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1705章:都是赚钱的买卖


本站公告

    杨善面色阴沉,默默听马欢说完,仍旧冷哼了声道:“宝物不少,可郑公公似少说了一件事吧,这些宝物我去哪儿了,我大明又是用多少价格收购的吧?”众人一愣,郑和面色也不好从永乐面六下西洋“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的确,一方面,非均衡贸易换来的宝物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另一方面,支撑朝贡贸易体系的下西洋活动消耗巨大,这也是他最为人话柄的原因之一了,就是西洋诸国的献礼,与贡使随带的“附进物”比较,实在是少而又少。一般来说,“附进物”往往超过进贡物品数十倍。日本有一次朝贡三千六百一十把日本刀,“附进”的刀却多达三万五千把。由于朝廷府禁止中国商人从事外贸,除了朝廷自己以朝贡贸易形式经营的外贸之外,进出口贸易几乎全被贡使及其随从垄断。为了鼓励海外各国多来朝贡,朝廷对这些所谓的“附进物”全部免征关税。既能得到丰厚的赏赐,又能通过贸易赚钱,前来进贡的国王和贡使自然趋之若骛。全免关税之外,“附进物”的贸易价格也不由市场需求决定。比如,暹罗国所贡的“碗石”,在中国是极普通的东西,朝廷也不得不给价每斤两百贯收购。在日本,一把刀仅值八百到一千文,朝廷却给价五千文。获得厚利的日本贡使便以朝贡为名大量输入刀剑,数量年年增加,总额不下二十万把,统一由国库开支收购,却又不能卖出,只能搁在礼部仓库里,如此往来,大明获得不过是好听的名声外,做的还是赔本的买卖,杨善做过礼部侍郎,与这些可是清楚无比,只是轻轻两句话儿就说到了事情的关键。众人见郑和没说话,便知杨善所说不假,顿时窃窃私语。郑和面色有些不好仍旧用温和的话儿道:“杨大人所说的问题,郑和不否认,但不免有失偏颇!“杨善哦了声,道:“是么,不知本官偏颇在何处?“郑和道:“咱家下西洋除宝物外,还购买了许多其他物品,如胡椒,在苏门答刺柯枝等国进价为一贯一百斤在我大明市价至少是二十贯一百斤,盈利二十倍有余。刚才杨大人也知道,我大明宝船有多大,咱家下西洋一行有多少只,回来一趟,光是这一船胡椒回来,获取的好处就是惊人的!“胡椒从西洋被宝船带回来后,就大受欢迎,不仅仅是皇宫,就是寻常百姓,对这西洋之物也十分喜爱,寻常饮食之中,少不了这一记调味料,一时让这胡椒是十分紧俏的商品,加上中原种植少,私人贸易的价格上与宝船带回来的价格有天壤之别,一时之间胡椒敌对价格几倍,十几倍的丈!成了大明比瓷器还要紧俏的商品。所以郑和这番话儿一出,倒也没人反对,就是杨善也沉默不语。郑和继续道:“苏门答刺国胡椒每官秤一百斤值银一两柯枝国胡椒官秤四百斤值银五两古里国胡椒每四百斤值金两百分,但被运到中国后,则以每斤五—二十两的价格卖出。胡椒有五百倍——两千倍的利润,咱家六次下西洋,带回了多少的胡椒,没有也一万吨,也有一千顿,这一千吨胡椒就可以获得一千——四千万两利润。郑和又道:“还有苏木,自从西洋运回后,价格就一直在往上涨,永乐年间苏木价值三钱银子(布一匹折苏木一斤,布一匹折银三钱),宣德年间则价值50贯钞,一咱家船队庞大的规模,这些年,运回的苏木,最最保守估计也在6万吨以上),即使仅以十之一二的吨位装苏木,也至少价值数千万白银,杨大人还说西洋之行是赔本的买卖么?“杨善脸色有些难虽不想承认,但事实在面前,容不得他不承认。苏木胡椒淡淡价格如何,旁人不知,他可知道一清二楚,当时以布一匹折银三钱,绢一匹当银六钱;而对文武官员和军士折俸时:绢一匹折胡椒一斤,布一匹折苏木一斤,绢一匹折苏木一斤六两,胡椒四两;布一匹折苏木一斤,胡椒三两。古代十六两位一斤,绢一匹值银6钱,折胡椒一斤,说明一斤胡椒的市价应不低于6钱银,又绢一匹折苏木一斤六两,胡椒四两,四匹绢才换一斤胡椒,那么一斤胡椒的实际价值应在2。4两银之上。所以郑和说胡椒苏木有盈利,并非空话。事实上,这一点即便是后来以胡椒苏木发放俸禄不仅有文武百官,还有大量的军士,如果以胡椒苏木折俸是克扣行为,那么皇帝几乎将所有人(文官武将军士)全部得罪,会引发政治动荡,尤其是军士,可是会兵变的(克扣军俸兵变这种事在明末经常发生),朱棣和后来的皇帝那么傻?没有起码的政治常识?被克扣的文武百官和军士也那么傻,居然没人闹事?所以无论从皇帝的智商和后来的情况胡椒苏木折俸克扣俸禄是不存在的,相反,以胡椒苏木折俸变相提高了所有人的俸禄。场上众人多是年青一代的官儿,他们与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亲自经历过,多是道听途说,所以这其中的猫猫,并不清楚,此时听郑和一一道来,才知道下西洋的盈利竟这么大。郑和见没人在反驳,继续说道:“我大明青花白瓷盘每个五百贯,碗每个三百贯,瓶每个五百贯,酒海每个一千五百贯。豆青瓷盘每个一百五十贯,碗每个一百贯,瓶每个一百五十贯”。咱家自永乐三年下西洋,前前后后共六次之多,宝船所带的瓷器可不少,以最便宜的豆青瓷碗举例,一万只都青瓷碗也不过一吨多,可以赚回一百万贯!咱家庞大的船队只要带有一百吨瓷器压仓,就可以赚到不下几千万贯的利润,实际上我们的宝船有多大,有多少,能装多少瓷器,这些瓷器又可以赚回多少钱,诸位大人比咱家更清楚,还别说,咱家输入中国之货物凡一百八十五种,其中香料二十九种珍宝二十三种药材二十二种五金一十七种布帛五十一种动物二十一种颜料8种食品3种木材三种杂品八种,实际利润如何?相信不用咱家多说,你们也能算得出来?“郑和一番话有理有据,根本不容辩驳,杨善纵然有心反驳,也找不到反驳的话儿,陈山,对方同样摇了摇头,沉默不语。这次反对下西洋的以陈山杨善为首,众人见他二人闭口不言,更不敢说什么,整个大殿变得沉默了不少。眼如此大好,朱瞻基甚至高兴,点了点头道:“自永乐改元,谴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矣裕。朕往日不知,今日才知,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着实让朕羡慕,朕决意重下西洋……?“郑和王景弘马欢大喜,正要谢恩,忽听得一个声音,道:“皇上,微臣还有话要说?“众人循声望去,就见杨峥走出了班列,望着龙椅的方向,大声道。众人不知他要说什么,出于好奇,倒也没人理会。朱瞻基见群臣无人反对下西洋,心头正欢喜,又得知下西洋所获利润巨大,越发觉得杨峥开海禁,下西洋的提议做得极好,听他有话要说,点了点头道:“杨爱卿不必多礼,有话直说便是?“杨峥点了点头道:“微臣想了想,觉得这西洋之行,还还是有些问题的?“此话一处,众人微微一愣,就是高高在上的朱瞻基也不由得呆了一下,这开海禁,下西洋的举措是杨峥亲自提出的,也就是说杨峥是支持下西洋的,眼群枪舌战,才将局面打开,群臣被迫答应了开海禁,下西洋,却不想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身为这件事的发起人,竟表示反对,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了。陈山杨善两人相识一望,各自脸上露出了喜色,他二人正愁找不到话儿来反驳皇上下西洋,没想到杨峥忽然反对,这可算是峰回路转,登时大喜过望,杨善早已忘记了先前的不越快,一脸笑容的道:“不知杨大人所说的问题是什么,我等好奇的很,很想听一听!“其他官儿纷纷表示同意。杨峥微微一笑,迎上朱瞻基的惊疑的目光道:“皇上,微臣只是觉得,下西洋固然能使我大明威名远播,四夷宾服,可利润上若能在精细些,会更好一些?”其他官儿本以为杨峥会倒向自己这边,可一听这话儿,顿时大失所望,没少人小声嘀咕,喝骂。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