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此状,李秋寒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由于谋士中李秋寒为首,在李家待的时间最久,又是李家的准女婿,所以一会之后还是由李秋寒开口向李世民问道:“发生了何事,以至于在这喝闷酒?”
李世民把手中刚刚倒满的一杯酒一口而尽,然后苦笑着说道:“我刚刚和父亲大人吵了一架,把父亲大人气走了。”
“吵架?这又是为何?”李秋寒惊讶的问道。
李世民并没有立即说出原因,而是抬头看了看李秋寒三人人,然后又四周一望没有外人在场,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半个时辰前就在这里,我问父亲大人:‘因为朝廷的暴政,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苍生遭乱,为何不起兵伐暴隋,兴李氏以平天下,为百姓社稷造福?’”
“而父亲大人听后满脸怒气,立即大骂我大逆不道,说要是我再说这种违逆的话,就把我拿去交给朝廷。我也有些生气回了一句:‘要拿就拿吧,我不会怕死的。’然后父亲和我大吵起来,最后被我气出了府。经过就是如此。”
因为这里只有李秋寒这个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李家准女婿,以及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个,原本就打算跟在李家跟在李世民后面争霸天下的辅佐之才,并没有其他任何外人了,所以李世民也就说的挺直接的。
原来是这事,李秋寒恍然大悟。刚才他还奇怪李世民怎么和李渊吵起来了呢,原来是这样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他可是从史书中读过的。
知道了是什么事情后,李秋寒略微思索了一下,正准备开口说点什么的时候,就听到李世民又带着抱怨的语气接着说道:“还记得在来太原赴任的路上,父亲大人就曾悄悄对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你们说,他说的这话,意思难道是教导我要去忠于朝廷么?这句话还不是透露了那若有若无的反意,说明父亲大人也有着起兵的意图么?那为什么我一和他提这事,一劝他早点起兵,他反而怒气冲天大骂于我?”
“眼下天下大乱,各地群雄并起,都在谋夺天下,我们也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趁机起兵才是。不知父亲大人还在漫不经心的等待着什么,像这样反复犹豫而迟疑不决,失去了良好的时机,先机优势被别人占去了又怎么办?等别人等别的势力壮大了,让我们的优势一点点被人超过,到时候再后悔可就迟了,这天下也很难再取得了。”越想越气愤的李世民,有连着喝了两杯酒。
见到李世民气愤不平喝着闷酒,李秋寒微微一笑,坐在了李世民的对面说道:“不用在担忧了,既然知道国公他老人家也早有着起兵的意思,不就已经足够了么。至于为什么还不起兵,国公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办事沉稳和谨慎才是他老人家的xìng格,或许他是考虑到我们准备的还不够充分,起兵的条件或时机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才想再等等的。”
李秋寒心中觉得好笑,李氏家族是个有野心的家族,如此的乱世,这样的家族此时当然不会没有动静。记得以前在后世,他看过一个历史幽默漫画,当中杨广就说过一句话:“李渊这家伙生了一窝反贼。”
不错,李家的人天生就有着反叛的因子埋藏在他们的血液和灵魂深处,而李世民就是那窝反贼中最积极的一个,他到处招兵买马,然后又劝李渊赶紧起兵。但李渊又怎样呢?生出这么多“反贼”儿女的父亲,会是一个衷心于皇帝的人么?显然不是!
隋朝末年爆发了全国xìng的农民大起义,在捣毁隋朝的上层建筑、摧毁隋朝有效统治力量之后,农民起义xìng质的战争逐渐向封建大统一xìng质的战争转化。各地豪强势力与农民起义队伍合流,从改朝换代的政治目标出发而打出反隋旗号,动摇了隋朝的政权基础,加速了隋朝的覆亡。
仅以隋大业十三年为例,就有梁师都在朔方、刘武周在马邑、薛举在金城、李轨在武威、萧铣在巴陵与农民义军合流的豪强势力,先后打出志在改朝换代的反隋旗帜,使隋朝社会从西至东,从南到北,沸沸扬扬,危如累卵。
在这山雨已来、狂飚怒吼之际,李渊其实比谁都清楚的看到隋朝大势已去,自己没有力量也不愿意去力挽狂澜。与其和隋朝的这条破船,一起沉没于反隋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如另造新舟新辟航道化家为国,驶向光明的彼岸。
李世民并没有因为李秋寒的劝慰而解忧,依旧是愁眉不展的说道:“可是万一父亲大人因为过于谨慎,错失了眼前这绝好的时机又怎么办?况且你看天下群雄,有潜力和前途的,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越战越强,而我们却被限制在这里,不能更好的发展,这样下去岂不是要被他们赶上?就眼下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是越早起义才越战优势的。正因为这样,我才劝说父亲早点起义的。”
看到李世民一副巴不得明天就能起兵,开始夺天下的样子,李秋寒心中不由得又想起,他在后世读隋末历史的时候,始终很好奇的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后世很多人争论的问题。那就是太原起兵,李渊和李世民谁是主谋呢?
起兵之事,李渊一定想到了,李世民也想到了。问题是究竟是李渊教导李世民,还是李世民劝李渊。如果说是前者,则李渊并未有非常明确的指示,要李世民去做什么。如果说是后者,则李渊并非完全没有想法,可以说他平时的一些言行无疑是播了野心的种子,那么他自己又怎会没有野心?
有人说李世民是猜测着李渊的心思而后行动。其实李世民对于父亲想造反根本不必猜测,因为李渊经常把这个意思单独说给他听。李渊都曾和宇文士及谈过起兵,这种事都能和外人说,自己的儿子又怎会毫不知情。
只是李渊说的大都是理论,而要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落实到行动中,就要靠李世民出面了,因为李渊有种种不便不宜直接由他去做。父子二人配合得非常好,一个纵观大局宏观调控,一个紧抓细节积极运作,才最终成功的起兵。
虽然知道这些,但李秋寒自然不能多说,看到李世民的样子,又不能不出些主意。于是他便对李世民如此这般一说,出了一些驱动李渊更快下决定起兵的计策……58xs8.com