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指导万馨蓝,其实也没太大差别。
当然,其实也不只是指导她一个人,其他现场的学生,以及关注,还有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以及以后可能会去研究大师班课程视频的人,都在他的指导范围之内。
本来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平时指导肖雨然和吴泓芹的视频以及录音发出来,分享给学钢琴的学生们。她们每次都是有录音录像的,没办法,秦放歌时间紧张讲得也比较快,是需要她们回去看视频听录音仔细琢磨练习的。
可能在将来,这些视频真的会被分享给其他学生。现在嘛,还没到这样的程度。
秦放歌在这首月光曲上,更是可以信手拈来,他在另外个时空的时候,就不知道练了多少回,也听了各路名家大师的演奏。
指导起万馨蓝这个颇有天赋的女学生来,也相当得心应手。
不光她有收获,其他舞台上的学生也都听得格外认真。
当时针指到晚上十点,今天的“秦放歌国际钢琴大师班”课程也该结束的时候,学生们都依依不舍。
秦放歌没打算拖堂继续讲课,要不然,真要他讲的话,再来一天一夜都没啥问题,他都能不带重复的。
但就这样结束肯定不是大家想要的,学生们跟商量好的一样,一致主动请求秦放歌,“秦老师给我们布置些课外作业吧!”
“我们会用心去完成的!”
“到时候秦老师可以检查我们的课外作业!”
学生们想得都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情形,秦放歌想不布置课外作业都不行。他本就不是什么矫情的人,也就没着急离场,笑着点头,“看大家的学习热情都这么高,我也十分高兴,那就布置两首课外作业给大家回去练习吧!”
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大师班课程,还是比正式的演出少了很多的繁文缛节。平时的演出,秦放歌要返场的话,不得观众们鼓掌了又鼓掌,喝彩了又喝彩,他也是离场又返回舞台,来来回回折腾好几回才会真正的开始演奏返场曲。
这会他就没折腾那些东西,坐钢琴前就给大家布置课外作业了!钢琴表演系的学生,需要的课外作业量似乎也要大些。他这说是准备两首曲子,让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完全没有平时的学生模样,听老师布置课外作业恨不得越少越好,他们倒是期望越多越好的。
学生们是这样的态度,现场的观众还有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们,则是把这个当成是秦放歌的表演秀了!
这都不用花钱的,可赚大发啦!
各种弹幕和礼物继续满天飞,很多学钢琴的学生,甚至是老师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也不光是在国内,国外也是可以看直播的。大家都守在直播间内,当这一时刻来临时,都觉得超值无比!
秦放歌布置的第一首课外作业是首练习曲,“《降a大调练习曲》,到时候大家可以去我官网和微博下载曲谱……”
这首练习曲来自肖邦的经典,第十首练习曲。目的主要是训练节奏,乐曲情调是明朗的,开始它比较平稳,随着节奏的变化,就象波浪一般向前冲击,中间也出现几个和弦,就象是几片云彩,暂时挡住了灿烂的阳光。此曲是同类型作品中最积极的一首。有人说它达到了钢琴技巧的颠峰,具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彪罗认为此曲充满幻想的常动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没有其他的练习曲可以比拟。
秦放歌这会把它当课外作业拿出来,其实是有点“超纲”的。
因为这样的练习曲,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浪漫是浪漫,想要弹好,可不容易呀!
还有,有秦放歌这位作曲家兼职钢琴演奏家,现场教学演奏。大家跟着他学就好了,个中的细节诀窍,他现在自然是没办法细讲的了。没有曲谱,即便讲了,学生们也会跟听天书一样。
都还是好好听着看着,回头再自己仔细好好琢磨和练习呗!
这首练习曲的难度很高,大家在看秦放歌演奏的时候,就已经达成共识。绝对不是一般学生可以啃下来的,这样的作品,完全可以带上音乐会演出,如同他的很多练习曲一样。
但大家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似乎不这样,才叫奇怪呢!
秦放歌什么样子的人呀!天才作曲家,创作高难度的音乐作品比比皆是。
在秦放歌教科书般的演奏之后,也收获了现场观众们,包括舞台上十几名学生的热烈掌声。这些憋了太久的观众们,可算是找到了鼓掌的机会。
哪怕是为秦放歌给大家布置的课外作业,很多人完全把这看成是秦放歌的演出。听他给学生们讲课其实也算的,要知道,讲出来可是比单纯的演奏出来更难。很多弹得好的钢琴家,在教学生上,就完全没有什么天赋!
秦放歌不,他在教导学生上同样优秀!
而在这里,秦放歌自己还是装作不喜欢掌声的样子,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他的大嗓门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可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男高音,他一开口,就压过了所有的掌声,大家鼓掌的动作也在霎时间停顿了下来,音乐厅里,只剩下他的声音,“大调小奏鸣曲,给所有的钢琴初学者。”
这消息,也是让很多观众们没想到的,他们大都以为,秦放歌后面这首曲子,应该比前面那首练习曲更难才对的。
没想到,秦放歌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呀!
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们也都沸腾起来,“哥哥还真是会玩呀!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也能学着弹这首曲子!”
“哥哥说是给初学者的曲子,难度应该不会太高才对吧!”
“这个,还真说不定呀!”
“哥哥的音乐作品,哪里有那么简单的!”
“我觉得吧,初学者是可以弹,但想要弹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哥哥怎么弹吧!”
“给我们初学者一些几乎也是挺好的呀,支持哥哥!”
弹幕里闹闹嚷嚷的,但没有什么人暴动,觉得不该拿这样的作品来布置课外作业的。哪怕稍微有点出乎预料之外呢!
但是,别忘了,现场舞台上的学生中,还有两位真正的小学生呢!郑雨欣和傅鸣都是小学生,还在华夏音乐学院附小念书呢!
至于秦放歌的粉丝们,那更是不用说,“哥哥的作品我们都支持到底!”
“普及音乐教育相当重要,哥哥高瞻远瞩,让人敬佩!”
“哥哥真是贴心,知道我的钢琴水平不高,特意写这样的奏鸣曲给我学习!”这个是比较花痴和自恋的,当然,这会基本属于自嗨,大家也不会当真,呵呵一笑了之。
直播间里的观众们说了很多,现场的观众们则是比较惨一些,他们有什么想法,都只能用眼神和其他人交流,而没办法畅所欲言。
接下来,大家都还是期待着秦放歌的教学示范演出,看看他这首所谓,送给所有初学者的奏鸣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秦放歌也根本没让大家久等,他在说完之后,很快就开始演奏起来。
他所选择的这首奏鸣曲,并不是他自己的原创作品,而是来自伟大的音乐家,年少成名的“音乐神童”,也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有音乐天赋的莫扎特。
这首k545是他晚年时候创作的,当然,那时候他也不过只有三十三岁,他英年早逝,三十六岁的时候就去了天堂。秦放歌还打算将他的故事搬上大荧幕,拍摄一部关于莫扎特的电影。也是有原型的,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莫扎特传》。
当然,秦放歌肯定是会进行相当大程度的改编,使其变得更加完美。
在这之前,他也需要做出相当多的铺垫,至少,先把莫扎特的经典作品先拿出来,和这个时空的音乐爱好者们见面。
这首乐曲明朗可爱,技巧简易,旋律流畅,结构清晰,听来令人振奋。在他的音乐中,也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最完美的风格和对纯真音乐的理想。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1788年的莫扎特,内心阴郁倍感无助,然而这首作品却有着天真无邪的透明乐章,无处不弥漫着纯真的童心,旋律极富歌唱性,优美而细腻,流畅而多变化,甜美优雅的小奏鸣曲。
这也是很多人说,莫扎特最典型的特点,别看他生活遭遇各种不幸,但他的音乐,他的艺术,他的思想,并没有被生活的不容易所打倒,处处充满着纯真和乐观。
秦放歌前世小时候练习钢琴,就有各种练习这首作品。
此曲共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的主题甚至被用作轻音乐的主题。特点是采用快板的速度,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开头的主部主题颇为明朗,副部主题则单纯而快活,两者对比非常明确,展开部是用分解和弦与音阶乐句写成的。
这样本来就是写给初学者的小奏鸣曲,演奏的难度真不算高。
但秦放歌在做示范演出的时候,却是一丝不苟。他也完全没有因为这首曲子演奏难度不高而弹得漫不经心,依旧用真心去对待。
音乐厅里的观众们,专业从事钢琴演奏和教学比比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特别是华夏音乐学院的老师们,都可以在欣赏秦放歌演奏的时候,对这首小奏鸣曲的技术难度、结构层次、和声织体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秦放歌说是写给钢琴初学者的,但老师们都觉得不会那么简单,可只要掌握好个中的演奏诀窍,初学者还是有可能“弹好”的。
然后,秦放歌这课外作业,也不光是布置给学生们的,也是布置给他们老师的。他们这些老师,都有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音乐天才更需要从小抓起。学生们问起来的时候,老师们说不知道不会,岂不是很丢脸啊!
单从技术层面而言,这首小奏鸣曲的演奏难度确实不算高。其中的节奏音型什么的都是有规律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并不是很难,只要立志走专业路线,想要练好都不是问题。
少有几个难点之一,无非就是左右手配合,经常是左手弹第一个音,右手从第2个音开始弹奏,这就非常考验左右手的完美配合了。
第二个难度就是左手音阶的指法运用,有些地方并不是完全按照标准音阶的指法转换。
第三就是左手阿尔贝蒂低音的均匀性,同时还需要有意识的将低音声部略微突出出来一些。
还有就是右手的颤音均匀度。
但这些演奏难度,也就只能针对钢琴初学者。真正要走上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哪怕现在舞台上,年纪最小的郑雨欣,给她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完全可以把这首小奏鸣曲的演奏给拿下来。
然而,解决这些技术难点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想要跟秦放歌一样,演奏好这首曲子,需要花费的功夫则会很多,也需要格外用心。
比如现在,郑雨欣这样的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欣赏,聆听,注视着秦放歌演出,连眼睛都不敢怎么眨,生怕错过了任何的一个细节。
在小姑娘的心中,秦放歌的演奏,无疑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他现在所演奏的这首小奏鸣曲,难度真的不算高,可他依旧用心在演奏。
秦放歌的音乐风格多变,但在他一些作品中,很多人分析说,即使是最令人感动的段落,或忧郁悲哀或饱含激情也都是和谐与合理的,他追求的是用一种完美平衡将一切对立矛盾融解的艺术境界。说得挺玄乎,但却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就像这首曲子,也不需要多做什么什么解释,比如秦放歌自己申明一定要表达什么思想之类的,一切,用音乐直接和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就好,这是一种言语之外的艺术。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