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又给公叔瑾造成了一点困扰。
他用手指拨弄着那些折子,轻声自语道,“东北和西北也罢了。”这些地方原本是秦怀恩和清露的势力范围来着,三年前的冬天,东北那些人为了还清霜一个清白,联合起来“万民书”的事,还历历在目。
“西南定是安平侯府出的力。”这个应该算是四皇子的势力范围了,是他乐见其成并一手促成的。
“关键是原啊,尤其是燕京附近……”那里是未来的都城,也将会形成新的政治心,可以说睿儿“抢占”了这里,意味着睿儿从今而后在朝堂举足轻重、一呼百应的政治地位。
清露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又有什么打算呢?公叔瑾的手指不由地敲打起桌案来。
然而,这样的问题,是根本不用旁人来告诉公叔瑾的,他也不会开口去问,只要略一思索能找到其的奥妙:赈灾!
睿儿去原地区赈灾三年,做任何事、用任何手段,全都没避讳公叔瑾,现在取得了这样的势力范围,又有什么可怪的呢?!
而清露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为了给睿儿以应有的保护罢了,到了现在,这些势力范围已完全为朝廷所用了!
想到这些,公叔瑾畅然而笑,不再有担心和猜忌,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喜,从心头冉冉升起,和发现安平侯府乃至潘凌峰已为四皇子和朝廷所用时的感觉,那是一样一样的!
哪怕明知道这所有一切的背后,全都脱不了清露和秦怀恩的影子,却依然如此,完全对得起清露和秦怀恩那句,“皇这人不错”的夸赞。
虽说这些报来的折子内容大同小异,到京的时差也完全是因地理位置所造成的,可这其,还是有公叔瑾想忽略都忽略不了的不同之处。
东北和西北的折子,简直是如出一辙,它们不仅统计出了今年该缴税的田产数量,还细心的核算了今后几年即将新增的田产数量,用漂亮的图表统计了出来,看得人一目了然、赏心悦目,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那可谓骇人的数量。
“王府小厮啊,希望学堂啊,果然不同凡响!”公叔瑾实心实意地夸赞道,他已从初次见识时的惊,到了现在的习惯,以至于将“清露有大才”的理念深深地刻入到了心,再也无法抹去,更重要的是,如今这些人,正在为朝廷效力,为他所用。
距清露在双岭村开办学堂,已过去了近十年,受过教育的孩子,最大的已年近三十,早已娶妻生子,他们或是远去西北在军任职,或是留在秦家村,为建设东北大粮仓添砖加瓦,还有些人,已成了秀才、举人、进士……学会了一技之长在家里种田、经商的,更是难以计数,连当年最小的睿儿和樱子,过了这个年,也有十三岁了,这不,正在为朝廷办差嘛!
而只要学堂在一天,这样的人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是清露、秦怀恩和公叔睿的势力,在朝堂正逐渐地渗透。
这难怪对四皇子是否能成事,清露的态度会那般超然,实在是做为整个朝廷的“山大王”他们是有这个底气的!
此外,在西北和东北的折子,还出现了一个让公叔瑾既熟悉又陌生的称谓:“积分田”。
公叔瑾原本以为,秦怀恩以往在西北弄出来的大量积分田,已经全部分完了,西北和东北新增的这些,爱银子的清露会全部划归到自己的名下,哪怕是十年之后,西北新建的城池交朝廷了,开荒所得的田产清露也会留下,毕竟,当初“合同”那么写的!
尤其是秦怀恩现在已经是勋贵了,有千顷的免税额度,主要是现在军的积分制,和已完全“退休”的秦怀恩没什么关系了。
却没想到,无论是东北还是西北,清露依旧在不遗余力地开荒种田,并且除了二百顷外,其他的全部算成了积分田。
要知道,这二百顷是包括双岭村、秦家村和燕京郊外庄子在内的,秦怀恩名下所有田产了,哦,对了,连公叔瑾御赐给清露的那个别院的几十亩田产,也不曾落下啊,着实不多。
对此,清露对睿儿是这么解释的,“这种田啊,真是不怎么赚银子,家里人够吃够用行了呗,若不是为了在特殊情况下,出手稳定市场,连这两百顷,我都不打算留的!”这还是秦怀恩重生的优势要消失了,对未来她要以稳妥为主,若不然,她觉得有个五、六顷合千多亩田,够过日子的也行了!
睿儿十分认同清露的观点,尤其是随着年龄渐长,他也开始开马场做生意了之后,更是对田产的出息不甚满意,想当初是因为王府的收入除了俸禄、赏赐是田产,他才怎么算怎么都觉得养不起家来着,好吧,主要是他被清露养得生活水准着实高了一些。
“姨母,不然我也把那些祖父原本赏赐给父王的祭田,交还给族里吧!”睿儿说,“别说我名下的田产已经超过了千顷,算是没超过,我留下这些田产也没什么用,我也想像师傅和姨母这样,教导我的子孙后辈,让他们自食其力!”虽然是还没影子的事,说得却十分认真。
这个说的是顺帝在位时,公叔宁诈死那段时间里的所得,而公叔家族有非常多的公共田产,叫做“祭田”,实际是整个朝廷的储备田产。
睿儿的做法让公叔瑾非常感动,主要是这个时机掌握得太好了,产生了榜样示范作用。
公叔瑾给睿儿留下了千顷免税田,俱是顺帝早年赏赐和先皇后的陪嫁,其他的则划归成了族的公共祭田,还让人将此事记录在册,想来这个功绩,以后也是有大用的。
清露和睿儿都很满意,觉得捐出去的那些田产很值得。
本书来自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