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宜昌与葛洲坝
站在不高的镇镜山上,望着不远处鳞次栉比的的高楼大厦,望着截断长江的葛洲坝,望着烟波浩渺的东流水,脑海里总会闪现出沧海桑田这样的感叹。在葛洲坝工程降临这座城市前,宜昌仅仅只是长江边上的一座水路小城。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宜昌这个名字依然不被人所熟知,没有襄阳和荆州的历史悠久,可是就和写了那部《宜昌鬼话》的蛇从革所说的一样:在中国无论走到那里,不知道宜昌没关系,只要说起330、说起葛洲坝、说起三峡大坝,就会妇孺皆知。殊不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序曲每天19时正点播放葛洲坝的特写镜头,那就是宜昌最大的荣耀。
宜昌不少市民至今仍不愿承认葛洲坝区域是宜昌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难怪,葛洲坝集团是大型央企,在级别上属于副部级,肯定高于宜昌这样的三线城市;虽然在区域上属于西陵区的管辖,可是葛洲坝有自己的公检法司、有自己的水电燃气、有自己的通讯公司,也有自己的文教系统,连每年的元旦长跑也是单独组织,各路人马穿戴整齐、举着横幅、喊着口号、载歌载舞的跑过由石子岭路到东湖一路的东山大道和沿江大道属于自己的区域。
不得不指出的是,1949年7月,宜昌解放以后,在以宜昌县城为主设立宜昌市的时候,近郊的葛洲坝、黄草坝和西坝就属于城区的范畴,这比1951年加入的巴芒店、朱市街、五龙和土门垭、杨岔路;1952年加入的汉宜、东山村时间要早得多;比1970年以后加入的白洋、艾家、点军、沙河、伍家、花艳等乡村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在老百姓的眼里,宜昌就是宜昌、330就是330、电厂就是电厂,一座城市就奇怪的有了三个城市的并列。
宜昌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不属于武汉话、也不属于襄阳话,而是属于西南官话中的**话,这一点和因为来自天南地北、交流起来不得不形成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的葛洲坝人不同,这就是宜昌人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可是当自己在外地求学或者工作的儿女回来全都变成了满口的普通话,才知道自己是夜郎自大了;宜昌人很鄙视葛洲坝人四海为家的漂泊生活,可是随着北漂和南下的兴起,当自己的子女不得不到北上广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对葛洲坝的年青人直到现在还可以成为职二代、还有很不错的薪酬的时候难免有些羡慕嫉妒恨,这也很正常。相对于330这个庞然大物,宜昌长期以来看起来像躺在葛洲坝的边缘。
虽然三峡大坝也在宜昌,宜昌也打出了“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口号,虽然那座更大的大坝距离宜昌仅仅数十公里,但是时代变了,新的大坝和这个城市的关联度越来越低,连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三峡大坝,也是从机场直奔现场,再从现场直奔机场,连宜昌中心城区也不逗留。这和330工程的时候完全不同,那个时候,领导人不是住在葛洲坝宾馆就是桃花林饭店,在接见葛洲坝负责人的时候,也会亲切地接见一下宜昌地市的主要负责人。如今这样可以混个脸熟的机会没有了,宜昌就从政治上被边缘化了。
三峡修建的时候,改革开放了,工程技术先进了,施工条件改善了,世界最先进的机械在三峡工地比比皆是,就是运输土石方的卡车,轮子的直径都达到了2。2米,包括设备、甚至是用料都是通过专用公路从外国、外地运来的,与宜昌基本无关;330曾经用过解放军值得骄傲的第1军第1师,用过三个民兵师,单是简单劳动力洋洋洒洒就是六七万人,可是三峡最多时期,工程上马的民工也不到1万人,宜昌更多的繁荣仅仅依托于三峡大坝给邻近的三*坪和茅坪带来的大量临时性的消费人群。人们更多地只是把三峡工程挂在嘴边,但和那座大坝的关联度远远不如葛洲坝。所以,宜昌和葛洲坝区域也渐行渐远。
(举报错误和落后的章节,是您对库最大的帮助,库承诺所有的举报都会得到及时处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 返回书目 | 加入书签 | 打开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注册为本站会员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