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捷报


本站公告

    家家户户缝制冬衣、烤制干粮和肉干,药铺也是忙得日月不休。民间捐赠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东西市商户也是痛并快乐着,看着供奉在大堂的牌匾,腰板挺得直直的。特别是那些胡商,更是热泪满眶,咱也是大唐人了,看吧,连圣天子也亲书匾额,赞咱是“仁善之商”,鼓励咱要多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做贡献。有传言,朝廷在商议改户籍制,凡忠心与大唐、对大唐贡献多的商人,可发大唐户籍,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传言一出,据说,不少胡商痛哭流涕,甚至跑到皇宫前恭恭敬敬地磕头谢恩。

    “这就是朕的子民啊,多么淳朴,多么知恩!”李世民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抚着短须感慨万分。

    李承乾眼睛格外明亮,道:“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谁就是圣人。但是,要想做到‘安居乐业’却很难,不仅对内要求文不爱钱、武不畏死,通过廉洁从政、健全律法、发展教育、减少苛捐杂税等等,促使国富民强;对外还须通过军事上的胜利和武力上的强势,震慑周边,确保国内有一个安稳、快速、良好发展的环境。”

    李世民有些吃惊,因为自己派去教导太子的老师皆为大儒,直白地说,都是些正人君子,若是讲学问,一个个都是口若悬河,若是讲治国理论,都赞同“无为而治”,哪里想到律法和军事上,更别提发展教育了。教育,一直都掌握在世家手里。虽说大唐建立后,太上皇便在隋朝察举制的基础上,开设科举制,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以图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但是,这也是小心翼翼,遮遮掩掩,以免世家警惕。虽说也网络了不少庶族人才,但与世家相比,仍是太弱,特别是每次上朝,一眼望去,绝大部分都出至世家。

    “高明,此话是何人对你所言?”李世民盯着他的眼睛。

    李承乾略有些不安,垂下眼帘,低声道:“是儿子与表弟闲谈时,表弟无意提起。阿耶,您不要责怪表弟,他是一片好心。”

    又是这小子!李世民冷哼一声,道:“为父便猜到,除了他,还有何人敢在你面前如此大胆?”崔氏真是好福气,居然生了个如此通透的子弟。却不知是崔崇父子所教,还是虞世南所授,据说,他还得了李靖亲笔诠注的兵书。可惜,年纪太幼,不堪使用。幸好,他与高明关系甚好。从发生的种种事情可知,他对高明帮助甚大。这阵子,高明对父母更加孝顺,对兄弟姊妹更加友爱,处理政务也是有章有节,学习上更是勤奋。如此看来,那小子的存在,暂且还是有利无弊的。

    在李承乾惴惴不安中,李世民淡淡地道:“崔小十三郎倒有些见识,不过毕竟年纪尚幼,你心里得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是!”李承乾松了口气。与阿耶对话,他无不是提起了心吊起了胆,就怕惹怒了他。想到崔瑾父子之间的嬉笑打闹、亲密无间,眼睛黯了黯。

    “下次你与小十三郎见面时,便问他如何才能让文不爱钱、武不畏死?”李世民吩咐道。

    这夜,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了长安城门的士兵。

    “八百里加急,速速开城门!”那是一名驿兵,声音嘶哑,高举手中密封的竹筒。

    城门兵将用火光一照,果然是驿兵,忙推开城门。城门刚开一个缝隙,那驿兵便飞驰而过,唯见烟尘滚滚,直奔皇宫。

    “大捷,大捷!突厥大败,颉利逃至铁山!”

    “捷报,捷报,颉利败逃铁山!”

    ……

    这一夜,长安城内昏睡的人们被惊醒。

    李世民一骨碌从榻上爬起来。“观音婢,你听到了么,好像有谁在说颉利败逃铁山?”他问。

    长孙氏忙给他穿上外袍,道:“是张常侍在门外,说有战报传来,突厥大败,颉利逃至铁山。”

    “是真的!”李世民一下子站起来,将袍子胡乱束好,走出寝宫。

    见到李世民,张常侍欣喜地跪伏在地,道:“恭喜圣人,颉利战败溃逃至铁山!老奴想啊,过不了几天,他就会到长安给您磕头认罪!”

    李世民哈哈大笑,接过竹筒,撕开封印。长孙氏此时也顾不得节约,令宫人点燃所有烛台,外殿顿时灯火明亮。

    如史书记载: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骁骑从马邑出发,进屯恶阳岭,乘夜袭占襄城。颉利可汗未料到唐军突至,认为“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忙将牙帐撤至碛口。李靖探知其“一日数惊”,密令细作离间其部众,颉利心腹大将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迅即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俘获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不敢停留,率部撤向阴山,在浑河边与柴绍的金河军交战,之后又在白道遇到徐世绩率领的通漠军,大败。颉利退屯铁山,余众数万。颉利自觉非唐军敌手,欲遣执失思力至长安谢罪请降,表示愿举国内附。

    李世民冷冷一笑,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颉利老匹夫,朕倒要看你想耍甚花招!”

    “恭喜二郎,颉利之患即日可除!”长孙氏贴心地给他披上狐毛大氅,奉上热茶。

    翌日早朝,大臣们特别勤快,早早来到太极殿等候。昨夜之事,大家都从各处得到消息。渭水之盟,不仅是李世民的心头大恨,也是众臣的心头之恨。人逢喜事精神爽,李世民笑盈盈地转过屏风,来到御座前。

    “诸位卿家,昨夜,朕收到兵部尚书李靖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颉利败退铁山,欲遣执失思力至长安谢罪请降。你们如何看?”李世民问,观察着众人的神情。

    立刻,大臣们纷纷上前恭贺,表示,在圣人的英明领导下,朝廷上下忍辱负重,终于报仇雪恨,这是天大的好事、喜事,得昭告天下,普天同庆。

    李世民右手向下按了按,大家噤声。他道:“若是颉利请降,朕当如何?”

    “圣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颉利若愿举国内附,当以抚慰为佳,以免再生战端,让百姓受苦。”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抚着长须道。

    侯君集一直为自己未能出征而耿耿于怀,闻言,不由冷笑道:“孔祭酒,若是颉利请降为假,实则伺机东山再起怎办?那时又派兵东征,岂不是再次劳民伤财?”

    “吾泱泱大国,自当有大国气度。既然颉利请降认罪,便应以怀柔安抚。”

    ……

    殿堂内顿时议论纷纷,各说各话,各有各的道理。

    虞世南上前几步,走出队列。众人见了,纷纷住口。对于这位品德高尚的大儒,大家都是心悦诚服。他拱手道:“圣上,老臣前几日与小十三郎谈论起此次征战,小十三郎仗着年幼无畏,说了一番话,让老臣深以为然。”

    一直欲言又止的李承乾顿时放下心来。

    李世民按了按太阳穴,昨夜醒来,心情激动,不曾再睡下,被这么一吵闹,有些头疼。“虞卿家请讲,朕那侄儿说些甚话?”他略带惊奇地问。

    虞世南道:“小十三郎问,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大臣答,自然是为解除边患。小十三郎又问,若是今日解明日再续呢?是不是重新聚集六路大军,重新号召长安人民捐钱捐物,再次牺牲若干将士生命?若今日是东面突厥,明日是西面突厥,后日是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薛延陀等等,又该如何?是不是一旦他们遣使求情,便可如往常不仅能加官进爵,还能以吾大唐赠送的财物休养生息,脸皮厚的还能白得个公主,然后待他们吃不起饭或者饭吃撑了,再次到吾家门口抢粮抢人耍威风?哎,虽说是小子胡言乱语,但老臣却是羞愧万分啊!”

    有人鼓起眼睛涨红脖子正要出言反驳,却被旁人一拉,忙看向四周,只见以崔氏、李氏为首的五姓七宗全都点头称是,连房玄龄等重臣也沉思不语,而孔颖达等大儒也不再争辩,顿时醒悟,忙缩回脚步,垂下头来。

    李世民等了半晌,却稀罕地未见人反驳,有些不习惯地咳嗽几声。李承乾忙出列关切地道:“圣上,您一宿未眠,请千万保重啊!至于如何处置颉利,待执失思力至长安,听其说词,再行商议吧。”有些话,他觉得当着众臣的面,不要揭破的好。

    李俊也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当务之急是要商议对各路大军的封赏。”

    李世民正有此意,道:“汉李陵率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终战败归降匈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今李药师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此乃古今未有之奇勋,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来人,造册,上柱国、永康县公、兵部尚书李靖进封代国公,食邑三千户,另赐物六百段,名马、宝器等若干。其余各人按功另行赏赐。”

    “圣上圣明!”众臣道。

    余下,不过是几桩小事,很快便处置完毕。李世民将李承乾、虞世南、长孙无忌、李俊、崔崇留下,其余散去。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