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田口廉也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不由喜出望外……虽然他表面上一直在向日军士兵强调不需要补给只需要精神和意志也能将英帕尔攻下来,但他其实心里清楚,精神和意志不能当饭吃,人总会有一个极限,所以他其实也在担心补给方面会出问题最后导致整场战役的溃败。这会儿一听说竟然有这样的好事,英军大批的给养正在兵站里头存着等着日军去“接收”,于是哪里还敢怠慢,当下就改变原有的作战计划,将穿插部队由一个大队改为整个第33师团,人数足足增加了几十倍。
此次33师团穿插的结果让牟田口廉也以及众多的日军将领欣喜若狂……驻守在那两个兵站的英军根本就没想到日军会突然出现,措手不及之下来不及烧毁物资就溃散了,于是日军就十分顺利的得到了存放在这两个兵站的大批物资。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牟田口廉也不由猖狂的放声大笑:“看来英国人的气数已尽了,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张……”史迪威在电话里对张弛兴奋的说道:“干得好,日本人果然朝英帕尔发起进攻了,这下英国佬有麻烦了!”
史迪威有些幸灾乐祸,因为一直以来英国人都是抱着保存实力的态度,史迪威知道,英国人是希望中美联军能在缅北方向消耗掉日军主力,然后他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去“收复”缅甸。
所以,无论史迪威怎么费尽口舌要求英军出兵配合中国远征军的进攻,英国人的回答就只有一句:“时机不成熟!”
现在倒好,英国人再一次因为自己的短视而惹祸上身……当然,英国人是不会知道这个祸其实是张弛为他们惹上的。
“将军!”张弛回答:“我有些担心……如果我们太早帮助英国人的话……”
“当然!”史迪威哈哈大笑道:“我会让英国人吃些苦头的。然后,我很愿意看到英国佬低下他们高贵的脑袋求我的样子!”
这也正是张弛所希望的。史迪威的性格,就是如果你把方案想好了摆在他的面前,那他是绝不接受的,但如果你引导他想到这个方案,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使用。
事实也正如张弛想的那样,史迪威并没有马上对英国人伸出橄榄枝,甚至有时还找各种借口刁难英国人一下,这让史迪威感觉得十分痛快,因为之前英国人就是利用印度是缅北的后勤补给基地时不时的刁难史迪威。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轮到史迪威刁难英国人了。
不过史迪威也不敢做得太过,毕竟英帕尔这地方与驻扎在缅北的中国远征军也是休戚相关……若是英帕尔丢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中国远军的后勤补给基地雷多,雷多要是落入日军手里,那么中国远征军只怕就要像中国那样只能依靠航空运输才能得到补给了。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几天后史迪威就送了英军一份大礼,他将原本负责运输物资到中国的四十五架运输机调给英军使用。
正是这些运输机紧急将被日军用调虎离山计调到吉大港的十五军给运了回来……此时的十五军距离英帕尔已经有三百多公里,而且一路上都是丛林,如果由地面行军的话需要三星期才能回到英帕尔。但是由运输机来回运送也就只是几天的时间而已。否则,英帕尔只有两个不满员的英印师,哪里会挡得住日军两个师团的钳形攻击。
但这仅仅只是一部份,英国人这下是彻底慌了……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还有庞大的适合耕种的土地(注:印度土地面积虽然没有中国大,但耕地面积却比中国多),所以印度可以说是英国殖民地中最重要的一个,被英国称为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
其原因或许也有印度人更好管理。印度人在印度教的长期熏陶之下早就形成了一种认天命的心态,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种姓制度,印度人认为人生来就是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就该做好自己的事,而像英国人这样的殖民者不但没有被印度人当作敌人,反而被理所当然的当然高种姓人看待,甚至印度人都以会说英语或长得像英国人一样白为荣。
所以英国人在印度那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甚至还十分轻松的建立起了一支十分庞大而忠诚的英印军。
像这样的一个殖民地的确十分难得,也难怪后来蒙巴顿支持甘地领导的印度独立时,其好友同时也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至死也不原谅他……英国也的确就是在失去了印度这个殖民地之后便一厥不振,再也没有缓过气来。
蒙巴顿接手英帕尔的防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布署英帕尔的防御,而是飞到缅甸来向史迪威祝捷。
但是名为祝捷,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蒙巴顿这是在向史迪威及中**队借兵来了。
史迪威面无表情的看着走下飞机的蒙巴顿……他很不满意蒙巴顿的排场,带了十二架战斗机护航,这耗费的燃油都够美国空军在缅甸上空打一场小战了。
再看看蒙巴顿笔挺的军装及满身的勋章,史迪威就更是心里不快,事后史迪威回忆起这件事时,就不满的对部下发着牢骚:我看到的是一个衣着光鲜的乞丐捧着金碗来向我借钱。
应该说,这是两人的性格不同。
蒙巴顿讲究排场和虚荣,而史迪威往来中缅印时从来都是单人单机,蒙巴顿又是军衔又是勋章的,而史迪威从不佩戴勋章,甚至连军衔都没有,往往肩膀上还会挎着把卡宾枪,再加上他又六十岁,这使他就跟一个赖在部队里不退伍的糟老头似的。
但就是这两个性格及行事作风迥异的人,却在缅甸这地方代表着两大列强……英国和美国。(未完待续。)u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