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章


本站公告

    汉桓帝想要对付梁冀,那么肯定是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队友,毕竟那个时候的汉桓帝,可以说就是梁冀的傀儡罢了,一点权利都没有。

    所以,汉桓帝决定找一个愿意帮助自己的队友,那便是宦官势力了。

    一直以来,王权要么是被外戚势力所把持,要么就是被宦官势力所把持,所以汉桓帝肯定是需要宦官势力的帮助。

    不过就在汉桓帝选择队友的时候,在立嗣选帝这个关系梁氏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上,梁冀、梁太后遭到了以李固、杜乔为代表的朝官士子的反对和抵制,虽然梁冀屡屡以权取胜,但是梁冀他们对李固、杜乔等人总是放心不下,尤其是李固,梁冀对其可是颇为忌惮的,因为李固的来历可不简单。

    李固是前任司徒李郃的儿子,而且李固的相貌十分奇特,头骨突出像鼎足,向上入发际隐起,脚板上有龟文,而且李固年少时好学,常改变姓名,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尤其是他学《五经》就花了十多年,所以李固不仅博览古今书籍,还通晓于风角、星算、《河图》、谶纬之术。

    李固每次到太学,都会偷偷到公府看望自己的父母,但是不想让一同学习的诸生知道自己是李郃的儿子,而四方有志之士大多都羡慕他的风采而来向他学习,所以当时京师洛阳的人都赞叹李固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

    所以在此之后,司隶校尉、益州刺史都命令汉中太守推举李固为孝廉,司空也征辟他为掾属,但是李固都不去就职。

    到了公元133年的六月初不服,与南郡刘鲔联合“谋立”清河王刘蒜,而李固、杜乔两人原来固然赞成立刘蒜也帝,但是他们二人并没有参与这次政治活动,结果工于心计的梁冀却巧妙地将这件事与李固、杜乔挂起勾来,这当然是极狠毒的一着,因为梁冀认为,在立帝问题上,汉桓帝对李、杜二人早就埋下私怨,如今又是刘文、刘鲔的同谋者,岂能为皇帝所容忍!

    于是呼,李、杜两人被捕下狱,但是梁冀对李、杜的诬陷激起了社会的不平,李固的学生渤海王调,戴着木枷上书,与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也到宫门外请愿,所以梁太后怕事情闹大了,被迫放李固出狱,于是京师人得知,欢喜若狂,街头巷尾欢呼万岁,结果梁冀愈迫害李固,李固的威望就愈高,李固的威望愈高,梁冀就愈害怕李固。

    当梁冀得知洛阳人民欢呼李固出狱,大为惊恐,从而也就最后下了杀李固、杜乔的决心,但是处死李固的罪名是什么呢?还不是旧事重提,继续诬告他与刘文谋立刘蒜。

    本来与李固一同上书建议立刘蒜为帝的司徒胡广和司空赵戒,当李固与梁冀抗争到底时,他们却临危退缩了,所以他们俩被分封为了安乐乡侯和厨亭侯,而在李固在牢狱中的时候,还给胡广和赵戒写信说,你们享受着汉王朝的高官厚禄,却眼看着王朝的覆灭而不顾,难道你们不怕历史对你们的惩罚吗?!

    这种人理所当然地要遭到人们的卑视,所以,当时京城洛阳流传有这样的谚语:“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还有名盛一时的经学家马融,他门生遍天下,不少名士贵人出自他的门下,马融本人也很自负,自认为注疏经书,贾逵“精而不博”,郑众“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只有他马融。

    结果最初马融也恃才自傲,与梁冀等外戚顶撞,但是吃了几次小小的苦头,他就软下来了,上奏处死李固,就是梁冀要他写的,与此同时,他还为梁冀写了《西第颂》来拍马屁,由此可见在这文士之中,也有有软骨头的。

    不过就在梁冀准备处死李固与杜乔的时候,汉桓帝暗中出手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