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是没有努力过,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想要仿制英国发动机,考虑到液冷发动机虽然有阻力比较小,散热比较好的优点,但是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抗损性比较差。所以日本人选择仿制结果比较简单,比较皮实的风冷发动机,要知道历史上日本人仿制的第一款发动机就是布里斯托的土星发动机,这是一款风冷发动机。要说这个选择对不对呢?从工业角度和技术上来说是对的,但是实际上,日本人的选择把自己给坑了!
日本人首先仿制的发动机性能并不算特别出色,就是英国人的clerget9B型9缸星式气冷发动机,讲真,这发动机性能真的不咋地,这款重达173KG的发动机只有130到140马力的输出,发动机最大转速不过每分钟1250转,功重比只有0.556KW/KG。算是英国发动机中比较差劲的了。
要说厉害一些的,比如说英国人的Liberty-12型V12液冷发动机,重量不过383.3KG,而输出高达450马力!转速也达到了2000转!功重更是比高达0.87KW/KG!后者明显是英国发动机的桂冠!前者其实就是一个低档货!
当初选择这款发动机的时候,日本海陆军还表示了极端的不满,毕竟这个位面中,德国后期战斗机的发动机功率都是175马力以上!要是兼顾对地攻击的话更是可以跳到400马力以上!而日本工业界选择的这款发动机这对于追求高大上的日本海陆军来说显然是无法忍受,这东西实在太落后了啊!以至于山本权兵卫称日本第一款发动机还没有生产就已经落后了!
然而最终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日本人在有全套图纸、模具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日本版发动机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惨剧来形容,其中问题包括但是不限于,汽缸寿命过短、发动机转速不稳定、散热片加工不合格、火花塞异常结焦、不明原因的发动机震动、空中停车以及起火......。在第一批试生产性发动机中,因为发动机问题导致使用飞机坠毁的高达18架!而实际上,第一批试生产发动机只有30台......。
于是,日本人震惊了!恐惧了!在付出每小时高达5英镑的时薪的情况下,日本人终于请来了英国航空发动机的专家,每小时5英镑的时薪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一天就是40英镑,一个月要是不休息就是1200英镑!而当时一辆英国MK型坦克不过5000英镑!
按照日本人的理解,之前有英国的原装图纸和模具,现在有了英国原装工程师之后,问题总能解决了吧?而时薪高达5英镑的英国专业技术人员也确实给力,很快发现了日本人工业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铸件公差太大、零件热处理不合格、机械强度不够、燃油辛烷值过低等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表示如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然后日本人决定在自产发动机性能不达标的情况下先用英国货替代,按理说,这件事情到这一步应该已经晚了,刚开始使用原装英国风冷发动机之后,部队反响确实还可以,但是随后,当这些飞机被部署到菲律宾和几内亚之后问题又来了!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寿命直线下降。而对此,英国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热带高湿度和盐度的空气对于气冷发动机非常的不友好!没办法,温度过高,散热效率肯定受影响啊!
于是,最终,英国专家给出的建议是让日本人换装液冷发动机试试......。于是,这就尴尬了!对于英国人来说,虽然只是一战,但是液冷和风冷发动机都成体系了,甚至在设计飞机的时候也考虑到特殊情况下液冷和风冷互换的问题。但是对于日本来说,搞一款比较低级的风冷发动机尚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更何况液冷发动机?
面对未来一年内随时可能开战的悲催情况,日本人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只能决定加大发动机进口量,通过开战之前大量“囤货”来解决日本航空队的心脏问题,所以,这一次,石井菊次郎在这次谈判中的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采购尽可能多的航空发动机以及配件!并且说服英国人在战时继续提供相关产品。
“如果这些计划都能实现的话,大战期间的日本航空队发动机问题应该就能解决了吧?”在昨天晚上,敲定最后谈判计划之前,石井菊次郎心中这样说道。然而实际上真的这样吗?只能说可能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本身的性能确实很重要,但是装备的保养和维护以及相关团队也变的非常重要了!日本人也许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发动机来从纸面上满足空军对发动机的需要,但是要知道,发动机是需要维护的,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团队才能有效的对这些精密设备进行维护。日本人可以囤发动机,但是急需的专业人才怎么办?
实际上,这种问题不光现在的日本人需要面对,即使历史上到了2战,一些装备换了战场之后也会因为环境不一样以及保养问题导致战备情况下降,比如说从太平洋战场杀到欧洲战场的P38。到了欧洲之后,在冬季作战中,P38就饱受欧洲寒冷湿润的空气而导致战备情况下降,而在非洲作战的英德两国空军也被当地的沙漠气候搞得非常被动。当然,现在这一切和石井菊次郎没关系,他现在才真正开始今天的工作!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