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文化源远流长,整个东亚乃至东南亚都饱受他的影响。我们日本的文化来自中国,是汉唐文化的分支,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是同源而生的。这也是为什么大日本要打造大东亚共荣的原因。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让日本取代中国成为汉唐文化的正统传人。这就是赤明计划的核心——文化大战略。”
田叶秋原的提出文化大战略的观点十分新颖,一众军官包括东条英机也津津有味的听了下去。
田叶秋原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继续道:“这块土地的人百分之九十几是汉人。汉人的称谓从汉朝便延续下来。近代几百年间却发生了两次汉统断代。那就是元朝和清朝。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但是这两个朝代加起来的三百多年却是被异族统治。
换句话来说,他们的汉唐文化流传到今天经过了无数次的融合,现在已经变得不纯净了。整个东亚,只有我们大日本帝国保持了千年的汉统文化,也只有我们日本没有被任何异族入侵,包括当年如日中天的蒙古人。”
他的一番话立即引起了一些军人的认同。当年蒙古军队两次东征日本都惨遭了失败。倒不是兵力不济,而是运气不好,两次都碰上了飓风。
这也是他们至今津津乐道的胜利战果。日本人将那场飓风称之为神风。这才有了后来的神风敢死队。
“天皇万岁!”
一众军官挥拳吼道。
田叶秋原放下了拳头,道:“只有我们日本才是汉唐文化的正统继承人。才是大东亚共荣的主人。”
松井一郎皱了皱眉,虽然他对田叶秋原的观点不怎么看好,不过也没什么反驳的理由。如果能将日本文化推广到整个东亚,这也是一件民族幸事。不过这里面大有难度,这中国人会认同这一点吗?
他忍不住开口道:“田叶君,据我说知中国人一向标榜五千年文明,对于其他的文化根本不屑一顾。你所说的只是一厢情愿吧!”
田叶秋原微微一笑,道:“松井君,我研究中国历史三十年,对历朝历代的兴衰都很清楚。要想搞明白朝代更迭,首先要明白五行更迭理论。中国国家的历史从夏朝开始,夏朝属火,水灭火,所以商朝属水。周朝暗含一个土子,五行属土,水来土掩,所以周客商。数千年间年间,五德始终,朝代更迭。到了大明朝已经归于火德。满清雄起与白山黑水间,以水德自居,水克火,所以取代了大明朝成为中原的最后的霸主。我们大日本帝国是汉唐正统,天皇陛下暗含土德,以土克水,当取代清朝成为中原的霸主。”
松井一郎呆了一呆,五德始终理论他知道,但是从来没有当回事。那都是统治阶级糊弄老百姓的迷信说法,也就是为了他们坐稳江山编造的一个谎话。
五行始德说是中国古代关于朝代更迭的一套学说,实际上都是一些糊弄人的鬼话。这跟日本天皇千古一系,神的传人都是一样的。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各诸侯战乱纷争。谁又把天皇当盘菜。二战时的日本统制派更是叫嚣将权利凌驾于天皇之上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西斯之一的东条英机,他担任首相时权利已经超过了天皇。
松井一郎冷笑道:“田叶君,你这赤明计划也不怎么高明吧!与其将希望寄托在五德始终论这等虚无缥缈的理论上。还不如一刀一枪占领中国来的实际。”
他一开始便被对手压着打,直到此时才有了反击之力。
的确,五行始德理论不过是一个神棍理论,别说是中国人就算是日本人也不会相信这鬼画符。
田叶秋原淡淡道:“如果我若是能将中国皇权正统的传国玉玺献给天皇陛下呢?传国玉玺配合五德始终论,应给有一定的说服力了吧!”
传国玉玺?
参谋部的在座的日本军官都大为动容。
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传闻传国玉玺被元顺帝带往北元,下落不明。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清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历史各朝各代十分重视传国玉玺。更把它当作一种正统身份的象征。由此可见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可惜的是传国玉玺早就失踪了。
东条英机双目一闪,道:“田叶君,你当真有把握找到传国玉玺。若是天皇陛下得到传国玉玺,那可真的是如虎添翼了。”
的确,日本若是能得到这块玉玺,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又有很重要的意义。
得传国玉玺者的天下。
(本文所有论调均是日本军官**,不代表作者观点,望读者不必认真。)
(举报错误和落后的章节,是您对库最大的帮助,库承诺所有的举报都会得到及时处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 返回书目 | 加入书签 | 打开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注册为本站会员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