗恼。这算什么,自己贵为太子,未来的储君,干嘛要对他如此讨好?他哼了哼,大步走到书案前,拿起奏折开始批阅,但始终心里不安,几次抬头看向崔瑾,都见他微微蹙眉,似在沉思。握紧了手里的笔,咬咬牙,不理便不理好了,自己的事情多着呢,哪里有空管他!于是,不再理会,埋下头逼迫着自己静下心来处理政务。终于,不知过了多久,待他抬起头来一看,眼前哪里还有人?不由大惊,忙唤人来询问:“齐国公到何处去了?怎一眨眼便不见了?”

    宫人回答:“禀太子殿下,齐国公早已出宫,见殿下政务繁忙,便不敢惊动,只是留下话,让奴婢们好生伺候,到时必要提醒殿下进食和歇息。”

    “他出宫了!”李承乾尖叫着,“你们怎不提醒孤?”重重地将奏折拍在案上,很是又怒又悔。好不易才又见面,还没好好说话,便因自己赌气让他离开了。

    宫人抖了抖,缩了缩脑袋,赶紧禀道:“齐国公不许奴婢们打搅,说家中尚有杂事,所以不敢再在宫里耽搁。哦,齐国公担心殿下,所以特意留了几个药膳方子,说待御医看过,若是能用,就让御厨轮番做了给您吃。”他将几张纸拿出来呈送给李承乾看。

    李承乾板着脸接过,看到那越发飘逸洒脱的字迹,眼底逐渐柔和起来。半晌,道:“便传御医来给孤把脉吧!”

    东宫传御医,很快便让李世民和长孙氏知道,不由着急,很是担心李承乾的身体,派人来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得知缘由,长孙氏松了口气,在晚膳时与李世民道:“还是小十三郎最是关心承乾,往日倒是臣妾忽视了!”

    李世民正在夹菜的手顿了顿,随即笑道:“小十三郎的确细致,听说了承乾这阵子没有按时吃饭睡觉,又睡眠不好,对那些宫人很是发了一大通气,还让他们抄写宫规。你瞧瞧,都说小十三郎最是好脾气,这下子连承乾都吓了一跳。”

    长孙氏眼睛一跳,温婉地道:“小十三郎自然是好的,只是做事最讲究规矩。稚奴说,只要认真完成他布置的功课,一切按规矩来,他便很好说话。说来,都是臣妾的错,以为有那么多人伺候着,又定了规矩,必是能按章执行。哎,却是忘了承乾最是执拗,宫人们哪里劝得动他?不过,此次小十三郎惩罚了这些宫人,想必承乾也不好再不重视自己的健康了。”

    李世民呵呵笑着:“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又有趣,观音婢是担心我会怪他逾规?他是将承乾当成自家兄长,所以才那么担心呢!其实啊,我是看清楚的,小十三郎表面上待人和善有礼,骨子里却是最是冷清不过,若非是他重视的人,他是一概不理的。你瞧瞧他对付江南世家,瞧瞧他对付爪哇等地,还有对高句丽的作战计划,岂是一个‘狠’字?”他感慨万分,可惜啊,这不是自己的儿子,若是承乾有这般心机,这般智慧,这般胸襟,自己也能少操些心了。承乾啊,什么都好,就是优柔寡断、太重情义了些。好在,自己还能折腾几年,就让自己给他留下一个繁荣强盛的盛世,又多留几个股肱之臣辅佐他,只要他自己不犯糊涂,这江山也便能坐稳了。只是,小十三郎到时会如何?稚奴说,小十三郎曾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片远超过大唐版图,那里只有极少的土著人居住,再过几年必要想法去看看。稚奴兴奋地道:“阿耶,到时候稚奴必是要跟随表兄去的,说不得还能多给大唐开辟新领土呢!”其实,稚奴的意思,自己哪里不懂?他是想离开大唐,自己去寻找一片天地。这孩子真是着魔了,留在爹娘身边不好么,想要自己的领地,不是有流求、爪哇等地么?那啥美洲大陆,谁知道怎么回事?若真那么大地盘,得要多少人才能开发,如今自己最头疼的就是人口问题,太少了,而自己又打算不断地占地盘打江山,若没有足够的人口,即便打下来也无法治理不是?比如高句丽,若真占领下来,又要让人去填,不然,真让那些高句丽留在当地,就凭他们的劣根,要不了几年,又会反叛。如此,还不如不打的好,免得费钱又费人。咳咳,浪费钱是不可能的,如今大家都充分吸取了与吐蕃对战的经验教训,打赢了,一大笔战争赔偿,让你倾家荡产,让你几辈子都缓不过劲儿来,过不了几年,便会民生怨道、内乱不止,最后大唐再轻轻一推,呵呵,还不是落进了大唐的怀抱?哎,你说,这小十三郎是多缺德?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83中文网 .83zw.)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