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苏俄政府同样做好了战争准备,而且导师的军事能力比斯大林更强,特别是对于政治和军事的辩证关系,他的理解要深刻得多。导师才不会为了所谓的“政治意义”而去打一场注定失败、或者是有极大可能会遭遇惨败的战役,除了彼得格勒、莫斯科、察里津和巴库等重要工业城市或者交通枢纽之外,其他的国土在他眼中都是可以暂时放弃的,诱敌深入、然后利用敌人补给线拉长的弱点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这就是他制定的应对德国入侵的主要策略。没办法,现在的苏俄虽然已经相当强大,但是德意志帝国更加强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苏军也没有像历史上二战初期那样将大量的部队集中布防到国境线附近、结果被德军的一波偷袭全部干掉,而是留在敌人轰炸机够不着的二线位置,结果德军气势汹汹的攻势就像是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根本没有起到期待的效果。
更让德军痛苦的是,苏俄甚至都没在波兰留下什么存粮,饶是他们推进够快,缴获到的粮食也寥寥无几,更糟糕的是,就连当地的波兰百姓家里也同样只有很少的粮食,据说苏俄政府担心资敌,一直都只允许波兰居民家里存有不超过一个月的口粮,而且还是按照最低的标准,胆敢私自多存的统统以叛国罪论处,这下可就麻烦了......
而且一直担心德军入侵的导师从三年前开始就要求波兰农村只种经济作物,一点粮食都不许种,反正经济作物收获后卖到中国换到的大把华元可以购买更多粮食,效费比其实反而更高。
苏俄撑得住,德国可就头痛了,他们占领波兰的土地后非但没法抢到粮食,反而还得提供粮食给波兰人免得他们饿死,而德国最缺乏的,除了石油,就是粮食,这该怎么办?
继续深入、进攻苏俄现在最大的粮仓乌克兰?开什么玩笑?当初第一次侵苏时就吃过深入敌境后被包抄后路切断了补给线的大亏,德国总参谋部闻名世界,怎么可能连续两次栽进同一个坑里?
没办法,德国政府只能向协约国求援,协约国倒有的是粮食,毕竟有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在,可是这粮食得花钱买。本来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就算这个时空德国的发展屡遭挫折,前线部队几个月的军粮,德国政府还是买得起的,但问题是,他们只舍得给自己的军队买粮,却不愿给波兰人掏一个金马克......
说白了,近代民族主义固然有利于团结民族国家内部的力量,但也导致了本族对外族的轻视和冷漠,虽然还不至于像历史上后来小胡子的种族主义那样过分,但很少会有德国人认为有必要平等对待波兰人。甚至,很多德国人根本就巴不得波兰人都死光了,这样他们就能更加方便地消化这个德国觊觎已久的大粮仓了。
但德国人却忽略了一点,这人一旦活不下去,可是会造反的!好吧,人口有限又缺乏武装的波兰人就算起来造反,也不足以给德军造成多大的损失,但当地的游击队兴起之后,德军的后勤补给却不可能不受影响,而这个时候,苏俄却展开了全面的反攻!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导师首先选择的反击方向并不是波兰,而是南边的巴尔干地区,经过这几年的持续渗透,保加利亚随时可以变色,而罗马尼亚更是只需要发个声明就可以了,将这两国合并之后,塞尔维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都将直接面对苏俄红军的兵锋,一旦这三个国家赤化,侵苏德军的侧翼就会受到巨大的压力。
必须说明的是,自从脱离奥匈帝国之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都陷入了巨大的困境,社会动荡、经济低迷,政府威信扫地,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没过几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渗透得像筛子一样。再加上这几年里高明的宣传手段,苏俄红军进入布达佩斯的时候,甚至还受到了很多市民的热烈欢迎......
呃,不对,这个时候已经不叫苏俄了,就在德军侵苏的一个月后,苏俄政府、罗马尼亚政府和再次竖起了红旗的保加利亚政府发表了联合宣言,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由于钢铁等很多同志的强烈要求,苏联以斯拉夫人(不过比传统的斯拉夫定义更加广泛,也包括斯拉夫化的其他民族。)为法定主体民族,因此也被称为“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或者斯联。
苏联成立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并入,而作为主体的苏俄则分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七个加盟共和国之后各自并入,一共是九个加盟共和国,总人口不下1.5亿。
导师之所以明知这样的国家制度存在隐患却仍然选用,除了他个人民族出身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看中了这种制度可以很方便地以目标国“自愿加入”的形式扩张领土,而将侵略的恶名降到最低,只要目标国的原政府不得人心,红军约束好军纪并且坚持“团结工农、清扫上层。”的策略,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其吞并进来,而且整合消化起来也会容易许多。。
a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