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赐府邸


本站公告

    原本,若干年前,崔瑾被封为郡公时,李世民便要赏赐一所宅子,但被崔瑾婉言拒绝了,道,一来自己年幼,不能离开爹娘;二是国库空虚,修建一处宅子花费巨大,待今后自己成年了再赏也不迟。如今,加封为齐国公,自然得赏一所与其爵位相当的宅院。听到李世民说出那宅院之所,让一向淡定的崔瑾都不由大惊,就要推却:“圣上不可!微臣得圣上厚爱,已经是愧不敢当,如何能够受那府邸?规格太高,面积太大,微臣惶恐!”这位岳父大人是存心想害自己么?居然将原齐王、后巢刺王李元吉的王府赏赐给自己!当年,李元吉深得太上皇李渊的宠爱,那王府建得是金碧辉煌、无比奢华,后来,李元吉被杀,五个儿子尽诛,王府封存至今。虽说很多人都眼馋那地儿,但没敢触李世民霉头,谁都没敢伸手要,连当年最受宠爱的李泰都没敢开口。崔瑾心中暗暗轻嗤一声,不知是哪里得罪这位岳父了,居然这般为难自己?那府邸,比李恪这位亲王的王府都要大一倍,自己如何敢要?

    不仅是崔瑾,其余各人,崔崇、李俊、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李靖都纷纷进言阻止。崔瑾瞟了一眼李承乾,见他先是震惊,接着是焦急,然后是沉思,现在是疑惑,便清楚他也是不知此事的。

    李世民却毫不在意众人的反应,笑呵呵地摆摆手:“众位卿家不必担心,那些违例的建筑和装饰等等,都早已拆除重建,又依着小十三郎的喜爱进行了装饰,还特意让人建了一个大大的温棚。好在那所宅院每年都令人好生修葺了的,所以无丝毫荒废。”

    “可是,宅子太大,微臣一个人住着也太冷清了吧?”崔瑾挣扎着,企图让说服李世民,他很是稀罕地扭扭捏捏地道,“微臣舍不得爹娘,舍不得弟妹们,也舍不得府里的一草一木。”

    李世民不屑地冷哼一声,对崔瑾的不识抬举甚是不悦,指着他点了点,恨恨地道:“平素你不是比任何人都老成么,如今却做出一番小儿模样,难道朕还会害了你不成?不过是兕子不想要公主府,所以想提前给她一个补偿罢了。”

    崔瑾眨眨眼,心里松了口气,若真是如此,倒也可以接受。他便弯腰拱手,极为慎重地道:“谢岳父大人赏。”

    李世民顺手将桌案上一个木盒扔给崔瑾,崔瑾探手一捞,嘴里笑道:“幸亏小婿学了几年功夫,不然,这会子便会砸了个头破血流,岳父大人还不得心疼死?”

    李世民哼哼几声,对他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很是看不上眼:“若非你文武双全,朕会舍得将兕子许配给你?”心里很是酸涩,皇家金尊玉贵的女儿,居然连个正妻都捞不到,这着实让人憋屈。可是,谁让这小子太过出色,谁叫他身份太过高贵,谁叫那时才是奶娃的兕子便开始黏他。哎,罢了罢了,除了这一桩不好,其余看来,这天下便没有哪一个儿郎能比得过这混小子了!其实,这小子也不错,对皇家、对兕子还算巴心巴肠,每件好事儿都首先想到了皇家。

    “岳父大人谬赞,小婿诚惶诚恐!”崔瑾肃着脸,一本正经地拱手谢恩。盒子里,是那宅院的房契、钥匙和一干下人的身契。

    长孙无忌笑呵呵地捏着胡须,一不小心便扯掉了一根,疼得他差点龇牙咧嘴。这臭小子的宅子居然比自己大这许多,这让自己这岳父有些没脸面吧?不成,不成,今日回去得与夫人商议商议,聘婷的嫁妆得多添两处庄子、几个铺子,还有压箱子的银两也得多多准备。嗯,这些自然都能写入嫁妆中,就偷偷地给聘婷吧,免得卢家看了心里不舒服。他暗暗懊恼,若不是有卢家小娘子和晋阳公主在前面挡着,自家女儿怎会如此委屈?不过,哼哼,聘婷这些年赚的私房钱比那两位多得多了!

    不提长孙无忌在一旁暗自纠结,崔崇等人知道无法改变李世民的旨意,只得暗暗叹气。罢了罢了,唯有让瑾儿多加小心,低调再低调。

    崔崇等人自然不是因为崔瑾的封赏留在御书房,一晃快到年根儿,好多大事儿都等着李世民决断呢。李世民并未让崔瑾退下,而是今日便让他开始留在御书房听差,具体任务便是听他与大臣议事、学着拟旨,顺便做好记录。崔瑾暗道,这便是后世秘书的职责。但是,这会不会抢了起居郎的饭碗?他瞟了瞟御书房一角奋力笔书的褚遂良一眼,人家极为专注,头也不抬,很是认真负责。好吧,好吧,以后咱得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华夏史书写下浓厚的一笔。他不由暗暗得意,为自己能亲自参与大唐盛世!

    既然李世民给了他学习的机会,崔瑾自然是不会不珍惜。学问上,他自认有几分,但政治上,虽说两世为人,但丝毫不敢说自己“懂”。故此,崔瑾极为认真,一边专注地聆听,一边细细思考,一边做笔记,脸上,偶尔便露出些许醒悟、大惑之色,让一直留心着他的李世民暗暗点头。又见身旁的长子,似乎也极为满意崔瑾的表现。

    崔瑾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一位极有魅力的君王。明季历代论书汇编,有评价唐太宗:“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历代对李世民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某些史学家看来,李世民背负着骂名,好不易从父亲、兄长手里抢过这大唐江山,而李渊一直又痛恨着这人弑兄囚父的次子,一直心痛那谦和善良儒雅孝顺的长子,所以,为了证明自己比其他所有兄弟都强,证明自己是顺应天命,证明自己是唯一能守住大唐江山、开拓大唐江山的人,他不得不礼贤下士,不得不英明神武,不得不爱民仁善。

    李世民的工作效率很好,很快便将崔崇等人奏报的事情一一敲定,除了先前因崔瑾浪费掉的那些时间,不过大半个时辰,崔崇等人便退下。

    崔瑾若有所思地翻阅着笔记,摇了摇脖颈。太专注,脖子有些僵硬。见李世民略带戏谑地白了自己一眼,将笔记本揣好,嬉皮笑脸地道:“都说圣上是史无前例的圣君明君,微臣这算是亲眼见到,亲身体验,哎,明君不好当啊!瞧瞧,整日忙得连茶都没空喝一口。”他赶紧上前替李世民和李承乾换了热茶,又讨好地给李世民捏肩,吓得内侍差点叫“护驾”。

    见满脸惊恐的内侍,见一脸诧异的李承乾,崔瑾撇撇嘴:“岳父大人,您瞧瞧,小婿不过是心疼您太劳累,他们便如此紧张,难道做女婿的会起坏心眼想谋害岳父不成?”

    李世民也是被吓了一跳,未曾料到崔瑾会转过御案便走到身后,便开始给自己**肩膀。身体不由自主地僵硬,但随着崔瑾不重不轻的力道,他慢慢松弛下来,片刻,觉得那酸涩、冰凉的肩膀热乎乎暖洋洋的,忍不住舒服地喟叹一声,干脆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任崔瑾给自己施展。

    李承乾也是大吃一惊,为崔瑾捏了一手的冷汗,不过,见李世民一副极为享受的模样,这才小心翼翼地吐了口气,开始捡着重要的奏折汇报给李世民听。

    见差不多了,崔瑾停下来。李世民睁开眼,晃晃肩膀,果然不酸胀了。“不错,今后多给朕捏捏,这阵子一直不得劲儿。”他满意地道。

    “您这是长期伏案,加上早年又受了些伤,造成经脉不通。”崔瑾淡笑道,在内侍送上来的水盆中洗了手,“小婿建议,您和大表兄每过半个时辰便要休息片刻,走动走动,劳逸结合,做事儿才能事半功倍。整日家的劳心劳肺,再好的身子骨都熬不住。”

    李承乾笑道:“这便是表弟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正是!长时间的精力高度紧张,最是伤心神。”崔瑾拈了块糕点放入口中,不过拇指大小,做工精细,看上去很诱人,但吃着却太甜腻,让他不由咧嘴,连喝了好几口茶。

    李世民冷哼道:“也不知你见天儿吃的是什么好东西,连宫里的糕点都瞧不上了!”

    崔瑾擦了擦嘴和手,摇摇头:“太甜,不合口味。岳父大人,您也得多注意,尽量少吃、不吃甜食,饮食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记得历史上的李治是极为严重的“三高”病人,而这很有可能是遗传。李世民没有如此明显的症状,或许是因为他坚持锻炼的缘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已经是不惑之年,不再是一个棒小伙儿了。

    李世民不以为意,每日的菜肴都是御厨们精心准备的,又每天喝了几碗补品,自己身体健康得很呢!李世民喜肉食,喜味道大,又喜饮酒,这些都是与崔瑾的养生学相违背的。

    若是李承乾,崔瑾必要好生说说,直到他听从为止,但对李世民,他只能尽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人家的。

    好在,李承乾知道崔瑾的饮食习惯,特意让御厨炒制了好几个爽口清淡的蔬菜,又配了两碗白生生的碧粳米饭。他们则更喜面食。

    其实,若非在自家,崔瑾在外都不挑食,不然,在海上见天的海鲜,如何活得下去?他速度很快、行动优雅地吃干净面前的饭菜,喝完汤,漱了口,舒舒服服地靠在椅子上。李世民眨眨眼,看到自己跟前只动了几筷子的菜肴,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菜与崔瑾的不同,不然,怎么吃在嘴里并不像崔瑾这样香甜?

    崔瑾笑眯眯地解释道:“粒粒皆辛苦,不可浪费,浪费可耻,浪费对不起辛辛苦苦在地间劳作的农夫。”

    本来已经放下碗筷的李承乾又拿起筷子,慢悠悠地尽量吃菜喝汤。为了不君前失仪,甚至为了不让人看出自己的喜好,他平时都是浅尝即可。

    李世民嘴巴抽了抽,打破“食不言”的戒律,对李承乾道:“小十三郎这是在指责朕太过奢侈浪费?”自己已经非常节俭了好吧,一餐不过七八个菜,哪里像先皇那样顿顿几十个菜肴,往往是一口都没尝便端下去,那才是真正的浪费呢!

    李承乾顿时心疼起来:“表弟可吃饱,要不要再让人呈几个菜?”

    崔瑾耸耸肩:“习惯成自然。我们长期在海上漂着,能够吃几口蔬菜都是最大的幸福。”

    李世民和李承乾顿时无语,看向崔瑾的眼神柔和了再柔和。崔瑾笑道:“难道,稚奴回来便开始浪费起来?不会吧,他一直很节俭的。”

    李承乾叹了口气,放下碗筷:“昨日,稚奴差点把阿娘吓坏了,碟子内的菜吃得干干净净,汤喝得一点不剩,阿娘心痛得直掉眼泪,以为他受了好多委屈。”

    崔瑾一愣,微微一笑:“因为亲身经历,因为知道来之不易,所以,才懂得珍惜。不仅是稚奴,还有那些一同出海的世家子,都如此。这或许是他们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李世民点点头,这也是他让那些勋爵、世家之子,让李愔和李贞跟在崔瑾身边学习的原因。如今江山稳固,最担心的是后继无人,最担心的是子孙后代只会享福。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若个个都只会乘凉,再大的树林都会被砍伐光。“小十三郎,那些儿郎,你还是接着教导吧。这样,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学习,你每五日在家休息一天,那一日,便让他们到你府里集中学习,平时各自在家完成你布置的功课。”李世民想到崔瑾还担任了诸多儿郎的教导之职责,若是天天进宫,哪里还有时间管他们?而自己很是需要更多的人将崔瑾腹中的知识掏出来。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83中文网 .83zw.)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