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东西辉映


本站公告

    北京西山战略指挥中心6月5日14:00

    在中印边界反击战进行了10天后,今天上午10:00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会议向全国全世界实况转播。会议通过了国家主席王刚的提议,恢复对在作战指挥、训练和后勤行政管理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军官的授勋。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宣读了第一批授勋人员名单,并由王刚主席亲自为他们戴上金光闪闪的勋章和金丝镶嵌的五彩勋标。立下赫赫战功的郝志刚少将被授予一级国旗勋章,授勋的还有56集团军司令员钟惠民少将、 47集团军司令员金廷勋少将,空军李向明少校,等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士;3位击落5架敌机的被授予“空中英雄”的光荣称号。有几位被授勋的人员还在前线执行任务,将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率领慰问团去前线为他们授勋。这次会议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士气,鼓舞了在前线奋勇作战的将士。

    下午14:00就在这里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进行第二阶段反击战的决策讨论。不少人还沉浸在上午会议激起的欢欣情绪中,第一阶段的辉煌战果,也使参加会议的成员都兴高采烈,可以用士气高昂来形容。

    会议的规模大了一点,前线参战的21个作战师的师长都来了(只有驻守在锡金前沿的23 集团军的68师师长没有来,来的是副师长),4个空军师的师长以及5个后勤旅旅长。还有前指和统帅部的主要将官们。

    王刚亲自主持会议,首先为在前方战死的官兵默哀。然后由国防部长刘全政上将宣读了军委主席王刚签署的军委晋升令。李向明少校晋升为中校,…。会场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因为明天有不少一线的指挥员将返回前线指挥作战事宜,所以首先由王刚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当前的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没有受到自卫反击战的影响,今年头5个月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虽然烟酒消费继续大幅下降,由于金龙电池所推动的能源结构和运输系统的巨大变革,不但拉动了经济发展,而且连同网络计算机系统的自主高速发展,使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得以大幅度上升。再加上基本建设规模和军工生产恢复上升势头,使得实际增长(扣除2.4%的通货膨胀年率)的年率达到12.1%,十几年来首次达到二位数的增长。

    我们始终坚持这场战争是边界冲突,基本上没有影响外贸,以及外资的引进。尤其是与俄国的双边贸易额,今年前5个月已达240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可提前一年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由于反腐斗争的深入,基本上杜绝了从日本进口小汽车、家用电器设备等消费品。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通过进一步的深挖,从无人领取的巨额私人存款中,又清理出2100亿元的不明来源款项,涉案的12万4千人已作了初步处理。可以支付部分的军费开支,还可以转拨大批款项用于教育和科研。我们还通过法律手段和特殊手段从国外追回了被不法分子非法转移和侵吞的 87亿美元的外汇。

    健康的经济才是支持自卫反击战的最坚强的后盾。初步测算我们前线部队每天的战争费用是30亿元,全凭后方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反过来,我军的巨大胜利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生产热情,也坚定了反腐败的决心。

    当前自卫反击战的战场态势是:包括锡金在内的全线,全歼了印军赖以巩固占领区,并进一步侵占我国西藏的10个整编山地师,并且基本完整地接收了他们的基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大家知道1962年前,印度霸权主义的“前进政策”是通过建立据点来逐步侵占我国的领土。被我们的前辈打得粉碎。其后他们改变了手法,耗费巨资建立了10个巨大基地,部署了10个精锐的整编山地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由他们先手向我们发动进攻,将是什么景象。

    前方的将士完美地贯彻了中央的决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占了先手之利,以突然袭击的手段,向已经与巴基斯坦苦苦作战了二周的印度军队发动了猛烈攻势,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战果。最令中央满意的是这几点:

    ——我军的总体作战技能经受了实战的考验。近年了的高强度训练以及新的高性能装备取得了成效。

    ——我军伤亡之少,令人欣慰。这是指挥员指挥得当、战士的战术动作果敢、救护系统坚强有力的综合效果。

    ——在高强度的空中打击中,战损的战机和直升机的飞行员和突击队员,基本上都被营救队在各方面的协同下抢救回来了。郝志刚少将甚至策划了一次成功的营救行动,从离战线 350公里的战俘营中救回了3名被俘的飞行员,使他们很快地重返前线作战。每一位飞行员和突击队员都是用黄金堆出来的,是我军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后勤能力经受了高强度作战的考验,据初步统计,目前储备的作战物资还略微超过了开战时。在西藏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是不容易的。当然其中也有印度这个新的“运输大队长”的一份“功劳”。

    ——前线的作战部队坚决贯彻军委的战略意图,冒着我们可能会遭受较大损失的风险,保存了战区的良好的公路系统和铁路系统。现在已经证明这一招确保了印度非法移民的快速撤离。实际上对动摇印军抵抗的决心也有帮助,有助于减少我军的伤亡。

    可能有人会说我把成绩摆得太少了,我劝大家不要担心,成绩是跑不掉的,只要报上来,我一概承认。这句话,引起了与会者的一片笑声。

    接下来,王刚话锋一转:“同志们,我们千万不能陶醉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将面对一个极为困难的阶段。首先我们失去了突然性的优势,第二阶段将是中印双方军力的面对面大比拼了。印度已经决定全国总动员,把军队扩大到250万人。据我们的专家分析,这已是印度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了。说明他们准备与我们拼命了。印度在周围并无明显的敌人,可以基本上集中起来对付中、巴。我们却不能把军队全部集中去同他们作战,日本、美国、台湾,甚至越南、菲律宾都对我国虎视眈眈,我们能不管他们吗。再说在那里我们也无法展开40万以上的兵力。我们将面临人数远超过我们的敌军。而且印度的新兵培训系统据说也是很有效率的,将可就地源源补充兵员损失。

    第二,印度的经济能承受第一阶段的装备损失,以他们利用手中的外汇储备很快就能恢复到原来的装备水平。俄国将很快为他们进行补充,波诺马廖夫总统答应我不向印度提供卫星侦察的情报,也不向印度贷款;但也请我理解,俄国将在现金交易的基础上向印度出售军火。我也不能再说什么了。有情报,英法将贷款向印度提供战机、直升机、战车和导弹等装备。美国人则碍于与巴基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透过英国暗中支持印度。因此我们在战机、直升机的数量上也可能处于劣势。重型战车则根本不可能通过西藏公路的那些桥梁。

    第三,始终不变的是后勤支持的难易差距极大,随着我们的快速推进,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这些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决不能动摇我们必胜的决心。我们要学习前辈的大无畏精神,一往无前地争取最后的胜利。

    我要再次强调绝对不能轻敌。面临强敌要以更大的努力来争取下阶段的胜利。各级指挥机关都要根据这一实情制订作战计划,要层层发动,多想困难,多找对策,在总结前阶段战例的基础上,继续苦练技战术。我们仍有自己的长处:首先我们的目标是有限的,只是收复被占领土,因此印军也不可能把全部250万军队摆上战场同我们作战。我们仍可用正确的战役部署,在局部创造以多打少,以强打弱的局面。其次,我们虽然失去了战略上的先手突袭的优势,但可用灵活的战术,以先进的武器,创造战术上的突袭。

    再讲一下总的战役部署,前线来的将士明天就回前线了,要尽量多发表意见。1962年的那场自卫反击战,只打了一个月,我们就撤军了。印度人很不服气,而对于他们又回来重新占领我们的领土,我们也不服气。两个不服气,就一定要有一个了结。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打算。为此,我们在西线的西端和东线的东端要尽快打过去,打通与巴基斯坦和缅甸提供的运输线。这次我们不受什么‘传统习惯线‘‘的约束,印度人从来不遵守,我们为什么要自己束缚自己。以便把重型坦克、重型防空系统和重型工事的构件等从陆路运到前线。

    我军有个优良的传统就是不畏强敌。相信我们这一代军人一定能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建立超过前辈的功勋。”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将领们谁不想在这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场卫国战争中立下殊勋、青史留名呢。

    第二天的讨论更深入了,木牛工程局的马兴中大校也出席了会议。总的说来战局的发展并没有越出天鹰计划的框架。第二阶段的作战要点确定为:

    ——采取诱敌措施,尽速打通与缅甸和巴基斯坦的通道。

    ——在锡金不急于冲入平缓的丘陵和平原地带,在险峻的山区利用有利的地形和优良的武器性能,在防守中大量消灭印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在时机有利时一举解放锡金全境。

    ——印军对锡金久攻不下时,很可能把战争扩大到不丹。我们将根据预案,采取强硬对策。

    ——在所有收复的领土上,以及锡金王国,尽速清理印度的非法移民,以和平方式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回印度去。同时尽快地让我们的军垦人员与经过培训和考核的农民接管那些农场和牧场。绝对不能让农田荒芜。

    ——组织工作组接管好收复地区和锡金的城镇,尽速让它们发挥作用。总合起来我军就有了就地的后勤保障。

    第二阶段的作战,预定以20天的时间,收复全部失地,解放锡金全境。并把中印边界调整到更有利于坚守的位置,完全不受传统习惯线的束缚。然后建立牢固的防线,为后阶段的防御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印双方的高层都已策划了大决战的方略,双方进入了实力比拼的决战阶段。军委扩大会后,王刚留下了郝志刚和前指的空军参谋长厉志远中将,与总参的一个小组一起商讨“天龙行动计划”。

    北京西山战略指挥中心6月6日19:00

    首先由组长米定冠上校介绍了背景情况:我军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与英国谈判引进 “鹞”式垂直起降飞机,一度已接近成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合同未能签订。至今谈判和接触已有三十多年。后来英国航宇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研制的AV-8B(绰号“海鹞”II,注1),现在AV-8C(绰号“海鹞”III)(后麦道被波音公司吞并了)已经服役。性能比AV -8B(“海鹞”II)又有了提高:它的核心-推力转向式涡轮发动机的推力提高到10500公斤;最大垂直起飞重量提高到9050公斤;作战半径提高到280-1000公里;如果有365米的起飞滑跑距离,载弹量可达4300公斤,机翼上有7个武器外挂点,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最大平飞速度1200公里/小时(高空),升限15000米。它既可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可以在空中悬停,又可以作超音速飞行。对海军有很大意义,所以称它为“海鹞”。可是美国人从中作梗,引进谈判一直没有结果。印度的航空母舰装备了40多架该型战机。

    年初以来谈判有所进展,双方协议:我方按英方的要求设计了一套AV-8C用的金龙电池,借给他们做试验;英方则提供2个培训名额,让我军的飞行员体验“海鹞”的性能。对此美国人也无法阻挠。我海军航空兵的2名尖子飞行员很快地掌握了它的飞行操纵,主要是垂直起降、从悬停到前进,再从前进到悬停。对它的性能很欣赏,认为通过短距滑行起飞可以多带燃料或弹药,在结束战斗或遇到危险时可垂直降落在狭小的地域或中小型舰艇上。

    英国人则将比重为6.8的金龙电池作为机翼前缘的防颤振的配重,然后取消了发电机和原来的蓄电池,一举减重270公斤,并减少了上千个零件,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制造公司大为振奋。只是美国人还是作梗,无法成交。

    我们在长期的谈判中也摸清了不少情况,已经用重金聘请了二名离职的,参与发动机和垂直起降控制设备设计的工程师来华工作。印巴战争爆发后,巴基斯坦的情报人员居然搞到了储存了“海鹞III”发动机全套制造图纸的磁盘片,巴方向我们提供了一份复制件,要价自然不低。

    现在又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据中巴双方的情报人员的报告,美国人透过英国向印度以贷款方式提供了60架AV-8C战机,印度军方把一部分飞过“海鹞”的海军飞行员划给空军。飞机和人员都已到了印度东北地区最南端的隆莱市附近的二个相距不远的基地,正在附近的山区进行适应性飞行,还有4名英国教官和一批空军人员也参与了培训。卫星和无人驾驶侦察机的照片显示约有一个加强团的警卫部队在警卫,基地离中印边界有近600公里的距离,看来印度人小心多了。

    作为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我们已经有60名飞行员经过2位飞过AV-8C的飞行员的介绍和模拟演示,以及观看资料片,基本掌握了以常规的跑道起降方式把它飞回来的技术。

    行动计划的要点是:首先把这批飞行员秘密地运往基地的附近隐蔽起来。由特种兵部队短时间内制服警卫部队。然后把飞行员送到飞机旁,让他们驾机起飞。飞机一旦起飞升空,除了用高炮目视瞄准射击外,导弹和雷达-高炮组合系统都不能攻击它们,因为它们装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特种兵部队还要能安全撤回。难点是,这批飞行员是价值连城的飞行尖子,这次又是迄今为止距离最远的奔袭。

    王刚对着郝志刚说道:“我们出钱,美国人也不让英国人卖给我们,而印度人不化钱就得了一大批。那么只好请印度人再当一回‘‘运输大队长‘‘了。郝志刚,就看你的啦。”

    郝志刚指着刚才翻看的一大堆航摄和卫星照片说道:“我现在是有点‘‘怕‘‘了。我们的几次突袭都成功了,印度人肯定会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再要取得成功是极不容易的。这次我们的担子是太重了,这62位可是空军的尖子啊,绝对不能有闪失的。让我们一起仔细策划一下吧。”

    王刚同意这个意见:“没有绝对的把握,不作冒险。宁可化钱去买。飞行员可是我们的宝贝。”

    总参电子战部的专家把前指和各部队的电子战团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这个基地的情报相当丰富。经过一天的仔细研究,印军的布置也有漏洞,这个基地是临时由陆军的警卫部队、海军的航空兵和空军人员共同组合起来,衔接上肯定有空子可钻;正因为基地远离前线,警卫部队的警觉性就不会很高。针对这些特点,终于制订了一个周全的实施方案。

    隆莱市东郊的空军基地6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2:00

    前线虽然打得热火朝天,在这远离前线近600公里的隆莱市却是异常平静,这里地处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三国交界处,人口比较稀少,地势起伏,似乎是被印度中央政府遗忘的角落。与缅甸交界处山势更是险峻,完全可以模拟东线的山区地形,进行适应性训练。印度空军算是选对了地方。

    据医学报告,现在这个时刻是人们睡眠最深沉的时刻,也是值夜班的人最困倦的时刻。在沉沉的夜色中,中央突击师的1500名突击队员分乘20架直-14M和10架电动“黑鹰”,保护着62名飞行员和4名空勤指挥人员和10名地勤人员。有50名特种兵体形高大,英语和印地语也讲得好,就化装成印度兵,穿着印军的官兵服装,他们在收押印军俘虏的战虏营营中刻苦地模拟过印军官兵的姿态和动作,以及语言中的特点,还经过演习了。直升机上搭载着2 辆正宗的印军装甲车和4辆吉普车。它们和12架武直-12M(“短吻鳄”)和2架侦察型武直-11M组成了一支突击队。这是反击战开始以来,最为庞大、奔袭距离最远的一支突击队。它们沿着印缅边界印度一侧的那加山脉(俗称“野人山”),钻山沟,越山口直插印缅孟加拉三国交界处。然后从南方再分为二队悄无声息地来到二个基地南边的可以俯视基地的小山包上,这可是经过仔细核对航摄照片后才确定的,这二处的植物光谱从来没有变化过;而基地周围的不少地方的植被光谱都变化过,很可能被埋设了地雷。大队人马都隐蔽休息,南北相距12公里的两处各由一位中校分队长率领,在山上的隐蔽处设立了观察所。特种兵团团长吉卫铭上校在南边的那一队,负责指挥这次行动。当太阳升起时,人员和直升机全都隐蔽好了。

    在南边的那一队从观察所看下去,印军基地上人员十分忙碌。二架卡-60直升机在基地外围巡视了几圈后,就返回停机坪了,地勤人员重新为它们加注了燃油。警卫团则派出轮式装甲车在基地外圈巡逻。在停机坪上执勤的二个警卫团士兵,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二小时换一次班,有时由装甲车送换岗人员,有时由吉普车送换岗人员。当地时间10:00突击队接到前指的密码通报:截获的印军气象报告显示,基地所在地区12:00前后有一场雷雨。他们只能收听,都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上午几乎所有的AV-8C都飞了一轮,降落后立即加注燃油,看来该型战机的耗油量不小。直到11:30才平静下来,与侦察资料完全吻合。此时天上已经乌云密布,天气异常闷热,预示将有一场阵雨。

    11:45,一辆印军的吉普车载着2名已经套好雨衣的换岗士兵,向基地的大门驶去,在绕过一片小树林时,风已经大起来了,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突然发现一颗不大的树斜倒在路上,不过并未完全拦住路,他们也不想下来挪开倒树,就小心翼翼地减速沿着路边擦过倒树慢慢地绕过去,突然路边蹿出4名突击队员,4把飞刀一下子飞过大开的车窗扎进了印军的太阳穴,一名队员扑过去控制了车子,其余人把印军士兵拖下来,到了小树林深处隐藏起来。这时树丛中开出了一辆印军标志的装甲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可是4名身穿印海军少尉军服的我军突击队员,原来这是我军直升机带来的,他们跳上了吉普车,然后由装甲车在前面开路,通过基地大门的岗哨。二名执勤警卫一见后面还有一辆吉普车,正感到有点奇怪,只见车上下来了二名海军少尉,他们刚迟疑地举手行礼,立即被击倒,随即把他们塞进了岗亭,后面一辆突击队员开来的吉普车上跳下了2个伪装的印军士兵来顶岗,因为身穿雨衣,更没有人能认出假来了。

    再说装甲车向跑道疾驰,二名在跑道边停机坪上的执勤士兵快步迎了上来,因为已经开始掉雨点了。他们一进装甲车就被击倒。二名伪装成印军士兵的突击队员则身穿雨衣下车了 “执勤”了,他们立即躲到二架卡-60直升机的下面避雨去了。那辆载着4名海军军官的吉普车直奔机场的指挥塔台,因为下雨自然紧贴着门口停车,门口的警卫一看来了二位少尉,自然行了个军礼,少尉们看都不看他一眼,就上了楼。这个老兵也只好暗自叹了口气,一见车上又来了二名军官,只好又迎上前去敬礼,手还没有举到位,一发无声手枪的子弹已准确地穿透了他的心脏。一名队员迅即把他塞进了楼梯下的暗间,然后自己来“站岗”了。另一名队员早就冲了上去,上面的4名空勤指挥人员一下子就被解决了。成功地控制了指挥塔台,通过对讲机向团长发出了成功的信号。另一辆吉普车直奔英国教官住的别墅式小楼,解决了二名勤务兵之后,一下子冲进餐厅击昏了二名英国教官,迅即把他们塞进吉普车,直奔机场跑道。

    吉卫铭上校得到2个基地都已控制了塔台的信号后,立即发出总攻击的命令。3架直- 14M载着突击队员直扑机场的休息区,突击队员一下直升机就包围了飞行员集中的餐厅和休息厅,用冲锋枪和枪榴弹猛烈地扫射。那些海军和空军的飞行员全部葬身在严密的火网之中。另二架运载突击队员直扑机场的维修后勤区,制服了全部的地勤人员,迫使他们交出维修资料和工具,并打开备品备件仓库,居然发现有一个装有备用发动机的大箱子。忙碌地往直升机上装载这些宝贝。二名突击队员驾驶着一辆油罐车直奔停机坪,准备为飞机加油。

    2架运载着飞行员、地勤人员、空勤指挥人员和突击队员的直-14M则迅即降落在停机坪上,直升机刚停稳,一辆吉普车已经过来把接受过英国人培训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潘国兴少校(另一名岳尧风大尉在另一个基地),还有二名空勤指挥人员接上车后,直奔指挥塔台。地勤人员则忙着把飞行员一个个送上飞机,他们一上飞机就启动主控计算机,首先检查油量,一看油量都是满的。地勤人员马上指挥突击队员把油罐车开走。潘国兴少校询问各机的飞行员有什么问题,尽管这些飞行员从来没有进过AV-8C的机舱,但他们都是飞行尖子,事先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图表训练,对常规的操纵手柄和指示仪表很快就熟悉了,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潘国兴少校一一作了解答。塔台发出启动命令,各机先后启动了发动机。头二架开始滑向了跑道,塔台发出起飞的命令,二架AV-8C一先一后经过滑跑后顺利地升空了。塔台和地面人员发出了一片欢呼声。此时雨已经停了,飞行员依次升空,潘国兴少校驾驶了最后一架飞机同样按常规滑行升空。他们将降落在成都飞机厂的基地上。

    在机场上如此忙碌时,队长吉卫铭上校则在一架武直-15M侦察直升机,进行空中指挥。装甲车迅速驶往基地大门,以火力阻击企图进入基地的印军警卫团部队。会同武装直升机对警卫团实施猛烈打击,这些警卫团从来没有经受过这么强大的火力,根本无从负起“警卫”之责。只好向东线司令部呼救。前指早已做好准备,一得到占领了塔台的信息,立即命令东线的战机240架全部起飞,除了40架在护卫基地外,全线出击,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天空完全没有印军战机的踪迹,印军地面防空系统也遭到了全面的压制。因为这60架AV-8C是完全没有自卫能力的。

    所有的AV-8C全部升空后,吉卫铭上校发出了撤离的命令,机场上空升起了一红一绿二枚信号弹。正在忙着往直-14M上搬运物资的地勤人员和突击队员,只好放弃了那些宝贝,恋恋不舍地登机。60名飞行员自己飞走了,带来的印军装甲车和吉普车也不要了,又缴获了 4架卡-60直升机,直-14上空出来的地方塞满了从仓库里搬出来的备品备件、导弹、维修工具等等,最宝贵的当然是4名英国教官和二台备用发动机了。缴获的4架卡-60则和二架武直-11M在直-14M的四周布防,武直-12M则在前面开路,猛烈扫射印军的地面防空系统。在满天我空军战机的护卫下,庞大的直升机群运载着全部队员,其中有3名重伤员和7名轻伤员安然地回到了基地。运载了缴获物资的直-14M人员全部下来,换了驾驶员直飞成都飞机厂。

    这次突击行动又创造了一项奇迹。将会载入特种部队的教材。

    印军东北战区司令部向国防部的报告,罗列了隆莱基地的损失清单:60架AV-8C垂直起降战机,连同二台备用的发动机,以及一大批备品备件,维护资料、维修工具;还损失了4 架卡-60侦察武装直升机。损失更大的是50名精锐的海军航空兵丧命,2名重伤。32名空军飞行员丧命,8名重伤。7名地勤人员阵亡。伤亡名单上还有一大批警卫人员。最要命的是4 名英国教官也不见踪影,估计是被中国人抓去了。印国防部和政府都不敢向外界公布此事,只是秘密通知了英国航宇公司。

    英国人知道公开交涉决不会有结果,于是秘密派员赴京与中国军方交涉。

    东线反击战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重点始终是东线,第二阶段也是如此。我军以23集团军在锡金的南部顶住了印军的猛烈进攻,坚守着峡谷口。把中央突击师和结集在拉萨的46集团军全部调集到东线,展开了新一轮强攻。

    6月6日,前指命令围攻瓦弄地区印军的48集团军的部队撤除了对瓦弄守军、44师和68师的包围,制造向西增援的假象,然后就地隐蔽起来。而攻占了达旺的47集团军的140师在陆航部队的支持下,很快攻占了西山口。又与139师和独立5师分别包围了西部重镇邦迪拉和德让宗一线的印军。46集团军的137师和136师则插入这二地的南边,切断了它们与提斯浦尔的联系,包围圈中有71轻步兵师、42装甲步兵师的大部、72师的残部和141、151、152三个二级师,并对提斯浦尔构成了威胁。

    6月9日侦察卫星和“飞天”无人驾驶侦察机发现一大批坦克运输车抵达瓦弄南边印军第 7重型装甲师的驻地。不久二支特种兵分队用突击到手的印军的电脑中突入了印军的战术网络,获得了确切的信息,印军将于次日把这支拥有240辆俄制T-80U和T-90II重型坦克, 120辆2C3式改进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调往西部,准备迎头痛击南下的中国部队,以保卫提斯浦尔。

    苏班西里河大桥6月10日12:00

    凌晨5:30,印军第7装甲师的庞大运输车队,沿着布拉马普德拉河的北岸隐蔽地向西方疾驶。前后是侦察装甲车和重型装甲车开路和押后,它们全都警惕地把高射机枪指向天空,队伍的中部是24辆防空导弹发射车,处于随时准备发射的状态。在运输车上的坦克车手也警惕地把高射机枪指向天空。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在低纬度夏日的强烈阳光的暴晒下,谁也受不了。中午在过苏班西里河大桥前,车龙停了下来。布置了警戒后,进行午餐和短暂休息。坦克手们个个汗流夹背,跑到树荫下休息。

    这时,突然从公路的二边大批中国的突击队涌现出来,一边扫射一边跑步冲击,还有12 辆“电甲虫”步兵战车闪电般冲杀过来。那些疲惫不堪的印军战士如何能对抗这些138师和 144师以逸待劳的突击队员的勇猛的冲杀呢。此时从苏班西里河河谷又毫无声息地冲出了6架武直-12M,从空中扫射那些试图接近运输车的印军士兵。突击队员迅速地控制了240辆重型坦克的运输车,以及120辆152自行榴弹炮的运输车。接到信号的6架直-14M重型运输直升机运载着大批坦克车手降落在运输车旁,车手们迅速地跳入了坦克中。一看大势已去,幸存的印军四处逃散,师长夏里姆准将将也只好在卫兵的保护下逃入树林中,最后面的2辆侦察装甲车调头就逃,立即被我武装直升机击毁。一部分突击队员充当了运输车司机,大部分突击队员则近距离地追击扫射逃跑的印军,6架武装直升机则猛烈地反复扫射逃到远处的印军。能生离战场的第7师官兵肯定不超过二成,这支印军的精锐部队基本上被除名了。

    整个车队迅速调头,二辆重型装甲车把被击毁的侦察装甲车推下了公路,这支新成立的 46集团军直属装甲师,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运输车上又搭载了不少突击队员,其余的则由直-14M运载,威风凛凛地扑向察隅河北岸的萨地亚市。车队在驶过布拉马普德拉河对岸的迪布鲁希尔市时,运输车上的自行榴弹炮和装甲车向对岸的郊区农田里发射了发出巨大轰鸣声的榴弹,提醒该市的居民应该撤离了。

    瓦弄6月10日17:30

    缴获印军重型坦克的报告一到前指,向瓦弄发动总攻击的命令就下达到48集团军和空7 师。在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的支持下,早已摇摇欲坠的瓦弄防线一下子就被突破,北京时间 17:30我军收复了瓦弄,五星红旗随即在市政府的大楼上高高飘扬。这是继达旺后收复的又一重镇,此时城内已经只有很少的居民了,他们将与市政人员一起被送往印度。

    48集团军的4万将士全部沿着察隅河两岸快速向前推进,步兵战车、火力突击车和装甲运兵车打前锋,陆航部队的侦察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在上方掩护。那些印军的小据点根本不在话下,不少印军的败兵的逃跑速度还不及我军的推进速度,纷纷往公路二边的林地里跑,这些败军将由守备团来收拾。我军主力继续快速推进。他们直达察隅河向西转折处,大部分向西拐去,沿路进行部署以组成对印第37装甲步兵师、68步兵师、44师和瓦弄、格力、日嘎等各处逃出来的残余守军的包围圈。

    46集团军的138快速师陆航兵团的一部分以及坦克师与中央突击师一起围歼印第7重装甲师,夺取参加了大批的重型武器。其主力部队则由直升机和运输机运输到东线的中部,与独 6师一起横扫这一地区的印军据点。他们在凌晨夺取了3个印军的野战机场和2个直升机出击基地,还缴获了不少的燃油和弹药,运-8M、运-14M(伊尔-76)可以直接就近起降,大大地加快了部队和装备运输的速度。印军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在侵占的我国领土上大肆修建的野战机场和直升机出击基地,竟然为我军的反击带来了那么多的好处。如果我军要修建这些设施的话,仅建筑材料的运输费就是一笔难以负担的开支。接着在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持下扫清了雅鲁藏布江沿岸的印军据点。

    17:50我138师攻占了沿岸的格力市和里嘎市,在中部地区有了有力的支撑点。利用二市的小机场,46军的军部迅速地转移过来。不久137师也陆续抵达前线与138师和独6师沿雅鲁藏布江攻击南下。到萨地亚的西北部后,折向东面,于19:40与48集团军会师阿帕龙市南郊,在这二个军的陆航兵团的打击下,该市的守军根本不堪一击,立即向北逃窜。围攻的部队也向南部署部队阻截萨地亚的援军,以巩固对印军的大包围。不久夺取了印军坦克的46军的坦克师也赶到了雅鲁藏布江的西岸,与萨地亚派出的印第9重装甲师隔河对峙。到20:50 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合围圈,在察隅河和雅鲁藏布江围起来的地域内,我军包围了印军的3个师及几个城市的守军的余部,计有4万多人。这是开战以来最大的围歼战了。

    我军采取了新的电子干扰措施,在强大的干扰电磁波的作用下,我军的无线通讯也是无法进行的,于是各通讯单位都得到了一张随机确定的停止干扰的时刻表,每5分钟内有1-2 秒钟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印军是不知道哪2秒钟停止的,无法利用。我军却可以充分利用来传递信息。

    萨地亚6月11日新德里时间18:20

    今天上午印东北战区司令部紧急调动的迪布鲁格尔市的第33装甲步兵师到达了萨地亚,城防司令李德斯凯上校才放心了一点。司令部立即命令该师在第9重装甲师的火力掩护下突入包围圈,以接应那些部队突围。由于中方的电子战机和电子战直升机的强力干扰,司令部始终也无法与包围圈内的部队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系,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否收到了撤退的命令。空军也无法靠近这个包围圈,在远处的高空侦察机和侦察卫星都侦察到中方的空军和炮兵彻夜在攻击圈内自己的部队。

    在包围圈的南端、萨地亚的西北部中印二支坦克师隔河对攻,印第9重装甲师吃了大亏,原来昨天东北战区司令部把全部装备俄制主战坦克和改进型2C3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第7重装甲师派遣到提斯浦尔去增援,留下的第9师同样是220辆主战坦克,可是其中有80辆是印制的“阿琼”坦克,而配置的自行榴弹炮中有一半是2C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射程和火力比2C3差得远。再加上中方阻击部队的近程火力,从凌晨打到16:40经过11个小时的冲击,33师几乎还在原地。战区司令部极为震怒,严令他们全力突击,萨地亚守军的一个重炮团也移往前线加强了火力。

    突然西边的中方坦克师开始撤退了,榴弹炮也停止了射击。在第9师和重炮团的火力打击下,中方的阻击部队也被迫后撤。印33师终于突破了中方防线,势如破竹地攻到了阿帕龙市的南郊,这才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部队可接应了,急报司令部。

    普拉德尔中将正在犹豫之际,又得到了李德斯凯上校的急报:中方的武装直升机突然袭击城外的重炮团和部署在重装甲师后部的“阿琼”坦克,然后敌军的主战坦克一举切断了第 9重装甲师的退路。请求司令部派遣武装直升机部队来解围。这时中将才如梦初醒,知道刚才并不是敌军的坦克师没有弹药了,33师也肯定是敌军故意放进去的。他痛苦地认识到,丢失了制空权仗是多么的难打。参谋长提醒他手中已经没有太多的精锐部队了,中国人太厉害了,他们利用偷袭掌握的主动,连续歼灭我军的精锐,东线的4个整编山地师居然一个也没有撤回来,现在又有7个主力师落入了包围圈(提斯浦尔方向的战况见下文)。总部的人只知道我们人数有优势,难道都派些二级师去阻挡中国的精锐野战军吗。

    “发牢骚也没有用,立即把利多和迪格博伊的第11快速旅派去接应第33师吧。再命令李德斯凯上校无论如何派人突入包围圈,把撤退的命令送达33师。中国人的干扰太厉害了。” 中将命令道。

    然而发出求援电的何止萨地亚呢?

    提斯浦尔6月10日17:00

    这是阿萨姆邦的一大重镇,位于布拉马普德拉河的北岸,要4个渡口与南岸连接;东边是卡门河,有一座大铁桥通往东岸。它也是德让宗-邦迪拉防线的坚强后盾。当达旺失守后,邦政府派驻这里的副专员伽洛尔就十分紧张,亲自与高哈蒂的普拉德尔中将通话,要求战区司令部增派援军。中将告诉这位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在德让宗-邦迪拉一线除了这二个城市的守军外,还有42、71二个装甲步兵师,67师和151师和152师在那一带驻守,(原来增援的114师已被歼灭)并且有西山口天险可依靠。中国军队是绝对攻不过来的。总部要求东北战区全力支持在锡金的反攻呢。中将也请副专员动员市民留下,否则会动摇军心的。

    副专员要求城防司令吉尔马德准将随时向他汇报前线的战况。坏消息接踵而来:

    ——昨天傍晚西山口天险失守。据报,中国出动了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在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持下,守军只是抗击了5个小时即告不支。

    ——14:20德让宗守军告急,全城已被入侵军包围,不久通讯线路也断了。不久邦迪拉也发出了告警。

    ——16:40前线各师纷纷告急,由于山区公路险峻路段多,他们之间的陆上通道已遭入侵军陆航兵团切断。不久42师师长报告,152师的参谋长已率师部的一些官兵撤到了他们师,152师已经停止抵抗(被歼灭的代名词)。

    17:30敌军的强烈电子干扰切断了提斯浦尔与前方的无线电联络。城防司令部派出的侦察兵报告在城北40公里处已有敌军小股部队的活动,在截击城内派出的运输车队和传令兵。

    伽洛尔副专员再也坐不住了,晚饭都没有吃就赶到了吉尔马德准将的司令部。准将告诉他,战区司令部坚决不同意后撤那些部队,让他们坚守阵地以争取时间。等收复锡金后,我军将展开全线反击。叹了口气后,又说道:“可是城西虽有一个空军基地由于连遭攻击,战机已经全部撤走,短期内是不可能夺回制空权了。前线的那些部队和城内只有很少的直升机,根本无法机动大部队。只能乘夜里运些物资进去,接些伤员回城。中国人的武装直升机太厉害了,他们全面掌握了制空权。我们城防司令部虽然有127、129二个师,可都是二级师无法投入攻击,还有6个炮团和2个防空导弹和高炮团,也只能用于防御。”

    伽洛尔问道:“难道高哈蒂不知道,丢了提斯浦尔将有多严重吗?我们在布拉马普德拉河北岸将再也没有有力的支撑点了。”

    准将露出了痛苦的神色:“普拉德尔中将完全清楚这一点,刚才发来的情况通报说,我们这一线的对面是中国的一个集团军、1个精锐的海军陆战师再加1个独立师。他们不但配备了大批的武装直升机,而且其中不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电动直升机,俄国朋友忠告我们一定要正视这款‘空中坦克’。而在利多-萨地亚一线,敌军结集了2个集团军和那个可怕的中央突击师。今天中午,他们夺取了我们整整一个重装甲师的装备,本来这个精锐的第7重装甲师就是派来增援我们的。”

    副专员听到这里倒吸了一口凉气。不过他无法再与准将讨论下去了,市政府来电告诉他,前方失利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城,现在4个渡口已经挤满了准备渡河南下的民众,室内秩序趋于混乱,催他去商讨对策。他赶紧告别准将,临走时请准将组织护送兵力,强行把作战物质送到前线部队的手中,以稳定军心。

    提斯浦尔6月11日15:30

    吉尔马德准将请了伽洛尔副专员来喝下午茶,想请他通过邦政府向战区司令部施加压力,再次增援提斯浦尔。

    “阁下,我只能用坏消息来招待您了。昨夜派出的12支运输突击队,尽管有装甲车和步兵战车的护送,可是都没有到达目的地。中午得到71师派出的传令兵送来的报告,他们师已经损失了3千多人,而且左翼的151师已遭瓦解,只有很少的人撤到了他们师。67师一直也没有消息,不过这个师的战斗力很强,配备了很多的装甲车和步兵战车,应该能支持下去的。”

    副专员不以为然:“拥有坚固基地的整编山地师都给敌军逐个消灭了,他们几个师只凭野战工事又能坚持多久呢。我虽然不懂军事,不过防御不能只靠坚固的工事,我们必须夺回制空权,必须保持作战部队的机动,主动去打击敌军,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这些众所周知的道理实施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所谓“知易行难”。到现在印军也没有能夺回制空权,陆航部队也未恢复战斗力,那么凭什么去保持那些山区公路的畅通呢?如果仅以步兵和骡马来机动,那些步兵战车、装甲车、防空导弹车和榴弹炮等重装备怎么办呢?仅凭步兵和骡马能与借助直升机机动,又有武装直升机提供低空火力的敌军搏杀吗?当然准将并不想与副专员讨论这些问题。

    “阁下,我想请您去高哈蒂呼吁一下,尽快再次增援一支有突击能力的快速旅,并增强我市的防空火力。那样前线的部队才能得到真正的支持,可以坚持到大反攻了。”

    当晚,副专员就从空军基地搭乘警用直升机赶到高哈蒂求见普拉德尔中将,向他陈述了提斯浦尔的危急局面。经与参谋部商定,把战区预备队的第8快速旅和第6重装甲师投入提斯浦尔。新组建的193师在配齐了指挥官以后,也立即开赴提斯浦尔。

    22:20得到确切消息后,副专员又连夜赶回提斯浦尔,他太不放心啦。

    提斯浦尔城防司令部作战室6月12日18:00

    副专员的愿望又落空了。中午第8旅的首批陆航部队进驻西郊的空军基地,他和吉尔马德准将亲自去基地迎接率部前来的旅长吕古斯上校。下午5时许,第6重装甲师的坦克3团的第一批“阿琼”主战坦克,当着大批民众的面由渡口渡过了大河(民众对布拉马普德拉河的昵称)似乎安定了民心。

    现在由于北郊城防部队急报,“大批中国入侵军已进抵城外20公里处正在赶建工事,似乎没有发起攻击的迹象。”准将在这里召集紧急会商。副专员、127、129师师长、吕古斯旅长和先期到达的坦克3团的团长也出席了会议。墙上的大屏幕上,在城北20公里处已标上了一条红线,北方注上了敌军的标记,不过兵力不详。在东北方向原来42师、71师和67师的防区已被标上了虚线,表示情况不明。不过卫星和高空侦察机的侦察显示,那一地区仍战斗。

    “中国人终于越过了他们所谓的‘传统习惯线’,新一代的中国军人走得比他们的前辈还远。”准将的开场白给会议蒙上了阴影。

    与会者并无什么妙计。准将宣布了参谋部的方案,第6重装甲师加强北郊的防御,第8旅抓紧部署作为机动突击力量。在卡门河东岸是否部署重兵的问题上,众人有分歧。在副专员的坚持下,准将命令127师部署在河东,并建立强固的防御基地,以构成外围防御阵地。同时请求战区司令部批准让42、71、67师的余部后撤布拉马普德拉河沿岸,与127师互为犄角。

    这次准将的请求得到了普拉德尔中将的批准,中将在得到利多守军的报告后,也只好面对现实收缩战线了。利多出了什么事啦?

    利多南郊拳头山6月12日4:40

    利多在印度东北地区的东北角紧靠着险峻的那加山脉,是这一地区的重要城市和军事基地。它的东边是著名的迪格博伊油田-东北战区唯一的重要能源基地,油库中储存了大量的各种油料。利多有一条公路向西穿越那加山脉直达缅甸的北部重镇密支那,不过由于印缅关系目前处于低潮,很少有车辆在这条公路上过境运输货物。他的西郊有一个巨大的直升机基地,第33师的陆航大队和第11快速旅的陆航兵团就是以此为基地前往萨地亚增援那里的守军的,昨天下午第47师的陆航大队又陆续开进了。迪格博伊有一条输油管直通基地,为直升机提供燃油。

    在利多的南郊有一座孤立的险峻的高山,军事地图上标注着1978米,部队称之为1978高地,不过它的5个几乎并列的山峰和陡降的山谷,从利多望去就像一个捏紧的拳头,所以印军士兵与老百姓都叫它“拳头山”。它突兀在周围缓缓起伏的丘陵缓坡中,很是显眼,山中巨木林立,瀑布和溪流不少,风景很好。只是山上极少平地,又处于极边之地,当地政府并未着力开发,山中并无居民。东北战区反而将它变成了一个军事禁区,在山顶建造了远程预警雷达、气象雷达和微波通讯的转播站,所以有一条险峻的公路可以盘升到1500米的高程,然后有一条货运索道直达山顶。在前一阵的战斗中三次遭到我攻击机的猛烈打击,雷达设施已被摧毁殆尽。只是印军工程兵把柴油发电机站建在一个山洞中未遭摧毁。印军还在策划修复这个雷达基地,不过现在除了山下公路入口还有一个岗哨外,山上没有一个印军。

    前指参谋部的参谋看中了这个高地,在这凌晨时刻中央突击师的一支突击队光临这里了。他们由2架Z-14、2架WZ-10和2架侦察指挥型Z-15组成,他们在险峻的那加山脉隐蔽飞行了将近1个小时从高地的东南方登上了高地,直接降落在登山公路的最高处,发现山上确实没有人。他们早就通过印军的战术网络收集了这个高地的所有资料,并经过了模拟作战演习熟悉了拳头山的地形。这支先遣部队是1个连有150人,他们卸下了2辆“电甲虫”微型步兵战车、2辆TJ-1突击车和14门07式60无声迫击炮(注1),1架Z-14又把1个排和6门07 式电脑控制的82迫击炮(注2)送到了山顶。Z-14立即返航去接运后续部队,4架武装直升机则隐蔽在山上。

    一个小组搭乘了1辆突击车直奔山下,在接近岗哨时下车,5个人摸了过去。他们刚好碰上印军换岗,那个刚换上去的哨兵还在睡意朦胧中就被制服了,里面的4个人也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就此我军轻易地就控制了这个重要的高地,而利多的驻军还豪不知情。印军仅把他看成是一个高处的警戒站,又是在利多重镇的后方不可能想到要派重兵驻守的。经检查山上的发电站有2台4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油库里还存储着约1000吨的燃油,这可是印军后勤部门的疏忽,尽管雷达站已经有十多天不开了,但是运送燃油的部门照送不误。在黎明前又来了6架Z-14运来了6门07式双管37毫米电脑控制的自动高炮和8门6管20毫米,还有4门07式 10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和4门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以及大批的炮弹。总共有摩步团的1个加强营的兵力将要在这里坚守。这一段时间的忙碌是可想而知的,直升机只能将大炮基本就位,炮阵地的布置就要基本依靠人力和少量的牵引机械了。

    在这里要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军炮兵的现代化装备。火炮是一种最古老的武器,在大量使用各型导弹的今天它依然在常规兵器中有着巩固的地位。这是因为现代火炮具有包括发射核炮弹的能力和由此产生的较大的杀伤威力、较好的射击精度、机动性和优良的使用性能;它不受气候、地形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使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而且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可以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因此,在信息战时代,火炮同样是陆、海、空三军大量装备和广泛使用的兵器,是地面进攻和防御作战中的火力骨干。这次突击队带来的可都是炮兵的精华。

    迫击炮始终是最贴近步兵的轻型火炮,在二十世纪末有二项重要的创新引起了我国武器专家的重视。一是比利时研制出的NR8113A1式52毫米无声迫击炮,它的全重只有4.5千克,弹重0.75千克,最大射程700米。射击时只有很微弱的声音,炮口既无烟又无火光,对方很难发现射击阵地,隐蔽性相当好,适合于侦察分队和敌后作战部队使用。它是通过炮弹上的特殊装置实现消声的,而非在炮口安装消声器。此炮结构简单、新颖、效果好,它既可以发射杀伤榴弹,又可以发射照明弹和发烟弹。二是,英国人发明的炮口测速和设定定时引信的装置,原来是为了在37毫米高炮上使用的,让炮弹穿过在炮口装设的3个线圈,前二个线圈测出炮弹的实际出口速度,第3个线圈对炮弹上的电子定时器设定定时,使炮弹在敌导弹或战机前面1-3米处爆炸,炮弹中的钨质弹丸以动能摧毁目标。后来日本等国改装到自行迫击炮上,使得炮弹在接近地面的低空爆炸,大大增强了杀伤力,如果弹头内是钨质子弹丸的话可以摧毁轻装甲目标。

    装备部搞来了几门样炮,还设法秘密聘请了有关的专家来指导,终于在2007年定型生产和装备了07式60无声迫击炮和82电脑控制的迫击炮。60迫击炮的全重才6.5千克,最大射程提高到1100米,射击时声音很微弱,隐蔽性极佳。而且比NR8113A1还有进步之处,在于可以安装一个炮口测速/定时设定装置,发射空炸杀伤榴弹,此时还要配置一台“雷声”弹道计算机与该装置连接。而且所有的“雷声”都可以用网络连接起来,并与团级的指挥系统实现数据传输。有一点要明确,炮口测速/定时设定装置只是对每枚炮弹的初始差异进行校正,炮手还可以根据弹着点观察员的指令,向计算机输入修正量,进行提前或延迟爆炸的修正。 82迫击炮的全重才17千克,最大射程达9.8千米。

    我军引进俄国的钛合金加工工艺后,立即对超轻型榴弹炮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在 2007年底定型生产了07式超轻型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弹炮。这里需要作一个说明,我军在二十一世纪初,调整了野战火炮的口径系列为105毫米、155毫米和203毫米三种,实际上俄国也进行了调整,停止了原来的122、152毫米野战炮的研制,向北约的系列靠拢。原因是为了出口,研制一款新型火炮代价很高,能输出换取外汇也能收回一些研制费。而且口径的分布也比较合理些。我国除了提高新型火炮的射程、射击精度外,化了很大的力气减轻火炮的重量。07式105超轻型榴弹炮已经全面超越了英国的同类火炮(注),最大射程超过18千米,全重仅1820千克。而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也达到了美国同类的水平,全重3700千克,最大射程26千米,既可以车辆牵引,Z-15和电动“黑鹰”都可以吊运。这些火炮在前阶段的自卫反击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巨大的机动性在我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纷纷由电动直升机吊运到敌军周边的高峰上,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军炮火,摧毁敌军的工事。只是钛合金过于昂贵,加工费也高,产量很少,只能给中央突击师和快速师装备一些。这个情况到了8月份才有了根本的改善,神奇的“瓷钢”以其价廉易加工把每门超轻型炮的成本降到了三分之一,重量还进一步降低了10%。它们在这险峻的山地战中才真正大显神威。此乃后话。

    巧合的是毫不知情的利多驻军一早就组织了一支车队,有12辆卡车运载着大批的雷达器材浩浩荡荡地向这里进发,自然很顺利地通过了岗哨,艰难地攀到了1500米处的索道站下。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辛辛苦苦地送上门来当俘虏。这批器材日后对我们是很有用处的。把这30个俘虏关押好之后,官兵们又多了一项额外的工作,要把这批器材隐蔽好。整个上午官兵们没有休息,忙于构筑工事。直到下午利多的驻军才发现出了问题,在电话连系中出了漏洞。这才震惊了利多的驻军和东北战区。不过此时还有其他更大的问题摊在他们的面前呢。

    注:英国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使用的105毫米超轻型野战榴弹炮,39倍口径,最大射程17.2千米,弹丸重16.1千米,最大射速8发/分,全重1858千克,可用车辆牵引,也可用直升机吊运。主结构部件大都采用钛合金挤压成型,或者用铝合金制作。

    注: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制的155毫米超轻型野战榴弹炮,39倍口径,全重只有 3679千克,可以牵引或直升机吊运。基本部件基本以铝合金制作。

    萨地亚城防司令部6月12日新德里时间5:40

    李德斯凯上校一夜未睡,整夜激烈的战斗,北方隆隆的炮声和照亮夜空的炮火不但令他无法入睡,整个城市都乱了套。向南方的铁路和公路彻夜***辉煌,第11快速旅在赶到这里来,而市民则动用一切运输工具南下,为了疏散民众铁路当局加开了客车,连车顶上都挤满了人,那些返回隆丁的军列的空车皮正好利用来装人,利用效率倒是很高。昨天傍晚时分33 师在第9重装甲师的支持下杀入重围去接应那3个师及各城市的守军残余部队,居然一直杀到了阿帕龙的南郊。谁知根本不见一个印军,由于我军的强大干扰功率,33师的师长只能凭炮声来判断激战的方向,发现激烈的炮声远在东北方向至少20公里处,正在犹豫之际,部队的后卫爆发了猛烈的枪炮声,不久后路就被切断了。这些情况都是好不容易逃出来的传令兵报告上校的,此时已是深夜23时了。

    上校此时着急的已经不光是33师的事了,第9重装甲师为了给33师提供火力支持坦克和自行榴弹炮冲击的位置太靠前了,而当地的地形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坦克战,印军为了安全把攻击力较弱的“阿琼”坦克部署在后部。谁知突然从夜暗中杀来一支反装甲直升机群,一下子击毁了后部的30多辆“阿琼”坦克,这一下把其余坦克的退路都给堵死了。于是刚开来的第11快速旅的陆航兵团立即前来迎战,他们第一波就出动了由42架卡-52、卡-50N和卡- 60组成的混合武装直升机群,企图以压倒优势围歼我机群。在这关键时刻,上校亲临前线,以微光夜视仪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第9师的参谋长报告敌军有24架轻型直升机和卡-50,所以当11旅的机群从东西二个方向实施夹击时,上校信心很足。可是当夜视仪中突然闪现出大群敌军直升机时,上校以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很快就估算出足有70多架!他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敌军一下子以超出2:1以上的优势展开了狂猛的攻势。天空中顿时布满了导弹和炮弹轨迹组成的火网,不久就有被击中的直升机冒火和坠毁。起先上校还分不出敌我,很快他就看出了名堂,印军的直升机火光要大得多,敌军的直升机即使坠毁也几乎不冒火。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动直升机?!

    上校可不知道,由于46军借助各天鹰基地和攻占的印军前线机场,大多数已经投入了战场,我中央突击师全部腾出手来向萨地亚-利多方向突击。他们的陆航兵团借助山区的复杂地形和电动直升机的优异性能、集中运用,以优势兵力迅速地围歼印军的直升机群,打得印军毫无还手之力。

    11快速旅连忙把第二波――也是最后的24架“山猫”、ALH武装直升机全部投入。他们还没有接近战场就被夜暗中杀出的敌军第二波44架电动直升机又包围了。敌人也太狠了,简直是不留余地。就在上校的眼前11旅的陆航兵团几乎全军覆没,他能数出逃回萨地亚的直升机,连冒着烟的也算上也不超过20架。他知道战区也派不出更多的武装直升机了,战区已经彻底丢失了制空权,包括低空的制空权。可是上校很快就不能看下去了。补充好燃料和弹药的敌军主战坦克再次冲击过来截断了第9师的退路,他们以狂暴的火力向萨地亚的守军和陆续赶来的11旅突击步兵营发起攻势,迫使他们后退到重炮团火力保护的防线。上校奇怪第9 师为什么没有动静呢?

    他可不知道,在直升机大战时,中央突击师的特种兵们可比那些飞行员还忙呢。他们装扮成印军,在混乱中直插重装甲师的坦克和自行榴弹炮群,当时这些重型战车被地形分割成 7大块,特种兵一围住一块,这一块就不再有直升机和炮弹来“照顾”了。那些坦克正在为被堵在路上,无线电又遭强烈干扰而发愁呢,一见有步兵“兄弟”过来,而且周围炮火也弱了许多,于是大胆地钻出坦克来了解战况。其结果就不用说了。只费了2个多小时印军第9重装甲师的剩余的160多辆坦克和70多辆自行榴弹炮全部落入了我军的手中。好在46集团军的坦克师有很多后备的坦克手,于是这个师成了我军最为庞大的坦克师了。在前面的那部分坦克很快就把那些堵住通路的毁损的“阿琼”坦克拖走,打开了通路。

    在这黎明时分,这支坦克师集中了自行榴弹炮的远程火力猛攻萨地亚的守军,司令部里的上校和他的参谋紧张万分,他们已经对33师和第9师不抱任何希望了,虽然据卫星侦察的信息知道北方仍在进行战斗。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保住萨地亚城,上校向战区司令部报告了战况,并上报了他们的防御方案――印军居然没有一个现成的方案,也可见他们完全没有料到我军会实施追击。方案的要点是收缩防御圈,因为萨地亚只有3个步兵团、1个防空兵团和1 个重炮团,更要命的是只有野战工事!11旅自然也无法去“突击”了,居然成了机动的预备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正当他们紧张万分地准备抵御敌军的进攻时,前线的观察所报告,敌军的坦克师绕过城东,穿越察隅河向南方快速推进,在察隅河南岸与萨地亚隔河想望的当戈里市的守军也报告,敌军大批摩托化部队在直升机的掩护下快速向南方推进,重型坦克也在崎岖的山路上向南挺进。不过又有一支部队接替了坦克师与萨地亚的守军对峙,他们在城市周边的小山包部署了炮兵部队,已经开始试炮了。

    观察所的报告令他们十分不安,敌军不但有大批的105毫米榴弹炮,而且有相当数量的 155毫米炮,火力十分猛烈。昨天从北方逃出来的官兵的报告得到了证实,敌军拥有了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可以用直升机到处机动。上校立即向利多的城防司令官潘格斯准将通报了消息。

    在作出了那么大的牺牲后,印军在锡金战线究竟有什么进展呢?

    利多6月12日北京时间18:10

    潘格斯准将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人的大军会这么快地冲到他的眼皮底下,可以说他从来也没有想过会在利多同中国人打仗。昨天33师刚调往萨地亚,47装甲步兵师就从隆丁向这里调动了。由于拥有良好的铁路和公路系统,印军可以快速地调动兵员和物资(令普拉德尔中将甚至陆军参谋总部的人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国拥有那么强大的空中优势,竟然不懂得破坏对手的铁路枢纽)。利多-迪格博伊对印军太重要了,迪格博伊是印东北地区唯一的油田,是重要的能源基地;而利多的西郊有一个大型空军-直升机基地,战机均已撤离,尽管跑道已经修复了,仅供运输机使用。目前是城防司令部、出击的11快速旅和47师的陆航大队在使用这个基地。不过基地内的几个洞库中还有大批战机的备件和导弹等弹药,虽然武装直升机也可使用其中的一些型号,不过印军主要还是准备用于日后的大反击。

    谁知昨夜33师贸然冲入敌军的包围圈后,不久就杳无音讯。连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持的第 9重装甲师也被敌军的坦克师切断了退路。今天上午萨地亚城防司令的通报承认他们已被歼灭了。本来潘格斯准将对地面战很有信心,可是李德斯凯上校在电话中向他通报:“敌军的重炮火力十分惊人,潜入敌后的侦察员报告,他们亲眼看到敌军从‘黑鹰’直升机中卸下 155毫米榴弹炮,肯定是超轻型榴弹炮。我们在整编山地师基地中的轻型榴弹炮也重达5吨多,只有米-26才能搭载。请阁下注意这一情况。”

    准将这才如梦初醒,中国人如果能把155毫米榴弹炮随意用直升机吊运到各处的山头上,向下面的目标开火,那就太可怕了。该型重炮正常的射程就达25-30公里,使用底排气弹或火箭增程弹的话,射程可达35-45公里。在那些整编山地师的仓库中存有大批的这种炮弹,正好为他们所用。拥有制空权的一方只要把这些重炮吊上敌军阵地周围的高地上,可以控制很大一片地域,威力有多大啊。原来以为中国人会攻击已经三面被围的萨地亚,所以战区司令部命令第33师前往增援后,又命令第11快速旅前往增援。谁知敌军竟然不怕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以2个师的兵力直扑利多,后面还跟着一个重型坦克师呢。于今天下午16时左右一下子兵临城下。当时准将已经被1978高地的事搞得头昏脑胀了。

    准将当时刚要去餐厅午餐,一位参谋向他紧急报告了1978高地的情况。准将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只知道高地上被摧毁的雷达站正在加紧恢复,而且总参谋部运来一部俄制的新型多基地雷达,它有4个发射天线,另外有1个接收天线,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地方,依靠极为准确的基准时钟和光纤网络连接可以实施远程警戒,敌军的反辐射导弹根本不可能找到接收天线,4座发射天线可以轮流工作,也可以同时工作,只要布置一些伪装,将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参谋告诉他山上已经发现了敌情,他们送上山的雷达和技师可能都落入了敌军手中了。准将十分紧张,立即召集了紧急会议,司令部当然不会有现成的方案啦。1978高地可是在利多的背后,敌军攻击部队的前锋马上就要抵达城市的北部了,这一来岂不是成了腹背受敌了吗。参谋部立即拟订了方案,估计山上的敌军数量不会太多,仅以直升机空运装备和火力也不会太强,只是地形易收难攻。决定以一个团的兵力,并由司令部的陆航大队出动4架武装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持,向偷袭的敌军发起强攻。

    可是出乎意料,在武装直升机火力的掩护下,先是由1个连沿山北唯一的登山公路向上仰攻,他们以2辆装甲车为前锋,顺利地冲到原来的岗哨――里面空无一人。可是刚转过一个山嘴一排迫击炮弹就在队伍的上空猛烈爆炸,这些印军一听到炮弹的呼啸声就立即卧倒― ―这是标准的躲避伤亡的办法,可是这次不顶用了,那些炮弹并不像以往撞到地面才爆炸,以掀起大批的砂土。它们在5米左右的低空就爆炸了,均匀的弹片播撒下死亡。那些空中的直升机根本就找不到冒烟和发出火光的迫击炮阵地,也就无从发起攻击了。几排炮弹一炸,那二辆装甲车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了,装甲车倒是不怕这些迫击炮弹,可是不久二枚从灌木丛中飞出的反坦克火箭弹确准确地命中目标,二辆装甲车顿时成了火炬,有一辆车中的印军还算逃了出来。在队尾的上尉连长邓格尔只听到前面的爆轰声和伤员的惨呼声,等他急忙转个山嘴,眼前的景象把他惊呆了。地上满是伤亡的兵士,二辆装甲车在爆燃,只有少数生还者像是被吓傻了,趴在地上向前面瞪着大眼睛。倒是有2架直升机扑了下来,在向一处灌木丛发射火箭弹。上尉再次看到了惊人的一幕,突然从四周的山坡的灌丛中4枚拖着耀眼的火焰的防空导弹交叉飞向那2架直升机,由于距离太近,直升机又处于俯冲的状态,根本无法逃出导弹编织出来的火网。双双被击毁发动机后撞向了山谷。上尉和另2架直升机上飞行员都向团长做了报告。

    团长命令直升机不要太接近地面,然后命令第一营营长率领2个连,同时从公路和小路分路向山上推进,让他们配合直升机去营救那2架坠机的直升机上的飞行员,还是3辆装甲车插在队伍的中间,它们不停地向可疑的地点开炮,虽然不见得能击中目标,可是壮胆的作用还是有的。团里徒然有大炮可是不知道往那里开炮,仅剩的2架直升机也不能提供太多的火力支持,只能凭战士的勇猛了。他命令2营做准备,向前推进到进攻位置,以接续1营的攻击。他又派出了炮兵观察员去侦察山上敌军的炮兵阵地。可惜团长缺乏低空火力支持,一件任务也没有完成。这次迎接印军的可是轻重炮弹一起倾泻而下,2架印军直升机既想去救坠机的飞行员,又要去攻击炮兵阵地,结果在攻击炮兵阵地的时候又有1架被高射炮击中,受伤后还算勉强飞回了基地。那些进攻的印军不但遭受了炮击,还被不时从各处射来的枪榴弹、枪弹击中,损失惨重。只有不到1百人冲到了公路的末端――缆车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且他们的后路已被炮火封锁。很快被冲出来的特种兵收拾掉了。印军的炮兵并不能威胁隐藏在各隐蔽阵地的那些超轻型炮,那些迫击炮更是无声、无火光、无烟,移动又方便,弄得印军不知道我军在山上到底有多少炮了。眼看一个营在短短的2小时就消失了,团长只好命令停止进攻,请求司令部增派武装直升机了支援。

    可是潘格斯准将已无心再应付这件事了。

    原来,今天尽管不少响声巨大的榴弹不断在萨地亚-当戈里、迪布鲁格尔几个城市周围的郊区轰鸣,那只是催促居民们赶紧离开这一地区。48集团军留下143师在萨地亚市周围建立攻击阵地,并未正式展开攻城战。主力部队和46集团军的坦克师绕过萨地亚的东部扑向南边的利多市,到傍晚时分已经完全控制了利多市东郊直到印缅边界的大片地区。一直隐蔽在密支那-利多市公路中段的庞大车队,一接到指令,立即从莫高市西边的结集处出发,向利多方向高速推进。于晚间21:35越过了缅印边界那加山脉(“野人山”)的山口,很快就把 230辆90-M和T80-M(俄制T-80U的电动改进型)重型坦克,64辆155毫米电动自行榴弹炮,6个单位的重型防空导弹系统送到48军的坦克师的手中。48集团军如虎添翼,连同46军的坦克师一下子包围了利多市。东线的战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印度军方这时才如梦初醒,中国军队采用声东击西的计策,一举打通了一条极其重要的通道,把不可能通过西藏的公路系统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的重型坦克和重型火炮,绕道缅甸送到了前线部队的手中。

    印度政府当晚发表声明,指责缅甸政府背弃中立立场为中国军队提供运输通道,是对印度的挑衅行为。这一声明遭到了缅甸政府的断然驳斥,缅甸政府指出,印度并未向中国宣战,缅甸也不存在“中立”的问题。如果印度政府认为有什么东西不应该从缅甸运入印度,印度政府应该有能力制止这种行为。印度的无端指责,才是对缅甸的挑衅。声明最后警告印度政府,不要对缅甸存在野心。

    天鹰一号基地6月10日

    原来前指按夺取的先后,把原印军整编山地师的基地命名为天鹰×号基地,后来大家觉得很难记的住,于是在昨天下文把印军在我国境内构筑的8个整编山地师基地从西向东重新命名为天鹰一~八号基地。天鹰一号基地就是原印军第一整编山地师的基地,位于奇普恰普河南岸,与“传统习惯线”西边的印军边境重镇斗拴特别里奥地直线距离只有50多公里。现在是第15空降军的司令部所在地,他们与西边不远处的印军西线重镇斗拴特别里奥地的驻军对峙。我军的部署与印军的相反,基地内并无重兵驻守,里面主要是装备的维修中心――他们的技师和工人大概是基地里任务最重的,要把大批的印军装备进行适用性改造,医务中心和物资转运中心。内部的野战机场繁忙异常,大批的运输机不断起降,运入兵员、燃油和弹药,返航时运走伤员和部分战俘,现在还增加了一项任务――把附近农牧场的农牧产品运到拉萨等地,因为当地部队还消耗不掉。这里的战争物资大都是从喀什运来的,不过已经有部分从新建的和田基地供应了,那里的空运距离更近了。

    空降军肯定是我军人员素质最高、装备最精良的主力军。他们会同56集团军连续扫荡了西段边界北部地区的印度入侵军,印北部战区将他们视作心腹大患。国内的不少评论员不甚重视中印边境西段(包括中段)的战事,印军侵占的领土面积比东段的要少得多,这里的人口密度更小,离开拉萨或新疆的重要城镇也远得多。可是从印度军方的立场来看,就完全不同了。要知道这段边界离印度首都新德里最近之处只有350公里啊!不用说导弹,就是我军的406火箭炮(注)居高临下也能打到那里了。不用说苏-27,就是歼-7也能到那里去空战一番了。这就可以说明印军为什么要在那片不太大的占领地上,不惜耗费巨资构筑了5个规模巨大的整编山地师基地(其中1个在“传统习惯线”的印度一侧,驻扎着第五整编山地师)。他们近期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侵占我阿克赛钦地区的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于远期目标,那只有天晓得了,没有人能预测印度扩张主义者的野心。

    我军在西线歼灭了4个整编山地师,收复了巴里加斯等几乎全部的失地,拔除了印军入侵的大部分据点后,直迫传统习惯线。印北部战区司令部惊慌万分,赶紧调集了23、24装甲步兵师、61、63、81、87轻步兵师、第17快速旅和161、162二个二级师实施阻截,在这一地域与我军作战。本来他们完全可以得到中央战区的全力支持,虽然该地区的公路条件不如东北战区,但是战机和直升机是可以全面出击的,不像东北战区受到狭窄的“东北走廊”的限制。可是印陆军总参谋部急于收复克什米尔,将大批战机和武装直升机投入了印巴战线和克什米尔战线,最近又将仅有的机动兵力,尤其是拥有强大陆航兵团的快速旅,投入了收复锡金的战役。北部战区司令官帕利德斯中将只好依靠地面部队支撑,防空则由防空导弹和高炮部队支撑。

    注:406毫米超远程火箭炮:我国北方工业公司1999年研制成功,最远射程360公里。弹径也是世界之最,配备高爆弹、燃烧弹、钻地弹、子母弹或反装甲弹等战斗部,末端可用全球卫星定位,电视,红外线或激光作弹道修正。每枚弹的毁伤半径450米。每辆运载车载6 枚,火箭用密封箱装,运载车有自动装填系统。每6辆车为一连,还有指挥车、通讯车、弹道校正雷达组成。

    斗拴特别里奥地6月10日18:00

    这是中印边界最北端的印军军事重镇,经过四十多年的惨淡经营颇具规模。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与其说是一个城市,还不如说是一个军事基地,不过与它东南边的第一整编山地师及南边的第五整编山地师的基地相比还是略有城市的味道。他的5万多居民基本上是为驻军服务的,有酒吧、咖啡馆、影院、面包房、医院、学校等服务设施,还有些汽车、农机的修理厂和肉类加工厂等为周边农牧民服务的设施。当然有水厂、发电厂、邮政电讯局等市政设施。

    自从东南边的第一整编山地师被歼后,城防司令李费特上校一直紧张万分,因为在该市西南边的第五整编山地师有一个团被抽调去增援克什米尔战线了。在前线阻截中方进攻的 61、63和81师只能依靠野战工事实施防御,在敌军精锐部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节节败退,161师已经被歼灭。幸好战区一方面命令各部队加强防御不准撤退,还向这里增援了149 师,下午17:00在东郊已部署完毕,尽管这是一个二级师,但已补充了不少装备增强了战斗力。再加上原有的2个炮团,一个团的SA-17“灰熊”防空导弹团和1个高炮团,在险峻的山区实力也相当可观了。城南的直升机出击基地颇具规模,原来有30多架直升机,再加上南边第五师基地中的50多架直升机,这一地域的低空突击力量是相当可观的。可是连遭中方的反复空袭,以及双方的直升机大战,基地中只剩10架还有战斗力的直升机,4架至今尚未修复呢,战区也无力予以补充。

    上校出身于陆航兵团,所以前不久亲自指挥过一次直升机空战,结果至今令他心有余悸。那是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开战的初期,他调集了基地中还能作战的16架卡-52、卡- 50、卡-60和ALH武装直升机与第五师的16架武装直升机组成的机群前往增援第一整编山地师。他们还未到达第一师的基地就被敌军的优势机群拦截并围歼,敌军不但拥有48对32的数量优势,奇怪的是他们的直升机的机动性特别好(上校当时在一架震耳欲聋的卡-52上指挥作战,根本还不知道我军是无声的电动直升机)。更要命的是自己的热成象仪上根本没有对方的图象,当然依靠热寻的导引的导弹根本就不起作用,主/被动雷达寻的导弹受对方电子战直升机的强烈干扰和山体的自然干扰效率很低。结果自己人的直升机纷纷起火坠落。当他发现作战已处于劣势、燃油也将告尽时,对方却紧紧缠住不放。打到最后只有他的卡-52和另外7架卡-50、卡-60利用山区的复杂地形和高超的技巧才逃回基地。据统计他们击落了9 架敌机,不过有几架似乎是迫降的,他还亲自打下了一架无尾翼的“虎”式直升机(我WZ- 10M),可是丝毫也高兴不起来。最惨的是对方利用低空打击力量的优势把毁损直升机的飞行员都救了回去,而他的那些坠机的飞行员却几乎悉数被敌军俘获过去。幸亏基地还有后备的飞行员,否则前些天空运来的直升机就无人驾驶了。

    战况很不妙,原来增援第三整编山地师的第61装甲步兵师已被包围,并已损失了一半的兵力。昨天夜里用直升机撤回来的伤员中有该师的副参谋长,在同他的交谈中,告诉上校,前线的印军不但丢失了制空权,而且在地面作战中也处于劣势。

    李费特上校不解地说道:“中国人只是依靠偷袭才取胜的,你们师配备了不少BMP-1、-2、-3步兵战车,还有不少2C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嘛,甚至步兵班中都配了便携式导弹和火箭筒,再说你们比他们更熟悉地形,地面上你们应该很占优势的嘛。”

    “老同学,不瞒你说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中国人是不可能把这种重型装备弄过喀喇昆仑山脉的,一开战才知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了。本来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防御作战已经很困难了,敌军居然空运来大批的电动微型战车,车型小,装甲却很强固,同样装了1门30 毫米的机炮,还有4管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火力很强,机动性又无与伦比,它们成群地冲击我防御阵地,战斗力十分强大。我有机会钻进1辆损坏的微型战车中察看,这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它的左右主动轮各由1台电动机直接驱动,完全由他们神奇的金龙电池供电。由于没有油箱,又不发热,尽管外形很小,内部却可以搭载5个人。

    “可怕的是,我军配置的大都是红外寻的导弹,它们根本不去追踪这些不发热的微型战车。我还亲眼看到一辆配置了双管速射炮的微型战车居然击落了我军发射的一枚AT-5反装甲导弹。这些战车还被空投到我军防线的后背,真让人防不胜防。”那位副参谋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上校此时刚要迈步去餐厅,一位参谋送来了一份62师转发来的电文:

    “战区司令部:63师报告,我师左翼的81步兵师已被敌军歼灭,只有师长和师部的少量官兵撤到了我师阵地。我师兵员也已只剩约三分之二了。请求允许我师后撤至斗拴特别里奥地城休整。”

    上校是很欢迎他们来加强城防的的,可是司令部肯定会让他们坚守的,否则如何争取时间呢?

    楚舒勒6月11日17:50

    自从巴里加斯和4个整编山地师的基地全部“失陷”后,楚舒勒的城防司令瓦尼德准将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前线的162师已被歼灭,剩下的3个师只能依靠野战工事在坚守,隐藏在洞库内的仅有的几架武装直升机,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再也不敢出击了。只有夜里才有几架运输直升机去送些给养,接些伤病员回来。楚舒勒是中印边境西段印军最大的前进基地,为了今后夺取我阿克赛钦地区,在这里储存了大批的战备物资,在北郊有一个规模较大的野战机场,在西郊的一个山谷中有一个直升机基地颇具规模。可是遭受中方连续多次的空中打击后,战机早就撤走了,城市的空防系统已经千疮百孔。前些天用于城防的4个重炮团的阵地也多次遭受敌军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猛烈打击,为此瓦尼德准将十分不安,难道中国人要“越界”来攻击他了吗?

    尽管印军蛮横地不承认我国提出的“传统习惯线”,可是这些前线指挥官心中还是有这条线的。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一开战,瓦尼德就知道越过此线的部队是注定要遭受打击的。他虽然没有参加过上次的战争――或者叫“边境冲突”,可是他知道那些“反击”的中国军队也只是进攻到这条线就停止了,后来在大雪封山之前就撤了回去,而且还把缴获的武器也归还了。现在雨季就要到了,他们这次还会回去吗?他并不像参谋总部的那些人和媒体那么乐观,凭现有的力量要追杀过去,并“收复”阿克赛钦地区那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国的空中打击力量的估计,总部的人肯定是搞错了,从开战至今,自己的空军从来就没有掌握过制空权,而中国人的电动攻击机和电动直升机对印军的地面部队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它们优异的低空性能、强劲的火力,打得地面部队一筹莫展。原来对付这种低空目标,主要依靠红外肩射导弹和23毫米的速射炮,现在一点都不灵了,它们对23毫米机炮一点也不在乎。

    中印双方的战略轰炸机在这里有一番较量,结果也令瓦尼德准将大失所望。印方的“逆火C”理论上远比中方的H-6(那是图-16的仿制品)先进,可是数量太少,仅6架。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出动的架次就更少了。只能在远处实施防区外攻击,那些俄制导弹十分昂贵,当然只能少量使用了,还不知道是否管用。听说要从南非购买一批“猛禽”滑翔炸弹,那要便宜得多,也许能多出动些。不过中国人的H-6的打击可是实在的,那么落后的老轰炸机居然也能搞防区外精确打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那些重磅炸弹都是极为准确地击中目标,而空炸榴弹的杀伤力实在太可怕了。雷达显示它们远在战线后方的50-60公里处,受到战斗机的保护,印军战机根本冲杀不过去。由于地势太险峻,重型防空导弹难以运来,中近程防空导弹则无奈他何。它们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数量又多,投掷的弹药量相当惊人,每当关键时刻就蜂拥而来。准将知道自己的重型轰炸机可都是从俄国租来的不可能有很多的,只能叹惜。

    参谋送来的一份急报打断了司令官的思绪。23装甲步兵师发给总部的报告称他们师左翼的87轻步兵师已经被歼,只有师长和师部的部分人撤到了23师的阵地。不久23师再次急报,他们右翼的24装甲步兵师的师部也撤到了23师,不过阵地上还有一些枪炮声,可能还有一些孤立的阵地在抵抗。报告还称23师自身也损失惨重,请求总部允许他们后撤到楚舒勒休整。准将知道总部肯定是不批准的。

    如果说对这些报告瓦尼德准将还可以作个旁观者的话,那么他在20:50收到的部下的报告却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守备1团在东郊派出的一支巡逻部队失踪了,这是一支装备了侦察装甲车的侦察分队,他们出发后没有发回任何信息就无法同他们联系了。团部要求派遣武装直升机分队去营救。准将犹豫再三,才决定派遣由2架ALH护卫、1架卡-60搭载一支突击分队去出事地点侦察营救。同时命令全城各处的守备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城内加强武装警察的巡逻。

    楚舒勒也是一个军事基地式的城市,不过要比斗拴特别里奥地大得多。城内还有些居民,不过已经冷清多了,前些日子城内可是热闹非凡,在入侵我国的领土上搞农牧场的移民大批地通过这里暂时撤回印度内地去了。前些年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不少印度的无地农民到这里来谋生,开发了不少小型的农牧场。如今一开战自然是逃命要紧,不过这些移民相信等雨季一开始,中国人就会撤离这里的。

    北郊的野战机场尽管战机已经撤离,但机场仍有一批空军人员,这几天经常有受伤的战机在这里迫降,有几架经过检修又飞回后方基地去了。城防司令部派了一个连的部队了加强警卫,由于地方太大,他们有4辆装甲车用于巡逻。西郊的直升机前进基地就着山谷的地形,有二处停机坪和不少洞库,规模相当大,原来有60多架各型直升机,不过现在只有12架运输和战勤直升机、8架武装直升机了,战区司令部答应2天后再调拨几架过来。因为这个基地在后方,城防司令部前些天只是派了1个加强排来加强这里的警卫力量。准将的命令一下,各处自然要忙碌一番。不过司令部的参谋们都在关注东边的战事。

    “准将阁下,总部这样的部署,我军的损失可是太大了。各个师的联系通道都被切断,敌军正在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现在只剩下3个残缺不全的师在依靠野战工事抵御敌军的攻势,还能坚持多久呢?”参谋长潘加林上校说着说着就叹了口气。

    “明天总部将派遣6000人的援兵来补充前沿各个师的兵员。好在前面那些阵地的物资储备还是充足的。希望他们能多坚持一段时间,等到雨季开始,总部策划的大反攻就能夺回主动权了。”

    不过准将的这个如意算盘未能打响。

    天鹰一号基地6月11日23:00(为了同黎明、中午等天象配合,这里取的是新德里时间)

    15空降军军部在一阵忙碌后,就沉寂下来了。军长冯胜灵少将,参谋长符布宁大校大家都在静候前线即将传来的佳音。今夜他们的特种兵团与57集团军的特种兵团共同出击分别夺取楚舒勒的机场和直升机基地,并切断楚舒勒与后方的联系。为最终完整地夺取该市奠定基础。军委的指令指出,既然印度领导层几十年来不尊重“传统习惯线”,我们也没有必要受此线的束缚,必须把中印边界调整到有利于我军防御的位置。印军就是依仗这些基地支持入侵部队的,你们必须以有力的攻势拔掉这些侵略据点。

    中央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指战员。空降军不但是我军的一支快速反应力量,而且是空军特种兵的基地,他们的特种兵团实力非同小可,在团长杜靖上校的严格摔打下,不但个个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十分熟悉空军的作业和空军基地的布局特点,当然也能驾驶各型飞机。通过对各种情报的分析研究,参战的指战员对这个野战机场已经了如指掌。21: 00时特种兵团派出了一支强大的突击队,他们搭载4架Z-14M重型直升机、2架侦察指挥型的 Z-15,在4架WZ-10M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穿行在喀喇昆仑山脉的山谷中。他们绕道至楚舒勒的西北方向,才向机场接近,在离机场2公里的一个小山谷中降落,突击队员下机后卸下了2辆TJ-1火力突击车和2辆“电甲虫”步兵战车。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快速向机场隐蔽推进。

    在军部指挥厅墙上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楚舒勒机场的平面图,突然机场北端备件库和维修中心的边上亮起了一个红点,表示突击组已经占位成功,接着东端警卫连营房边上也亮起了红点…。10分钟后,屏幕上的红点纷纷变成了绿点,表示准备就绪。就在此时,参谋长看到另一个显示楚舒勒直升机基地的大屏幕上红点也转成了绿点,立即发出了突击的指令。原来突击队全部实施无线电沉默,就凭手中的“向导”无线网络电脑,以小于0.01秒的时间发出信息编码,向军部报告自己的位置和状态。军部发出的指令也是一串编码,这些极短时间的编码混在太空的自然干扰电波中是无法分辨的。他们当然都是依靠“飞天”无人机的转播,这样一来师部和军部可以直接掌握到每个突击小组的行动。

    经过38分钟的无声搏杀,突击队控制了整个机场,居然没有惊动城防司令部。那些网络勇士们借助机场的终端大显神威,迅速钻入了楚舒勒城防司令部的电脑系统,甚至印空军总部的电脑系统,如饥似渴地下载大量的珍贵资料。他们知道时间是不多的,印度人一旦发觉就会立即切断网络连接,甚至会输入密码来破坏这个电脑系统的,他们当然已经做好了防范措施。

    57集团军的勇士们同样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完整地夺取了直升机基地。之所以如此顺利,一是楚舒勒的守军认为这里是后方,中国军队不可能入侵到这里来的;二是这里实在是人烟稀少、地形复杂,极适合实施突击战。他们的收获实在是太丰富了。有趣的是,那4架执行侦察营救任务的直升机无功而返,在守备团让侦察兵下机后,一回基地就糊里糊涂地当了战俘。

    接到突击队成功地夺取基地的信息后,我战斗机群立即出击,在楚舒勒以西构成了一道阻截线。我军的4架Y-14重型运输机和4架Y-8运载着空降军的精锐部队和一批“电甲虫” 微型战车、105毫米、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和双管37毫米高炮等防御装备直飞楚舒勒机场降落。而57集团军的171快速师陆航兵团则由一批Z-14M重型直升机和电动“黑鹰”直升机搭载了部队和装备降落到直升机基地。而大批的Q-6和EQ-6和WZ-12、WZ-13则对楚舒勒的城防工事和炮兵阵地实施猛烈的打击。

    楚舒勒城防司令部6月12日5:30

    昨天深夜刚入睡的瓦尼德准将被猛烈的爆轰声惊醒,立即赶赴司令部。在司令部值勤的参谋长潘加林上校告诉他,北郊的守备2团报告看到大批中国的重型运输机在空军基地降落,因为那是电动飞机。司令部与机场的电讯联系已经被切断。

    “西郊的直升机基地呢?”准将赶紧问道。

    参谋长的回答再次如一盆凉水兜头浇下:“准将阁下,那里也联系不上了。我们已经紧急调动了守备3团到西郊布防,防止敌军从背后向城内突击。并已请求战区司令部尽快把23 师撤回来,还要派遣精锐部队来协助把机场和直升机基地夺回来。”

    准将命令立即征召城里的预备役军人以加强防守兵力。参谋长告诉他,已经发出了通知,不过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符合参军标准的只有2000多人,并不能解决问题。现在机场已被敌军占领,战区司令部也无法突击空运部队了。

    准将只好命令收缩防线,不再向东边作战区域派巡逻队了。现在司令部内到处是求救的电话和各处遭空袭损失的报告,参谋人员十分沮丧,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战局的变化这么快。看来中国人已经不再满足于“收复”失地了,竟然跨出了“传统习惯线”打到这里来了。

    6:00北部战区司令部指令他们立即派出精干的传令兵到23师阵地,命令他们立即撤回楚舒勒加强城防,因为无线电通讯受到了强烈的干扰。同时电告他们已经派遣第37装甲步兵师和137步兵师前来增援。

    参谋部刚松了一口气,兴奋的情绪很快又被扑灭。

    6:10一位参谋把23师派出的传令兵带到准将面前,准将见他十分的疲惫让他坐着报告,那个传令兵虽然十分不自在――他从来没有在一位将军的面前坐过,不过体力不允许他遵守条令了。他报告道,23师已经遭到严密的包围,敌军在不断地收缩包围圈。师长正在组织突围。请求基地派遣武装直升机给予火力支持。准将心中苦笑,我还不知道到那里去找武装直升机支持呢?

    准将让参谋把他带下去好好休息,并命令派遣的传令兵从他那里了解通道的情况,以便安全地把命令传送到23师。我军的强大电子干扰迫使印军倒退到使用传令兵来传递命令的地步。

    7:20派往西郊的守备3团急报,通往后方的道路已经在去直升机基地的三叉路口被敌军切断。前锋营试图打通通道时与敌军展开了激战,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敌军已经在路口周边的高地上架设了重炮。不过公路没有遭到破坏。

    准将感到不寒而栗,看来增援部队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突破敌军的阻截。可是他的手上只有4个守备团,3个残缺不全的重炮团。不但没有了陆航大队,他们的装备反而落入了敌军的手中。只能祈求大神的保佑了,但愿23师能顺利地撤回楚舒勒。

    北京国务院新闻发布会6月12日19:00

    我军的这一波攻势在全世界引起震撼,后来才知道是由察隅河东岸的142师率先从陆地越过了所谓的“传统习惯线”,(尽管有不少人短时间内早已由空中越过此线进入印度境内作战)时间是6月12日北京时间9:00时分。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已经超越了前辈。既然印度人半个多世纪来根本不承认这条“传统习惯线”,我们为什么要受它的束缚呢。我军以强大的空军和陆航兵团为前锋,展开了连续高强度的攻势作战,开战18天后,就对印度最东北角的一组城市:萨地亚、利多、廷苏基斯这个三角形地带构成了初步的包围态势。绕到利多后部的部队已经从这条“传统习惯线”南下了将近100公里。这个地区的西边就是46集团军的坦克师,虽然坦克上的印军标记还没有来得及全部涂掉呢。东端是刚装备了全部电动主战坦克和重型自行榴弹炮的48集团军的坦克师。

    西段边界,我军已经基本上收复了被占领土,并对印军的二大重镇楚舒勒和斗拴特别里奥地实施了包围和攻击。

    我军之所以能比较顺利地实施第二阶段的大反击,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军上下没有人认真研究过如何防御来自北方的进攻,似乎中国是可以任由他们摆布的国家。多年来印度侵占了我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将其中的一大部分命名为“阿鲁纳恰尔邦”,豢养了达赖叛乱集团,吞并我国的近邻锡金,肢解巴基斯坦,甚至跑到南中国海来搞军事演习,只闻中国的抗议声,丝毫不见实际行动。似乎中国只能等待他们再次肢解巴基斯坦,等待他们进一步扩展军力后去进攻西藏,以成立一个“独立”的西藏国,然后进攻新疆“收复”阿克赛钦地区。

    这次中国的反击力度远远超出了印军高层的预料,令他们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印度扩张主义者的行径早已摘走了他们“不结盟领袖”的桂冠,再次攻击巴基斯坦,占领巴基斯坦的领土,更令他们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地位。王刚看准了这一点,采取断然行动以彻底扭转我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被动地位。由于战役战术部署得当,将士用命,越战越猛,真可以用 “横扫千军如卷席”来形容。我军狂猛的攻势也震惊了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国家了。多年来国际上不少国家认为中国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搞好与美国的关系,对侵犯中国领海、岛屿和领土,对残杀我渔民的周边国家,也只能发表声明或“严正抗议”。这次的反击战让他们领悟到,中国的高层是在等待时机,时机一到,其反击力度是超乎想象的。

    我军的攻势也引起了印度舆论的混乱,如果说中国“入侵”了印度,那么原来攻占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难道就不算“入侵”了吗?经过一阵混乱后,总算由政府发言人在“强烈抗议”的照会中,将此事定性为“深入侵略”印度的领土。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他们绝对不能对中国越过“传统习惯线”作什么明确的谴责,因为印度的国策连“麦克马洪线”都不认为是印中的边界线,尽管因此他们侵占了我国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深入侵略”云云,这简直是废话,侵略难道还能分为“深入”和“浅入”吗?关键是他们不能认可我国的 “传统习惯线”的提法,一旦认可后果不堪设想,那么那些部署在“阿鲁纳恰尔邦”的印军岂不是侵略军了吗?印度的议会又怎么能把别国的领土命名为印度的邦呢?印度扩张主义者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动。西方国家的政府当然不能有什么强烈的表示啦,难道主人不急要旁观者瞎着急吗。英法美日等国政府也只能发表声明要求冲突双方克制,尽快结束冲突,之类无关痛痒的闲话而已。

    印度领导集团已经认识到不但是他们要与中国一决高下,而且中国的新一代领导层已经抛弃了被动应对的战略。印中两国将迎头相撞,“中国军队还会主动后撤”的设想简直是妄想。他们开始对同时战胜巴、中两个强敌的目标产生了动摇。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政府发言人指出,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呼吁印度领导人通过谈判来确定中印边界线,可是印度政府顽固地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五十多年来侵占着我国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而且还声称要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我军被迫发起的自卫反击战消灭和驱逐了入侵印军,为确定一条永久和平的中印边界奠定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记者提问中,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问道:“中国军队越过了贵国自己认可的‘传统习惯线’,对这种明显的侵略行径,发言人有什么解释呢?”

    发言人义正词严地回答道:“在这位日本记者的眼中‘传统习惯线’成了一条魔线。印度军队越过此线已有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啊!我并未看到你们发布一条新闻报道印度入侵了中国,而中国一越过此线就成了侵略。这倒使人想起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理论,他们称入侵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惨杀无辜民众是‘进入’。请你们从今天的事例中记住,在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面前,对中国的侵略和占领一定会付出代价的。中印两国的正式边界将在彻底清算了印度扩张主义者的侵略罪行后,由中印双方通过谈判来解决。任何企图为中印两国划定边界线的势力,都必须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为两个拥有五千年历史,加起来有将近24 亿人口的两个大国划定一条边界线。”

    发言人掷地有声的话语震撼了全世界,那些仍然侵占着中国岛屿和领海的国家,他们的领导集团要化些时间了理解这一声明中包含的信息。

    华盛顿6月13日

    华盛顿邮报刊登的美国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马斯教授的评论文章相当程度地代表了美国高层的观点。文章指出,任何国家的边界线的最终确定都是以实力作后盾的。第一次中印边境战争,并未能确定双方的边界线。当时中国领导人明确地表示,中印边界线以“传统习惯线”为基础,可以考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含义很清楚,是表示愿意让步,战后他们甚至撤到了麦克马洪线以北20公里处。但是印度还是不愿意就此确定边界。在过去的46年中,两国的国力和军力都有了惊人的增长,再次爆发的这场战争只能有二种结果。如果中国战败,那么是否能保住半个西藏,是大有疑问的。如果印度战败,那么中国决不会停留在 “传统习惯线”。中国政府发言人“清算印度侵略后,再确定边界线”的说法,表示中国高层立场的毅然转变。一旦被确定为“侵略者”必将遭受重大损失。

    印度几十年来在争议地区的投资,按最保守的估计也在500亿美元以上,这还不包括这块土地上资源的价值。印度必将竭尽全力地保卫这片土地。雨季即将来临,中国军队将经受最严峻的考验。不过,如果印度继续与巴基斯坦作战的话,那么雨季带来的好处将被彻底抵销。从这半个月来的战况看,印度显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们不可能同时战胜中巴两国。甚至美国人的“同时打赢二场局部战争”的能力也是没有经受过实际考验的。

    东京首相官邸6月13日

    日本自然是极为关心这场攻势中展示出来的中国军力。宫本首相召集了他的核心内阁和幕僚紧急会商对策。首先是防卫厅情报本部报告战争情况,本部长山野不二汇报道:

    “中印双方都严密封锁战区的消息,我们只能从侦察卫星,与盟国交流以及从印度的网络上截获来收集情报,中国的网络还无法攻入。中国军方的打击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和美国的预计。原来我们估计中国能维持一周的高强度攻势已经是超出极限了,可是他们居然维持至今已有半个月了,依然强度不减。投入的兵力计有,5个集团军,1个空降军,中央突击师,1个海军陆战师,4个边疆独立师,总兵力近30万,可以说是尽出精锐。其后勤支持能力让人吃惊。

    “对这一‘不可能事件’,中央情报局的分析是,中国军方利用突然袭击的优势夺取了制空权,还以优势的直升机战力控制了低空,并不遗余力地保持了制空权。他们反复突击印军的一、二线的空军基地、防空导弹阵地、预警雷达站等目标。有确切情报显示,开战初期印度空军在反击中也多次成功地打击了中国的前沿基地、公路系统和边境城镇,中国遭受了不少损失。但是中国空军不为所动,还是反复打击上述目标,并以空战消耗印度空军,7天后就让印空军失去了还击能力。在此条件下,地面部队一举夺取了印军苦心经营多年、耗资巨大的‘整编山地师’基地,缴获了堆积如山的战争物资。由于印中两国都采用俄制或仿俄制的装备,中国缴获的不少物资都能得到利用。而且印度人苦心经营多年的农牧场均为中方接收。可以说一进入山南地区,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就地得到食品补给。甚至拉萨的居民以及指挥和后勤系统的部队都受惠非浅。”

    “这帮印度人,他们难道不懂焦土政策吗?”通产大臣忍不住说道。

    “田川君,说来你也许不相信,印度的那个‘阿鲁纳恰尔邦’的各级行政官员都认真地向中国的军管当局搞移交手续呢。他们还期待中国人再次‘撤军归还武器’呢。”

    大厅里一片叹息声。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中国在后勤方面确实倾注了极大的力量,战区的公路上方都架设了角反射器,加之在那里活动的军车都是电动车辆,基本没有红外特征,我们和美国的卫星都难以掌握公路上的车流,更不用说印度的卫星了。中国人并不是单纯依靠拓宽和改善路面来增加运输能力,他们在公路沿线设置了大批的无线电话基站,搞了电脑辅助调度系统,大大提高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印度情报机关强调中国的战术空运能力也有了实质性的增长,并且充分利用了夺占的原印军修筑的前线机场。这一切为中国持续高强度的打击奠定了基础。

    “对那些坚固设防的整编山地师基地如此轻易的被攻陷,我们也十分不解。中央情报局截获的印军前线指挥官的一份报告也许能提供大部分的答案。这份报告称,中国已拥有超轻型远程火炮,‘黑鹰’或卡-60就能吊运155毫米榴弹炮。他们利用制空权切断各基地的联系,集中打击一个基地时,把大批火炮吊运到该基地四周的高地上。他们肯定掌握了定时空炸引信,迫击炮和榴弹炮的高爆弹都在低空中爆炸,杀伤力极大。基地的炮兵阵地、防空阵地根本无从对抗,转瞬间即被摧毁,防御部队又被炮火封锁在各自的阵地,很难大幅度机动。然后突击部队在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持下反复突击各块阵地。一个基地难道能连续经受 14个小时地狱烈火般的磨难吗?”

    会场上静寂无声,似乎无人有异议。

    “关键之处在于,印度有50%以上的兵力陷在巴基斯坦。上层也更多地关注印巴战争。印度在中国发起攻击后,仍然坚持先拿下克什米尔,往那里集中了更多的兵力,这就给了中国以可乘之机。印度高层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同时打赢二场战争。”

    “中国军队这次跨越了自己定义的‘传统习惯线’,外务省有什么对策?”宫本首相想转换一下话题。

    外务大臣铃木英夫侃侃而言:“关键还是印度自身,印度根本不敢对此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因为他们把中印边界线定义在麦克马洪线还要以北的地方。如果我们谴责中国就此侵犯了印度,那么印度已经越此界半个多世纪了,我们为什么不谴责呢?我国也不便表态支持印度定义的边界线,那根本就是一条没有法理基础,又是随心所欲的线,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我们最多呼吁双方回到开战前的位置,可是我们早就呼吁过了,根本没有作用。据美国方面通报,里达尔总统就此事已经与王刚主席通了热线电话,王刚坚持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未变,还是‘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的战役行动仅是为了改善防御态势,保障边防战士的生命,不会扩大为中印的全面战争。”

    会上诸君群情激昂,大都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分太多,印度高层的错误决策给王刚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宫本首相出来引导了:“虽然我们官方不能采取更强烈的措施,也要发表声明对中国扩大战争范围表示遗憾。要充分发动民间的舆论,继续宣传‘中国威胁论’以策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加强军备,警惕中国的扩张。其实王刚也是有得有失,他专注于中印边境战争就必定要削减海军的经费。我们在近期内也不想与中国人在陆地上较量。台湾独立的事要加紧策划,务必要让郑岁卞那帮人再次上台,让吕屯奎那个老家伙再加把劲多抓点军权。对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要加强援助,让他们能多买些战机、舰艇,在南海从侧面牵制中国。只要王刚敢动台湾,那么他的那点海军就算完了。”

    会议很快就此事拟订了行动的方略。

    高哈蒂印东北战区司令部6月13日

    丢了60架AV-8C,又丢了一个重型装甲师的全部装备,现在还丢了瓦弄,让中国军队进入了印度。此时,印军东北战区司令部一片混乱,紧急请求中央调集预警机和空军来,与中国空军争夺战区制空权,以进行地面反击战。这一请求遭到了总参谋部的斥责,指令他们动员一切力量坚守,充分发挥印军数量上的优势,用“人海战术”淹死中国人。失去了战区制空权的东线印军如何对长达650公里的边界进行防御,在司令部里从来没有作过这样的作战计划,参谋部人员只好把攻击西藏,乃至“解放”西藏的作战计划先放在一边,忙着编制防御方案了。

    首先决定调集3个主力师和4个刚补充了大量新兵的步兵师,赶紧开赴东北角地区,以坚守那几座城市。好在铁路和公路系统都未遭破坏,调动尚算顺利。在隆丁建立了东部集群的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东部的部队实施攻势防御,由战区的参谋长考尔.李奎斯少将出任集群司令官。

    这个地区内的5座城市和镇上的居民以及从北部逃过来的非法移民可吓坏了,纷纷沿公路或乘火车离开,与军队的调动的方向相反,大多数是向东,也有不少是向南的。印度的运输系统的效率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连续几天都是热闹非凡。

    东线的战事急转直下。我前指集中了46集团军、48集团军、中央突击师和独立6师的强大攻击力。以二个重型坦克师和强大的陆航兵团为前锋横扫这一印度的东北角地区,5天内全歼了印军的2个重装甲师、3个主力师,重创了另外的4个步兵师,几乎完整地接收了萨地亚、当戈里、利多、迪格博伊、廷苏吉亚和迪布鲁希尔6个城市。这些城市原来都是作为进攻中国的二线基地,储存了大批的作战物资,并有几个空军基地、培训基地和演习场地。特别是迪格博伊油田,它是印度东北地区唯一的油田,印军并没有破坏这一宝贵的资源,当然是认为我军很快会撤离这一地区。这些对我军是极为宝贵的。同时奇迹般地基本保持了这一地区的铁路和公路系统,工兵们忙着修复破损处。大批的印度人狂潮般地涌出了这一地区,不少印军的败兵也夹杂在其中逃跑,为了不干扰撤离的人流,在路旁远处监视的我军不采取措施。

    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城市的不少行政人员,包括官员都待在市政府大楼。而攻入城中的我军战士,仅在外面设立岗哨警卫,并不进入大楼。直升机很快送来了前指任命的军事管制委员会,与印度的市政当局进行了和平的行政管理权的移交。每个城市的交接工作都要认真地进行3-4天。那些官员绝对是认为最多一个月就要再次进行移交的,自然不希望把城市搞乱。我们的军管会官员则要求他们尽量动员市民们暂时离开这片战乱之地,以避免无谓的牺牲。并让电台和电视台反复播送他们的讲话,甚至动用广播车四处播送他们的讲话录音,这一招大大加快了市民们的撤离速度。

    在东线,我军经过连续12天的攻势作战,到6月18日已经基本上构成了利多以南20公里直至印缅边界,向东则在利多到雅鲁藏布江南岸的迪布鲁希尔的铁路线以南20公里建立了坚固的防线。这道东起印缅边界西至雅鲁藏布江南岸全长160多公里的防线,利用一系列的山丘地形初步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保护着密支那-利多的这条重要通道。工程兵团全力以赴地改善这条公路的通行条件,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无线电话的基站,在运行中的车队可以随时得到各种信息。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在迪布鲁希尔以西,则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在北岸我军一路向西推进已经越过了西巴霞曲。47集团军的部队在收复了邦迪拉和德让宗后,一路向南推进,在卡门河两岸直逼印度阿萨姆邦的重镇提斯浦尔。

    西线大捷

    为了确保我军的防务系统。经过充分准备,我军大部队于6月13日毅然越过了印度人根本不予尊重的传统习惯线,一举包围了印军第五整编山地师的基地和斗拴特别奥里地重镇,当时基地上只有第19山地团和临时调来协助防守的第17旅,共有近万名守军。该师的另二个山地团和师部已调往克什米尔北部山地去增援那里的部队了。我第15空降军整整3个师的兵力很快完成了攻击的部署。

    第二天,6月14日凌晨,基地周边高地上轻重火炮齐发,猛烈的炮火揭开了强攻的序幕,我第15空降军43师与56集团军的166师在空军和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经过9个小时的连续猛攻,把早已失去斗志的印度守军全歼。俘虏了6200名印军,几乎完整地接收了这一基地。失去了第5师的基地后,斗拴特别里奥地完全失去了守备的主力,至后方的通道也被切断,城里的守备团和前来增援的149师怎么能抵挡我军精锐的56集团军的167师和168快速师的联手猛攻呢。只是坚守了2天,这还是因为我军采取保护城市的方针,未向城中发射1发炮弹,才让他们没有被更早地被全歼,守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消耗殆尽,城防司令官李费特上校被迫率领残余的守军投降。这是西线我军跨出传统习惯线后的重大胜利。根据前指命令,由 56集团军驻守这一命名为“天鹰9号”的基地。第15空降军的部队则回师天鹰一号基地作为西线的机动力量。

    楚舒勒的城防司令官瓦尼德准将最惨,东边的23师没有能撤回楚舒勒,残余部队都去了中国的战俘营。战区司令部增援的第37装甲步兵师和137步兵师都没有能突破敌军的阻截,6 月13日一天准将只能眼看着敌军部署围城的部队。

    第二天在我军的四面围攻下,守军纷纷被歼。到下午准将已经是四面楚歌。我军通过机场的电话与准将直接通话,敦促他命令部队停止抵抗。指出我军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城内的平民,没有向城里发射一发炮弹。准将只得接受投降的命运。在18:00下达了停止抵抗的命令。

    实际上楚舒勒战役最激烈的部分是歼灭二个增援的步兵师。由于我军强大的无线电压制性干扰,印37师和137师没有能及时得到楚舒勒投降之事。我空降军和57集团军的陆航兵团全线出击,利用了楚舒勒直升机基地的缴获的印军直升机加快了调动,一举切断了这二个师的退路。我军出动了大批战机轮番升空,全力支持阻击部队,与印空军在这一带展开了长空激战。印北部战区急忙派遣2个主力师和2个二级师向我阻击部队发动猛攻,企图接应37、 127师回撤,这二个师自然也回师组织突围。曾司令员深知我军必须尽快歼灭包围圈中的这二个印军师,命令全部H-6集中投入这里实施高强度轰炸,包围圈内和增援的印军遭受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轰炸。楚舒勒的机场正好成为歼-7M护航机群的出击基地。我军还利用楚舒勒的直升机基地,不断起降武装直升机掩护57集团军的围歼部队向这二个师的后部发起了连续不断的猛攻。经过3天的激战,终于全歼了这二个师。我军始终把成建制地歼灭印军主力部队作为主要任务,前指一再转达中央的战略意图,那就是抓紧当前的大好时机尽量歼灭印军主力,为后阶段的战略防御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攻击部队快速地后撤到楚舒勒,全力以赴地构筑防御工事。

    再说,巴基斯坦军方根本不怕印度政府的威胁,在克什米尔的北部战线展开全力的反击,由于在中印边境一带,印度的空军受到中方的牵制难以对防御部队提供空中打击力量,而进攻的巴军则在空军打击力量的支持下频频得手。印军的西线司令官考拉尔德中将为了收缩战线,于6月13日被迫把进入巴基斯坦的印军撤回到印巴边界,把兵力抽调到克什米尔战线进行攻势防御作战。

    巴基斯坦舆论一片欢呼,举国庆祝这一胜利。军方也更有信心夺回巴占克什米尔的失地。他们也深知中国军方的行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仅仅8天的时间就完全扭转了他们极为被动的局面。

    经过充分准备,6月16日巴军在北部战线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一举推进了55公里,距原印巴停火线只有30公里了。由于印军根本难以把握奇普恰普河北岸的“天鹰9号”基地中国军队的动向,不敢调集大军正面堵截巴军,而是调集了一个重型装甲师和4个主力师的兵力企图从南边截断突出的巴基斯坦攻击部队。第二天凌晨当地时间5:00,巴空军对结集的印军实施猛烈的空中打击,中国的空军则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与前来的印度空军展开了激战,具有极大优势的我空军部队击落了11架印军战机后,迫使印军战机退出战场。地面上巴军再次展开攻势一举推进到原印巴克什米尔停火线。在北部地区形成了一条40公里宽的通道。早已作好准备的中国的运输车队一举越过了这条通道,把大批电动BMP步兵战车、120辆122毫米电动自行榴弹炮、4个团电动改进型SA-17防空导弹车和一些大型的工事的构件送到56集团军的手中。最后的45公里是由下车的步兵战车在前面开路通过的。大批的运输车辆则迅速返回巴基斯坦。巴军很清楚,只有中国军队有能力坚守收复的失地,他们才有机会夺回克什米尔的失地。为了保持更有利的态势,当夜巴军主动后撤了40公里。通过卫星侦察,印军才如梦初醒,西线的中国军队已经掌握了重型武器,他们的反击将更为困难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