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南京、小巷及雨花台(下)


本站公告

    南京、小巷及雨花台(下)

    经不起那几个“北京联动“的鼓吹,原来决定和他们一起在南京呆上几天,取道上海、乘海轮去广州的,可是在接待站无意中得知当天晚上就有一艘登陆艇从南京发往武汉,归心似箭的我马上决定乘那艘原本是美国人送给***打内战的登陆艇取道武汉回家。那几个和我从北京一路到南京的红卫兵也随机应变,决定当晚和我一起走,毕竟从京广线乘火车到广州还是方便得多。

    决定之后,大家根本没顾得上休息,就匆忙在小巷里吃过早点,就站在新街口那个圆形街心转盘前了。太阳是温暖的,天空是晴朗的,街道是宽敞的,风也是**的,即便是在十一月的时候,南方和北方的气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连那几个北京人也承认这一点。可是我们在选择市区行进路线的时候却争论不休:有人建议到南京大学看看革命形势,找人座谈一下;有人反驳说,只有一天的时间,不如去增长知识,目标自然是紫金山天文台;也有人说还是去游山逛水,玄武湖、中山陵,或者是那个曾经的总统府。我建议去雨花台,一是因为那是革命传统教育,二是路途较近,下午还得赶回来收拾东西准备上船。

    我的建议获得了全票通过。

    雨花台就在中华门外,是一座不太高的山岗。据说南梁初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所讲的内容十分精彩,感动了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从***背叛革命到新中国成立,雨花台成了屠杀***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英勇就义、惨遭杀害。为了缅怀先烈英灵,解放后在这里修建了这座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就成为南京一景。

    坡前有一栋庄严的建筑,那是雨花台的纪念馆,里面有革命烈士的简介,也有大量的照片、文字、资料和实物,甚至还有革命烈士戴过的铁镣手铐,穿过的血衣;那些***人“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铮铮铁骨从他们留下来的那些书信,还有国民党特务的供词中,都在向我们这些后来人证明,他们是无愧于自己的信仰和自己为之奋*的事业的,也是无愧于他们的那个党派的,更是无愧于自己的后人的,所以才会有“革命自有后来人“之说。

    沿着山坡一路上行,满目尽是郁郁葱葱的松柏,那些松柏树干直*、枝叶茂盛,阳光透过来也就带了几分肃穆和庄严的韵色,松柏不怕严寒酷暑,一年四季充满绿意就是烈士们精神的象征;那些黄土地上星星点点的小石头大多是白色的,圆圆的石头上带有一些红色的纹路,解说员告诉我们:雨花石就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不得不叫人肃然起敬。

    一路向上,道路两旁的树枝上挂着许许多多到此凭吊了革命先例各地串联师生留下的标语、挽联和诗词,在山岗的峰*有一个用黄土和片石铺成的广场,广场中央最高处就是那座直插云霄的纪念碑,碑的正面金色大字写着“雨花台烈士永垂不朽“。我们在一块面北朝南的山坡的黄土中,用捡来的雨花石组成了“雨花台烈士们的热血不会白流“的字样表示我们的崇敬,站起身来回头看,整个雨花台苍松似海、翠竹成林。

    这就是我对南京的第一次印象,仅仅只有一天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带走的就是夹在日记本里的松叶和装进黄挎包里的雨花石,本来是想珍藏的,可是这么多年过去,早就不知放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虽然在那以后,我曾经多次与南京重逢,也对那座城市有各种不同的印象,可是南京第一次给我的小巷印象、雨花台的崇敬还是终生难忘的。

    瞧瞧,不写则已,一写就是滔滔不绝,也就是因为你的那份信、那张南京的照片所引出的我对南京的回忆。就此打住。

    愿眷恋常在,我的朋友。

     (举报错误和落后的章节,是您对库最大的帮助,库承诺所有的举报都会得到及时处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 返回书目 | 加入书签 | 打开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注册为本站会员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