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批判盛宴


本站公告

    “精彩绝伦的视觉特效,紧凑有致的节奏控制,幽默风趣的台词对话,高/潮连连的情节设置……所有一切围绕清晰明确的主线故事之上,快速推进,肾上腺素的爆发让观影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仅仅只需要放松心情,投入这一场暑期盛宴!”

    “综艺”杂志的专业影评人迈克尔-卡滕巴赫(michael-kaltenbach)给出了八十五分的巨大嘉奖,不仅是分数,还有评论,都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部电影的赞赏。+,

    整个好莱坞最权威的专业杂志分为两大山脉,“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这两本杂志的观点不仅最为专业,同时也最集中地代表了业内人士的观点。每一年在颁奖季之中,两份杂志的意见往往能够代表潮流走向,他们对于圈内专业人士的影响力也是最为强大的。

    当然,除了颁奖季,暑期档之中人们也十分乐意参考这两份杂志的意见。这一次,“综艺”就给出了肯定的认可。

    在深度评论之中,“综艺”杂志表示,“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上帝之城’之中展现出了他对镜头衔接和节奏控制的天赋与才华,这一次在‘后天’之中,他则展示了对大场面调度和情绪掌控的能力。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后天’的发挥空间相对有限,施特雷洛果决地放弃了他所擅长的人文关怀挖掘,集中所有精力投入了节奏控制和全局调度之上,为观众展现了一副世界末日的宏图,将恐惧与惊慌之中的绝望通过画面渗透出来,视觉特效与剧情地完美结合,真正地为温室效应的危害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施特雷洛对于细节的挖掘和勾勒依旧可以感受到他的出色之处,在相对薄弱的剧情主线之下。对政/府的嘲讽、对少数族裔的关怀、对世界格局的暗示等等都在细节之中透露出来,幽默而睿智,这使得电影所营造的世界末日更加具有深度,也更加具有讨论价值。

    毋庸置疑地,‘后天’是一部成熟的、精彩的、令人欢愉的暑期作品。”

    可以看得出来,迈克尔对“后天”的赞扬是全方位的,最后集中体现在了八十五分的评价之上,这对于一部爆米花商业电影来说,着实是十分难得的。不过,正如同观众对“后天”的评论两极分化一样。“后天”在影评人眼中自然也没有能够逃过毁誉参半的束缚,与“综艺”针锋相对的是,“好莱坞报道者”对电影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好莱坞报道者”的专业影评人米克-拉萨勒(mick-lasalle)在评论之中表示,“甚至不要询问我们是否应该把‘后天’当做一部值得认真讨论的作品,因为它不值得,完完全全不要把它当真。”

    如此简单粗暴的评论几乎是将“后天”推向了地狱,仅仅只有二十五分的评价,是首批评论之中的最低评分。虽然乐天派会说,至少还有二十五分。但如此分数,即使是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也足以令人侧目。

    “薄弱的故事情节几乎可以说是支离破碎的,电影上半部分几乎没有任何情节可言——即使是一部灾难电影。这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风暴、风暴、风暴,视觉特效犹如龙卷风一般将所有情节搅得粉碎,电脑特效狂轰乱炸地侵犯了大屏幕长达一个小时之后,总算是出现了一些情节可言。但紧随而来的风暴、风暴、风暴又将所有故事打成了烂泥。

    一句话总结‘后天’这部电影:灾难来了,灾难走了。”

    米克几乎是毫不留情地对电影进行了全方位地批评,就连兰斯也没有能够例外。

    “‘上帝之城’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天才导演的横空出世。而‘后天’则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天才导演的陨落。这,就是好莱坞。

    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在他的处女作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控制力,成熟而睿智的调度能力令人眼前一亮;但在‘后天’这部商业电影之中,施特雷洛却沦为了劣质版的迈克尔-贝,视觉特效与狂轰乱炸的杂糅,宛若一部制作精良的音乐录影带,没有任何剧情的支撑,仅仅只是依靠调度手段将画面拍摄得花里胡哨,寻求最为单纯、最为质朴的视觉快感——而且,施特雷洛玩转爆炸的功力还远远不如迈克尔-贝。

    从才华横溢的天才导演,到拼接镜头、粗制滥造的业余导演,施特雷洛仅仅只用了一部电影的时间,还有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间隔。”

    米克的批评也无疑是全方位的,不过他也在评论的最后表示,二十五分是赠送给电脑特效制作团队的,这也是整部电影仅有的亮点。

    “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的立场鲜明、针锋相对可以说是好莱坞的独特一景,与观众的两极分化交相辉映,成为了“后天”首映仪式之后的最明显特征。事实上,这恰恰是“后天”首批评论的浓缩蓝图!

    得益于今年暑期档的特殊性,在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协力推动之下,几乎所有人都把视线聚集在了“后天”的身上,这使得电影在首映之前就已经赢得了超高关注,五月份暑期档在万众瞩目之下轰轰烈烈地闪亮登场。

    首映仪式结束之后,“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这两大山脉第一时间撰写了影评,其实就是一个最直接的写照。而显然,这不是展开专业评论的仅有两家杂志,各大报纸的各大版面都给予了积极的报道,超过两百家媒体集中轰炸,让“后天”终于一举超过了今年暑期档的话题焦点“特洛伊”,在五月第一周短暂地成为了焦点之中的焦点。

    在媒体的炙热关注之中,“后天”的首批专业影评也迎来了一个爆发的小高/潮,包括“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在内,多达十六家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影评,纷纷对这部暑期档开门迎客之作给予了关注,以最高规格的姿态拉开了暑期档战幕。

    一如爆米花商业电影的特性,“后天”在影评人们的批评声之中闪亮登场,简直就是迎来了一场批判盛宴。

    “洛杉矶时报”仅仅给出了四十分的糟糕成绩,“故事真的太愚蠢、太儿戏、太幼稚了,几乎让整个观影过程无法安定下来,只能像是患上了好动症的八岁孩子一般,根本无法抑制频繁上卫生间的冲动。”

    “旧金山纪事报”的评论也不相上下,四十分的分数搭配上可怕的评论,“很少有一部电影可以做到:如此的壮烈、如此的恢弘、如此的盛大,但却又如此的徒劳、如此的愚笨、如此的呆滞。”

    “西雅图邮报”的影评则十分有趣,“这是一部十分糟糕的电影,但却十分愉快;台词对话经常让人昏昏欲睡,却又不乏睿智幽默的段落。”五十分的评价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中立立场。

    “每日新闻报”的分数也是五十分,“就好像布什和切尼的打包一样,即使是民主党再聪明,也会输给这样‘笨拙’的组合。电影也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即使像拍出了‘上帝之城’那样的天才导演,也会拍摄出这样一部愚蠢无聊的电影,就好像是‘独立日’或者是‘绝世天劫’一般,第二周就即将会沉默的又一部暑期档‘巨作’。”

    他们不仅调侃了“后天”,还顺带调侃了一下时任的总统和副总统,着实是让人忍俊不禁。

    “美国周刊”的评论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就像所有的灾难电影一般,镜头视角总是锁定在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上,彷佛在灾难来临之际,全世界的焦点都在关注这少数的几个人一般,而其他地方大规模的死亡和逃窜都成为了陪衬。‘后天’将整部电影的重量都维系在了丹尼斯-奎德和杰克-吉伦哈尔的身上——显然,他们两个人无法承担起如此重量。

    兰斯洛特-施特雷洛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我们也期待着他能够与众不同。但可惜的是,他让我们失望了。”

    “美国周刊”的评分也仅仅只有五十五分,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后天”原本有更多更多的期待,但可惜的是,最终超高的期待还是化作了泡沫。

    其实,这也是电影上映之前所有人担心出现的状况:过度的瞩目往往会让期待值达到一个高标准,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电影上映之后达到了预期,那么将会引爆票房市场;但如果情况稍微不尽如人意,那么就将会引来雪崩。届时作品将很难寻求到一个中间值。

    现在的“后天”就是如此,在“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的对峙之后,媒体的批评之声几乎铺天盖地,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后天”的肩膀上维系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今年暑期档的特殊情况之下,“后天”更是陷入了一个毫无退路的境地。

    不过,正如“综艺”的绝对权威,他们对“后天”的赞誉显然也不是势单力薄的独木难支,恰恰相反的是,与批评声音相对应,赞扬支持的声音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甚至是远远超出预期的,将这部商业爆米花电影的能量彻底引爆!(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二更,恳求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订阅,谢谢大家!u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