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里随便一处房舍,一方池塘,一间凉亭,都有与之相关的人文典故。比如宁崎步入的这间教室,便是一百多年前王阳明讲学的地方。
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长期延续下来的文化传承,海汉要想让这里的教学方向和方式都作出彻底的改变,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稍后,宁崎便在明道堂外,向在场的书院师生发表了讲话。
“万松书院是杭州地区最好的书院之一,在过去几百年间,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栋梁之才。我希望这样的传统能够延续下去,今后能有更多出自万松书院的人才为国效力。”
“但如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国家所需的人才也跟以前不太一样。书院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该学以致用,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
“过去书院讲授的孔孟儒学、阳明心学、程朱理学,都是契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创立的学说。而我国的立国学说,各位可能也听说过,就是海汉科学!我国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也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如今国家所需的人才,必须对科学有所了解。文教部发放到书院的教材,希望书院师生都能好好研读。至于书院目前所欠缺的师资问题,文教部会尽快予以解决,争取先从南方调动一些有经验的讲师来杭州助教一段时间,同时也会安排书院讲师前往三亚进修。”
宁崎知道像这样的老牌书院,要想通过辩经来说服书院的先生们改变其教学方向,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而且效果也不见得会好。
而万松书院的名气,正是得益于长期以来书院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率”。在万松书院学习的内容,可以保证部分学生高中科举然后入仕做官,这就足以让书院一直拥有极高的声望,进而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来这里就读。
所以他采取了比较实际的方式,让书院师生能够意识到,海汉所推行“科学教育”虽与过去的各种学说不同,算是一个新鲜事物,但这却是与书院学生今后是否能够入仕做官直接挂钩。
想维持万松书院这块金字招牌不倒,那就得按照现在的新规矩作出改变。
至于那些埋首故纸堆,抱着老古董不肯放手的教书先生,宁崎也由得他们去,现实自然会教他们做人。
去年东海大区举办的科举,有一些涉及实务的题目,就已经让万松书院的考生们吃到了小小的苦头。最终金榜题名的人数,也不如往年多。
只是当时他们可能还没想明白其中原因,而现在宁崎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让他们知道考栽的原因是书院的教学内容没跟上国家的要求。
书院要是还不愿意做出改变,那也无妨,宁崎已经指了路,有心人自会改换门庭,去南方那些更契合新科举要求的书院求学。
书院院长苏思孝的脸色不太好看,待宁崎发言完毕,他便给旁边一位老夫子使了个眼色。
那人心领神会,当即便主动出列,对宁崎的说法表示了质疑,无非是万松书院教授的内容都是圣人先贤的学说,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无不将其奉为治国理政的最高理论,怎么到了海汉这里,就要推翻这些已经被证明效果的学说。
先前苏思孝向宁崎介绍过这位老夫子,他在万松书院授课的时间长达五十年,是书院资格最老,也是最有威望和影响力的员工之一,他这一出面发声,自然不仅只是代表他个人的想法。
宁崎不想辩经,但架不住有人主动跳出来求战。他要是不回应这老夫子的质疑,拿些干货出来,那前边说这么多就等于白说了。
“万松书院历史悠久,我刚才提到过,这里也曾有过多种学说出现,但真就没有后来者推翻前者的情况吗?远的不说,就说说明朝。”
“正德、嘉靖年间,万松书院请王阳明来讲学,对心学推崇备至。到万历年间,朝廷开始重提程朱理学,把王阳明的学说斥为伪学,书院在万历年间增建的继道堂,还有穷理、居敬两处书斋,还有孔子殿里挂着的程朱五子画像,就是当时推翻心学、推崇理学的证据!”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的时候,书院又转型专为官府培养人才,所教授的内容全是为了通过科举考试,逐渐形成了今时今日的定位,这不是又一次推翻了以前的教学目标?”
“过去这些年,书院都会依据官方的要求而做出改变,怎么到了我海汉这里,就开始推三阻四,抱残守旧,不肯遵循新制度了?”
“在场的各位都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这些人想守护的,究竟是先人的学说,还是自己在文教这个圈子里的权威地位?”
“我想提醒一下某些揣着别样心思的人,地位和名声得来不易,但要失去,可能也就是几句话的事,千万不要试图跟官方对着干,已经有很多人试过了,但结果并不美好。”
那老夫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却不敢再反驳宁崎。
这些人都以为宁崎对万松书院的了解有限,却不知宁崎早就做过功课,直接就引用万松书院的历史来反驳他们的说法,要是再辩下去,他们就成了自己反对自己,那可就真成笑话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万松书院的立足之本是官方的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书院甚至就属于旧式官僚体系的一部分。
站在官方立场一边,才是万松书院能经久不衰的根本。宁崎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要是还固执己见不听劝告,那就是在跟官方作对了。
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苏思孝赶紧上前说了几句服软的话,把这个尴尬场面敷衍过去。
宁崎见他这时候出来和稀泥,倒也没有阻止。他不在乎苏思孝的立场和想法,如果书院这些人不好用,他也不介意真从南方调一批人过来,把万松书院从头到脚来个彻底大改造。
1627崛起南海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