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放榜


本站公告

    终于等到发榜之日。早早地,在皇城外,便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都想寻个有利地形。而长安、万年县衙门前,也是如此。杜明等四人也是心急,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虽然崔府已派人前去候着,但这等待的日子着实不好熬。

    这日,崔瑾也破例请假。见他们坐立不安的样子,也理解其心情。便让人搬来琴架,双手轻轻一抚,琴音悠悠荡荡。杜明等人缓缓坐下,品着清茶,闭上眼睛。崔瑾整日忙个不停,如今想听这琴音着实不易。眼前,只见一望无际的海水,波浪汹涌间海鸟翻飞,身后山林树木郁郁葱葱,水天一色,山水相映,缥缈若仙境。若高山,若流水,若激荡,若清幽,跌宕起伏,身临其境。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崔瑾暗叹道。自己的知音呢?前世,今生?他垂下眼,看着自己稚嫩的双手。

    半晌,曾正拍掌赞道:“妙哉,妙哉!”

    崔瑾浅笑道:“不知诸位心情可平静?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努力了,尽力了,便无憾。”

    “是吾等执着了。面对功名利禄,说是不期盼是假的。寒窗苦读十几年,全靠寡母做针线缝补度日,家里全都指望着某出人头地,如此妹妹的婚事也好商议。”杜明微微叹了口气。

    崔瑾安慰道:“听祖父说,此次因增加题目,无论是考场布置、管理和阅卷方式均与往常不一样,许多考生都发挥失常,甚至有人当场晕倒的,而诸位均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考卷,即便考官对文章的见解不同、角度不同,但总归是大同小异,只要文笔通顺,略有新意,便能留下待选,若是文采好,即可得高分。”这都是前世若干前辈总结出的经验啊。

    吴俊仪笑道:“原本某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但是此次科考增加了诗赋等题目,加之经常听崔员外郎和小十三郎谈论朝政,又多得提点,看到题目,倒是有了几分信心。”

    “正是,这次时务策有三题,可择两题,一是此次dong突厥征战,二是去年天灾,三是朝廷人才选拔。某就选了第一、第二道题作答,其中不少话还是引用了小十三郎的呢!”曾文也如实道来,拱手道,“还望小十三郎不要怪罪!”

    “这有什么可怪罪的?其实,这个题目正是当今最热点的话题,很容易进入考题的。”崔瑾笑道。这与前世一样,每年都有省份的作文题目紧扣时事,若是不看新闻,不关心国内外大事,不浏览网页,不与时俱进的人,拿到题目往往是不知所措。记得有年某省的作文题目与网络有关,那些山区的孩子一时就蒙了,自己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哪里看过电脑,用过互联网?

    “可算巧了,考前崔员外郎让吾等练习写时务策,其中便有这第一个题目,崔员外郎不吝赐教,指出其中不足之处,让某受益匪浅,否则,这文章便极为普通了。”杜明感激地道,“某又择了第三题作答,曾听得太子殿下和小十三郎议论过,很受启发。”

    曾正笑道:“至于诗赋,在未识小十三郎之前,某还有几分自信,但如今却不敢说自己会作诗了。”

    崔瑾尴尬地笑笑:“诸位兄长谦虚了,小弟能不过是多读了几本杂书,真要比学问,哪里有诸位扎实?”

    杜明呵呵笑道:“若是真要说学问牢固,还是小十三郎,居然连史记也能倒背如流,让某汗颜啊!”

    “好了,再说下去,小弟都无地自容了!”崔瑾的脸有些微微泛红,道,“不过是强记死背,能算什么学问?”这一世,上天垂怜,比上一世的记忆力还要惊人,前世看书最多两遍便能记住,现在却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加之有前世的学习经验,能快速把握重点、难点、关键点,所以即便是生涩的文字,也能很快背诵下来。这也让虞世南和袁天罡高兴不已。结果便是,需要背诵的书越来越多,需要理解的知识越来越难。这真是让崔瑾痛并快乐着。

    说着话,又回忆起读书中的趣事糗事,几人也逐渐放开心思,不觉便已过了放榜之时。

    “小郎君,放榜了,放榜了!”知书一边跑一边大声喊。

    贵祥敲敲他的脑袋,他吐吐舌头,忙规规矩矩站好,禀道:“小郎君,已放榜,几位郎君均榜上有名,杜郎君高居榜首,吴郎君屈居第三,曾七郎君为第十七名,曾二郎君为三十名。此次共取五十六人,许多士子在衙门前晕倒,也有发疯乱骂的,被当场擒拿。同时,听衙门中人说,为示公平,下午还将把中举的各份卷子张贴出来,任人评点。”

    崔瑾点点头,笑道:“此事办得不错,待会儿让贵祥打赏百钱。贵祥,赶紧让宁大娘回府,亲自整治几桌好菜。酒就用自制的青竹酒。”

    转身对杜明等人拱手道贺:“恭喜诸位兄长,今日当好生庆贺一番,不醉不归!”

    杜明仍呆呆地站在原地,直到曾正推了几下才醒悟过来,忙追问道:“刚才是说吾等都考中了?某还得了头名?”

    “是呀,恪己,恭喜你了!”曾正笑得很是灿烂。虽然自己的名次不如他们,但能考中也算祖宗显灵了。另外,最终的名次还得殿试后才能确定,若超常发挥,或许自己还能前进几名,最好能进第二榜。听小十三郎说,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不要奢望了,就看恪己和恺之二人了。七郎倒是很有希望留在二甲。心里激动着,看着崔瑾的眼神更加感激。若非崔瑾,自己几人能考中么?很有可能也像那些士子那般沮丧不已,甚至痛哭流涕吧?

    为了应付殿试,杜明等人并未在喜悦中耽误太多时间,这才是开始,入榜之人全是真正有才华的对手。比如,名列第二的陇西李氏姑臧四房嫡子李允,隽娘的堂弟,年不过十八;名列第四的清河崔氏子崔庆;第五的太原王氏子王源;第六的博陵崔氏子崔瑭,崔崇大兄之嫡孙;第七的荥阳郑氏偏房嫡子郑清和等等。此次入榜的仍是世家子占了绝大部分,家学渊源,虽突然增加题目,但仍能迅速调整心态,着实不易。所以,这也引起了杜明等人的极大关注。

    放榜后的第二日,崔瑭、李允上门求见,都是自家亲戚,隽娘携崔瑾相见。在崔崇府上、李俊家中,崔瑾已多次见过此二人,虽未深交,但也不陌生。相互见礼,寒暄几句,隽娘作为长辈、堂姊,对二人进行了真切的关心慰问和鼓励,随后便让崔瑾领二人与杜明等人交流认识,这也是他们来此的目的之一。

    
    r />  崔瑭的年纪更小,虚岁只有十七,但说话行事已很是老成,让崔瑾暗暗称赞。一边行来,一边交谈,发现二人天文地理均有涉及,文章典故侃侃说来,让崔瑾大为感叹,古人不可小觑啊。却不知崔瑭、李允更是暗自惊叹,真不愧为文曲星下凡转世!相互之间,不由心心相惜,越说越是眉飞色舞,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与杜明四人见面交谈后,崔瑭与李允也收回心中的不忿和不屑。而杜明等人也从中发现自己的诸多不足,翌日便闭门温书,不再参加各种同乡会。虽旁人多有怨言嫉语,但只得在背后说些酸话,哪敢放肆寻到宣阳坊崔府,君不见那陈达的下场。

    话说那陈达,不过是出言不逊,便被蜀王拿下,若非崔府下人求情,何止被挞五十,罚钱二十贯?真是斯文扫地。但是,他哪拿得出二十贯钱来?还是杜明四人悄悄地替他交了,但也没落得好,反倒让陈达嫉恨不已。但众人见了那陈达如此行径,皆不齿,或是冷眼冷语,或是视而不见,连那寺庙主持也开始明言让他归去,说,长安居,大不易,既然陈郎君已六年不能考取功名,还不如赶紧回归故里。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