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听到匈奴要派使节过来,这太常诸官先是意外,跟着就很是疑惑。
意外是因为两边才刚刚打过,朝廷的兵马还经历了一场大败,若不是……
他们下意识的朝陈止看去一眼,心里想着的是同样的念头。
若不是陈止斩杀了那个匈奴小王子,很是幸运的让刘渊因故而死,那朝廷可以说是颜面无存了。
不错,在陈止的同僚,乃至这朝廷的诸多官员眼中,陈止和朝廷都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一个意外举动,令局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否则的话,按照原本的轨迹,朝廷固然要承受难以忍受的耻辱,陈止也会因为擅斩匈奴王子,而在派系斗争中成为一个牺牲品。
实际上,关于北路军大败的消息,现在已经是瞒不住了,至少在朝廷中枢,已经不能说是秘密了,所以这个消息让众人意外。
随后的疑惑,也是针对于使节的,毕竟这与四边诸族的交涉,乃是大鸿胪的辖泽,和他们太常府的关系不大。
只是一听说处献俘太庙,几人也明白过来,这事和祭祀有关,当然也就和他们有关了,但随即又都摇了摇头,心中的疑惑有增无减。
大军溃败,纵然有一二俘虏,也终归是边边角角,可能还没有被匈奴掠去和俘虏的官兵多,这种献俘仪式,恐怕也只是打肿脸充胖子。
但稍微一想,也就能明白,朝廷做这种事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消息传开,暂时又不打算再次动兵,当然就得用一些手段,堵住部分人的嘴。
“就怕最后弄巧成拙啊。”
几人对视,都是摇摇头,有着自己的看法。
邓蒙宣布之后,就顿了顿,等众人消化了消息之后,他才继续道:“除此之外,这次除了匈奴之外,鲜卑各部,以及鲜卑别部吐谷浑也会派遣使臣过来,因此在礼仪上不能小视,朝廷的意思,是将此事着重处理,要昭告天下,成诸邦来朝之意,以安天下民心。”
“我等明白了。”太常丞孙江当先表态,体现出很高的觉悟。
其他人也纷纷跟进。
邓蒙点点头,又看向陈止,笑道:“另外,守一,正所谓能者多劳,大鸿胪特地跟我提及,说是鲜卑各部,如今都对你很是佩服,尤其是你的几篇文章,更是被推崇备至,所以特地跟我商量了一下,让你过去联络两边,为两方桥梁,沟通有无,你意向如何?”
此言一出,其他人顿时屏息静气,他们很清楚,这名义上是接待鲜卑人,但只要负责两边联络,协调太常和大鸿胪之间的工作,那就不能只局限于鲜卑,最后必然还要涉及到匈奴人,而陈止和匈奴的关系……
从朝廷的现在的宣传口径上,就能看出一二,说不定到了最后,匈奴就要将刘渊之死的愤怒,发泄到陈止的身上。
这绝对不是个好差事。
但这又是陈止的第一份差事,不好推辞。
不过,不等陈止表态,邓蒙先道:“大鸿胪亲自拿出的提议,我不好直接回绝,但考虑到你和匈奴那边还有些矛盾,这件事单让你去处置,着实有些复杂,我打算让嵇法从旁协助,你二人年龄相仿,当可和睦互助,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需要,不妨提出来。”
他的意思很明确,这件事涉及到政治上的妥协,他这个上官不好拒绝,当然了,若真想挡住,也是可以的,无非是伤点和气,但就目前而言,陈止还不具有让邓蒙为了他,和一位九卿伤和气的价值。
而论交情,邓蒙与大鸿胪赵珉同殿为臣多年,和陈止不过是刚刚见面的上下臣属,也不可能为了陈止和赵珉抬杠。
不过,邓蒙也看得出来里面的门道,尽到了一个上官的道义,愿意提供帮助,而不是拖陈止后腿,其实做得也很得体了。
陈止亦明白这点,也不打算放掉这个帮助,他初来乍到,正是要多搜集情报的时候,对于那位大鸿胪的提议,更看出了一点不利,也不会托大。
但是,情势不明,贸然提出要求,最后可能适得其反,当务之急还是先了解情况。
一念至此,陈止心有定计,就起身说道:“多谢上官厚爱,只是属下初来乍到,连本职都还没有搞清楚,实在不知联络两边的要点,更不敢贸然提议,不如先去太乐署一观,知晓前后,再请上官相助。”
“如此也好,我今天让你们过来,就是先通报此事,让你们之间能交涉一二,协调起来,提早做准备,现在这事也说了,你们之间多谈一谈此事,守一你既然来了,等会就去太乐署看一看,你身上的担子很重啊,除了太乐令之事,那协律郎和清商令之责,你也得担当起来,圣上对你期望甚高,且不可让他失望。”
“属下谨记。”陈止点了点头,知道自己通过了第一轮的考验。
实际上,今天的事是太常府的正事,但也是对陈止的一番考验,否则不会提前通知他过来。
从陈止走进正堂,从最初看他是否知道进退,而后介绍同僚,跟着又谈及匈奴来使,每一步邓蒙都在观察陈止,看他的言行举止,看他的为人处世,更要看他在突发之事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是用于担责,还是莽撞答应,又或者是退避畏惧等。
最后,陈止的诸多应对,都算恰到好处,让邓蒙颇为满意,这才将太乐令的权柄,在口头上给予了承诺——
正是最后那一句话,肯定了陈止的权力,除了太乐令应有的之外,连协律郎和清商令,都一并给予。
不要觉得这两个置位的权柄,早就默认由太乐令兼领,能拿到就是理所当然的,真诚的情况下,若是太常不许,连太乐令本身的职责,都会被其他从官瓜分,否则也不可能空悬许久了。
现在,邓蒙主动提及,旁人也就都明白了,这是认可了陈止,至少愿意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
“行了,我若在此,你们说起话来也不方便,我就先走了,你们商谈,等事后给我通报一声,也就行了。”说罢,邓蒙这位太常,就有如传闻中一样,充分发挥了黄老无为的精神,居然真的就当先离开了。
这余下的众人,倒也不意外,显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形,果真就刚才的问题交谈起来,彼此交换了意见。
陈止作为一个新上任的太乐令,按着纸面上的权柄而言,在众人中可以排名前几,但他对自己的太乐署都还不熟悉,职属不明,而且资历尚欠,因此果断的沉默倾听,并不发表意见,也不出头,而是借机观察着自己未来的同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将与他们共同度过。
几人的商谈,还是有一个核心人物的,这个人正是孙江,作为太常丞,他本就负责着太常府内部几个部署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此事也掌握着谈话的节奏。
而其中最为活跃的,要数太祝令王空,此人年方四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通过只言片语,陈止也听出来,这人乃是太原王氏出身,为名门之后,怀有大志,他明显将这次匈奴来使、朝廷献俘看做了一次捞政绩的机会,因此提出了许多设想和意见。
不过,多数都有些激进,就是陈止对各部门的情况不了解,都能听出来一些不切实际的地方,何况是其他人。
只是主持商谈的孙江也不直接否决,而是让其他人各抒己见,用肯定旁人提议的方法,无形中压下王空的意见。
“这个孙江,也是个类似于邓蒙的人物,行事稳妥,难怪能成为太常丞,作为邓蒙的左右手,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陈止观察和总结着几个人的特性,很快就注意到孙江的性子,同时也发现了,虽然王空提出的意见最多,但真正被采纳的很少,反而是太庙令刘国。
刘国此人,年龄与王空相仿,但却显得沉稳、干练,陈止亦听出来,此人为宗室出身,但祖上早已破败,是靠着举孝廉出仕,然后借着宗室的身份,稳固了官场根基。
现在,他提出的几个意见,经过几人讨论,很快就都被孙江肯定,大部分都被采纳。
同时,陈止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孙江在敲定之前,都会请示一下那位太常博士荀井,后者没有意见,再和朱双确认一下,才会点头。
“这荀井的威望和家世,在太常诸官中,应该为首,虽不多言,但不可忽视,还有就是朱双了,此人似乎只在纪录,但显然也有地位,而明堂令嵇法,他也不多出声,看得出来是在学习和记忆。”
简单的观察之后,陈止也觉有趣,这太常诸官之间,其实就有一个自内而外的生态系统,维持着某种平衡。
“我如果想要做成事,就不能有掣肘,最好还能有助力,那最好的选择,就是融入这套官场生态里面,形成其中的一环,唔,我可以想一想,在他们之中,还缺少什么样的角色,然后给自己一个定位。”
这边,陈止计划着如何融入小集体,那边众人在经过最初的商谈后,也有了大致计划,然后孙江就朝陈止看了过来。
“陈太乐,不知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不妨说说,我等同参。”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