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贝利萨留征讨波斯


本站公告

    狄奥多里克一世死后,查士丁尼大帝应该是有了百分百的自信才对。因为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的去世获得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自信,而剩下的百分之一的自信那也是来自于查士丁尼大帝与生俱来的自信了。就这样,查士丁尼大帝就轻轻松松地获得了百分之一百的自信。当然这自信还是在一个人的帮助下才有了如今的自信,那个人就是查士丁尼大帝的好妻子好皇后——狄奥多拉皇后。

    这个狄奥多拉皇后就是那文明五里面的拜占庭帝国领袖狄奥多拉的那个妹子了。至于文明五里面拜占庭的领袖为什么不是查士丁尼大帝而是狄奥多拉皇后呢?这和在文明五里面,中国领袖为什么是武则天女皇而不是李世民皇帝,这是一样的道理。我估计这件事的原委那要得问席德梅尔了,也许文明五的开发者席德梅尔觉得要抬高女性地位,对这款游戏来说有着非常的重要性了,毕竟现在美国的女性地位开始在慢慢地抬高,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总统选举这么火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抬高像狄奥多拉、武则天这样的女性地位对于游戏,甚至是美国的国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在美国就是有三种人为了争夺人民夙有、平等的权利争论到现在仍不罢休。哪三种人?第一就是女性,为争夺男女平等的权利。第二就是美国黑人,为争夺黑白人种平等的权利。而第三就是像中国侨民、印度侨民这样的在美国获得绿卡后,迁移到美国的外来侨民了,这种人就是为了争夺新侨民和旧侨民之间的平等地位了,毕竟那美国也就是两百多年历史,要说侨民那真的可以说是美国全国都是从外地迁移过来的了。

    说实在话,美国那是除了印第安人是本地人种之外,其他的那些白人那都是从欧洲那边迁移过来的人种,所以就是这样,美国白人其实也就是最多在当地有百年历史了,要像我们中国这样的一千多年都是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可谓是在美国已经没有那种人了。因此无论是女性也好,黑人也好,外来侨民也好,这些都是需要争夺权利的阶级人士了,他们为了权利争取了几十年甚至是百年,那不为别的,只求平等二字了。

    好了,闲话不多说,该回到正题上来了。于是像狄奥多拉这种查士丁尼大帝的好皇后兼贤内助给了查士丁尼那是极大的支持。完全可以说没有狄奥多拉皇后就没有查士丁尼的自信心,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从狄奥多拉皇后去世后,查士丁尼一世就开始意气全失、优柔寡断,这就是论贤内助的最佳重要性了。所以在查士丁尼大帝有了攻打东哥特王国的想法后,狄奥多拉皇后那是第一个给查士丁尼大帝无限的关爱和支持的。但由于查士丁尼大帝继位后还是要多做准备,以至于第一件事那还不是急着要收复意大利的失地,而是要先拿波斯帝国开刀。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自从波斯帝国在前几年被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打败之后,身上的皮那是又痒痒起来了,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欠扁!

    查士丁尼大帝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干将——贝利萨留,去征讨那只求一扁的波斯帝国。于是公元528年,波斯帝国派出了大将扎基西斯率三万大军,不为别的,就为和拜占庭的大军决一死战而来。但实际上,贝利萨留这时却穷得可怜,那是为什么呢?毕竟波斯帝国派出的大将扎基西斯带出了有三万人马,而拜占庭大将贝利萨留这时却连三万都没有,甚至还远远低于三万。所以不管怎么说,拜占庭大将贝利萨留的军队那是远远低于于波斯帝国大将扎基西斯的三万人马,这就是一场双方实力都不平等的战役。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529年,拜占庭大将贝利萨留和波斯帝国大将扎基西斯在尼亚比斯这个地方相遇了,当然在这相遇那绝不会是什么‘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而是立马抄出家伙来,就gank了一波。

    这次只是场硬碰硬的战争,所以胜利的天平在这时那是向着实力强的一方倾斜。就这样,波斯帝国大将扎基西斯以压倒性的兵力逼退了拜占庭大将贝利萨留。当然,拿着鸡蛋去碰石头,怎么碰那都是鸡蛋碎,绝不会有石头碎的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尼亚比斯的这场战争以波斯帝国大将扎基西斯的胜利而告终。但这会儿的战争还是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一两场的战斗并不能代表你就是最终胜利者,风水是永远会旋转的,而只有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坚持到最后、笑到最后的人,那才是最终的胜利者,最后的赢家,你是永远无法预料未来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像——股市……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那时已经到了公元530年。拜占庭和波斯的军队又像生死冤家一样,又要命中注定地相遇了,而这次的相遇地点是在两河流域的德拉城,还是老样子,一见面就会开始一场大会战,而这次贝利萨留的军队还是老样子——少得可怜。也不知道为什么查士丁尼大帝这几年打仗总是只出钱,不出兵。我估计这和查士丁尼大帝在编撰《民法大全》有关吧。是啊,一心一意地写书去了,当然没功夫管理打仗的那些事儿了。给你点钱儿自己花去吧,至于打仗那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了,自己先看着办吧,实在不行的话,我查士丁尼大帝就只好亲自出面帮忙顶着就是了。于是拜占庭大将贝利萨留就只好带着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收集的那些钱来到德拉城了,这时的贝利萨留也是有点疑问的,有钱固然是好事,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打仗带这么多钱能说出这有什么意义吗?现在是有钱都没地方花了,这有什么卵用?难不成以后打仗的时候一人手中抓一把钱朝波斯人扔过去?估计对面的波斯人每个人都会把脸凑过来抢着让我们砸了,如果砸死人那都是愿意的。但这只是拜占庭的一个不解之处罢了,真正的大细节那还是和波斯人有关,而这场德拉城战役绝对可以证明波斯军那就是被波斯王派到德拉城来讨扁的。

    主要是这时的波斯人想到了一个策略,那就是——背城一战。没错,就是背城一战。自从韩信有了背水一战的典故后,波斯人就想出了这个背城一战的策略。有策略固然是好事,或许会对打仗有一些帮助吧。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后来看了波斯人的行兵布阵后,我就真的觉得自己是奥特了。因为韩信的背水一战固然敢于冒险,但是和波斯人的背城一战相比,那真的就是小巫见大巫,无法相提并论了。那这又是为什么呢?毕竟人家韩信的背水一战是说背着井陉河和赵军大战一场,来表明自己如果不打赢这场仗,干脆就不要活着见人,跳江算了,其意义就相当于先前项羽用的破釜沉舟是一个道理。可是波斯军队的背城一战,那可就胆子比军事家韩信牛得多了。牛比在于波斯军背城一战所背的那个德拉城,其实并不是波斯的城池,而是拜占庭的城池……

    想想都知道人家韩信就算想要表达必死的战斗决心也不会让自己的汉军背靠敌人的城池吧?这样的话不是摆明了让自己腹背受敌吗?说真的,别说韩信了,就连西楚霸王项羽这样的只懂骑马砍杀、智谋约等于零,被称作沐猴而冠的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物都知道在实施破釜沉舟的大计划时,那是最好不要陷入两面甚至多面作战的处境,而就算是项羽陷入了多面作战的情况,那也是在中了张良、韩信的计谋的时侯才会被迫如此,详情请看‘四面楚歌’。正因为是单线作战,只有这样那些其他国家的援军才能在左右的观众席上,挑了个好位置坐了下来,成了‘作壁上观’的一个个老油条,美其名曰‘联军作战的共同成果’,而如果项羽陷入了多面作战时,估计各国联军的那些老油条们是连观众席都坐不稳的,不得不抄起家伙来自卫着了。

    事实就证明了波斯军就是一群连项羽的智商都达不到的一群欠扁人,敢情好就是千里迢迢赶来受扁的,波斯军为了表达自己必死的决心,就铁了心地要背对一个什么的东西才好,看来看去那周边就没有什么可以靠背的,见这个拜占庭的德拉城还不错,就只好拿了拜占庭的德拉城来做个靠背,来证明波斯军那就是皮痒痒了来受扁的。就这样,波斯军背靠拜占庭的德拉城和拜占庭面对面的干了一场,波斯军前边在和拜占庭厮杀,后边在被城里人扔石头,搞得前锋在打仗,后卫也在打仗,就中锋站在中间干瞪着眼,不知道是去帮前锋厮杀好还是去帮后卫挡石头合适,这一场战役打得轰轰烈烈,波斯军打得天花乱坠、东倒西歪、不辩东西南北。德拉城战役结束之后,对波斯来说就是一个字——惨!而对拜占庭来说那就是两个字——痛快!

    德拉城战争过后,波斯军就彻底体会到了背城作战的致命弱点,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韩信的计策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模仿地出来。而另一边也让查士丁尼大帝感到了无限的吃惊,毕竟国王大人查士丁尼大帝只是给了大将贝利萨留足够的钱,但是没有给他多少人,少了人的大军还能够获得如此大胜吗?但大将贝利萨留并不急着称赞自己多厉害,实际上那也只不过是对面五人四坑二十投罢了,自己也只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之后的波斯军那就完全没了士气,毕竟被拜占庭扁完后还是长了点记性的,如果再和拜占庭交手,那就是——波斯今天又欠扁了吧!果然,那一败再败的波斯不得不于公元532年,和拜占庭再次签下了停战协议,可以说这次的协议给查士丁尼大帝赚足了面子,毕竟拜占庭是战胜国,而波斯却是战败国,所以那协议就尽可能的满足了拜占庭的要求。不仅如此,该协议还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叫——永久的和平!于是赔了军队又赔了地的波斯,在签完这个‘永久的和平’后,波斯真的是被拜占庭重重地打了一个大耳光,得出一个结论——以后再也不搞什么背城作战的闹剧了。大龙毁一生是没错,但背城作战也是毁人一生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