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又拉又哄
利用穆子斌为自己制造舆论很重要,与宜昌的十三帮之间展开的公益捐办事处人选之争也很重要,不仅仅是赵铁公的下马威,也是因为那里面可是大大的一笔油水。所谓的公益捐,就是依附在烟土的特产税上的那个二五附加税,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可是积少成多,那一年可是有四十万元之多,要知道三年清知府,也不过就是十万雪花银呢,这个财权赵铁公当然不愿大权旁落,于是,他物色到一个当时演文明戏(现在所说的话剧)、以前唱过旦角(旧时的戏台上,都是梅兰芳一样的男扮女装)的李孟养来担任公益捐办事处主任,喜出望外的李孟养自然对赵铁公百依百顺、感恩戴德,把钱源源不断的送进赵铁公的口袋里。
赵铁公深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真谛,十分高兴的接受了那个失意的宜昌商会副会长李春澄七千元的贿赂,就强行解散了原来的商会,在选举中又打又拉,使得李春澄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新任会长;在随之开始的拆除城墙、填平南湖、平整铁路坝、修建道路和修建楼房的工程中,李春澄门下的营造厂承担了大部分工程,其中的猫腻谁都知道。
赵铁公很会拉拢人,聘请当时的宜昌县党部的整理委员黄乃安(黄埔军校学生)等人为县政府咨议,每人每月的伕马费两百元;按照省里的规定,县党部每月的经费只有五百元,赵铁公却增加到三千元,这是笼络人心;赵铁公还启用一批文人想要修县志,其用意自然是为他自己树碑立传,可是忙乎了三年,还是拿不出什么东西,就欺世盗名的把清同治三年的《东湖县志》翻印为《续修宜昌县志》,也是一个笑话。
不过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大动作,赵铁公将枪杆子抓到了自己手里,公益捐也落入自己的口袋中,上有何成浚的支持、下有当地驻军的撑腰;不仅有穆子斌的舆论鼓吹,还有县党部的坚决帮忙;不仅有李春澄这样的商家官商勾结,还有强压之下那些当地绅士无可奈何的默许,赵铁公这样一个七品县长就能在宜昌风云一时、名声极大,被评为“在宜昌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事“,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大动作中,因为抓住了当时当地的党政军、传播工具、财力、物力、人力;土绅、商人、民团,所以就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其实,拆城墙在当时来说是大势所趋,在原载于1926年《东方杂志》的一篇介绍宜昌的文章中就说:“民国后,宜昌府废,改东湖为宜昌,于通惠门外,建设商埠,中外商贾,日见云集,始成今日之宜昌。“同时指出:“宜昌城垣,筑于明洪武十二年,高二丈二尺,周八百六十三丈,东北诸面皆壕,西临大江,四周多毁坏,故有‘纸糊宜昌‘之称。此城既防市政之改造,又阻内外之交通,急宜拆卸为之便也。“
拆宜昌城墙并不是赵铁公拍脑袋所想出来的,而是时任宜昌县(今天的宜昌老城区)县长江楚清在1927年根据汉口拆城墙修大道的影响下作出的“旧有城墙,阻碍交通,亟应克日拆毁“的决策。作为继任者,赵铁公从1930年开始从宜昌各乡镇抽调大批农民义工拆城墙、挖基石、填埋护城河、修筑砖碴三合土的环城路。历时二年,就形成了由环城东路、环城北路(曾被改为向阳路),环城西路(曾被称为东风大道,也就是现在从美岸长堤到环城南路的沿江大道一段),环城南路(曾被改为民生路、工农四路)的四条路并接起来的椭园形。
感谢历朝历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宜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始终仍然忠实的将这用古城墙基改建的四条环城路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供后人温故而知新。时至今日,只要有兴趣,就可以不太费力的让那些对宜昌老城有幽古情怀、也有些对宜昌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们环绕这四条路走上一圈之后,就能够穿越时空,遥想起当年的这座古峡州城、古夷陵城、和明清时期东湖城的大致方位、形状和面积。
(举报错误和落后的章节,是您对库最大的帮助,库承诺所有的举报都会得到及时处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 返回书目 | 加入书签 | 打开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注册为本站会员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