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白水绕东城


本站公告

    元德四年的秋,梁国的天气依旧不好。

    夏末的余热渐渐退去,繁桂坊的一草一木被淅淅沥沥的秋雨打的蔫头蔫脑,檐角的雨水滴落在泥土里,使马车的辙迹越发不可辨。梁律规定,封王的皇子都要成年之后赴封地王府,但显然有例外。苏谨封王很迟,一直留居帝京,连这官沟之外的屋子都是自己从商人手中买下的。

    坊内本就僻静,一旦多出一点响动,都十分引人注意——就像这已经是这日的第三辆马车了。

    绵绵秋雨下,真雅令人关了门,院子寂静的仿若从未有人在这里居住。

    回暖听到疏雨打在芭蕉上的声音,一下下像是要嵌进人心底。她看着母亲撑着额头双眼通红,不知道手上的杯子要不要递过去。管家拿了她攥着的小茶杯,放在了桌上:“夫人多少喝点水。”

    真雅咬着嘴唇,颤抖着挤出一句话:“我要入宫见太后。”她溢满泪水的眸子注视着孩子,“暖暖跟我一起去。”

    “妈妈……”回暖从来没见过她这样,吓得说不出话来,“爹爹怎么了?”

    真雅再也忍不住,抱着小女儿大哭起来。

    巳时刚过,又一辆马车停在了巷口。

    黑衣皂靴的武士和管家交谈了几句,点头道:“请夫人和郡主随小人来。太后已等候多时了。”

    回暖第二次进宫,是由母亲抱着的。她想起两个月前她和父亲说妈妈总是让她自己走,当时他还说是她长胖了。她觉得还是爹爹抱着舒服一些,可是现在她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多想,好像妈妈觉得她还是太小了。

    宫城内也像寻常人家一样飘着雨丝。明心宫的黛瓦掩在疏黄的桐叶间,似乎笼着一层淡淡的雾气。

    侍女将他们引进宫内,真雅的裙摆被雨沾湿,在光滑的大理石和地毯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水印,浸透毯面上的优昙花。

    沈太后坐在上次回暖看到的位置,只不过面前跪的人从她父亲换成了母亲。

    回暖近距离地看,她真是长得很美,尤其一双眼,看到了就让人移不开。只是这美丽,好像总是浸在微雨里。回暖一直喜欢美丽的东西和人,不由自主就生出亲近之情。

    真雅哭道:“太后一定要救救回暖,王爷已经回不来了,我虽是外族,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可以去陪他,可是我们的女儿要好好的,她不能收到任何伤害。”

    沈太后满目痛色,她慢慢从榻上下来,双手揽过真雅消瘦的肩,困难地开口道:“暖暖留在我这儿,以后就由我来保护这孩子……我们只能暂且顶过这一阵子,那帮乱臣贼子连一个亲王都敢算计,还有什么顾忌的?你和孩子必须留在明心宫,王府绝不能回了。”她深深吐出一口气,勉力道:“突厥在紧要关口转向梁军,你叔叔已乘机回国继位,你知道了么?你是不是想过带孩子回国?可是我只能告诉你,你现在的选择没有错,你放心……我已对不起他,对不起他父亲,不会再……”她捂住胸口,剧烈地咳喘了几声。

    真雅握着项下的银坠子,眼眸低垂,“我明白。就算我回去了,西夜也是一团乱,我们没有能力反击突厥人。可我要先去看看王爷,我一定得在王爷回京前去看他……他会想家的。”她搂紧了孩子,整个人都蜷缩了起来。

    沈太后的袖子已经全湿了,侍女端来面巾蹲下身想替她擦拭,被一把打翻,慌得立马跪在一旁。

    沈太后沙哑道:“你去吧。我让玄英带人与你一同去,可是你要想好,他们不会管你是谁,我无法保证你的安全。”

    真雅说道:“我想了很久了,我太想他了。我不愿意和孩子分开,可是现在我无法拒绝这个机会……”她俯首凝视着回暖,“暖暖听话,记住不要和不认识的人说话。妈妈会快一点回来的。”

    回暖抱着她的腰,终于也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八月中旬,真雅一袭黑衣日夜赶往边境襄东城,迎回靖北王灵柩。

    *

    回暖看着窗外枯黄的树叶,碎金一样铺满了小路。小厮们很是勤快,不一会儿就打扫完毕离去。

    窗边还站着一个人。

    贺兰津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袋子,里面有两块做工精致的桃红色糕点。他将手往前伸了伸,嘴角扬起一个新月似的弧度,漆黑的眼盯在回暖的小脸上。

    这个小丫头不怎么讨人喜欢,住进家里的时候他怎么逗都不说话,可是他没有妹妹,连表妹堂妹都很少,少不得一一容忍过来。

    “妹妹?”

    回暖看了一眼,很敷衍地道:“谢谢哥哥。”并不去拿。

    贺兰津不知道没到三岁的孩子有这么难带,虽说小姑娘说话懂事早,也不该这么难对付吧!他记得自己小时候都是二哥带着跑,也没什么抵触啊。

    他很有耐心地把点心掰碎了放在她手里,回暖这才慢悠悠地塞到嘴里,看得贺兰津想哭。贺兰津蹲下来捏她的脸,“小郡主怎么这么沉得住气啊,不担心婶婶么……”

    回暖大声道:“妈妈说她会快点回来的!”一双褐色的大眼睛里忽然间水汽满满,眨了一眨,泪珠扑簌簌掉了下来。

    贺兰家的小少爷当场慌了,下意识就学着母亲那样把她抱在身前,轻轻拍着她后背:“妹妹别哭啊……是哥哥不好,夫人很快就会回来的!”

    没想到回暖一发不可收拾,越哭越大,扒在他衣服上还呛了两下,贺兰津只觉头痛欲裂,招呼门外侍女把他母亲叫来。

    一盏茶功夫之后,他头上就多了个包。

    贺兰夫人抱一个拉一个,走到饭厅去,吩咐做些孩子爱吃的菜。其实她也不知道这个小丫头喜欢吃什么,一到府上,从不说半个不字,也不大哭,好像她母亲出门买东西了一样。

    苏回暖就是这样有点迟钝的孩子。她印象里父母跟她说什么事,她做就是,从来不问。可是这次的时间太长了,她已经在贺兰府待了四天,她怕妈妈不来接她了。

    她和夫人说,夫人一勺勺喂她吃着桂花粥,对她笑道:“怎么可能。”回暖就说有可能的,可能她爹爹也不能来接她了。

    贺兰夫人一时间说不出话,抚着她柔软的发丝,沉默了很久。

    “小郡主以后要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的事情马上就可以办好,接暖暖进宫了。”

    回暖问道:“

    “妈妈到底做什么去了,伯母知道么?她说爹爹回不来了?”

    贺兰津惊觉这孩子一主动说话,必然是问他母亲关于她父母的事。表面上看起来稳得很,实际上还是正常的。

    他就放下勺子拉着她左手:“妹妹不要怕,还有三个哥哥罩着你呢……唔,娘你别敲我。”

    回暖低头瞥了眼自己的手,贺兰津就放开了。她似乎天生有一种隐蔽的不安全感。

    贺兰夫人接到小儿子有些茫然的目光,心中叹了一叹。

    贺兰省申时末回了家门。雨后初霁,明媚的阳光在天上停留的不会很久,清蓝的苍穹从云间稍稍露了一点,宛如上好的瓷器刚烧成。可贺兰省的心情再也轻松不起来。

    “我揣测太后之意,怕是要亲自去一趟定启了。”贺兰省处理完公务就赶回家门,和夫人商量。

    “沈家不管了?”贺兰夫人大吃一惊,随即露出愤愤不平的表情,冷笑道:“怪不得当年清河郡硬是看不上那一群人,只是可惜了。”

    贺兰省深吸一口气:“你儿子生得多,话也多了。谁不知太后那继兄是个赌鬼,偏偏承了爵,也是气数该尽。”说完,便自知失言,与妻子大眼瞪小眼。

    贺兰夫人啜了口茶道:“你官当得大,胆子也大了。”

    这话戳到了贺兰省心坎上,他重重哼了一声:“官大能有相爷大?胆大能有坤极大?”

    贺兰夫人语塞。良久,贺兰省将瓷杯在桌沿上一磕,沉声道:“太后懿旨,郡主明日入宫,不得有任何闪失。”

    “那孩子还那么小……我想着多陪她一段时日。她母亲已经到定启了么?”

    “快到了,约莫初六七的样子。”朔北九月已经飘了第一场雪,天气再冷,人都走了半个月,后一行人再去时,定然已非昨日模样。贺兰省忆起昔日同袍,那时还是十五六的少年,跟在他身后不言不语,却在京城郊外的桃花雨里沾染了暮春无限风流。

    他闭上眼,心道兄长只能为你做这些了。

    第二天一大早,贺兰夫人和贺兰津送回暖入宫。贺兰津的两个哥哥常年住在国子监里,他年纪小又生的漂亮伶俐,常被带在长辈身边,和他母亲一唱一和,倒免了不少尴尬。

    车程并不远,颠簸一会儿就到了宫城。

    三人下了车,知道回暖习惯自己走,贺兰津就在前面牵着她走了一段。

    回暖的话说的很好,她仰起脸问道:“哥哥,你那天在车里面看什么呀?”

    贺兰津停下来,七岁的男孩子已经有了若干年后的风神,常青的柳树在他的颊边擦过去,仿佛要开上一朵盛夏的花。

    “看看是谁家孩子这么呆的,向哥哥问好都不会么。”

    回暖道:“我会问好的,可是你在车上。”

    贺兰津嗯了一声,“下来之后也没见得多有礼貌。”

    “可是你被伯母敲了一下……”

    贺兰津瞪住她,忽然觉得怎么回答都幼稚,于是甩甩衣袖继续带她走了。他蓝色的背影在黯淡的城墙和建筑间徐徐行去,宛如诗篇中一个浅浅的意象。

    这个秋天回暖并没有在宫中住很久。

    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沈太后命人移走了西边暖阁里成帝的牌位。梁都知本想阻止,但看太后心意甚决,也不好多嘴,只道:“殿下莫要太伤心,陛下若是知道,定是不愿意的。”梁都知是成帝跟前近侍,从小一起长大,连称呼都一直没改。

    沈太后一滴眼泪坠在檀木牌前,她道:“都知,这话你在二十四年前就已经说过了。”

    月光如练,洒在明心宫侧面的台阶上,像是积年的尘埃。尘埃里有多年以前的脚印和记忆,它们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如同浮木,一点一点在冰冷的水面荡漾开涟漪。

    沈太后一晃就看了这许多年。

    她低声道:“若不是有牵挂,我早跟着他去了。他肯定是不会等我的,一年,两年,也许会等,可是这么多年,他连回头看看都不一定了。太久了。他若见了阿谨,只怕会……我昨日梦见他了,望了一会儿才认出来,他怎么变成那样了?”

    梁都知眼角的皱纹抖动了一下,嗓音低哑:“太后是一定要去定启么?老奴会打理好,殿下放心。”

    沈太后站在帘子后,梁都知看到她依稀如昨的影子,听她说:“我已无颜再去见他。”

    *

    苏回暖走在由南至北的驿道上。

    时值季秋,官道旁的杨树巴掌大小的叶子已经完全凋落,只留光秃秃的树干矗立在原野上,挡不住呼啸而过的风。

    她不知道这趟路走的有多艰难。沈太后几乎跪在了苏濬面前,苏濬张皇之下急忙应允她微服出行,难得的没有听从皇后的谏议。平日陪她吃饭休息的梁都知没有跟来,而是换了个宋都知。

    今日要连夜进城。婆婆告诉她妈妈没有时间回来接她了,自己住了两个月的家也不能去了,他们要带她来见妈妈和爹爹。

    定启高高的城门在黄昏里显得格外高大,微红的天也就低了,城门上挂着白色的什么东西,城头的一排旗子在朔风里翻卷又伸直。

    回暖忽然在沈太后怀里挣扎起来,沈太后只听她大哭道:“我不要来找妈妈,我要妈妈和爹爹来接我……要回去……”

    沈太后有些僵硬地按住她,喉咙发紧,平日里乖得让人心疼的孩子一反常态,又踢又蹬,哭得声嘶力竭,宋都知赶紧将她抱离太后,使出全身解数轻声哄着。

    沈太后按住眼睛,从袖子底下拼尽全力道:“快走。”

    真雅已经到了城门口,她穿着白袍,带着帽子,令人看不清她的面容。

    回暖的眼泪一滴滴地掉,朦胧中看到母亲从马上下来摘掉帽子,简直哭得倾盆大雨一般。真雅接过孩子,把憔悴的脸贴在女儿的肩上。

    之后的记忆非常凌乱,回暖眼前闪过一个个白色的影子,似乎穿过了长长一条走廊,她父亲就在尽头。浓郁的熏香几乎让人睁不开眼,冰块的寒气丝丝缕缕沁入每一个角落。

    一袭素衣的沈太后哭倒在灵前,供桌上的长明灯幽幽地亮着,灯盏泛着冷冷的金属光泽。两旁的高烛烛火跳跃,冷风从屋子的缝隙灌进来,白色的丝绸与麻布都悬浮在空气里。

    回暖愣愣地倚在母亲手臂上,

    屋子中央的那个大箱子和满室抽泣显然都让她害怕,但她忽然跑了过去。

    众人都以为这孩子从进屋后一直不吭声是被吓坏了,白茫茫一片等她跑上去才反应过来,林函第一个上前要拉开她。但他刚刚站起来,动作就顿住了。

    他看见那孩子像敲门一样敲了几下黑沉沉的楠木棺,安静地等在边上,就像在等她父亲从里面出来。

    林函走到中央蹲下来跟她说:“小郡主,王爷没有和你开玩笑,他醒不过来了。”年轻的副将脸上满是愧疚,说出每个字都很艰难。

    回暖拉着他问道:“林叔叔,他们都没告诉我,你说爹爹怎么了?”

    林函把她送回真雅身边,抿了唇角,跪在太后面前道:“卑职——”

    真雅突然晕了过去。

    回暖的手依旧在母亲冰凉的手里,她呆住了,只是片刻便喊起来:“婆婆!婆婆!”

    沈太后脸色惨白,侍女眼疾手快地奔过去查看。

    回暖惊惶地扑在真雅身上,豆大的泪珠从睫毛上滑下,“妈妈!妈妈!婆婆!妈妈是不是不要暖暖了?”

    灵堂里的光线暗了暗,外面开始落下细雪,雪粒扑在窗纸上沙沙作响,衬得屋里更是一团混乱。沈太后厉声斥责了侍卫们,黑衣人打开了门,风雪交杂中一行人鱼贯而出。

    真雅醒的时候并没有睁眼。她不知道如何面对女儿,她还不到三岁,什么都不懂,至少不懂什么叫生离死别,什么叫祸不单行。其实她自己也是一直到现在才渐渐明白这些的。

    她在黑暗中听到沈太后的低沉声音,于是撑着手从床上坐起来,看到一张平静的脸。

    “你准备怎么办?”沈太后轻轻地问她。

    真雅忽然发现苏谨生的太像她了,尤其一双眼,以前总是掩盖在宫灯的光影里,但现在在这一段很近的距离里,那瞳色是纯正的黑,如同没有星子的夜。

    她淡淡地笑道:“暖暖今后就拜托您了。我还想与她待上一段时日,不知是多久,可是我注定等不到她长大成人的那一天了。”她盯着那熟悉的眼睛,像是回到了当年襄东城外的帐中,也是这样如玉石般的光润,漆黑到微凉。

    “我只道是常哭惹得身体不好,却太大意了。现在想来,那香气熟悉得很,我们西夜用它来熏药,放在灯油里,一点,药效就发作的很快。当初在突厥服了毒总是提心吊胆,后来遇到王爷,也就慢慢淡下来了,可是该遇到的还是会遇到。我可以去陪他了,可是暖暖,我会很想她的,很想她。”真雅说到最后,捂住鼻口痛哭起来,黑色的发丝散在肩头不住颤动,滑下来掩住了没有血色的面颊。

    沈太后道:“天无绝人之路,回去之后你也住进我这里,孩子总是要母亲的,但王府决不能回了。”

    真雅细瘦的手指攥住被子,点了点头。

    太后又道:“你且安心养着,我想法子让玉霄山那边过来一趟。”

    雪又开始下,在无边的夜色里闪着微光,围墙外的雪已积了半寸厚。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