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人的心思,杨士奇岂能不知,随着天下承平,越来越多的官员都来自江浙、广州、开封、南京、扬州等富裕之地,商人利用财力勾结地方,培养自已的秀才、举人、进士已达免税的目的,非但如此,许多官家族的都坐着大量的买卖,就他所知就有不少,大学士权谨公蒲善士,为养而商也,生财而有道,行货而敦义’。中了进士,担任陕西右布政史的徐节的父亲徐息也是山西的大商人‘逐盐荚之利’‘积赀巨万’”李开先的舅父是大商人。汪道昆的父亲、祖父皆为盐商兼地主。张本的祖上也是业贾起家。五成的祖父是商人兼地主。归有光先世‘皆以高赀雄乡里’。李攀龙的祖父乃是历城大贾,兼放高利贷。……邢侗家资巨万,他的祖上也是地主兼商人,收放高利贷。华亭唐默,‘父亲以贾起家,积资雄一乡’。钱一本当时说“古人仕则不稼,今人仕则并为商贾,鱼夺琐细牙侩之利,亦无所不至。除了他所知道的就这么多,不知道还不知有多少,这些人把持的商业,无论是感恩,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于商业的维护,他们的表现最为激烈,随着商家支持的官员越来越多,这种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们一方面煽动底层商人手工业者的情绪,纵容他们用暴力来抵挡阻挠矿税太监收税的行动,另一面发动一浪接一浪的舆论攻势,在野的人也好,在朝的官员也好,都纷纷摇动笔竿,竭尽全力的抹黑丑化商业税,在他们的描绘下,皇帝征收商业税简直是罪大恶极,天怒人怨,敲骨吸髓,弄的国家暗无天日。工商业被破坏殆尽。为此他们编了歌谣四处传唱,人为你跋山道海,人为你觅虎寻豹,人为你把命倾,人为你将身卖。人为你亏行损,人为你断义寡思,人为你失孝廉,人为你失忠信。人为你心烦意恼,人为你梦扰魂劳,人为你易大节,人为你伤名教。朝廷征收商业税在他们的眼里,已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弊政,非但不能收税,还要当做祖宗规矩给供奉起来,在这种风气下,商业明明蓬勃发展,商业税却一低再低,最终是肥了官员,亏了朝廷。
在这种风气下,自然没有那个官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起收商业税的事情,甚至连商业也极少有人提起,满朝武似选择了对这件事进行遗忘了,就连他这个内阁首辅也几乎忘了还可以收商业税的。
杨峥从千里之遥的苏州送来的奏折,非但告诉了满朝武,天下百姓,叫花子、买糖的这天下并非只有他们清苦的百姓是可以给朝廷赋税的,那些徽州商人、关陕商人、洞庭商人、江西商人、闽浙海商、龙游商人、武安商人他们身为大明子民同样也要赋税的,意识到这一点,这几日他们没少闹腾,不少有志之士开始上言朝廷,非但要商人上交税收,还以商人从洪武时,朝廷给了诸多惠顾的政令,使得他们的足迹遍及南北和边陲、海外,不避间关险阻,鳞次辐辏于各地市场,所贸易者包括田亩之获,布帛之需,各种器具珍玩,山海宝藏。这些商人集团都积累有相当的资本,徽州商人资本有至百万者,拥有二三十万者只能称为中贾,京城的商人的资产更是多达百万,不算晋商、闽浙海商、龙游商人等大商人,他们的资产少说也有几百万,他们的土地比百姓还多,银子比百姓多、穿的衣衫比百姓好了不止一点半点,住的就更不用说,粮食也比他们多,身为大明子民,他们非但要给朝廷税收,出的还得比百姓多一些才是?
这个呼声这几日在京城很高,六部的各大衙门没少有百姓来呼吁,弄得办公的官员不得不来内阁抱怨,对此,内阁除让六部官员着力安抚之外,再就是让着手解决这事。
对于杨峥提出征收商业税的问题,他其实并不反对,这个奏折一旦落实,真正实施下去,对于朝廷意味着什么,他们比谁都清楚,但这事儿毕竟是一件大事,先不说满朝武百官,经过我大明六十年的八股取士,如今的大明朝的官员差不多都来自各大商家,即便不是也有商家的影子,杨峥的提议一旦落实,那么意味着天下商人必须损失一部分的利益,大明虽重农抑商,可商人的地位,待遇比起前朝可要好多了,各种律法都提供了保护,其自身地位大大提高了不少,不少地方已出现了士商相混局面,江南、东南一带从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开始兼营商业,官员在朝廷各种政令上给予保护,而商人则从商业上反馈官员,相辅相成,这几年这种现象可不少,这也是为何商业税一低再低的原因所在了,如今要提高商业税,其反对的局面会是怎样,他几乎不用去想,只要闭上眼睛都能看到。
便是感受到这个压力,身为首辅的他才对这事儿没有立即展开行动,而是想先看看各方面的动静。
动静从奏折进入内阁,落入皇帝的手中,再通过朝会的形势展开后,各方面的动静就没少过,先是礼部明确表示反对,胡滢便弹劾他“变乱成法,沽名要誉”,要求给以惩治,身为胡滢多年的老友,杨士奇岂能不知道胡滢背后站着是浙商这个巨大的影子,很快其他各部都做出了相应的回应,他们不是大骂杨峥沽名要誉,不知商人疾苦,便是上个奏折,也是群体就鬼哭狼嚎,在奏疏里描绘出种种可怕情形,简直把大明的商人描绘的暗无天日,山崩地裂,仿佛杨峥就是那阎罗殿的阎王爷一般,这么做的目的,他纵横官场这么多年岂能一无所知,他们这么做无非是替商人摆脱增加税收的局面额,而恶意丑化攻击,哗众取宠的描黑污蔑罢了,虽说明知他们的所作所为,身为首辅的他,仍不敢说什么,因他还没这个勇气对抗天下的官员。
这种矛盾的想法,他倒也没隐瞒,巧妙的告知了皇帝,起初皇帝并理会,甚至连像样的一句询问都没有,让他误以为皇帝迫于群臣的压力对这件足以改变江南,或者说改变大明国库的事情采取了不予理睬的策略,这种误判让他对杨峥的奏折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甚至尚未发放给六部去执行,直到这一刻他才有些惊觉,皇帝这是在布一个局,一个足以改变江南,甚至大明户部的局面,若说先前的扶持,那是皇帝的仁慈,那么等待时机,算得上皇帝的隐忍了,如今的不予理睬,并非如自己所揣摩的那般真一眼闭只眼,而是采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从这一幅画卷足以看出皇帝此时此刻对杨峥这份奏折的看重。
宣宗添上了最后一笔,身旁站着的王振立即将刻着皇帝年号的印章送了上来,宣宗顺手接过,放在画卷的右侧,一行小楷下,用力按了下去,随后将印章拿开,看了又看,才抬头看了一眼杨士奇淡淡的道:“杨爱卿可看明白了朕的这张商业图的用意?”
杨士奇目光飞快的撇了一眼那幅画卷,犹豫着道:“回皇上的话,老臣愚钝看不明白?”
宣宗哈哈一笑道:“爱卿非是看不明白,是不想看明白吧?”
杨士奇心头一叹,道:“这种局面谁又想看明白呢?”
宣宗见杨士奇迟迟没说话,倒也不在意,将目光看向了王振,道:“王先生把你最近看到的,听到的也给杨爱卿说道说道?”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