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奈子本来还以为要等会呢,秦放歌都笑着指向她那边招呼她上去,钱淑媛她们也推她上去。
左书琴也帮着他做介绍,“李芝兰同学是从日本回国的,她和我们将进酒有着非常深的缘分,她当初和我们就是在将进酒认识的。她今天要带给我们的歌曲,算了,还是等下让秦放歌讲好了!”
这两家伙轮流吊大家胃口,观众们倒是非常宽容,脸上都带着笑容,没说冲上台去暴打秦放歌。
李芝兰也就是加奈子同学体格娇小,美丽可爱,很惹人瞩目,她的舞台经验同样丰富,并不怯场。
她上台后,跟陈瑜珊站一起,两人商量着先帮着和声。
秦放歌这会也揭秘,“这首《送别》,想必很多朋友都有听过,今天我们再拿出来,还是希望大家能喜欢。”
“听过!”
“喜欢,还上过央视元宵晚会!”客人中也不乏秦放歌的粉丝,不过都得承认,元宵晚会的影响力肯定是不如春节联欢晚会的,而且春晚的影响力也在逐年下降。
这对没听过的来说也算是一个惊喜,听过的重温也相当不错。
先原版《送别》,黄静的二胡先挑大梁,她的表现也相当出彩。若论二胡的表现力,演奏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的伤离别情景来,也是一点都不为过。
但这首《送别》的情绪还没那么悲,也不是情人之前的离别,而是朋友相送。
放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样的场景中,这一离别,也许就将是永别,眷念,不舍,落寞各种情绪也都是有的。
陈瑜珊她们本准备只和声,让秦放歌主唱的,可他却示意大家一起合唱,这样的歌曲,合唱自然没什么问题。要童声合唱的话,效果会更棒。
陈瑜珊从小学唱歌,在学生时代就有加入合唱团的经历,对合唱这门艺术,有相当的理解。不搞轮唱这样形式的话,找准旋律节奏就行,难度并不高。
于是乎,在凄婉浪漫的笛声琵琶等民乐器和电子乐器的伴奏声中,秦放歌带着舞台上的几个姑娘,一起合唱这首《送别》,也颇有一种别样的美。
这首歌动听又容易听懂,旋律优美也不复杂,乐感好的一下就能跟得上节奏,在心底或者小声的跟着他们一起唱,虽然没能变成酒吧所有人一起大合唱,但就现场的气氛而言,也是相当热烈的。
《送别》的主题很容易理解,谁还没有和亲人朋友离别的时候呢!只是现在交通方便,不像过去一旦别离就可能是生离死别,感触那么深刻。但人类心底的感情,和音乐一样,都是能相互理解和对话的。
一曲《送别》之后,秦放歌再度把加奈子推到舞台前面,“下面由李芝兰同学为我们带来《送别》的日文版,我为它取名为《旅愁》,在旋律和节奏上都有所变化,情感上也是如此。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其实不光是主旋律和节奏有做出变化,在编曲上,秦放歌也尽量走日本风,毕竟是要往日本传播的,要入乡随俗。
加奈子也跟秦放歌沟通过,他让她按照日本那边的文化习惯来演唱就好,还很不负责任的说看好她。
其他姑娘都说他太偷懒,加奈子却把这看成是对她自己的挑战。
这个在日本长大的姑娘,也有过叛逆的时期,被父亲逼着练习二胡的她,在学校中并没有多少朋友,她从小就喜欢唱歌,倒是有志于在唱歌一途上发展。可日本歌手的地位,远比不得二胡手,李俊豪也不会允许她去当歌手,她母亲对日本社会认识得特别深刻,也是支持她父亲的。加奈子孤掌难鸣,也无可奈何,在度过叛逆期后,也真心喜欢上二胡,但唱歌的梦想也没放弃。
她回中国来,倒是比呆在日本更让父亲放心,在中国就算是做歌手,地位也要比在日本当歌手做偶像什么的高得多。
这些暂且不提,从小在日本文化氛围中长大,加奈子也学过唱歌,对于风格的把握还是相当准的。
《旅愁》这样的歌曲,并不是现在流行音乐的风格,在秦放歌电影的设定中,也是上个世纪前半页的事情。
她的唱法就显得比较复古,她甚至在唱起来的时候,还带着几丝欢快,这其实和日本人含蓄的情感表达有关。当然,也有假正经的嫌疑,不过日本人本来就是比较纠结,甚至是扭曲变态的民族。文青的时候特别文青,豪放起来的话也是节操全无,****文化以及爱情动作片在日本那么火,并不是没有理由。而在音乐以及电影电视中,脑洞大开到让人瞠目结舌地步的,也比比皆是,偏偏他们还甘之若饴。
秦放歌自认对日本没了解得那么深刻,也就让她自由发挥。
他是听得懂日语的,但在场的观众中,听不懂的占大部分,但通过歌曲的名字,也能大致猜测出来。再通过加奈子的歌声,以及其他乐器的配合,又再度体会音乐是人类共同语言的道理。
林宝卿她们在看过秦放歌的文言文翻译后,再听加奈子唱来时,也颇多感怀。
语言文化虽然不一样,表现的方式也不同或含蓄或直接,但大家心中的那份思乡念家的情感,都是一样的。
一曲结束之后,也收获掌声和喝彩无数,不少听众还把这看成是秦放歌对日本市场发起进军的信号,真正的为国争光,必须得鼎力支持才行。
左书琴最是积极还乘胜追击,让加奈子再来一首,“既然来了就别想着那么早逃跑!”
黄静王紫梓陈天虹潘琳娜几个平素都是人来疯的类型,这会在舞台上玩得开心,陈天虹都笑着说,“加奈子再来一首吧,像我,老大赶我下去我都不下去的!”
黄静则提议说,“两首日文歌曲,让你二选一,《骑在银龙的背上》还是《秋意浓》!”
加奈子逃跑不能,就选择骑在银龙背上,“秋意浓我唱不好,让秦放歌来唱好了!”
秦放歌被拉下水,目光不善的盯着加奈子说叫她不要后悔。
加奈子目光回缩感觉怕怕的,王紫梓她们立马站出来给加奈子撑腰,连陈瑜珊都帮柔弱的加奈子。
闹过之后,左书琴继续担当主持人,“接下来继续请李芝兰同学给我们带来非常很好听的一首日文歌曲,《骑在银龙的背上》,也是由秦放歌作曲填词的,中文版相信大家更熟悉一点,就是《最初的梦想》。而这首日文版,当初也在我们将进酒的舞台上表演过,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就算不记得或者没听过也没关系,现在再听一遍就行,这样的歌,在别的地方可是听不到的哦!”
舞台上的几位姑娘都做好了准备,连秦放歌都跑钢琴前坐着去了,陈瑜珊则抱起了电吉他,她的吉他水平很不错,这首歌曲很燃,大家一起来完全没问题。
这一下,舞台下面的客人们也都跟着燃了起来,秦放歌最拿手的乐器莫过于钢琴。还有,陈瑜珊的吉他,也是她最擅长的乐器。
彼此配合已经相当有默契,主唱加奈子找准她自己的节奏就好。
黄静几个也特别嗨,终于有让人燃起来的音乐了,在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她们完全可以尽情释放心中的热情。
在加奈子看来,这首曲子的难度远没《秋意浓》大,尤其要唱好其中的感情,更不容易。
这首骑在银龙的背上,她在演唱的时候,也充分发挥了自己青春无敌的特点。秦放歌没讲过背后的故事,加奈子也就不会有太多顾虑,按照她自己的理解,最燃最励志的方式去演绎就好。也就不会唱出中岛美雪老太太的风格来,这也是秦放歌乐意见到的局面。
诗酒趁年华,年轻的热血和激情都需要释放,哪怕前路坎坷,自身力量也很弱小,但只要有信心肯努力,她终将骑上银龙的背上,忘掉悲伤烦恼,在天空尽情翱翔。穿越**暴风,前往生命的荒漠,用音乐的力量拯救别人。
舞台上,大家都玩得很尽兴,台下林宝卿余晓霞她们乐得轻松,舒舒服服欣赏她们带来的美妙音乐就行,美哉快哉!
加奈子完成这首歌曲之后,脸蛋红扑扑的,很是开心和兴奋,还跟秦放歌说轮到他了。
秦放歌还是那句话,“你们可不要后悔才好!”
左书琴笑骂他啰嗦。
“这可是相当悲伤的一首歌曲,等下哭鼻子的话可怪我!”秦放歌好意提醒道。
“Who怕Who啊!”左书琴怡然不惧,黄静她们也根本不怕,还让秦放歌放马过来。
加奈子还越发激动起来,“就想听听,能悲伤到什么程度!”
陈天虹问他,“要我们帮忙伴奏吗?”
秦放歌回答道,“让你们休息一会!”
“没问题!就怕跟不上你的节奏反而还添乱。”陈天虹都记不太起这首歌的编曲了,都过了这么久,也不能像先前这首燃向歌曲一样即兴。
黄静还撅嘴道,“哎,我还想二胡伴奏的呢!表现悲伤忧郁可是二胡的优势所在。”
潘琳娜叫她别捣乱,“巴不得安静的欣赏呢!”
他们在舞台上商量的时候,也给下面客人调整的时间,点酒的点酒,去卫生间的去卫生间。
左书琴这个主持人也尽职尽责得很,“刚刚大家听了两首秦放歌创作的日文歌,有没有想听他亲自唱的?”
台下观众也很配合,纷纷说想听。
“秦放歌对日本文化研究也颇深,可不像我们只会三两句日语,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他带给我们的日文歌,名字叫什么我也忘了,不过也不要紧,反正他唱的我也听不懂。”左书琴有点诚心的意味,在大家善意的笑声中,也没忘提醒大家,“他刚刚也跟我说了,让我们提前准备好纸巾,我猜应该是用得着的!”
左书琴这样一说,也让原本笑意盈盈的众人心头不由得一紧,提前准备好纸巾,这什么鬼意思?
而心思最为细腻敏感的林宝卿顿时想到了什么,望向舞台上的时候,眉头也不自觉的皱了起来。
秦放歌今天穿的是深色休闲装,坐在钢琴前,脸上表情看不出来什么,但她总有一种不太妙的感觉。尤其左书琴的话让她想到,莫非他又到了伤春悲秋的时候?
酒吧很快就安静了下来,舞台上的姑娘们都没下来,陈瑜珊和加奈子也没下来和大家挤一起,舞台上近距离看他弹钢琴听他唱歌最安逸不过。
果然,如林宝卿所料想的那样,他指尖轻轻滑过琴键,演奏出的音符仿佛有着说不清的落寞忧郁,只两三音符,似乎整首曲子情感色彩就已经奠定了下来。
她的心往下沉的时候,其他观众同样不好过,也马上意识到,左书琴的话并不是无的放矢。
席晚晴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她虽然看过秦放歌很多面,悲伤忧郁积极乐观,浪漫温柔,甚至是狂暴粗野,但此刻的他就那么坐钢琴前,面色沉静的演奏出几个音符来样子,却让她感觉敏感的心房瞬间被打开,让那种叫做悲伤忧郁的情绪,瞬间蔓延进去并填满其中无力驱散。
光是他在钢琴琴键上演奏出来前奏,就让人觉得抑郁心碎,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评价,他的钢琴演奏水平有世界最顶尖的水平,在普通人看来,他把野蜂飞舞弹到无人能敌的地步,就足以说明这点。行内人比如肖雨然,她看得更深刻,除了演奏技术上的高超水准外,在用琴声传达情感上,他更是做到了极致。
就像现在,哪怕是不懂钢琴的观众,也能感受到那种弥漫在酒吧客气中的凄凉悲伤。
(本章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